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216阅读:248来源:国知局
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属于上肢支托。其是在直角U形上臂托板和直角U形前臂托板的同一侧壁端边经肘轴心螺栓形成抽芯合页,前臂托板自由端的另一侧壁经腕轴心螺栓轴接直角掌固定夹的水平端;上臂托板底面对应的轴架支撑结合在齿条上端两侧形成一体的突轴上,齿条上设置有一端垂直贯通并由端面的弹性销钉卡住齿条的固定夹,固定夹另一端形成有卡接床支架,并由底面螺栓紧固的水平卡槽。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患者平卧时左手臂置于支架上,使手臂上抬,左前臂屈曲内旋内收达适当角度,支撑强固,极大缩短了术者的手术操作距离,使导管操作更操作方便,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者与患者射线照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
【专利说明】 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上肢支托,具体是一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冠心病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危及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冠状动脉造影是通过造影管向冠状动脉内注射造影剂,在特殊的机器下显示冠状动脉的走行及管腔情况,以准确诊断冠心病的检查。并进一步制定准确的治疗方案,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内科介入治疗或者冠状动脉搭桥。而对于临床上难以明确诊断的胸痛,不明原因的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的患者也应该行此检查。
[0003]左侧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由于生理解剖原因,介入导管易于到达心脏冠状动脉血管的开口,明显缩短介入治疗射线照射时间,减少术者身体放射线损伤。但术者实施治疗时须位于患者右侧,由于患者身体阻挡治疗路径远,不便于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左侧桡动脉心脏介入治疗,术者实施治疗时须位于患者右侧,而由于患者身体阻挡、治疗路径远,不便于操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
[0005]本实用新型是按照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一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上臂托板和前臂托板,而直角U形上臂托板和直角U形前臂托板的同一侧壁端边经肘轴心螺栓形成抽芯合页,前臂托板自由端的另一侧壁经腕轴心螺栓轴接直角掌固定夹的水平端;上臂托板底面对应的轴架支撑结合在齿条上端两侧形成一体的突轴上,齿条上设置有一端垂直贯通并由端面的弹性销钉卡住齿条的固定夹,固定夹另一端形成有卡接床支架,并由底面螺栓紧固的水平卡槽。
[0007]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患者平卧,左手臂置于支撑架上,可使手臂上抬,左前臂屈曲内旋内收达适当角度,支撑稳固,极大缩短了术者的手术操作距离,使导管操作更加方便,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者与患者射线照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本实用新型托板倾斜状态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0]图3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板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托板与齿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齿条与螺栓结合结合状态示意图;
[0014]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固定夹与床架体结合状态示意图;
[0015]图8是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0016]图9是本实用新型模拟使用状态俯视结构示意图;
[0017]图10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轴套或腕轴套纵剖结构示意图;
[0018]图11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轴套或掌夹轴套纵剖结构示意图;
[0019]图12是本实用新型中轴套与肘轴心螺栓结合状态的部分纵剖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上臂托板2.前臂托板
[0021]3.肘轴心螺栓4.抽芯合页
[0022]4a.第一合页板4b.第二合页板
[0023]4c.第一轴套4d.第二轴套
[0024]4e.底口4f.圆台顶
[0025]5.腕轴心螺栓5a.腕轴套
[0026]6.掌固定夹6a.掌夹轴套
[0027]7.轴架8.齿条
[0028]9.突轴10.固定夹
[0029]11.床支架12.螺栓
[0030]13.水平卡槽14.弹性销钉
[0031]15.弹簧16.限位板
[0032]17.肘18.腕
[0033]19.手20.肩
[0034]21.上臂22.前臂
[0035]23.内螺纹24.延展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0037]—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而直角U形上臂托板I和直角U形前臂托板2的同一侧壁端边经肘轴心螺栓3形成抽芯合页4,前臂托板2自由端的另一侧壁经腕轴心螺栓5轴接直角掌固定夹6的水平端;上臂托板2底面对应的轴架7支撑结合在齿条8上端两侧形成一体的突轴9上,齿条8上设置有一端垂直贯通并由端面的弹性销钉14卡住齿条8的固定夹10,固定夹10另一端形成有卡接床支架11,并由底面螺栓12紧固的水平卡槽13。
