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75301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该装置包含单片机、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电子真空泵、红外激光发射装置、电针/艾灸/拔罐功能输出装置、智能控制面板和显示器,电源输入器、藏线装置。该装置克服了大多数电针仪脉冲单一,频率和强度范围窄,没有模拟传统针刺手法的功能问题;克服了现有艾灸仪缺乏传统隔药灸功能,艾灸头太大且较重需要绑带固定及艾灸输出导线较粗不便于操作的问题;克服了现有拔罐仪缺乏中药拔罐的功能问题;并克服了各种针、灸、罐仪器的式样各异,难以统一规范放置,以致操作繁杂,导线杂乱,影响工作效率和环境整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中医针刺、艾灸和拔罐的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临床中医针刺、艾灸、拔罐等治疗技术中使用的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针刺、艾灸、拔罐疗法属于常用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具有适应证广、疗效明显、操作方便、经济安全等优点,深受广大群众和患者欢迎。针刺疗法指的是以中医理论为指导,运用针刺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针刺疗法中辨证论治、选穴配穴、针刺手法及刺激量等是重要技术要素。艾灸疗法指的是运用艾绒或其它药物在体表的穴位上烧灼、温熨,借灸火的热力以及药物的作用,通过经络的传导,以起到温经通络、扶正祛邪,达到防治疾病的一种治法。常见有直接艾灸、隔药灸等隔物灸,温针灸等,传统艾灸疗效好,但存在烟雾多、易烫伤患者和火灾的隐患,临床大量使用后影响环境卫生且难免造成不同程度的环境污染等缺点。拔罐疗法通常以罐为工具,利用燃烧等方法排除罐内空气,造成负压,使罐吸附于体表特定部位(患处或穴位),产生广泛刺激,形成局部充血或瘀血现象,使体内的病理产物从皮肤毛孔中吸出体外,从而疏通经络气血,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常见有普通拔罐和中药拔罐,上述普通拔罐技术常用竹罐或玻璃罐等,依靠人力点火操作,其存在罐内负压不能精确调节,有烫伤风险,拔罐效率也较低的缺点。中药拔罐技术是一种将中药与拔罐疗法相结合的治疗方法,结合了药与罐的双重功效,可以因人个体化辨体辨病辨证论治拔罐。传统药罐技术通常是将竹罐或木罐放入配有特定中药液的锅等器具中煎煮后用于拔罐,存在疗效不稳定、烫伤风险高、影响环境卫生、工作效率低等问题,以致临床难以大范围推广。
[0003]市场上现有的电针仪、艾灸仪、拔罐仪对以上传统针刺、艾灸和拔罐疗法的缺点作了很大的现代技术改进,丰富了临床中医治疗仪器的多样性,也提高了工作效率,但结合多年临床工作经验认为,仍有以下问题可以改进:
[0004]1.现有大多数电针仪脉冲单一,频率和强度调节范围窄,没有体现传统针刺手法功能。自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电针仪因节省人力而得到广泛应用,其中蜂鸣电针仪、音频电针仪、声波电针等因耗电量大、有噪音、波形单纯、频率不可调等缺点在临床已被逐渐淘汰,目前仅脉冲电针仪应用较多,然而大多数脉冲模式仅仅是疏波、密波、疏密波三种模式,波形单一如仅正矩形波,脉冲频率和宽度范围较窄,尤其是没有解决模拟传统针刺手法的脉冲模式问题,不能发挥中医因人个体化辨体辨病辨证论治进行针刺补泻手法的特色和优势,也限制了临床针刺的疗效提高空间。
[0005]2.现有现有艾灸仪缺乏传统隔药灸功能,艾灸头太大且较重需要绑带固定及艾灸输出导线较粗的问题。市场上仅有的一类现代艾灸仪是采用电力发热源加热艾绒的温热作用施灸,但没有进一步完善传统隔物灸隔药灸的功能,不能发挥传统艾灸和隔药灸因人个体化辨体辨病辨证论治的优势,也限制了临床艾灸的疗效提高空间;过重的艾灸头和导线会有重力牵拉作用常引起温针灸时患者扎针处疼痛,且身体有些部位不便于绑带固定,容易从治疗部位脱落,不便于操作。
[0006]3现有拔罐仪缺乏传统中药拔罐的功能。市场上已有的两种现代拔罐仪解决了传统拔罐负压不能精确调节和定时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但没有进一步开发中药拔罐的功能,也不能发挥传统中药拔罐和中医因人个体化辨体辨病辨证论治的优势,也限制了临床拔te的疗效提闻空间。
[0007]4.各种针、灸、罐仪器的式样各异,难以统一规范放置,以致操作繁杂,导线杂乱,反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环境整洁。各种电针仪、艾灸仪、拔罐仪的式样各异,难以统一摆放在同一治疗台上,占用很多诊疗空间,且各仪器电源接口多,功能输出线路更多,输出线也长,长期使用中各种仪器的输出线路会凌乱缠绕,反而影响工作效率,甚至出现安全问题。

【发明内容】

