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6255阅读:171来源:国知局
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夹,调节夹的夹口一端为圆形口,圆形口的直径与引流管的直径相适配,另一端为V形口,且圆形口与V形口的开口端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调节夹通过其上的圆形口套设在引流管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调节夹,能够快速开启和闭合引流管的内腔通道,防止回流和进气,且在引流管上设置充气管路和气囊,手术过程中,能够避免引流管的脱落;另外,调节夹可以采用硅胶制作,重量较轻,不会牵拉刺激患者,使用方便、安全。
【专利说明】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辅助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临床上医生需要在局麻下对胸腔积液、积气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术,在胸膜腔内放置胸腔引流管,以引流出胸腔内的积液、积气,促进肺复张,维持纵膈平衡,以达治疗目的。由于胸腔内为负压,在引流管末端需要连接胸腔闭式引流瓶,已达到持续引流目的,为保持引流效果,防止胸腔逆行感染和便于准确观察24h引流量,护士每天需要更换引流瓶,更换时需在引流管上端先夹闭引流管,阻断胸膜腔与外界相同,再在无菌操作下打开引流瓶上盖,倒掉引流瓶内的血液及脓液,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净引流瓶后,倒入无菌生理盐水淹没引流瓶长管形成密闭,盖紧瓶盖。目前,临床上医生在夹闭引流管时,通常使用止血钳操作,但是,血管钳重量一般较重,且夹闭位置不当时,易牵拉引流管而刺激患者引起疼痛、不适,甚至导致胸腔闭式引流管脱落。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调节夹来开启和闭合引流管的内腔,能够有效防止外界空气进入到胸膜腔内。
[000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所述的技术方案:
[0005]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夹,调节夹的夹口一端为圆形口,圆形口的直径与引流管的直径相适配,另一端为V形口,且圆形口与V形口的开口端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调节夹通过其上的圆形口套设在引流管上。
[0006]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夹。
[0007]进一步地,所述引流管的内壁上嵌设有充气管,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气囊,充气管的一端与环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引流管的管壁并与充气阀连接。
[0008]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越性:
[0009]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在引流管上设置调节夹,能够快速开启和闭合引流管的内腔通道,防止回流和进气,且在引流管上设置充气管路和气囊,手术过程中,能够避免引流管的脱落;另外,调节夹可以采用硅胶制作,重量较轻,不会牵拉刺激患者,使用方便、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调节夹的结构示意图;[0012]图中:1-引流管;2-调节夹;3-环形气囊;4_充气阀;5_夹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4]如图1、2所示,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在引流管I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夹2,调节夹的夹口 5—端为圆形口,圆形口的直径与引流管的直径相适配,另一端为V形口,且圆形口与V形口的开口端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调节夹2通过其上的圆形口套设在引流管I上。
[0015]为了进一步安全操作,防止回流及进气,所述引流管I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夹2,在夹紧引流管时,两个调节夹上的V形口相向设置,分别从引流管的左右两侧夹紧引流管。
[0016]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上嵌设有充气管,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气囊3,充气管的一端与环形气囊3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引流管的管壁并与充气阀4连接;通过充气管向环形气囊内充气,能够防止操作过程中引流管的脱落。
[0017]另外,所述的调节夹可以采用硅胶制作,能够大大减轻其重量,进而减小调节夹对引流管的牵拉作用。
【权利要求】
1.一种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包括引流管(1),其特征是:在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调节夹(2),调节夹的夹口(5)—端为圆形口,圆形口的直径与引流管的直径相适配,另一端为V形口,且圆形口与V形口的开口端之间圆滑过渡连接,所述调节夹通过其上的圆形口套设在引流管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上设置有两个调节夹(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次性可调节胸腔闭式引流管,其特征是:所述引流管(I)的内壁上嵌设有充气管,引流管的外壁上设置有环形气囊(3),充气管的一端与环形气囊相连通,另一端伸出引流管的管壁并与充气阀(4)连接。
【文档编号】A61M25/10GK203694362SQ201420024001
【公开日】2014年7月9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15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15日
【发明者】强利敏, 刘艳茹 申请人:洛阳市中心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