一种骨科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1270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骨科助行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骨科助行器,该骨科助行器包括两种结构:第一种结构包括:臂托垫、方向调节轴、手握环、主体支架、挡板、脚托槽、万向轮、折叠坐板、拆卸支撑杆、存放筒;第二种结构包括:挂杆、伸缩撑杆、挂带、滚轮、座板、伸缩支架、转轴、把手、安全皮带、纳物袋、防滑地脚、辅助横杆。本发明设置方向调节轴,实现了骨科助行器自动调节方向的功能;设置折叠坐板和拆卸支撑杆,方便了病人休息。本发明设置有伸缩支架和伸缩横杆可以调整助行器的高度和宽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设置有安全皮带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可以协助下肢骨科手术后病人行走,有效缩短了病人的康复时间。
【专利说明】一种骨科助行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骨科助行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做完下肢骨科手术后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床上疗养后,还需要通过运动来锻炼下肢的肌肉和骨骼,加速术后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而普通的复健器械功能单一,一般只在室内复健;临床上下肢骨折病人在康复锻炼时大多使用拐杖助行,现有的拐杖结构简单,肢体没有支撑装置,在行走时容易产生疲劳,甚至是造成再次损伤,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目前,传统的骨科助行器存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助行效果差的问题。做完下肢骨科手术后的病人,经过一段时间的床上疗养后,还需要通过运动来锻炼下肢的肌肉和骨骼,加速术后下肢运动能力的恢复,而普通的复健器械功能单一,不适合所有的患者且无法移动,只能在室内复健。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骨科助行器,旨在解决传统的骨科助行器存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助行效果差的问题。
[0004]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骨科助行器,该骨科助行器包括两种结构:
[0005]第一种结 构包括:臂托垫、方向调节轴、手握环、主体支架、挡板、脚托槽、万向轮、折叠坐板、拆卸支撑杆、存放筒;
[0006]臂托垫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上端,方向调节轴设置在臂托垫的下面,手握环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中上部,主体支架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主体部位,挡板设置在脚托槽的前面,脚托槽设置在手握环的下面,万向轮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下端,折叠坐板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中端,拆卸支撑杆设置在折叠坐板的下面,存放筒设置在万向轮的上面;
[0007]第二种结构包括:挂杆、伸缩撑杆、挂带、滚轮、座板、伸缩支架、转轴、把手、安全皮带、纳物袋、防滑地脚、辅助横杆;
[0008]伸缩支架通过调整支架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把手位于伸缩支架的顶端,滚轮设置在伸缩支架的底部,伸缩支架的底部分别设置一后支腿,后支腿的底端设置防滑地脚,伸缩撑杆位于伸缩支架的中间,用于调整多功能骨科助行器的宽度,辅助横杆固定在伸缩支架的中部,左侧辅助横杆上设置有纳物袋和挂杆,右侧伸缩支架中部固接有辅助横杆,辅助横杆铰接一可上下翻转的座板的一端,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挂带,安全皮带固定在辅助横杆上,用于保护患者的安全。
[0009]进一步,方向调节轴采用360度旋转的转轴。
[0010]进一步,设置科拆卸式的拆卸支撑杆,拆卸支撑杆设置挂钩安装在折叠坐板下面的支架上,固定住折叠坐板。
[0011]进一步,设置两个伸缩撑杆,平行固定在左右伸缩支架中间。
[0012]进一步,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滚轮。[0013]进一步,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防滑地脚。
[0014]进一步,挂杆固定在左伸缩支架的中部与挂带相对应。
[0015]本发明提供的骨科助行器,设置方向调节轴,调节臂托垫的方向并将臂托垫固定在腋窝下准确的位置,实现了骨科助行器自动调节方向的功能;设置折叠坐板和拆卸支撑杆,方便了病人休息;可以自动调整位置、随时可以坐下休息、功能多、助行效果好。
[0016]本发明设置有伸缩支架和伸缩横杆可以调整助行器的高度和宽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设置有安全皮带可以保证患者的安全;同时可以协助下肢骨科手术后病人行走,有效缩短了病人的康复时间;病人行走疲劳时,可将座板上的挂带与挂杆连接起来,当座椅使用,网袋可以放随身物品。
[0017]本发明的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较好地解决了传统的骨科助行器存在结构简单、功能单一、助行效果差的问题。【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骨科助行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臂托垫;2、方向调节轴;3、手握环;4、主体支架;5、挡板;6、脚托槽;7、万向轮;8、折叠坐板;9、拆卸支撑杆;10、存放筒;
