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1304617阅读:235来源:国知局
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包括:(1)将肿节风、独花兰、九节菖蒲、枳茹、杜蘅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挥发油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2)对对参、皂角刺、升麻、葛根、木瓜、穿山甲、丝瓜络和步骤1中所得药渣混匀加4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1小时,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醇,静置15分钟,然后以3000rpm/min离心20分钟,取离心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出初料;(3)将步骤1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2所得初料中混匀,粉碎,过60目筛,装胶囊而成。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预防麻醉后寒战具有疗效好和安全性较高的特点,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专利说明】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0002]各种麻醉方法固然使病患在镇静、无痛的舒适状态下进行外科手术,但是麻醉药物除了影响意识、改变疼痛认知程度外,也会干扰病患的正常生理功能,诸如心跳、血压、呼吸等。
[0003]寒战,通过骨骼肌快速节律性收缩而产热,是机体对低体温的代偿反应。体温低于下丘脑温度,即可能诱发寒战,藉以保持体温平衡。麻醉后寒战,先表现为外周血管收缩和中心体温下降,即所谓“特发性全麻后寒战”、“硫喷妥钠样强直”,其发生率通常在5%~65%。寒战的危害性:①机体代谢率显著升高,机体耗氧量增加,氧耗为通常的2~5倍,同时二氧化碳和乳酸生成增多,机体通过加强呼吸和心脏作功取得代偿,心肺负荷因此增加,对危重病人可导致心肺功能衰竭。②动态心电图证实,体温低于35°C的病人,心肌缺血的比例明显高于体温正常的病人。③低温下寒战,血小板功能可遭损害,凝血级联反应抑制,失血量显著增加,输血量增多。
[0004]麻醉后寒战的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Sessler研究认为:在麻醉状态下,由于交感神经功能阻滞,外周血管对寒冷刺激的收缩反应减弱。这样,体热由中央室快速向外周室传导(热量再分布),中心温度迅速下降,从而刺激机体温度感受器而引起寒战反应。而Rosenberg等认为,麻醉后寒战是与麻醉后各级神经中枢恢复觉醒的速度,及先后顺序不同有关,脊髓反应中枢比大脑反应中枢觉醒早,从而导致自发性肌肉颤抖,是不自主神经反射的结果。另有人认为,寒战是因病人麻醉恢复过程中,大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发生。

【发明内容】

[0005]本发明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疗效肯定且副作用小的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
[0006]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对对参10-30份、独花兰6~12份、皂角刺3~10份、升麻6~12份、穿山甲:TlO份、葛根6~12份、肿节风6~12份、枳茹6~12份、九节菖蒲6~12份、杜蘅I飞份、木瓜3~10份、丝瓜络10-25份。
[0007]本发明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肿节风、独花兰、九节菖蒲、枳茹、杜蘅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挥发油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
(2)对对参、皂角刺、升麻、葛根、木瓜、穿山甲、丝瓜络和步骤I中所得药渣混匀加4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醇,静置15分钟,然后以3000rpm/min离心20分钟,取离心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出初料;
(3)将步骤I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2所得初料中混匀,粉碎,过60目筛,装胶囊而成。[0008]其中所述的:对对参,为兰科植物长距鸟足兰Satyrium nepalense D.Don的块茎。性味平;甘。归肾;心经。功可壮腰益肾。
