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

文档序号:757863阅读:181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其是通过将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中药材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研磨制成药粉,该中药对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其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易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及其制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 牙痛,是口腔科牙齿疾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表现为牙龈红肿、遇冷热刺激痛、 面颊部肿胀等。牙痛大多由牙龈炎、牙周炎、蛀牙或折裂牙而导致牙髓(牙神经)感染所引 起的。牙痛属于牙齿毛病的外在反应,有可能是频齿、牙髓或犬齿周围的牙銀被感染,前臼 齿出现裂痕也会引起牙痛,有时候仅是菜屑卡在牙缝而引起不适。另外,牙痛也可能是由鼻 窦炎引发。
[0003] 中医认为:风热侵袭风火邪毒侵犯,伤及牙体及牙龈肉,邪聚不散,气血滞留,气穴 不通,瘀阻脉络而为病。并且,手、足阳明经脉分别为下齿、上齿,大肠、胃腑积热或风邪外袭 经络,郁于阳明而化火,火邪循经上炎而发牙痛。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虚火上炎 亦可引起牙痛。亦有多食甘酸之物,口齿不洁,垢秽蚀齿而作痛者。因此,牙痛主因是气穴 的通畅与否,次之与手足阳明经和肾经有关。
[0004] 目前,西医对于牙痛的治疗没有太好的办法,往往使用消炎药和止疼药,消炎药作 用到患处时间长、效果差,止疼药治标不治本、副作用大。中医治疗牙痛,通过调理疏导,消 炎止痛、祛火化瘀,往往可以标本兼治,根除牙痛。


