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文档序号:764021阅读:224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本发明公开的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主要成分为骨碎补、茯苓、路路通、陈皮、红花、牛膝、香附、黄芩、威灵仙、乳香、羌活、伸筋草、鸡血藤、半夏、木瓜、白芍、干姜、甘草,通过现代制药工艺制成中药制剂。本发明中药利用中医辨证施治的原理,对肩周炎、肌肉风湿、上臂神经痛等病症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并且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患者服用、易于推广应用。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及其制备方法,属于中药【技术领域】。 技术背景
[0002]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 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 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临床上常见的伴有 肩周炎的疾病包括:颈椎病、肩关节脱位、化脓性肩关节炎、肩关节结核、肩部肿瘤,风湿性、 类风湿性关节炎及单纯性R上肌腱损伤,肩袖撕裂,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炎及腱鞘炎等。这些 病症均可表现为以肩部疼痛和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但是由于疾病的性质各不相同,病变 的部位不尽相同,所以,有不同的伴发症可供鉴别。
[0003] 肌肉风湿常发生于肩部、颈部、背腰部和股部的肌群。患病肌群肿胀、疼痛,触摸时 肌肉僵硬,可引起运动机能障碍,步态强拘不灵活,但随着运动量的增加和时间的延长,症 状有所减轻或消失。从整个病程看,患部具有游走性的特点,患者体温可升高1-1. 5°c,呼 吸、脉搏也稍有改变。若全身肌肉风湿,则全身肌肉僵直,行走困难,常卧床不起。
[0004] 臂丛神经从颈段脊髓发出后,穿过相应的椎间扎组成神经干而分布于上肢。由于 臂丛神经受损而引起颈、肩、上臂、前臂和手的疼痛,称为臂神经痛。
[0005] 对这些病症现在治疗方式多为用西药、中医理疗、推拿等,西药的治疗效果并不 好,并且易复发;中医推拿治疗不方便、效果差、易复发。
[0006] 中医把肩周炎、肌肉风湿、上臂神经痛分为四类: 1、体虚之人,肌肤卫阳不固,复因汗出当风,风寒趁虚袭于肌肤经络,痹阻于肩部,使肩 部气血运行不利,不通则痛,故见肩部疼痛,局部发凉,因病程短,风寒仅袭肌表,故其痛较 轻。苔白脉浮或紧均为寒邪在肌表之征。
[0007] 2、年老肝肾亏虚,正气不足,或因冒雨涉水,睡眠不当,外界寒湿之邪侵及,滞留局 部,日久寒湿内结,致使局部经脉闭阻,故见局部疼痛,麻木;寒凝邪实,故疼痛剧烈,畏寒; 湿性重着,故有沉重感,得温则痛稍减。舌淡胖,苔白腻,脉弦滑均为寒湿之征。
[0008] 3、外伤内挫,局部经络损伤,气血逆乱;或久痛入络,血脉瘀阻,故见局部疼痛剧 烈,呈针刺样,且有定处,拒按,或肿胀。皮色紫暗,舌质紫暗,脉弦涩均为血瘀之征。
[0009] 4、久病体弱,气血亏虚,外邪乘虚侵袭,闭阻经络,肩部筋脉失于荣养,故见肩酸痛 麻木,肢软乏力,肌肤不泽,肌肉萎缩,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无力均为气血亏虚之征。
[0010] 因此,对这些病症的治疗需要:祛风散寒、益气养血、通络止痛、除湿化瘀,往往能 见效迅速、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有着西医药所不具备的技术优势。


【发明内容】

[0011]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发明一种中药,使其对肩周炎、肌肉风湿、上臂神经痛 等病症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并且该中药要易于推广应用。