[0038]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抽芯合页4包括肘轴心螺栓3和与之铰链结合的第一合页板4a的第一轴套4c、第二合页板4b第二轴套4d。
[0039]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腕轴心螺栓5轴接前臂托板2自由端另一侧壁的腕轴套5a和掌固定夹6的水平端的掌夹轴套6a。
[0040]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上臂托板I 一侧的第一合页板4a长度小于一体的上臂托板I及另一侧壁的长度;前臂托板2—侧的第二合页板4b长度小于一体的前臂托板2及另一侧壁的长度;前臂托板2的底板长度大于第二合页板4b及另一侧壁的长度。
[004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固定夹10端面卡住齿条8的弹性销钉14包括销钉头和限位板14之间的弹簧15。[0042]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第一轴套4c圆台状底口 4e与第二轴套4d圆台顶4f对应滑动配合;腕轴套5a圆台状底口 4e与掌夹轴套6a的圆台顶4f对应滑动配合;第二轴套4d和腕轴套5a内分别形成有与肘轴心螺栓3或腕轴心螺栓5结合的内螺纹23。
[0043]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前臂托板2 —端底面下形成有延展至上臂托板I底面下的扇面型延展部24。当上臂托板I与前臂托板2以肘轴心螺栓3为轴旋转分离或复原时,延展部24位于其间下面,避免对应端面夹伤上肢。延展部24与前臂托板2底面形成有段位差,从而使延展部24不妨碍上臂托板I与前臂托板2的端边拢合。
[0044]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可使用合金板材,或工程塑料板材,或硬橡胶板材等实现。肘轴心螺栓3、腕轴心螺栓5采用下端形成内螺纹23的圆头手柄螺栓,得以使抽芯合页4连接稳固。
[0045]本实用新型使用时,预将固定夹10的水平卡槽13卡在左侧治疗床支架11上,并用螺栓12紧固。患者卧位于治疗床,肩20位于上臂托板I自由端,左臂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上,如图9所示,直角掌固定夹6的垂直部置于手19的四指内侦牝使手腕18呈背伸状态,旋紧腕轴心螺栓5固定角度。
[0046]拉出弹性销钉14,确定齿条8上端的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的高度,放开弹性销钉14并使之卡入固定夹10内升降的齿条8。需要患者肘17弯曲时,调整肘轴心螺栓3,使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形成适宜的角度后紧固之。
[0047]参照图2、图5所示,由于上臂托板I底面对应的轴架7支撑结合在齿条8上端两侧形成一体的突轴9上,适应了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的需要前后俯仰倾斜时,满足了患者前臂提高或降低的需要。
[0048]这样设计的本实用新型,患者平卧,左手臂置于支架上,可使手臂上抬,左前臂屈曲内旋内收达适当角度,支撑稳固,极大缩短了术者的手术操作距离,使导管操作更加方便,减少手术操作时间,降低术者与患者射线照射损伤,缩短了手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权利要求】
1.一种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包括上臂托板(I)和前臂托板(2),其特征在于:直角U形上臂托板(I)和直角U形前臂托板(2)的同一侧壁端边经肘轴心螺栓(3)形成抽芯合页(4),前臂托板(2)自由端的另一侧壁经腕轴心螺栓(5)轴接直角掌固定夹(6)的水平端;上臂托板(I)底面对应的轴架(7)支撑结合在齿条(8)上端两侧形成一体的突轴(9)上,齿条(8)上设置有一端垂直贯通并由端面的弹性销钉(14)卡住齿条(8)的固定夹(10),固定夹(10)另一端形成有卡接床支架(11),并由底面螺栓(12)紧固的水平卡槽(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抽芯合页(4)包括肘轴心螺栓(3)和与之铰链结合的第一合页板(4a)的第一轴套(4c)、第二合页板(4b)第二轴套(4d)。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腕轴心螺栓(5)轴接前臂托板(2)自由端另一侧壁的腕轴套(5a)和掌固定夹(6)的水平端的掌夹轴套(6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上臂托板(I)一侧的第一合页板(4a)长度小于一体的上臂托板(I)及另一侧壁的长度;前臂托板(2)—侧的第二合页板(4b)长度小于一体的前臂托板(2)及另一侧壁的长度;前臂托板(2)的底板长度大于第二合页板(4b)及另一侧壁的长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固定夹(10)端面卡住齿条(8)的弹性销钉(14)包括销钉头和限位板(14)之间的弹簧(15)。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第一轴套(4c)圆台状底口(4e)与第二轴套(4d)圆台顶(4f)对应滑动配合;腕轴套(5a)圆台状底口(4e)与掌夹轴套(6a)的圆台顶(4f)对应滑动配合;第二轴套(4d)和腕轴套(5a)内分别形成有与肘轴心螺栓(3)或腕轴心螺栓(5)结合的内螺纹(23)。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左侧桡动脉介入手术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前臂托板(2)—端底面下形成有延展至上臂托板(I)底面下的扇面型延展部(24)。
【文档编号】A61G13/12GK203662917SQ201420022833
【公开日】2014年6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赵春杰, 吴谊青 申请人:赵春杰, 吴谊青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