【发明内容】

[0005]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发明一种中药配方可以治疗 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
[0006] 为了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发明人在研究传统验方和自身多年的中医临床经验基础 上,根据现代人所患牙周疾病的特点,精心配伍药材,然后经过临床实践反复验证和调整, 获得了一个成熟的配方,对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十分显著的治疗效果;为了适用 于更多患者,发明人经过科研攻关,在不改变配方功效的基础上,发明了一套适合工业化生 产的工艺方法,该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便于携带、易于推广应用。本发明的中药配方为 (以重量份计):连翘7-15、川芎10-17、白芷6-12、防风9-15、荆芥穗12-20、细辛7-13、香 附子5-10、黄连5-11、花椒10-18、贯众10-16、薄荷7-13、生地黄10-17、乌梅10-20、茯苓 9-17、冰片4-7、升麻8-13、羌活9-15、当归10-16、甘草9-15。
[0007] 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两个呈现最佳治疗效果的配方为:
[0008] 配方一(以重量份计):连翘10、川芎12、白芷9、防风12、荆芥穗16、细辛10、香 附子8、黄连8、花椒14、贯众12、薄荷10、生地黄13、乌梅15、茯苓12、冰片5、升麻10、羌活 11、当归14、甘草12。
[0009] 配方二(以重量份计):连翘13、川芎15、白芷8、防风11、荆芥穗18、细辛8、香附 子6、黄连7、花椒16、贯众14、薄荷9、生地黄15、乌梅13、茯苓10、冰片6、升麻11、羌活12、 当归12、甘草10。
[0010] 本发明中药的制作工艺及使用方法:
[0011] 1、按配方准确称取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 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各位中药材,分别洗净(冰片 除外),烘干,分别粉碎,备用;
[0012] 2、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用胶体磨磨细、混匀,过150目筛,获得细粉,装瓶即为 成品。
[0013] 3、使用方法:漱口或刷牙,将口腔清理干净,净手,用手指蘸取粉末在疼痛部位的 牙齿和牙龈处涂抹并按摩,直到有热麻感,等待半个小时,用清水漱口除去,每日三次使用, 如果疼痛十分严重,也可增加使用次数,最多不超过每日6次。
[0014] 本发明中药配方各味中药材的功用及配方分析:
[0015] 连翘:味辛、苦,性微寒;归心、小肠、肺经;清热解毒,消肿散结。
[0016] 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经;气香升散,具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的功效。
[0017] 白芷:味辛,性温;入肺、髀、胃经;祛风,燥湿,消肿,止痛。
[0018] 防风:味辛、甘,性微温;归膀胱经、肺经、脾经、肝经;祛风解表、胜湿止痛、解痉、 止痒。
[0019] 荆芥穗:味苦,性微温;归肺经、肝经;解表散风,透疹。
[0020] 细辛:味辛,性温;归心、肺、肾经;解表散寒,祛风止痛,温肺化饮。
[0021] 香附子:味辛微苦甘,性平;入肝、三焦经;理气解郁,调经止痛,安胎。
[0022] 黄连:味苦,性寒,无毒;入心经;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0023] 花椒:味辛,性温;归胃、脾、肾经;温中散寒,除湿,止痛,杀虫。
[0024] 贯众:味苦、潘,性微寒;归肝、胃经;清热解毒,止血,杀虫。
[0025] 薄荷:味辛,性凉;归肺、肝经;疏风,散热,辟秽,解毒。
[0026] 生地黄:味甘苦,性凉;入心、肝、肾经;清热生津,凉后,止血。
[0027] 乌梅:味酸、潘,性平;归肝、脾、肺、大肠经;敛肺,涩肠,生津,安蛔。
[0028] 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9] 冰片:味辛苦,性凉;入心、肝经;清香宣散,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
[0030] 升麻:味辛、甘,性微寒;入肺、脾、胃、大肠经;发表透疫,清热解毒,升阳举陷。
[0031] 羌活:味辛、苦,性温;入膀胱、肾经;散表寒,祛风湿,利关节,止痛。
[0032] 当归:味甘、辛,性温;归肝、心、脾经;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燥滑肠。
[0033] 甘草:味甘,性平;归胃、肺、脾经;生用泻火热,熟用散表寒,去咽痛,除邪热,缓正 气,养阴血,补脾胃,润肺。
[0034] 本发明中药是以川芎、白芷、防风、花椒、贯众、生地黄为君药,活血消肿、祛风止 痛、凉血止血;以连翘、细辛、黄连、冰片、升麻为臣药,清热解毒、消肿散结、解表泻火;以荆 芥穗、乌梅、茯苓、当归为佐药,解表散风、渗湿利水、补血生津;以香附子、薄荷、羌活为使 药,理气解郁、散表寒、辟秽毒;以甘草调和诸药,使诸药互相配合,协同作用,从而达到祛风 止痛、解毒消肿、清热泻火、活血散寒的功效,对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具有见效快、易除 根、不复发等显著的治疗技术优势。
[0035]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技术优势主要体现在:本发明中药是纯中药制剂,在治 疗牙龈炎、牙痛等牙周疾病时,具有迅速止痛、快速消肿、无任何毒副作用、治愈后不易复发 等显著的技术特点,并且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 -、利用本发明配方和工艺制作药粉的实施例,其中实施例1、2使用的是两个最 佳配方的配方比例,实施例3是各味药材范围上限配比,实施例4是各味药材范围下限比 例,实施例5是各味药材在配方范围内的任意比例,各实施例药材配比见表1 :
[0037] 表1各实施例配方配比表
[0038]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计):连翘7-15、 川芎10-17、白芷6-12、防风9-15、荆芥穗12-20、细辛7-13、香附子5-10、黄连5-11、花椒 10-18、贯众10-16、薄荷7-13、生地黄10-17、乌梅10-20、茯苓9-17、冰片4-7、升麻8-13、羌 活 9-15、当归 10-16、甘草 9-15。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 计):连翘10、川芎12、白芷9、防风12、荆芥穗16、细辛10、香附子8、黄连8、花椒14、贯众 12、薄荷10、生地黄13、乌梅15、茯苓12、冰片5、升麻10、羌活11、当归14、甘草12。
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配方为(以重量份 计):连翘13、川芎15、白芷8、防风11、荆芥穗18、细辛8、香附子6、黄连7、花椒16、贯众 14、薄荷9、生地黄15、乌梅13、茯苓10、冰片6、升麻11、羌活12、当归12、甘草10。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制备工艺 为: 步骤一、按配方准确称取连翘、川芎、白芷、防风、荆芥穗、细辛、香附子、黄连、花椒、贯 众、薄荷、生地黄、乌梅、茯苓、冰片、升麻、羌活、当归、甘草等各位中药材,分别洗净(冰片 除外),烘干,分别粉碎,备用; 步骤二、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用胶体磨磨细、混匀,过150目筛,获得细粉,装瓶即 为成品。
5.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治疗牙痛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的使用方法 为:漱口或刷牙,将口腔清理干净,净手,用手指蘸取粉末在疼痛部位的牙齿和牙龈处涂抹 并按摩,直到有热麻感,等待半个小时,用清水漱口除去,每日3次,如果疼痛十分严重,也 可增加使用次数,最多不超过每日6次。
【文档编号】A61P1/02GK104138491SQ201410425695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27日
【发明者】不公告发明人 申请人:庄妍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