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2663阅读:428来源:国知局
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脱落、能够与鼻腔牢固结合的吸氧鼻塞。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包括圆柱形鼻塞体,鼻塞体的外端设有吸氧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鼻塞体设有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一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进口端与吸氧管接头贯通,文丘里管的出口端与鼻塞体插入端之间形成扩散腔,在文丘里管喉部设有负压管,负压管贯穿鼻塞体腔壁与文丘里管喉部贯通,在鼻塞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出氧孔。该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结构新颖合理、制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及个人保健的吸氧操作中。
【专利说明】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
[0001]
【技术领域】
[0002]本发明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指一种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
【背景技术】
[0003]心内科患者经常需要吸氧,目前,常用的吸氧鼻塞大都是由鼻塞体和吸氧管构成的,由于鼻塞体外壁比较光滑,因此,插入鼻孔内鼻塞体容易脱落,此时,需要用胶带进行固定,患者感到不适,而且固定时也非常麻烦,因此,有必要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易脱落、能够与鼻腔牢固结合的吸氧鼻塞。
[000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包括圆柱形鼻塞体,鼻塞体的外端设有吸氧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鼻塞体设有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一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进口端与吸氧管接头贯通,文丘里管的出口端与鼻塞体插入端之间形成扩散腔,在文丘里管喉部设有负压管,负压管贯穿鼻塞体腔壁与文丘里管喉部贯通,在鼻塞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出氧孔。
[0006]进一步的,所述鼻塞体插入端端面内部设有一半圆型凸起,该凸起轴线与文丘里管喉部轴线重合,在半圆形凸起内部设有若干条贯穿扩散腔与鼻塞体插入端外端面的出氧通道。
[0007]所述的负压管为两只,间隔180°设置。
[0008]该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利用文丘里效应在鼻塞体外壁与鼻腔腔壁之间形成负压,使鼻腔腔壁能够紧紧贴合在鼻塞体的外壁上从而起到固定作用。该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结构新颖合理、制作简便,可广泛应用于医院及个人保健的吸氧操作中。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10]附图2为附图1中A-A向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0012]如附图1所示,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包括圆柱形鼻塞体1,鼻塞体的外端设有吸氧管接头2。结合附图2所示,圆柱形鼻塞体设有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一文丘里管3,文丘里管的进口端4与吸氧管接头2贯通,文丘里管的出口端5与鼻塞体插入端之间形成扩散腔6,在文丘里管喉部7设有负压管8,负压管8贯穿鼻塞体腔壁与文丘里管喉部7贯通,在鼻塞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出氧孔9。[0013]该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的工作原理为:带有压力的氧气由吸氧管接头2进入文丘里管3的进口端,气流经过文丘里管喉部7时,气流的横截面变小,流速增加,此时在喉部的背面产生负压,该负压通过负压管8传递至鼻塞体I与鼻腔腔壁之间,使鼻腔腔壁可以紧紧贴住鼻塞体1防止鼻塞体脱落。氧气气流经过文丘里管喉部后进入扩散腔6中,流速减慢,经出氧孔9送入鼻腔内部。
[0014]如附图2所示,为防止氧气流由文丘里管喉部喷出后其直接冲击人体鼻腔造成刺激,在鼻塞体插入端端面内部设有一半圆型凸起10,该凸起轴线与文丘里管喉部轴线重合,在半圆形凸起内部设有若干条贯穿扩散腔与鼻塞体插入端外端面的出氧通道11。采用该设置后,氧气流由文丘里管喉部喷出后直接冲击半圆形凸起10,氧气流流速缓解后,氧气由出氧孔9及出氧通道11进入人体鼻腔,能够有效减小气流对鼻腔的刺激。
[0015]如附图1及附图2所示,负压管8为两只,间隔180°设置,以使鼻腔腔壁能够更好与鼻塞体I形成贴合。
【权利要求】
1.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包括圆柱形鼻塞体,鼻塞体的外端设有吸氧管接头,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鼻塞体设有中空的腔体,在腔体内设有一文丘里管,文丘里管的进口端与吸氧管接头贯通,文丘里管的出口端与鼻塞体插入端之间形成扩散腔,在文丘里管喉部设有负压管,负压管贯穿鼻塞体腔壁与文丘里管喉部贯通,在鼻塞体插入端的端面上设有若干出氧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鼻塞体插入端端面内部设有一半圆型凸起,该凸起轴线与文丘里管喉部轴线重合,在半圆形凸起内部设有若干条贯穿扩散腔与鼻塞体插入端外端面的出氧通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吸固定式吸氧鼻塞,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负压管为两只,间隔180。 设置。
【文档编号】A61M16/00GK103877655SQ20141013638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8日
【发明者】于福源, 王媛媛 申请人:于福源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