[0012] 发明人是从医多年的老中医,祖传的医疗技术加上后天的努力学习钻研,使得发 明人在中医诊断、辨证和中药材的运用上都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使其在中医临床中获得 很高的成就。发明人依据多年的临床实践,根据现代人患病的特点以及生活方式,精心配伍 药材、反复摸索调整,获得一个中药组方,并利用现代制药技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将该 组方由传统的汤药制成方便服用的中药制剂。因此,该中药不但对肩周炎、肌肉风湿、上臂 神经痛等病症有优异的治疗效果(已得到临床验证),而且制备工艺简单、方便患者服用、易 于推广应用。该中药组方由如下重量份药材制成: 骨碎补14-24份、茯苓16-25份、路路通13-24份、陈皮10-18份、红花10-20份、牛膝 8-15份、香附7-13份、黄芩14-26份、威灵仙10-18份、乳香5-12份、羌活8-16份、伸筋草 10- 20份、鸡血藤8-16份、半夏7-15份、木瓜8-14份、白芍8-16份、干姜7-14份、甘草9-14 份。
[0013] 进一步优选的,上述治疗肩周炎的中药组方由如下重量份药材制成: 骨碎补16-21份、茯苓18-22份、路路通16-21份、陈皮13-16份、红花13-17份、牛膝 11- 13份、香附9-11份、黄芩18-23份、威灵仙12-16份、乳香8-10份、羌活10-14份、伸筋 草16-18份、鸡血藤12-15份、半夏10-13份、木瓜10-12份、白芍11-13份、干姜10-12份、 甘草11-13份。
[0014] 在临床实践摸索的过程中,发现有四个配比效果最为显著,所以本发明的四个优 选方案以重量份计分别如下: 方案1 :骨碎补18份、茯苓20份、路路通18份、陈皮15份、红花17份、牛膝13份、香 附11份、黄芩21份、威灵仙12份、乳香9份、羌活12份、伸筋草16份、鸡血藤12份、半夏 10份、木瓜10份、白巧12份、干姜10份、甘草12份。
[0015] 方案2 :骨碎补21份、茯苓18份、路路通16份、陈皮16份、红花15份、牛膝11份、 香附10份、黄芩23份、威灵仙15份、乳香10份、羌活10份、伸筋草17份、鸡血藤14份、半 夏11份、木瓜10份、白芍13份、干姜12份、甘草12份。
[0016] 方案3 :骨碎补16份、茯苓22份、路路通21份、陈皮14份、红花13份、牛膝11份、 香附9份、黄芩18份、威灵仙16份、乳香10份、羌活14份、伸筋草18份、鸡血藤15份、半 夏13份、木瓜12份、白芍13份、干姜11份、甘草13份。
[0017] 方案4 :骨碎补19份、茯苓20份、路路通16份、陈皮13份、红花17份、牛膝13份、 香附10份、黄芩20份、威灵仙15份、乳香8份、羌活13份、伸筋草18份、鸡血藤14份、半 夏11份、木瓜12份、白芍11份、干姜11份、甘草11份。
[0018] 本发明中药可以通过以下的制备工艺制成中药制剂: 步骤1、称取骨碎补、茯苓、路路通、陈皮、红花、牛膝、香附、黄芩、威灵仙、乳香、羌活、伸 筋草、鸡血藤、半夏、木瓜、白芍、干姜、甘草各味中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步骤2、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加入5-6倍重量的50%-65%的食用乙醇,浸泡12-24小 时,加热至85°C -95°C,密闭回流1. 5-2. 5小时,过滤得滤液a ; 步骤3、将步骤2滤渣加入初始2-3倍重量的50%-65%的食用乙醇,加热至85°C _95°C, 密闭回流I. 0-2. 0小时,过滤得滤液b ; 步骤4、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继续浓缩,使溶液密度达到 1. 16-1. 24 (75-80°C测),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浓缩液; 步骤5、将中药浓缩液添加辅料制成丸剂、颗粒剂或口服液。
[0019] 本发明中药组方所用各味药材的详细情况如下: 骨碎补:本品为水龙骨科植物槲蕨的干燥根茎。味苦,性温;入肝、肾经;补肾,活血,止 血。
[0020] 茯苓:本品为多孔菌科真菌茯苓的干燥菌核。味甘、淡,性平;归心、脾、肾经;渗湿 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
[0021] 路路通:本品为金缕梅科植物枫香树的干燥成熟果序。味苦,性平;归肝、肾经;祛 风活络,利水通经。