[0008]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以克服现有大多数电针仪脉冲单一,频率和强度调节范围窄,没有体现传统针刺手法功能的问题;以克服了现有艾灸仪缺乏传统隔药灸功能,艾灸头太大且较重需要绑带固定及艾灸输出导线较粗不便于操作的问题;以克服现有拔罐仪缺乏中药拔罐功能的问题;并克服现有各种针、灸、罐仪器的式样各异,难以统一规范放置,以致操作繁杂,导线杂乱,而影响工作效率和环境整洁的问题;从而进一步提高临床疗效和工作效率。
[0009]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该治疗装置的主控制器采用微电脑芯片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单片机和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控制技术,内含微电脑芯片单片机、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电子真空泵、红外激光发射装置,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分别连接电针/艾灸/拔罐导线外接插口,各导线外接插口可连接电针/艾灸/拔罐功能输出装置,通过数据线外连智能控制面板和显示屏(人机交互界面),此装置还含有电源输入器、藏线装置,电源输入器与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微电脑芯片单片机内存储有电针功能程序、艾灸功能程序、拔罐功能程序、常用针刺手法脉冲数据库、现代电刺激脉冲数据库、名家流派手法脉冲数据库、常见病选穴处方数据库等。
[0011]进一步地,所述电针功能程序包含脉冲通道设置、针刺补泻手法选择、现代电刺激模式选择、脉冲频率、宽度及强度设置、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
[0012]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功能程序包含艾灸通道设置、温度控制、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
[0013]进一步地,所述拔罐功能程序包含拔罐通道设置、真空泵控制、红外激光温度控制、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
[0014]进一步地,所述常用针刺手法脉冲数据库包含:常用单式手法有捻法、弹法、刮法、摇法、颤法、飞法,常用复式手法有平补平泻、捻转补法、捻转泻法、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徐疾补法、徐疾泻法、烧山火、透天凉。
[0015]进一步地,所述现代电刺激脉冲数据库包含疏波、密波、疏密波、镇痛模式、安眠模式、震颤模式、拿法、捏法。
[0016]进一步地,所述以上针刺手法脉冲数据的采集可使用目前技术较成熟的红外传感数据采集仪器等,以后可随时采用最新权威针刺手法采集方法更新针刺手法数据库。
[0017]进一步地,所述常见病选穴处方数据库包含针灸科、推拿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的选穴处方参考。
[0018]进一步地,所述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主要有针刺功能模块电路、艾灸功能模块电路、拔罐功能模块电路,以上三类功能模块电路并行连接,能各自独立运行。
[0019]进一步地,所述针刺功能模块电路包含电针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脉冲信号D/A转换及放大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
[0020]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功能模块电路包含艾灸电压转换电路、加热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
[0021 ] 进一步地,所述拔罐功能模块电路包含拔罐电压转换电路、真空泵控制电路、红外激光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
[0022]进一步地,所述电子真空泵采用市场已成熟技术生产的电子真空泵,压强控制为O?300mmHg,电子真空泵在装置内部与拔罐功能模块电路,在装置外部通过各通道抽气软管与罐体连接。
[0023]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激光发射装置采用通用的医疗用激光参数,红外激光辐射温度控制为30°C?60°C,红外激光发射装置在装置内部与拔罐功能模块电路,在装置外部通过红外激光输出导线与罐体连接。
[0024]进一步地,所述智能控制面板和显示屏(人机交互界面)包含电针智能控制、艾灸智能控制、拔罐智能控制三类功能,通过数据线连接微电脑芯片单片机和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