[0009]独花兰,为兰科独花兰Changuienia amoena Chien,以全草、根入药。功可清热、凉
血,解毒。
[0010]皂角刺,为豆科植物皂荚Gleditsia sinensis Lam.的干燥棘刺。性味辛,温。归肝、胃经。功可消肿托毒,排脓,杀虫。
[0011]升麻,为毛茛科植物大三叶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 Kom.、兴安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Maxim.或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干燥根莖。性味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大肠经。功可发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0012]穿山甲,为鲮鲤科动物穿山甲Manis pentadactyla Linnaeus的鳞甲。性味咸,微寒。归肝、胃经。功可通经下乳,消肿排脓,搜风通络。
[0013]葛根,为豆科植物粉葛的根。甘、辛,平。入脾,胃经。功可解表,透疹,舒筋,生津,止泻。
[0014]肿节风,为金粟兰科植物草珊瑚Sarcandra glabra (Thunb.) Nakai的干燥全株。苦、辛、平。归心、肝经。功可清热凉血,活血消斑,祛风通络。
[0015]积苑,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uifoliata (L.)Raf.的树皮屑或果皮屑。性味辛;温。归肝;肾经。功可息风止痉;化痰通络。
[0016]九节菖蒲,为毛茛科银莲花属植物阿尔泰银莲花Anemone altaica Mey.,以根状茎入药。性味辛,温。功可芳香开窍,化痰,安神。
[0017]杜蘅,为马5?铃科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的根莖及根或全草。性味辛;温。归肺;肝;肾;膀胱经。功可疏风散寒;消痰利水;活血止痛。
[0018]木瓜,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Chaenomeles speciosa的干燥近成熟果实。性味酸,温。归肝、脾经。功可平肝舒筋,和胃化湿。
[0019]丝瓜络,为葫芦科植物丝瓜Luffa cylindrica (L.)Roem.的干燥成熟果实的维管束。甘,平。归肺、胃、肝经。功可通络,活血,祛风。
[0020]组方原理:麻醉后寒战与其他寒战不同,不但不伴有继发高热,同时还表现为中心体温下降。风寒表证中,寒战发热的原因是寒邪客于肌表卫分,而麻醉后寒战为麻醉药物导致生理状态的阴阳内外不能交通,具体表现为元阳内伏于少阴,阳气被阻,卫气不与荣分相和,营卫之气不能透达肌表所致。风寒表证用解表散寒药物发散寒邪以除寒战,但如果是麻醉后寒战使用辛温解表药物,则太阴元阳不足,当藏反泄,或变生他症。故其预防,应以交通内外、散结通络、固本清热并进。
[0021]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发明具有以下特点:
1、组方独特:方中取对对参、皂角刺为君,所述的对对参、皂角刺配合,针对麻醉后寒战而言,对对参温曛少阴元阳,皂角刺循肝经辛温托散;对对参与其他的培补药物不同,其阴阳平和,性味平甘,无衍生内火之虞,但对对参的特点是守而不走,临床多用于壮腰益肾,但配合皂角刺托举阳气,元阳之气方可行走于少阴经络。对对参、皂角刺1:3比例水煎液灌胃,可以提高大鼠血前列腺素E I水平,并呈量-效线性关系趋势,而单一对对参和单一皂角刺水煎液对于血前列腺素E I水平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0022] 2、方中取独花兰、升麻、穿山甲、葛根、肿节风为臣:独花兰、肿节风有清解之功,可以有效地防止阳气过于涣散所带来的热盛,升麻、葛根升举阳气,辅助皂角刺托举阳气;穿山甲搜风通络,增加行走功效。
[0023]3、佐助药物少而精,枳茹息风通络;九节菖蒲开窍安神;杜蘅辛温走散,且有活血止痛之功效,适合于术后缓解疼痛;木瓜舒筋。丝瓜络通络活血。
[0024]4、本发明药物原料用量是经发明人进行大量摸索总结得出的,各原料用量为在下述重量份范围都具有较好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实际情况,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
[0026]实施例1,原料药重量配比:对对参20份、独花兰10份、皂角刺6份、升麻10份、穿山甲6份、葛根10份、肿节风10份、枳茹10份、九节菖蒲10份、杜蘅2份、木瓜6份、丝瓜络20份。
[0027]实施例1的制备方法是:将对对参、独花兰、皂角刺、升麻、穿山甲、葛根、肿节风、枳茹、九节菖蒲、杜蘅、木瓜、丝瓜络混合加水煎煮,30分钟后取滤液,药渣加水继续煎煮20分钟后取滤液,两次滤液合并,分成两份早晚服用。