[0022] 陈皮:为芸香科植物橘及其栽培变种的成熟果皮。味苦、辛,性温;归肺、脾经;理 气健脾,燥湿化痰。
[0023] 红花: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味辛,性温;入心、肝经;活血通 经,去瘀止痛。
[0024] 牛膝:本品为苋科植物牛膝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平;归肝、肾经;补肝肾,强筋 骨,逐瘀通经,引血下行。
[0025] 香附:本品为莎草科植物莎草的干燥根莖。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 经;行气解郁,调经止痛。
[0026] 黄芩:本品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干燥根。味苦,性寒;归肺、胆、脾、大肠、小肠经; 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
[0027] 威灵仙:本品为毛茛科植物威灵仙、棉团铁线莲(山寥)或东北铁线莲(黑薇)的干 燥根及根茎。味辛、咸,性温;归膀胱经;祛风除湿,通络止痛。
[0028] 乳香:橄榄科乳香树属植物乳香树、药胶香树及野乳香树等,以其树干皮部伤口渗 出的油胶树脂入药。味辛苦,性温;入心、肝、脾经;调气活血,定痛,追毒。
[0029] 羌活:本品为伞形科植物羌活(背翅芹)或宽叶羌活的干燥根茎及根。味辛、苦,性 温;归膀胱、肾经;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0030] 伸筋草:本品为石松科植物石松的干燥全草。味微苦、辛,性温;归肝、脾、肾经;祛 风除湿,舒筋活络。
[0031] 鸡血藤:本品为豆科植物密花豆(大血藤、血风藤、三叶鸡血藤、九层风)的干燥藤 茎。味苦、甘,性温;归肝、肾经;补血,活血,通络。
[0032] 半夏:本品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的干燥块茎。味辛,性温;归脾、胃、肺经;燥湿化 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0033] 木瓜:本品为蔷薇科植物贴梗海棠的干燥近成熟果实。味酸,性温;归肝、脾经;平 肝舒筋,和胃化湿。
[0034] 白芍:本品为毛茛科植物芍药的干燥根。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平肝止痛, 养血调经,敛阴止汗。
[0035] 干姜:本品为姜科植物姜的干燥根莖。味辛、性热;归脾、胃、肾、心、肺经;干姜温 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
[0036] 甘草:本品为豆科植物甘草、胀果甘草或光果甘草的干燥根。味甘,性平;归心、 肺、脾、胃经;补脾益气,清热解毒,祛痰止咳,缓急止痛,调和诸药。
[0037] 本发明中药组方分析: 本发明中药是以骨碎补、茯苓、路路通、黄芩、伸筋草补肾强骨、活血舒筋、渗湿利水、祛 风活络、清热燥湿;以红花、牛膝、威灵仙、陈皮、鸡血藤活血通经、补血通络、理气健脾、强筋 逐瘀、除湿止痛;以羌活、半夏、白芍、干姜为消痞散结、养血调经、散寒止痛;以乳香、香附、 木瓜行气解郁、定痛追毒、平肝舒筋、调气活血;以甘草调和诸药。君臣佐使诸药搭配,相辅 相成,协同作用,达到祛风散寒、益气养血、通络止痛、除湿化瘀的治疗作用,对肩周炎、肌肉 风湿、上臂神经痛等病症疗效显著,临床效果好。
[0038] 本发明所述中药充分体现了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成方科学合理、原料简便易得、 药性稳定、作用全面。在治疗肩周炎、肌肉风湿、上臂神经痛等病症方面,与现有技术相比, 具有见效快、标本兼治、不易复发、易于推广应用等突出的技术优势和显著进步。
[0039] 如实施例2、实施例3的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本发明的中药口服能够有效的治疗肩 周炎、肌肉风湿、上臂神经痛等病症,临床施治的过程中,未见毒副作用,安全可靠。

【具体实施方式】
[0040] 实施例1、制剂 按本发明中药组方实际生产中药颗粒剂,颗粒剂编号A、B、C、D为四个优选方案配比制 齐[J,颗粒剂编号E、F为组方最小、最大范围配比制剂,每种颗粒剂原料配比如表1所示。