[0025]进一步地,所述电针智能控制按键包含脉冲通道设置按键、针刺补泻手法选择按键、现代电刺激模式选择按键、脉冲频率、宽度及强度设置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
坐寸ο
[0026]进一步地,所述艾灸智能控制按键包含艾灸通道设置按键、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
键、启动/停止按键等。
[0027]进一步地,所述拔罐智能控制按键包含拔罐通道设置按键、真空泵控制按键、红外激光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各按键功能参数都能在显示屏上显示。
[0028]进一步地,所述电针功能输出装置包含脉冲输出导线、电极夹、电极片;输出导线为正负极的软塑导线,电极夹能夹在针柄上施以不同针刺手法,电极片可以施以现代电刺激模式等,电极片为圆片或方片形状,材料可选导电橡胶。
[0029]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热能输出导线、艾灸头、艾灸/隔药灸辅助器;热能输出导线为电热输出软塑导线。
[0030]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圆孔的艾灸电热片,可设计为圆片或方片形状,内含电热元件材料如电热膜或碳纤维或陶瓷等,外包材料可选绝缘塑料或特制布料等,艾灸电热片可通过特制的中药膏粘贴在穴位皮肤处。
[0031]进一步地,所述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小圆孔的耐高温绝缘扁平塑料头,艾灸头内装有发热元件如陶瓷、磁石等通用的发热体,艾灸头底部有凹槽利于容纳艾绒或隔药灸辅助器,改进技术后艾灸头体积重量更轻便;以上艾灸头的中央圆孔有利于针刺针穿过做温针灸治疗。
[0032]进一步地,所述艾灸/隔药灸辅助装置可设计为扁平圆形,内含艾绒或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
[0033]进一步地,所述拔罐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真空抽气管、红外激光输出导线、罐体、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安全网、中药拔罐辅助装置。
[0034]进一步地,所述真空抽气管为软塑管,连接在罐体的侧壁抽气插孔处,红外激光输出导线为软塑导线,连接在罐体顶部。
[0035]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为耐高温透明塑料罐或透明玻璃钢等材质,罐体可以为喇叭型或钟型等,罐体的侧壁有抽气插孔,罐体顶部侧方装有泄压阀按钮便于取罐。
[0036]进一步地,所述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位于罐体顶部,可以采用电热红外辐射板或红外灯泡或红外激光光源发生器等方法,能实现红外辐射温度调控在60°C以下,其下装有安全网以防红外辐射装置掉落烫伤患者,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
[0037]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拔罐辅助装置可为扁圆形网状纽扣装置,材料可选耐高温塑料或不锈钢丝,内含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可揿扣在安全网中央的扣件上,方便随时更换不同中药拔罐辅助装置。
[0038]进一步地,所述中药拔罐辅助装置为扁平圆形纱布网圈,中间棉质纱布可以吸附中药液,圆圈边利于旋紧在罐体内壁螺纹上。
[0039]进一步地,所述电源输入器和电针、艾灸、拔罐三类功能集成电路的输入电压转换和过流保护电路功能,可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
[0040]进一步地,所述藏线装置可为藏线袋或挂线钩等,位于机器的两边上侧壁,分为三类三个层次分别藏挂电针线等输出装置、艾灸线等输出装置、拔罐线等输出装置,解决线路凌乱不美观、甚至安全隐患、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
[0041]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42]1.此装置独创性地设计了模拟传统针刺手法模式、隔药灸艾灸和中药拔罐的功能和装置,独创性地设计了隔药灸电热片艾灸头、中药拔罐的罐体及中药拔罐辅助装置。模拟传统针刺手法功能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施以各种针刺补泻手法;隔药灸艾灸装置不但能直接灸、间接灸和温针灸,而且能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施以各种隔药灸,隔药灸电热片艾灸头为可多次使用且易更换的耗材,不用绑带可直接粘贴在患者穴位皮肤上,使用更加轻便;中药拔罐装置不但能做普通拔罐、红外激光罐,还能根据患者病情辨证论治施以各种中药拔罐,中药拔罐辅助装置为可多次使用且易更换的耗材。