[0020]图2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挂杆、伸缩撑杆和挂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1、挂杆;12、伸缩撑杆;13、挂带;14、滚轮;15、座板;16、伸缩支架;17、转轴;18、把手;19、安全皮带;20、纳物袋;21、防滑地脚;22、辅助横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应用原理作进一步描述。
[0024]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科助行器,该骨科助行器主要由:臂托垫1、方向调节轴2、手握环3、主体支架4、挡板5、脚托槽6、万向轮7、折叠坐板8、拆卸支撑杆9、存放筒10组成;
[0025]臂托垫I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上端,方向调节轴2设置在臂托垫I的下面,手握环3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中上部,主体支架4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主体部位,挡板5设置在脚托槽6的前面,脚托槽6设置在手握环3的下面,万向轮7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下端,折叠坐板8设置在主体支架4的中端,拆卸支撑杆9设置在折叠坐板8的下面,存放筒10设置在万向轮7的上面。
[0026]本发明的方向调节轴2具体采用360度旋转的转轴,调节臂托垫I的方向并将臂托垫I固定在腋窝下准确的位置,增强骨科助行器自动调节方向的功能;拆卸支撑杆9设置挂钩安装在折叠坐板8下面的支架上,固定住折叠坐板8,方便病人在劳累时进行坐下休息,不用时可拆下拆卸支撑杆9,将折叠坐板8折叠后,一同放入存放筒10内进行存放。
[0027]如图2所示,本发明实施例的骨科助行器包括:挂杆11、伸缩撑杆12、挂带13、滚轮14、座板15、伸缩支架16、转轴17、把手18、安全皮带19、纳物袋20、防滑地脚21、辅助横杆22组成;
[0028]伸缩支架16,作为多功能骨科助行器的框架,通过调整支架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把手18,位于伸缩支架16的顶端;滚轮14,设置在伸缩支架16的底部,伸缩支架16的底部分别设置一后支腿,后支腿的底端设置防滑地脚21 ;伸缩撑杆12,位于左右伸缩支架16的中间,用于调整多功能骨科助行器的宽度;辅助横杆22,固定在伸缩支架16的中部,左辅助横杆上设置有纳物袋10和挂杆1,右伸缩支架中部固接有辅助横杆22,该辅助横杆铰接一可上下翻转的座板15的一端,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挂带13 ;安全皮带19,固定在辅助横杆上,用于保护患者的安全。
[0029]本发明中伸缩撑杆的数目为两个,平行固定在左右伸缩支架中间;滚轮和防滑地脚的数目为两个,呈对称分布;挂杆固定在左伸缩支架的中部与挂带相对应。 [0030]使用时,将随身物品放在纳物袋20中,双手分别握住两个把手18,使滚轮14和防滑地脚21分别位于身体的前方和后方,推动滚轮14向前运动,在伸缩支架的支撑下,协助病人向前行走。当病人感到疲劳时,可翻转座板15,将挂带13与挂杆11连接起来,使座板15与地面平行,即可作为座椅来使用。
[0031]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该骨科助行器包括两种结构: 第一种结构包括:臂托垫、方向调节轴、手握环、主体支架、挡板、脚托槽、万向轮、折叠坐板、拆卸支撑杆、存放筒; 臂托垫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上端,方向调节轴设置在臂托垫的下面,手握环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中上部,主体支架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主体部位,挡板设置在脚托槽的前面,脚托槽设置在手握环的下面,万向轮设置在骨科助行器的最下端,折叠坐板设置在主体支架的中端,拆卸支撑杆设置在折叠坐板的下面,存放筒设置在万向轮的上面; 第二种结构包括:挂杆、伸缩撑杆、挂带、滚轮、座板、伸缩支架、转轴、把手、安全皮带、纳物袋、防滑地脚、辅助横杆; 伸缩支架通过调整支架的高度来适应不同患者的需求,把手位于伸缩支架的顶端,滚轮设置在伸缩支架的底部,伸缩支架的底部分别设置一后支腿,后支腿的底端设置防滑地脚,伸缩撑杆位于伸缩支架的中间,用于调整多功能骨科助行器的宽度,辅助横杆固定在伸缩支架的中部,左侧辅助横杆上设置有纳物袋和挂杆,右侧伸缩支架中部固接有辅助横杆,辅助横杆铰接一可上下翻转的座板的一端,座板的另一端固定有挂带,安全皮带固定在辅助横杆上,用于保护患者的安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方向调节轴采用360度旋转的转轴。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设置科拆卸式的拆卸支撑杆,拆卸支撑杆设置挂钩安装在折叠坐板下面的支架上,固定住折叠坐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伸缩撑杆,平行固定在左右伸缩支架中间。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滚轮。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设置两个对称分布的防滑地脚。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骨科助行器,其特征在于,挂杆固定在左伸缩支架的中部与挂带相对应。
【文档编号】A61H3/04GK103860362SQ201410108724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刘勇, 李新福, 赵蓬 申请人:刘勇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