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清理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1304052阅读:278来源:国知局
子宫内膜清理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子宫内膜清理器,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上边缘左侧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弹力环,弹力环外表面设有软垫,弹力环末端设有刮片,弹力环中下段设有斜臂,斜臂下端设有镊臂,镊臂穿经套管,镊臂下端设有镊柄,镊柄下端设有指环,镊臂中下段设有刻度标尺,套管中下段设有透明观察条,透明观察条中段设有定位标,距透明观察条下端2厘米处的套管左右两侧设有挡柄,套管下端左右两侧设有捏槽,右侧捏槽下端设有横臂,横臂上设有垂直弹力臂,垂直弹力臂左侧表面上每隔0.5厘米设有一个刺齿,指环右侧设有定位刺,垂直弹力臂下端设有拨柄。本发明结构简单,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子宫内膜清刮处理时能够彻底分离功能层内膜,避免基底层受伤,清刮同时引出刮取物,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能够避免二次损伤,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专利说明】子宫内膜清理器
[0001]【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医疗用具【技术领域】,具体地讲是一种子宫内膜清理器。
[0002]【背景技术】:目前,临床上有很多妇科疾病需要进行子宫内膜清刮处理,清刮子宫内膜主要指的是清理功能层内膜,现有技术主要是使用刮勺、刮环等分离子宫内膜功能层,由于现有器具角度无法调节,每次清刮或深或浅,清理不彻底,还容易损伤内膜基底层,且清刮完后需要用刮勺、镊子等将刮下的内膜取出,操作起来十分麻烦、费时费力,且取出过程中容易再次损伤内膜,给医务人员增加了极大的工作难度。
[0003]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子宫内膜清刮处理时能够彻底分离功能层内膜,避免基底层受伤,清刮同时引出刮取物,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能够避免二次损伤的子宫内膜清理器。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套管,其特征是在套管上边缘左侧设有转轴,转轴上设有弹力环,弹力环外表面设有软垫,弹力环末端设有刮片,弹力环中下段设有斜臂,斜臂下端设有镊臂,镊臂穿经套管,镊臂下端设有镊柄,镊柄下端设有指环,镊臂中下段设有刻度标尺,套管中下段设有透明观察条,透明观察条中段设有定位标,距透明观察条下端2厘米处的套管左右两侧设有挡柄,套管下端左右两侧设有捏槽,右侧捏槽下端设有横臂,横臂上设有垂直弹力臂,垂直弹力臂左侧表面上每隔0.5厘米设有一个刺齿,指环右侧设有定位刺,垂直弹力臂下端设有拨柄。[0005]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结构简单,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子宫内膜清刮处理时能够彻底分离功能层内膜,避免基底层受伤,清刮同时引出刮取物,操作简便、省时省力,且能够避免二次损伤,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工作难度。
[0006]【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0007]图中1、套管,2、转轴,3、弹力环,4、软垫,5、刮片,6、斜臂,7、镊臂,8、镊柄,9、指环,10、刻度标尺,11、透明观察条,12、定位标,13、挡柄,14、捏槽,15、横臂,16、垂直弹力臂,17、刺齿,18、定位刺,19、拨柄。
[0008]【具体实施方式】:包括套管I,其特征是在套管I上边缘左侧设有转轴2,转轴2上设有弹力环3,弹力环3外表面设有软垫4,弹力环3末端设有刮片5,弹力环3中下段设有斜臂6,斜臂6下端设有镊臂7,镊臂7穿经套管1,镊臂7下端设有镊柄8,镊柄8下端设有指环9,镊臂7中下段设有刻度标尺10,套管I中下段设有透明观察条11,透明观察条11中段设有定位标12,距透明观察条11下端2厘米处的套管I左右两侧设有挡柄13,套管I下端左右两侧设有捏槽14,右侧捏槽14下端设有横臂15,横臂15上设有垂直弹力臂16,垂直弹力臂16左侧表面上每隔0.5厘米设有一个刺齿17,指环9右侧设有定位刺18,垂直弹力臂16下端设有拨柄19。医务人员在给病人进行子宫内膜清刮处理时,手握套管I下段,小指插入指环9,扩撑小指观察透明观察条11下的刻度标尺10和定位标12确定弹力环3的倾斜度控制刮片5的清刮深度,并用刺齿17固定定位齿,牵拉横臂15挂子宫内膜,刮下的子宫内膜沿弹力环3行走,清刮完毕时捏捏槽14内的镊臂7使弹力环3钳夹内膜引出即可。
【权利要求】
1.子宫内膜清理器,包括套管(I),其特征是:在套管(I)上边缘左侧设有转轴(2),转轴(2)上设有弹力环(3),弹力环(3)外表面设有软垫(4),弹力环(3)末端设有刮片(5),弹力环(3)中下段设有斜臂(6),斜臂(6)下端设有镊臂(7),镊臂(7)穿经套管(1),镊臂(7)下端设有镊柄(8),镊柄(8)下端设有指环(9),镊臂(7)中下段设有刻度标尺(10),套管⑴中下段设有透明观察条(11),透明观察条(11)中段设有定位标(12),距透明观察条(11)下端(2)厘米处的套管(I)左右两侧设有挡柄(13),套管(8)下端左右两侧设有捏槽(14),右侧捏槽(14)下端设有横臂(15),横臂(15)上设有垂直弹力臂(16),垂直弹力臂(16)左侧表面上每隔0.5厘米设有一个刺齿(17),指环(9)右侧设有定位刺(18),垂直弹力臂(16)下端 设有拨柄(19)。
【文档编号】A61B17/42GK103908324SQ201410161616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13日
【发明者】宋珍, 郑昭珍, 杨立燕 申请人:宋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