[0043]2.此装置能更加全面地发挥传统针刺、艾灸、拔罐的技术优势和中医因人个体化辨体辨病辨证论治的理论和临床优势,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0044]3.此装置还可根据临床需要整合电针功能(包含传统针刺手法、现代电刺激模式)、艾灸功能(传统艾绒灸、隔物灸、隔药灸、现代激光灸)、拔罐功能(普通拔罐、中药拔罐)等多功能于一体。
[0045]4.此装置平台化、智能化,外形简洁美观,功能操作简便,各功能模块设计规范、安全,能明显提高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
[0046]5.此装置还可实现电针、艾灸、拔罐仪器的空间整合,只有一路输入电源线,各功能输出导线装置设有独创性的藏线装置,占用空间小,能明显改善中医针灸治疗室仪器杂而多环境显得杂乱的状况。
[0047]6.此装置有利于中医针刺、艾灸、拔罐等常用治疗技术仪器单元的规范化和临床大范围推广,促进中医药器械的现代化发展。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4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49]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的软件流程示意图;
[0050]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推车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实施例8、实施例11的结构参考图3)
[0051]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平台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实施例4、实施例6、实施例9、实施例12的结构参考图4)
[0052]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5的便携平板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结构示意图;(实施例5、实施例7实施例10的结构参考图5)
[0053]图6是电针功能输出装置之一电极片结构示意图;
[0054]图7是艾灸功能输出装置之一电热片式艾灸头结构示意图;
[0055]图8是拔罐功能输出装置罐体的结构示意图;
[0056]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57]图3/图4/图5中,I是单片机,2是针刺/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3是电子真空泵,4是红外激光发射装置,5是显示屏,6是针刺/艾灸/拔罐智能控制按键,7是针刺/艾灸/拔罐功能输出装置的插口,8是藏线装置,9是电源输入器,10是抽屉,11是万向移动轮;
[0058]图6中,12是电极片;
[0059]图7中,13是电热片式艾灸头;
[0060]图8中,14罐体,15是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16是真空抽气管插孔,17是泄压阀按钮,18是安全网。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62]实施例1.[0063]如图3为推车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此装置为推车型,便于移动使用,可用于医疗或保健使用。大小可设计为:长40~60cm,宽40~50cm,前高80~90cm,后高90~110cm。该治疗装置的主控制器采用微电脑芯片单片机控制系统,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单片机和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控制技术,内含微电脑芯片单片机1、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2、电子真空泵3、红外激光发射装置4,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2分别连接电针/艾灸/拔罐导线外接插口 7,各导线外接插口可连接电针功能输出装置、艾灸功能输出装置、拔罐功能输出装置,此电针/艾灸/拔罐外接插口 7依次平行设置于仪器装置的正面侧壁上部。通过数据线外连智能控制面板6和显示屏5 (人机交互界面),此装置还含有电源输入器9、藏线装置8,电源输入器9与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2连接。