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5457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方舱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舱体,舱体顶面上设有方舱入口,方舱入口处转动连接有方舱盖,所述方舱盖两侧的方舱入口处还对称连接有同轴转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向外伸出且其上连接有吊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吊篮伸缩的卷轮。吊篮方便受伤人员通过进入方舱内部,曹操作方法,结构简单,易于收纳。
【专利说明】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方舱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背景技术】
[0002]部队行军作战时,抢救伤员是非常必要的一个方面,现阶段的医疗方舱大多需要可实现陆地和水下两种运用方式,而为了在水下防止方舱漏水,方舱的入口往往设置在顶部。在方舱的后面及侧面设有供人员攀爬的脚踏板和手抓环,需要通过脚踏板和手环的攀爬过程才能进入方舱内部。
[0003]该医疗方舱的主要救护对象为重伤人员,重伤人员已经身负重伤,无法进行剧烈的活动,特别是在需要进入医疗方舱时,重伤人员无法提供攀爬所需大量体力,造成医护人员救助时的困难,无法及时抢救伤员,为行军作战带来负面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吊篮,方便受伤人员通过吊篮进入方舱内部,结构简单,方便收纳,可根据需要收起或放下吊篮结构。
[0005]为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舱体,舱体顶面上设有方舱入口,方舱入口处转动连接有方舱盖,所述方舱盖两侧的方舱入口处还对称连接有同轴转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向外伸出且其上连接有吊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吊篮伸缩的卷轮。
[0007]开启方舱盖后,转动卷轮,使同轴支撑架转动,将吊篮伸长至伤员所在位置,伤员进入吊篮后,反向转动卷轮,可将伤员运送至舱体顶面,方舱顶部人员将到达顶面的伤员抬送至方舱内部。
[0008]为了便于方舱顶部人员对伤员的护送,所述方舱入口处设有支撑方舱盖的挂杆,所述吊篮包括升降绳和与其连接的篮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滑轮组和提供动力的卷轴组,所述卷轴组设于方舱盖背面两侧,所述滑轮组设于方舱盖对面的方舱入口两侧,所述卷轴组间由同轴杆连接,所述升降绳通过滑轮组与卷轴组绕接,所述卷轮与卷轴组同轴连接。打开方舱盖,将挂杆支撑于方舱盖上,保持方舱盖的开启,转动卷轮带动由同轴杆连接的卷轴转动,将绕接其上的升降绳逐渐放长,在篮体的重力作用下升降绳带动滑轮组转动,将篮体逐渐下降至伤员所在位置;伤员进入篮体后,反向转动卷轮带动卷轴转动,将绕接其上的升降绳逐渐缩短,升降绳带动滑轮组反向转动,将篮体逐渐上升至舱体顶部。
[0009]为了减小方舱在运输过程中的阻力,和减小方舱顶面占据的空间,将位于方舱顶面的结构设置为可折叠结构。所述滑轮组包括对称设于担架口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固定于方舱顶部的固定座和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滑轮架,所述转动滑轮架外侧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向外伸出的外支撑板,所述外支撑板连接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升降绳穿过转动滑轮架与卷轴组连接。当需要救治伤员时,将折叠的外支撑板竖起,转动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滑轮架,将转动滑轮架转至向方舱外部伸出并用外支撑架固定支撑,转动卷轴组上的卷轮,逐渐放长伸缩绳,在重力的作用下篮体逐渐下降,反向转动卷轮带动篮体逐渐上升至方舱顶面;完成伤员运送后,将外支撑板折叠于方舱顶面,接着转动转动滑轮架至于方舱顶面接触,完成方舱顶部结构的折叠收纳,所述吊篮可将伸缩绳及篮体取下进行收纳,也可将其卷起放置于方舱顶面。
[0010]为了更加方便的完成对伤员的运输,将伤员直接运输至方舱内部,所述转动滑轮架包括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架和与转动架转动连接的滑轮,所述滑轮上设有螺旋线槽,所述升降绳缠绕于螺旋线槽处,所述转动滑轮架内侧还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向方舱入口处伸出的内支撑板,所述内支撑板连接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由于卷轴组设于方舱盖背面两侧,则升降绳在连接卷轴组与滑轮组过程中位于方舱入口的外侧,在滑轮上设有螺旋线槽后,升降绳缠绕于螺旋线槽处,可在横向移动升降绳的位置,使篮体上连接的升降绳横向位于方舱入口内侧,当篮体通过升降绳的带动上升至方舱顶面后,方舱顶部人员将篮体拖放至方舱顶面,随后将内支撑板竖起,转动转动滑轮架向方舱入口处伸出并固定支撑于内支撑板上,调整升降绳的长度使其重新回到绷直的状态,将篮体缓慢放至方舱入口处,转动卷轮将篮体缓慢的从方舱入口处下降,直至方舱内部的诊疗台上。随后将篮体上升至方舱顶面,将内支撑板折叠于方舱顶面后将转动滑轮架转至于方舱顶面,完成收纳过程。
