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65745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桃仁30g、红花10g、麦冬20g、生地8g、天麻6g、苍术30g、莱菔子10g、牡蛎8g、柴胡12g、决明子20g、细辛40g、桔梗20g、防风40g、寻骨风10g、海浮石20g、川芎60g、胆南星20g、益智仁12g。本发明对偏头痛具有显著地疗效。
【专利说明】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偏头痛的药物,具体涉及一种由中草药制备而成的治疗偏头痛的药物。

【背景技术】
[0002]偏头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反复发作的一侧或两侧搏动性头痛,为临床常见的特发性头痛,属中医学头风、厥头痛、头痛等范畴。目前临床上多采用化学药物进行治疗,但是由于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相对较差,在治疗效果上不能令人满意。


【发明内容】

[000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
[0004]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桃仁30 g、红花10g、麦冬20 g、生地8g、天麻6g、苍术30 g、莱菔子10g、牡蛎8g、柴胡12g、决明子20 g、细辛40g、桔梗20 g、防风40 g、寻骨风10g、海浮石20 g、川弯60 g、胆南星20 g、益智仁12g。
[0005]本发明采用如下制备方法,取以上各味,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即可。
[0006]临床资料诊断标准
偏头痛西医诊断标准参照《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制定的头痛分类及诊断标准(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组.偏头痛诊断与防治专家共识[J].}中华内科杂志,2006,45(8) ;694-696.)拟定及《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头痛诊断标准(郑筱萸.中医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105-109.)拟定:(I)偏头痛以精神紧张、躯体疲劳、情绪因素、外界刺激、月经来潮、环境改变等为诱因;(2)头痛表现为阵发性发作的偏侧搏动性疼痛、昏痛、胀痛等,持续时间为数分钟或数小时不等,一般不超过24h,偶有持续长达I周者,间歇期如常人,经一段间歇期后再次发病,病程多迁延数年;(3)偏头痛发作时可伴恶心、呕吐、耳鸣或失眠、心烦等症状;(4)神经系统等理化检查无特殊。
[0007]选取符合上述标准的患者共100例,其中男50例,女50例,平均年龄37岁,平均病程2.5年。全部患者治疗前全部检查血常规、脑血流图,部分检查脑电图、脑地形图,重者作头颅CT和MRI检查。
[0008]治疗方法
使用本发明药物进行治疗,一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以15天为一个疗程,连续进行两个疗程。
[0009]疗效标准
痊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无复发,脑血流图正常;显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6个月有复发现象,脑血流图基本上正常;好转:头痛发作程度及伴随症状减轻,脑血流图有改善;无效:治疗2个疗程后头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
[0010]结果
100例患者经治疗后全部符合痊愈标准,并且治疗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0012]实施例1
取桃仁30 g、红花10g、麦冬20 g、生地8g、天麻6g、苍术30 g、莱菔子10g、牡蛎8g、柴胡12g、决明子20 g、细辛40 g、桔梗20 g、防风40 g、寻骨风10g、海浮石20 g、川芎60g、胆南星20 g、益智仁12g,加入8倍量的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过滤,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05-1.1即可。
【权利要求】
1.一种治疗偏头痛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的药物制备而成:桃仁30g、红花10g、麦冬20 g、生地8g、天麻6g、苍术30 g、莱菔子10g、牡贩8g、柴胡12g、决明子.20 g、细辛40 g、桔梗20 g、防风40 g、寻骨风10g、海浮石20 g、川芎60 g、胆南星20 g、益智仁12g。
【文档编号】A61K36/9062GK104258248SQ201410574557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24日
【发明者】张翼翀 申请人:张翼翀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