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57507阅读:668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该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生石膏25-35份、生地15-25份、玄参15-25份、淡竹叶15-25份、金银花15-25份、连翘15-25份、黄芩10-20份、栀子10-20份、郁金15-25份、茯苓15-25份、薄荷15-25份、僵蚕10-20份、蒲公英10-20份。该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水养阴的功效,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具有退烧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属于中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

【背景技术】
[0002]疱疹性咽峡炎是婴幼儿时期的常见病,病因大多数为柯萨奇病毒感染(CVB),多在夏秋季发病,常以高热、咽峡疱疹为主要表现。少数因高热引起惊厥可致脑损伤。临床上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退热疗效不稳定,且对消化系统、血液系统副作用大。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该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水养阴的功效,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具有退烧快,住院时间短的优点。
[0004]本发明是通过下述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
生石膏25-35份、生地15-25份、玄参15-25份、淡竹叶15-25份、金银花15-25份、连翘15-25份、黄芩10-20份、桅子10-20份、郁金15-25份、茯苓15-25份、薄荷15-25份、僵蚕10-20份、蒲公英10-20份。
[0005]优选的,上述的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制成:
生石膏28-32份、生地18-22份、玄参18-22份、淡竹叶18-22份、金银花18-22份、连翘18-22份、黄芩13-17份、桅子13-17份、郁金18-22份、茯苓18-22份、薄荷18-22份、僵蚕13-17份、蒲公英13-17份。
[0006]更优选的,上述的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制成:
生石膏30份、生地20份、玄参20份、淡竹叶20份、金银花20份、连翘20份、黄芩15份、桅子15份、郁金20份、茯苓20份、薄荷20份、僵蚕15份、蒲公英15份。
[0007]上述药物的重量份,若以g为单位,通常是I剂的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d,至体温正常停用。
[0008]本发明的中药,具有清热解毒,祛风解表,利水养阴的功效,临床用于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
[0009]本发明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中,生石膏清阳明之热、无伤津之弊,还可发汗解肌;生地、玄参性寒质润,清上彻下,降火解毒,避免热邪过盛而伤阴之弊,金银花清热解毒,桅子清泄心肺之热,黄芩、蒲公英清气泄肺胃之热,郁金行气解郁、清心凉血之用,淡竹叶、茯苓淡渗利湿,可是使邪热从小便而走,连翘、薄荷发汗解表、清解外邪,僵蚕疏风清热、定惊解痉,诸药合用,使患儿的邪热,一从汗解,一从便解,表里双解,从而使邪退病除。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更进一步的说明,以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了解本发明,但并不因此限制本发明。
[0011]实施例1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
生石膏30g、生地20g、玄参20g、淡竹叶20g、金银花20g、连翘20g、黄芩15g、桅子15g、郁金20g、获茶20g、薄荷20g、僵蚕15g、蒲公英15g。
[0012]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_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_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1,至体温正常停用。
[0013]实施例2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
生石膏28g、生地22g、玄参18g、淡竹叶22g、金银花18g、连翘22g、黄芩13g、桅子17g、郁金18g、获茶22g、薄荷18g、僵蚕17g、蒲公英13g。
[0014]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_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_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1,至体温正常停用。
[0015]实施例3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
生石膏32g、生地18g、玄参22g、淡竹叶18g、金银花22g、连翘18g、黄芩17g、桅子13g、郁金22g、获茶18g、薄荷22g、僵蚕13g、蒲公英17g。
[0016]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_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_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1,至体温正常停用。
[0017]实施例4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
生石膏25g、生地25g、玄参15g、淡竹叶25g、金银花15g、连翘25g、黄芩10g、桅子20g、郁金15g、获茶25g、薄荷15g、僵蚕20g、蒲公英10g。
[0018]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_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_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1,至体温正常停用。
[0019]实施例5
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
生石膏35g、生地15g、玄参25g、淡竹叶15g、金银花25g、连翘15g、黄芩20g、桅子10g、郁金25g、获茶15g、薄荷25g、僵蚕10g、蒲公英20g。
[0020]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_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0ml,1-2岁患儿200ml,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_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1,至体温正常停用。
[0021]对本发明的实施例1制备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进行了临床药效学试验,详情如下:
I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符合疱疹性咽峡炎诊断,柯萨奇病毒(CVB)抗体阳性,在我院儿科住院的118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对照组58例,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具有可比性(P〉0.05)。实验室检查:治疗组WBC <7.0X109/L 47例,WBC> 10.0X 109/L 13 例,最低 3.6 X109/L;对照组 WBC〈7.0 X 109/L 43 例,WBC > >10.0 X 109/L15例,最低4.2X109/L,两组患儿CVB抗体均呈阳性。
[0022]1.2治疗方法
治疗组用本发明实施例1制备的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处方如下:生石膏30g、生地20g、玄参20g、淡竹叶20g、金银花20g、连翘20g、黄芩15g、桅子15g、郁金20g、茯苓20g、薄荷20g、僵蚕15g、蒲公英15g。上述重量为I剂的量,用法用量:加水煎煮,浓缩至200-600ml备用。小于I岁患儿10ml, 1-2岁患儿200ml, 3-5岁患儿300ml.保留灌肠15-30min,灌肠结束后将患儿臀部抬高30°,2次/d,至体温正常停用。
[0023]对照组用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退热,每天由责任护士测量体温并记录。其他治疗两组均按常规,高热惊厥者行抗惊厥治疗。
[0024]1.3疗效判断显效:3d内体温下降至正常。有效:5d内体温下降至正常。无效:>5d仍发热或者有并发症。
[0025]1.4统计学方法用SPSS 1210统计学软件处理,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0026]2 结果
2.1疗效比较两组患儿疗效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11=6.00,P <0.01,见表)。两组患儿平均住院天数,治疗组为(3.97±0.86 ) d,对照组为(5.48±1.17) d,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3.44,P〈0.05)。
[0027]表1两组患儿疗效比较η (% )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 生石膏25-35份、生地15-25份、玄参15-25份、淡竹叶15-25份、金银花15-25份、连翘15-25份、黄芩10-20份、桅子10-20份、郁金15-25份、茯苓15-25份、薄荷15-25份、僵蚕10-20份、蒲公英10-2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制成: 生石膏28-32份、生地18-22份、玄参18-22份、淡竹叶18-22份、金银花18-22份、连翘18-22份、黄芩13-17份、桅子13-17份、郁金18-22份、茯苓18-22份、薄荷18-22份、僵蚕13-17份、蒲公英13-17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种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发热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如下重量份的中药组制成: 生石膏30份、生地20份、玄参20份、淡竹叶20份、金银花20份、连翘20份、黄芩15份、桅子15份、郁金20份、茯苓20份、薄荷20份、僵蚕15份、蒲公英15份。
【文档编号】A61P31/14GK104127832SQ201410420302
【公开日】2014年11月5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5日
【发明者】李纯苓, 刘龙刚, 秦孝波 申请人:李纯苓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