[0041] 表1颗粒剂原料配比表(单位:kg)

【权利要求】
1. 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骨碎补14-24份、茯 苓16-25份、路路通13-24份、陈皮10-18份、红花10-20份、牛膝8-15份、香附7-13份、黄 芩14-26份、威灵仙10-18份、乳香5-12份、羌活8-16份、伸筋草10-20份、鸡血藤8-16份、 半夏7-15份、木瓜8-14份、白芍8-16份、干姜7-14份、甘草9-14份。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骨碎补16-21份、茯苓18-22份、路路通16-21份、陈皮13-16份、红花13-17份、牛膝 11-13份、香附9-11份、黄芩18-23份、威灵仙12-16份、乳香8-10份、羌活10-14份、伸筋 草16-18份、鸡血藤12-15份、半夏10-13份、木瓜10-12份、白芍11-13份、干姜10-12份、 甘草11-13份。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骨碎补18份、茯苓20份、路路通18份、陈皮15份、红花17份、牛膝13份、香附11份、 黄芩21份、威灵仙12份、乳香9份、羌活12份、伸筋草16份、鸡血藤12份、半夏10份、木 瓜10份、白巧12份、干姜10份、甘草12份。
4.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骨碎补21份、茯苓18份、路路通16份、陈皮16份、红花15份、牛膝11份、香附10份、 黄芩23份、威灵仙15份、乳香10份、羌活10份、伸筋草17份、鸡血藤14份、半夏11份、木 瓜10份、白巧13份、干姜12份、甘草12份。
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骨碎补16份、茯苓22份、路路通21份、陈皮14份、红花13份、牛膝11份、香附9份、黄 芩18份、威灵仙16份、乳香10份、羌活14份、伸筋草18份、鸡血藤15份、半夏13份、木瓜 12份、白巧13份、干姜11份、甘草13份。
6.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 成:骨碎补19份、茯苓20份、路路通16份、陈皮13份、红花17份、牛膝13份、香附10份、 黄芩20份、威灵仙15份、乳香8份、羌活13份、伸筋草18份、鸡血藤14份、半夏11份、木 瓜12份、白巧11份、干姜11份、甘草11份。
7.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一种治疗肩周炎的中药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 下工艺步骤: 1) 称取骨碎补、茯苓、路路通、陈皮、红花、牛膝、香附、黄芩、威灵仙、乳香、羌活、伸筋 草、鸡血藤、半夏、木瓜、白芍、干姜、甘草各味中药材,分别粉碎,备用; 2) 将粉碎好的中药材混合,加入5-6倍重量的50%-65%的食用乙醇,浸泡12-24小时, 加热至85°C _95°C,密闭回流1. 5-2. 5小时,过滤得滤液a ; 3) 将步骤2)滤渣加入初始2-3倍重量的50%-65%的食用乙醇,加热至85°C -95°C,密 闭回流1. 0-2. 0小时,过滤得滤液b ; 4) 将滤液a和滤液b混合,减压蒸馏除去乙醇,继续浓缩,使溶液密度达到在75-80°C 下为1. 16-1. 24,停止浓缩,即为中药浓缩液; 5) 将中药浓缩液添加辅料制成成品制剂。
8.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为丸剂、颗粒 剂或口服液。
9. 如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治疗肩周炎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用于治疗肩 周炎、肌肉风湿或上臂神经痛病症。
【文档编号】A61P25/00GK104225570SQ201410537194
【公开日】2014年12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3日
【发明者】刘学键 申请人:崔银方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