微电脑芯片单片机I内存储有电针功能程序、艾灸功能程序、拔罐功能程序、常用针刺手法脉冲数据库、现代电刺激脉冲数据库、名家流派手法脉冲数据库、常见病选穴处方数据库等。电针功能程序包含脉冲通道设置、针刺补泻手法选择、现代电刺激模式选择、脉冲频率、宽度及强度设置、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电针脉冲通道可设置为4-8通道,脉冲频率设置为I?200hz、脉冲宽度设置为I?1000 μ S、脉冲强度设置为I?150V,定时设置为10?60min。艾灸功能程序包含艾灸通道设置、温度控制、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艾灸通道可设置为4-12通道,温度设置为40°C?60°C,定时设置为20?60min。拔罐功能程序包含拔罐通道设置、真空泵控制、红外激光温度控制、定时、启动/停止等程序。拔罐通道可设置为4-16通道,真空泵压强控制为O?300mmHg,红外激光温度控制为30°C?60°C,定时设置为O?30min。常用针刺手法脉冲数据库包含:常用单式手法有捻法、弹法、刮法、摇法、颤法、飞法,常用复式手法有平补平泻、捻转补法、捻转泻法、提插补法、提插泻法、徐疾补法、徐疾泻法、烧山火、透天凉。现代电刺激脉冲数据库包含疏波、密波、疏密波、镇痛模式、安眠模式、震颤模式、拿法、捏法。名家流派手法脉冲数据库,以上针刺手法脉冲数据的采集可使用目前技术较成熟的红外传感数据采集仪器等,以后可随时采用最新权威针刺手法采集方法更新针刺手法数据库。常见病选穴处方数据库包含针灸科、推拿科、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常见病的选穴处方参考。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2主要有针刺功能模块电路、艾灸功能模块电路、拔罐功能模块电路,以上三类功能模块电路并行连接,能各自独立运行。针刺功能模块电路包含电针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脉冲信号D/A转换及放大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艾灸功能模块电路包含艾灸电压转换电路、加热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拔罐功能模块电路包含拔罐电压转换电路、真空泵控制电路、红外激光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电子真空泵3采用市场已成熟技术生产的电子真空泵,压强控制为O?300mmHg,电子真空泵3在装置内部与拔罐功能模块电路2,在装置外部通过各通道抽气软管与罐体14连接。红外激光发射装置4采用通用的医疗用激光参数,红外激光辐射温度控制为30°C?60°C,红外激光发射装置4在装置内部与拔罐功能模块电路2,在装置外部通过红外激光输出导线与罐体14连接。智能控制面板6和显示屏5 (人机交互界面)包含电针智能控制、艾灸智能控制、拔罐智能控制三类功能,通过数据线连接微电脑芯片单片机I和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
2。电针智能控制按键6包含脉冲通道设置按键、针刺补泻手法选择按键、现代电刺激模式选择按键、脉冲频率、宽度及强度设置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艾灸智能控制按键6包含艾灸通道设置按键、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拔罐智能控制按键6包含拔罐通道设置按键、真空泵控制按键、红外激光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各按键功能参数都能在显示屏上显示。电针功能输出装置包含脉冲输出导线、电极夹、电极片12 ;输出导线为正负极的软塑导线,电极夹能夹在针柄上施以不同针刺手法,电极片可以施以现代电刺激模式等,电极片12为圆片或方片形状,材料可选导电橡胶。艾灸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热能输出导线、艾灸头、艾灸/隔药灸辅助器;热能输出导线为电热输出软塑细导线。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圆孔的艾灸电热片13,可设计为圆片或方片形状,厚度为3-10mm等不同大小,内含电热元件材料如电热膜或碳纤维或陶瓷等,外包材料可选绝缘塑料或特制布料等,艾灸电热片13可通过特制的中药膏粘贴在穴位皮肤处。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小圆孔的耐高温绝缘扁平塑料头,艾灸头内装有发热元件如陶瓷、磁石等通用的发热体,艾灸头底部有凹槽利于容纳艾绒或隔药灸辅助器,改进技术后艾灸头体积重量更轻便;以上艾灸头的中央圆孔有利于针刺针穿过做温针灸治疗。