[0028]实施例2,原料药重量配比:对对参10份、独花兰6份、皂角刺3份、升麻6份、穿山甲3份、葛根6份、肿 节风6份、枳茹6份、九节菖蒲6份、杜蘅1份、木瓜3份、丝瓜络10份。
[0029]实施例3,原料药重量配比:对对参20份、独花兰10份、皂角刺6份、升麻10份、穿山甲6份、葛根10份、肿节风10份、枳茹10份、九节菖蒲10份、杜蘅2份、木瓜6份、丝瓜络20份。
[0030]实施例4,原料药重量配比:对对参30份、独花兰12份、皂角刺10份、升麻12份、穿山甲10份、葛根12份、肿节风12份、枳茹12份、九节菖蒲12份、杜蘅5份、木瓜10份、丝瓜络25份。
[0031]实施例2~4的中药可按下列方法制备而成:
(1)将肿节风、独花兰、九节菖蒲、枳茹、杜蘅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挥发油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
(2)对对参、皂角刺、升麻、葛根、木瓜、穿山甲、丝瓜络和步骤I中所得药渣混匀加4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醇,静置15分钟,然后以3000rpm/min离心20分钟,取离心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出初料;
(3)将步骤I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2所得初料中混匀,粉碎,过60目筛,装胶囊而成。
[0032]可以设定每粒胶囊为0.5g。
[0033]上述药物的有效组合,互相协调,交通内外、散结通络、固本清热,有效达到预防麻醉后寒战之目的,且副作用较少。上述结果为临床资料充分证明,有关资料如下。
[0034]I对象与方法。
[0035]1.1 对象。
[0036]1.1.1病例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182例手术患者,且术前3日内未使用昂丹司琼、曲马朵、可乐定等治疗寒战的药物。其中全麻患者85例,局麻患者97例。具体为:前列腺增生或输尿管结石患者41例,骨外伤患者41例,阑尾炎患者37例,肿瘤切除患者35例,其他手术患者28例;年龄在7~66岁之间,平均年龄42.1 ±6.3岁其中:年龄< 16岁27例,年龄> 60岁33例;男性患者97例,女性患者85例。
[0037]1.1.2分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60例、汤剂组61例和胶囊组61例。三组患者治疗前在性别、年龄、病情、麻醉方式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0038]1.2 方法。
[0039]1.2.1干预方法:对照组常规术前术后给药,通过皮肤进行保温。汤剂组和胶囊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从术前三天开始,分别以本发明实施例1中所得汤剂、以本发明实施例3中所得胶囊口服,2次/d,合计三天。
[0040]1.2.2统计学分析:SPSS 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x 2检验。
[0041]2 结果。
[0042]2.1三组麻醉后寒战发生率分别为:对照组22.45% (11/60 ),汤剂组6.56%(4/61),胶囊组4.92% (3/61)。汤剂组和胶囊组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3.86,Ρ〈0.05 ; χ2=5.32,Ρ〈0.05)。
[0043]2.2三组患者其他麻醉后恢复室(PA⑶)并发症比较:见下表,
【权利要求】
1.一种预防麻醉后寒战的胶囊及其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原料药包括:对对参、独花兰、皂角刺、升麻、穿山甲、葛根、肿节风、枳茹、九节菖蒲、杜蘅、木瓜、丝瓜络;由以下步骤组成: (1)将肿节风、独花兰、九节菖蒲、枳茹、杜蘅粗粉分别以水蒸气蒸馏提取挥发油,并收集挥发油后混合备用,药渣备用; (2)对对参、皂角刺、升麻、葛根、木瓜、穿山甲、丝瓜络和步骤I中所得药渣混匀加4倍水量,加水煎煮2次,每次I小时,合并煎液,静置;然后往煎液中加入3~4倍药液的95%的乙醇,静置15分钟,然后以3000rpm/min离心20分钟,取离心液,浓缩,喷雾干燥,得出初料; ( 3)将步骤I中所得挥发油喷入步骤2所得初料中混匀,粉碎,过60目筛,装胶囊而成。
【文档编号】A61K9/48GK103948800SQ201410170852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8日
【发明者】彭英华, 宋惠 申请人:彭英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