[0011]为了简化对方舱盖的支撑,在方舱入口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方舱盖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凹槽,所述挂杆为两个,两个挂杆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凹槽中,另一端插入对应凹槽中,实现对方舱盖的简单支撑作用。
[0012]为了方便工作人员或者轻伤患者快速进入方舱顶部或内部,在舱体外侧还设有固定其上的爬梯或者脚蹬结构。能够自行运动的人可以自行攀爬该爬梯或脚蹬结构,无需在他人的帮助下直接进入方舱内部实施救治或接受治疗。该爬梯或脚瞪结构设于舱体侧面或
/和背面。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4]本实用新型在水陆两用医疗方舱上装有吊篮,可以通过手动控制卷轮带动吊篮至伤员所在位置,将伤员直接抬送至吊篮上,通过控制卷轮使吊篮升至舱体顶面或进入方舱内部,避免了传统方舱结构需要伤员自行爬山方舱顶部才能进入、重伤患者行动不便的弊端,该方舱通过吊篮的辅助运动将伤者运送至方舱内部,简便易行,稳定可靠,实用效果明显。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2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2中支撑架的局部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3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3中支撑架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其中,附图仅用于示例性说明,表示的仅是示意图,而非实物图,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为了更好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某些部件会有省略、放大或缩小,并不代表实际产品的尺寸;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附图中某些公知结构及其说明可能省略是可以理解的。
[002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0022]实施例1
[0023]如图1所示,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方舱顶面的方舱入口 I,方舱入口处转动连接有方舱盖2和支撑方舱盖的挂杆3,所述方舱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方舱盖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凹槽,所述挂杆为两个,两个挂杆3的一端插入凹槽中,另一端插入相应的对应凹槽中,完成对方舱盖2的支撑。
[0024]所述方舱入口处还对称连接有同轴转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滑轮组4和提供动力的卷轴组5,所述卷轴组5设于方舱盖背面两侧,所述卷轴组5间由同轴杆51连接,所述滑轮组4设于方舱盖对面的方舱入口两侧。所述支撑架向外伸出且其上连接有吊篮,所述吊篮包括升降绳61和与其连接的篮体62,所述升降绳61通过滑轮组4与卷轴组5绕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吊篮伸缩卷轮52,所述卷轮52与卷轴组5同轴连接。
[0025]所述方舱侧面还固定连接有爬梯7,医护人员通过爬梯7爬至方舱内部和顶面,将方舱盖3开启,将两个挂杆2支撑方舱盖保持开启状态,人工转动卷轮52将绕接其上的升降绳61逐渐放长,在篮体62的重力作用下,升降绳带动滑轮组4转动,将篮体62逐渐下降至伤员所在位置,伤员进入篮体62中,反向转动卷轮52,将篮体62逐渐拉升至方舱顶部,位于方舱顶部的人员将篮体62中的伤员由方舱入口 I送入舱体内部。
[0026]实施例2
[0027]如图2和图3所示,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方舱顶面的方舱入口 10,方舱入口 10处转动连接有方舱盖20和支撑方舱的挂杆30,所述方舱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方舱盖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凹槽,所述挂杆为两个,两个挂杆30的一端插入凹槽中,另一端插入相应的对应凹槽中,完成对方舱盖20的支撑。
[0028]所述方舱入口处还对称连接有同轴转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包括滑轮组40和提供动力的卷轴组50,所述滑轮组40包括对称设于方舱入口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固定于方舱顶部的固定座410和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滑轮架420,所述转动滑轮架420外侧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420向外伸出的外支撑板430,所述外支撑板连接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卷轴组50间由同轴杆510连接。