艾灸/隔药灸辅助装置可设计为扁平圆形,内含艾绒或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拔罐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真空抽气管、红外激光输出导线、罐体14、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15、安全网18、中药拔罐辅助装置。真空抽气管为软塑管,连接在罐体的侧壁抽气插孔16处,红外激光输出导线为软塑导线,连接在罐体顶部。罐体14为耐高温透明塑料罐或透明玻璃钢等材质,罐体14可以为喇叭型或钟型等,罐体的侧壁有抽气插孔16,罐体顶部侧方装有泄压阀按钮17便于取罐。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15位于罐体顶部,可以采用电热红外辐射板或红外灯泡或红外激光光源发生器等方法,能实现红外辐射温度调控在60°C以下,其下装有安全网18以防红外辐射装置掉落烫伤患者,虽然这种可能性极小。中药拔罐辅助装置可为扁圆形网状纽扣装置,材料可选耐高温塑料或不锈钢丝,内含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可揿扣在安全网中央的扣件上,方便随时更换不同中药拔罐辅助装置。中药拔罐辅助装置为扁平圆形纱布网圈,中间棉质纱布可以吸附中药液,圆圈边利于旋紧在罐体内壁螺纹上。电针或艾灸的输出插口 7可设置为USB插口或管芯插口等。电源输入器9和电针、艾灸、拔罐三类功能集成电路的输入电压转换和过流保护电路功能,可提高医疗设备的安全性。藏线装置8可为藏线袋或挂线钩等,位于机器的两边上侧壁,分为三类三个层次分别藏挂电针线等输出装置、艾灸线等输出装置、拔罐线等输出装置,解决线路凌乱不美观、甚至安全隐患、影响工作效率等问题。
[0064]实施例2.[0065]如图4为平台型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此装置为平台型,可以放置在相应的治疗柜台上,可用于医疗或保健时便携使用。大小可设计为:长30~60cm,宽30~50cm,高10~25cm。电针通道可设置为4-8通道,艾灸通道可设置为4_16通道,拔罐通道可设置为4-16通道,电针或艾灸的输出插口 7可设置为USB插口或管芯插口等,电针和艾灸其它各功能、原理和结构同实施例1。
[0066]实施例3.[0067]如图3为推车型中医针灸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将其中电针和艾灸技术结合设计的仪器。
[0068]实施例4.[0069]如图4为平台型中医针灸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将其中电针和艾灸技术结合设计的仪器。
[0070]实施例5.[0071]如图5为便携平板型中医针灸智能治疗装置,此装置为便携平板型,有利于便携和手持使用,可用于医疗或保健时便携使用。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将其中电针和艾灸技术结合设计的仪器,小可设计为:长15~30cm,宽10~20cm,高2~5cm。电针通道可设置为2-6通道,艾灸通道可设置为2-6通道,电针或艾灸的输出插口 7可设置为USB插口或管芯插口等,可以使用电源输入器或干电池,便携仪器不设藏线装置,电针和艾灸其它各功能、原理和结构同实施例1。
[0072]实施例6.[0073]如图4为平台型中医电针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含有电针技术设计的仪器。[0074]实施例7.[0075]如图5为便携平板型中医电针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只含有电针技术设计的仪器。
[0076]实施例8.[0077]如图3为推车型中医艾灸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艾灸技术设计的仪器。
[0078]实施例9.[0079]如图4为平台型中医艾灸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艾灸技术设计的仪器。
[0080]实施例10.[0081]如图5为便携平板型中医艾灸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5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艾灸技术设计的仪器。
[0082]实施例11.[0083]如图3为推车型中医拔罐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拔罐技术设计的仪器。
[0084]实施例12.[0085]如图4为平台型中医拔罐智能治疗装置,与实施例2的不同之处在于只有拔罐技术设计的仪器。
[0086] 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构思和结构等为熟悉本技术的人员了解本
【发明内容】
