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4826阅读:260来源:国知局
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配方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所述中药组成和重量为:麻黄9克,甘草9克,竹叶6克,石膏20克,鱼腥草15克,知母12克,杏仁9克,黄岑6克,金银花6克,赤芍9克,丹皮9克。本发明的效果为:取材方便,见效快,清热凉血,疏风透热,提高免疫力,具有清热泻火、泄肺化痰的功效。
【专利说明】 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配方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肺炎型咳嗽的中药配方,尤其是针对肺炎中期的咳嗽。

【背景技术】
[0002]感冒长久不愈,恶化成肺炎,病症表现之一为咳嗽。


【发明内容】

[0003]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治疗肺炎型咳嗽的中药配方,其成本低、见效快、副作用小,清热泻火,泄肺化痰。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8-15克,甘草8-20克,竹叶5-8克,石膏15-30克,鱼腥草10-25克,知母10-25克,杏仁8-15克,黄岑5-10克,金银花5-8克,赤芍6-9克,丹皮6-12克。
[0006]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9克,甘草9克,竹叶6克,石膏20克,鱼腥草15克,知母12克,杏仁9克,黄岑6克,金银花6克,赤芍9克,丹皮9克。
[0007]上述中药为I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0008]本发明采用的原料药的药性、药理及作用如下:
[0009]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散寒通滞,抑制流感病毒
[0010]甘草:缓和药性,调和诸药,止咳定喘
[0011]竹叶:清心除烦,清热利湿;解热利尿
[0012]石膏:清热泻火,除烦止咳;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
[0013]鱼腥草:燥湿化痰
[0014]知母:清热泻火,生津润燥,解肌发表;抗菌
[0015]杏仁:润燥止咳,宣肺利气;镇静呼吸中枢,开宣上焦
[0016]黄岑:泻火解毒,抗菌消炎,养阴,清热燥湿;调节免疫力
[0017]金银花:润燥止咳,宣肺利气,止咳平喘
[0018]赤芍:清热凉血,散瘀止痛,养气安神,抗炎解热
[0019]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抗炎,抗真菌
[0020]本发明根据现代中药药理,结合多年的临床试验,不断探索形成了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经临床治疗有效率可达99 %以上,治愈率达95 %以上,清热凉血,疏风透热,提高免疫力,具有清热泻火、泄肺化痰的功效,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22]本发明的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9克,甘草9克,竹叶6克,石膏20克,鱼腥草15克,知母12克,杏仁9克,黄岑6克,金银花6克,赤芍9克,丹皮9克。
[0023]上述中药为I副药的用药剂量,将上述中药放到砂锅中,加三碗水,大火烧开,中火煎熬,煎熬到剩余一碗水时,倒出药汁口服,每天三次,一副药可以喝2天。
[0024]根据临床观察疗效总结:
[0025]病例1,患者,男,28岁,患者症状:肺气上逆,肺热咳嗽,痰中带血。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6]病例2,患者,男,39岁,患者症状:阴虚气弱,咳铁锈色的痰。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一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7]病例3,患者,女,46岁,患者症状:恶寒发热,咯痰黄稠,烦渴气喘。治疗:口服上述中药制剂,一疗程后症状减轻,继续服用两疗程后病症痊愈,注意调节身体后没有复发。
[0028]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发明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发明设计方案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本发明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权利要求书中。
【权利要求】
1.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原料药物制成:麻黄8-15克,甘草8-20克,竹叶5-8克,石膏15-30克,鱼腥草10-25克,知母10-25克,杏仁8-15克,黄岑5-10克,金银花5-8克,赤芍6-9克,丹皮6-12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肺炎型咳嗽的中药,其特征在于:麻黄9克,甘草9克,竹叶6克,石膏20克,鱼腥草15克,知母12克,杏仁9克,黄岑6克,金银花6克,赤芍9克,丹皮9克。
【文档编号】A61K36/899GK104258160SQ201410554244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9日
【发明者】卜兴强 申请人:卜兴强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