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306555阅读:10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包括组份A与组份B,所述组份A由紫红色苋菜和水组成;组份B由防己、海桐皮、片黄姜、蚕沙、苍术、贯众、土牛膝、马鞭草组成,本发明的中药对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可达98.5%,治愈率明显提高,而且使用纯中药制剂,对身体没有副作用,适用人群广泛。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丝虫病是由丝虫寄生于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国内流行的是淋巴丝虫病。临床表现早期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则出现淋巴管阻塞症状和下肢象皮肿。血中有微丝蝴的患者或带虫者是主要传染源,经蚊虫叮咬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本病属中医“流火”、“大脚风”、“膏淋”范畴。本 申请人:之前申请了申请号为201110159199.9的发明专利申请,发明了一种治疗血丝虫病的中药,经长期临床试验发现,上述申请的中药只对部分患者有效,虽然可以有效抑制病情发展,但是治愈率较低。
[0003]发明目的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在原有的基础上对中药成分进行 改进,提高了治愈率。
[0004]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包括组份A与组份B,所述组份A由紫红色苋菜和水组成,所述紫红色苋菜与水的重量比为1:1.5-6 ;组份B由防己、海桐皮、片黄姜、蚕沙、苍术、贯众、土牛膝、马鞭草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为防己2.5-3.5g、海桐皮 2.5-3.5g、片黄姜 2.5-3.5g、蚕沙 2.5-3.5g、苍术 1.5-2.5g、贯众 3.5-5.5g、土牛膝
2.5-3.5g、马鞭草 3.5-5.5g。
[0005]将紫红色苋菜洗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沸腾l_4min,捞出苋菜,得到组份A,将汁液装入水壶中,当作开水饮用,每天不限次数,没有毒副作用,组份A为治疗的主要辅助成分。
[0006]将防己2.5-3.5g、海桐皮 2.5-3.5g、片黄姜 2.5-3.5g、蚕沙 2.5-3.5g、苍术
1.5-2.5g、贯众3.5-5.5g、土牛膝2.5-3.5g、马鞭草3.5-5.5g加适量水煎,大火煎0.5h,改用小火,继续煎lh,得到组份B。其中组份A与组份B隔天交替使用,服用3个月,对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治愈率达到98.5%,对于病症较轻患者,服药20天即可痊愈。
[0007]贯众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止血,杀虫。用于感冒发热,痢疾,湿热,疮疡,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刀伤出血,蛔虫、饶虫、血丝虫、绦虫病,人工流产,产后出血。
[0008]土牛膝活血祛瘀,清热除湿,治咳血,鼻衄,尿血,尿路感染,湿热带下等。
[0009]《本草经疏》:马鞭草,本是凉血破血之药。下部NI疮者,血热之极,兼之湿热,故血污浊而成疮,且有虫也。血凉热解,污浊者破而行之,靡不瘥矣。陈藏器谓其破血杀虫,亦此意耳。
[0010]本发明在原有申请的基础上加入贯众、土牛膝、马鞭草三维中药,大大提高了对血丝虫病的治疗效果,提高了治愈率。
[0011]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中药对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具有良好的疗效,治愈率可达98.5%,治愈率明显提高,而且治愈后不复发,同时使用纯中药制剂,对身体没有副作用,适用人群广泛。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包括组份A与组份B,所述组份A由紫红色苋菜和水组成,所述紫红色苋菜与水的重量比为1:1.5-6 ;组份B由防己、海桐皮、片黄姜、蚕沙、苍术、贯众、土牛膝、马鞭草组成,各组分的重量为防己2.5-3.5g、海桐皮 2.5-3.5g、片黄姜 2.5-3.5g、蚕沙 2.5-3.5g、苍术 1.5-2.5g、贯众 3.5-5.5g、土牛膝
2.5-3.5g、马鞭草 3.5-5.5g。
[0013]将紫红色苋菜洗净,然后加入适量的水,煮沸,沸腾l_4min,捞出苋菜,得到组份A,将汁液装入水壶中,当作开水饮用,每天不限次数,没有毒副作用,组份A为治疗的主要辅助成分。
[0014]将防己2.5-3.5g、海桐皮 2.5-3.5g、片黄姜 2.5-3.5g、蚕沙 2.5-3.5g、苍术
1.5-2.5g、贯众3.5-5.5g、土牛膝2.5-3.5g、马鞭草3.5-5.5g加适量水煎,大火煎0.5h,改用小火,继续煎lh,得到组份B。其中组份A与组份B隔天交替使用,服用3个月,治愈率达到98%以上。
[0015]实施例2
组份A
紫红色苋菜I斤,水3斤;
组份B
防己3g、海桐皮2.5g、片黄姜2.5g、蚕沙3g、苍术2.5g、贯众3.5g、土牛膝3g、马鞭草4g ;使用实施例1的方法制备。
[0016]曹敏然,男,72岁,患有血丝虫病35年,双下肢象皮肿,造成双腿行动不便,服用本药,组份A与组份B交替服用I个月,下肢象皮肿症状明显好转,两个半月后痊愈。
[0017]实施例3 组份A
紫红色苋菜2斤,水4斤,将苋菜在水中煮沸4分钟,捞出苋菜,得到组份A ;
组份B
防己3.5g、海桐皮3.2g、片黄姜2.8g、蚕沙3.5g、苍术2g、贯众3.8g、土牛膝2.8g、马鞭草4.5g,使用实施例1所述的方法制备。
[0018]苏玉祥,男,75岁,患血丝虫病25年,双下肢象皮肿,使用本药2个月痊愈。
[0019]周树芳,女,67岁,患血丝虫病18年,双下肢象皮肿,使用本药2个月后痊愈。
[0020]张世芹,女,63岁,换血丝虫病15年,双下肢象皮肿,使用本药25天痊愈。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血丝虫病引起的下肢象皮肿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包括组份A与组份B,所述组份A由紫红色苋菜和水组成,所述紫红色苋菜与水的重量比为1:1.5-6 ;组份B由防己、海桐皮、片黄 姜、蚕沙、苍术、贯众、土牛膝、马鞭草,各组分的重量为防己2.5-3.5g、海桐皮 2.5-3.5g、片黄姜 2.5-3.5g、蚕沙 2.5-3.5g、苍术 1.5-2.5g、贯众 3.5-5.5g、土牛膝2.5-3.5g、马鞭草 3.5-5.5g。
【文档编号】A61P33/10GK104013909SQ201410205111
【公开日】2014年9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5日
【发明者】党学云 申请人:党学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