并实施用,并不以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发明的精神实质和技术方法所做的整体或部分功能和结构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中医针灸罐智能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该治疗装置采用先进的微电脑芯片单片机和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控制技术,内含微电脑芯片单片机、电针/艾灸/拔罐功能模块集成电路板、电子真空泵、红外激光发射装置、电针/艾灸/拔罐功能输出装置、智能控制面板和显示器、电源输入器、藏线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功能模块电路包含电针电压/频率转换电路、脉冲信号D/A转换及放大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艾灸功能模块电路包含艾灸电压转换电路、加热电路、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拔罐功能模块电路包含拔罐电压转换电路、真空泵控制电路、红外激光温度控制电路、定时电路、启动/停止电路、过流保护电路等电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真空泵压强控制为O~300mmHg,所述红外激光发射装置的红外激光辐射温度控制为30°C~60°C。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智能控制面板和显示器包含电针智能控制按键包含脉冲通道设置按键、针刺补泻手法选择按键、现代电刺激模式选择按键、脉冲频率、宽度及强度设置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艾灸智能控制按键包含艾灸通道设置按键、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拔罐智能控制按键包含拔罐通道设置按键、真空泵控制按键、红外激光温度控制按键、定时按键、启动/停止按键等。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针功能输出装置包含脉冲输出导线、电极夹、电极片,输出导线为正负极的软塑导线,电极片为圆片或方片形状,材料可选导电橡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艾灸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热能输出导线、艾灸头、艾灸/隔药灸辅助器,热能输出导线为电热输出软塑导线,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圆孔的艾灸电热片,可设计为圆片或方片形状,内含电热元件材料如电热膜或碳纤维或陶瓷等,外包材料可选绝缘塑料或特制布料等,艾灸电热片可通过特制的中药膏粘贴在穴位皮肤处,艾灸头可为中央有小圆孔的耐高温绝缘扁平塑料头,艾灸头内装有发热元件如陶瓷、磁石等通用的发热体,艾灸头底部有凹槽利于容纳艾绒或隔药灸辅助器,艾灸头的中央圆孔有利于针刺针穿过做温针灸治疗,艾灸/隔药灸辅助装置可设计为扁平圆形,内含艾绒或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拔罐功能输出装置包含真空抽气管、红外激光输出导线、罐体、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安全网、中药拔罐辅助装置,真空抽气管为软塑管,连接在罐体的侧壁抽气插孔处,红外激光输出导线为软塑导线,连接在罐体顶部,罐体为耐高温透明塑料罐或透明玻璃钢等材质,罐体可以为喇叭型或钟型等,罐体的侧壁有抽气插孔,罐体顶部侧方装有泄压阀按键便于取罐;红外激光热能辐射装置位于罐体顶部,可以采用电热红外辐射板或红外灯泡或红外激光光源发生器等方法,能实现红外辐射温度调控在60°C以下,其下装有安全网,中药拔罐辅助装置可为扁圆形网状纽扣装置,材料可选耐高温塑料或不锈钢丝,内含可吸附中药液的绒状物,可揿扣在安全网中央的扣件上,中药拔罐辅助装置可为扁平圆形纱布网圈,中间棉质纱布可以吸附中药液,圆圈边利于旋紧在罐体内壁螺纹上。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输入器有电针、艾灸、拔罐三类功能集成电路的输入电压转换和过流保护电路功能。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治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藏线装置可为藏线袋或挂线钩等,位于机器的两边上侧壁,分为三类三个层次分别藏挂电针线等输出装置、艾灸线等输出装置、拔罐线等输出装置。
【文档编号】A61H39/06GK203777497SQ201420001802
【公开日】2014年8月20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日
【发明者】黄奏琴, 王伟明, 田甜, 金道鹏, 黄海, 田汉 申请人:黄奏琴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