[0029]所述支撑架上设有吊篮,吊篮包括升降绳610和与其连接的篮体620,所述升降绳610通过转动滑轮架420与卷轴组50绕接,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吊篮伸缩卷轮520,所述卷轮520与卷轴组50同轴连接。
[0030]所述舱体侧面还设有供医护人员攀爬的爬梯70,医护人员通过爬梯70爬至方舱内部和顶面,将方舱盖30开启,将两个挂杆20支撑方舱盖保持开启状态,将支撑板430竖起于方舱顶面上,将转动滑轮架420转动至向方舱外侧伸出并由外支撑板430固定支撑,人工转动卷轮520将绕接其上的升降绳610逐渐放长,在篮体620的重力作用下,升降绳带动转动滑轮架420转动,将篮体逐渐下降至伤员所在位置,伤员进入篮体620后反向转动卷轮520,将篮体拉升至方舱顶面,方舱顶面的医护人员将伤员从篮体内运输至舱体内部。运送伤员结束后,将外支撑板430折叠至方舱顶面,并将转动滑轮架420转至方舱顶面,接着取下挂杆30,将方舱盖30盖于方舱入口,完成方舱顶部结构的收纳。
[0031]实施例3
[0032]如图4所示,所述转动滑轮架420包括与固定座410铰接的转动架411和与转动架411转动连接的滑轮412,所述滑轮412上设有螺旋线槽,所述升降绳缠绕于螺旋线槽处,所述转动滑轮架420内侧还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向方舱入口处伸出的内支撑板440,所述内支撑板连接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
[0033]将篮体拉升至方舱顶部后,方舱顶部人员将篮体至于舱体顶面,转动转动架,至转动滑轮架420向方舱入口处伸出,将内支撑板440竖起于方舱顶面上并将转动滑轮架420固定支撑,调整伸缩绳使其重回绷紧状态,将篮体平缓放置于方舱入口处,转动卷轮,将伸缩绳缓慢放长,使篮体缓慢下降至方舱内部所需位置。安置好伤员后将篮体拉升至方舱顶部,将外支撑板430和内支撑板440折叠至贴合方舱顶面后将转动滑轮架420折叠至最低位置,将挂杆取下后盖上方舱盖,完成一系列救援及收纳工作。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及工作原理与实施例2雷同,在此不再叙述。
[0034]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包括舱体,舱体顶面上设有方舱入口,方舱入口处转动连接有方舱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盖两侧的方舱入口处还对称连接有同轴转动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向外伸出且其上连接有吊篮,所述支撑架上还设有控制吊篮伸缩的卷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入口处设有支撑方舱盖的挂杆,所述吊篮包括升降绳和与其连接的篮体,所述支撑架包括滑轮组和提供动力的卷轴组,所述卷轴组设于方舱盖背面两侧,所述滑轮组设于方舱盖对面的方舱入口两侧,所述卷轴组间由同轴杆连接,所述升降绳通过滑轮组与卷轴组绕接,所述卷轮与卷轴组同轴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包括对称设于方舱入口的活动支架,所述活动支架包括固定于方舱顶部的固定座和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滑轮架,所述转动滑轮架外侧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向外伸出的外支撑板,所述外支撑板连接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所述升降绳通过转动滑轮架与卷轴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滑轮架包括与固定座铰接的转动架和与转动架转动连接的滑轮,所述滑轮上设有螺旋线槽,所述升降绳缠绕于螺旋线槽处,所述转动滑轮架内侧还设有支撑转动滑轮架向方舱入口处伸出的内支撑板,所述内支撑板连接于方舱顶部且为可折叠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方舱入口处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凹槽,方舱盖内部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对应凹槽,所述挂杆为两个,两个挂杆的一端分别插入两个凹槽中,另一端插入相应的对应凹槽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舱体外部还设有固定其上的爬梯或脚蹬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6述的水陆两用医疗方舱,其特征在于,所述爬梯或脚蹬结构设于舱体侧面或/和背面。
【文档编号】A61G3/00GK203647603SQ201420005825
【公开日】2014年6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13年12月31日
【发明者】周红山, 周道裕, 洪加津, 罗辉跃, 石新民 申请人:周道裕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