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科枪式骨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7105阅读:232来源:国知局
鼻科枪式骨剪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包括上剪臂、下剪臂和固定件(5),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通过固定件(5)的铰接作用相连接;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都包括刀头(1)、固定件孔、前手柄(2)、后手柄(3)和指环(4);所述刀头(1)、前手柄(2)、后手柄(3)及指环(4)从左至右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在治疗鼻中隔矫正或成形手术、筛窦开放手术,不仅可以更加有效、迅速、微创的切除,而且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其制作成本低,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便于同类产品应用和推广。
【专利说明】鼻科枪式骨剪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鼻科枪式骨剪。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国内外开展鼻中隔偏曲、鼻窦鼻腔等内镜外科技术,常用专科鼻窦咬切钳、鼻窦钳、(上中下)鼻甲介剪、多关节咬骨钳、鼻窦剪刀等配合来完成鼻中隔矫正(成形)、鼻甲部分切除、鼻窦开放(气房切除)等手术。随着内镜外科技术不断普及推广,该项专科技术技巧不断成熟完善,术者不断发现术中使用以上器械完成手术仍有一定局限或不足,且可延长手术时间,尤其在内镜下鼻中隔鼻窦微创手术中可能出现难以控制的手术危险性或提高手术风险,会出现鼻中隔支架骨质切除困难或不当引起鼻梁塌陷、高位偏曲纠正不到位、筛窦骨化气房、骨化钩突等难以切除或开放等,会给患者增加由于再次手术、术后预后不良等带来的并发症,同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及一定的经济负担。
[0003]在鼻内镜下微创手术原则下,要求手术切口小、切除范围、暴露视野有限的情况下,现手术常用的为鼻用剪刀、骨科骨剪、咬骨钳等,但不能更加精准的对鼻中隔高位偏曲骨质切除或中隔偏曲合并增厚骨质,不能给一些骨化鼻窦气房、骨化钩突提供很好的迅速有效的切除、剪除或开放等。
[0004]关于鼻科骨剪,我们查到的文献如下:
[0005]1、中国专利申请号:201220542899.6,公开了一种长臂鼻中隔咬骨剪,其结构是由下剪柄、上剪柄、和下剪臂组成,其中,下剪柄与上剪臂、上剪柄与下剪臂中间设置有15-25度的弯角,上剪臂与下剪臂中间通过绞轴连接呈X形,上剪臂与下剪臂的右端部设置有上剪刀头和下剪刀头,其中下剪刀头的刀刃为锯齿形刃,下剪柄和上剪柄的左端分别设置有手指扣环。所述的长臂鼻中隔咬骨剪,上剪臂和下剪臂为长臂状,长臂直径控制在2-3 mm,从绞轴向右伸长3-5cm,剪刀刃长lcm。本实用新型可在鼻部手术中使用,可以准确的切除鼻中隔骨质或软骨,不会额外的去除过多的骨质或软骨。
[0006]2、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20233437.1,公开了一种鼻粘膜钳,包括由上钳柄与下钳柄组成的钳柄以及由相互对称的椭圆形上钳头与椭圆形下钳头组成的钳头,上钳柄与下钳柄转动相连,椭圆形上钳头与下钳柄固定相连,椭圆形下钳头与上钳柄固定相连;在椭圆形上钳头的内表面设置椭圆形上凹槽,椭圆形上凹槽的壁厚为0.2?0.3 mm ;在椭圆形下钳头的内表面设置与椭圆形上凹槽相对称的椭圆形下凹槽。在鼻科手术中使用该鼻粘膜钳,能轻易将鼻粘膜从鼻腔上除掉。
[0007]3、中国专利申请号:200520015340.8,公开了一种鼻科咬骨剪,该鼻科咬骨剪包括前手柄、后手柄和推杆,前手柄和后手柄、推杆和前手柄通过转动铰链副互相连接,其结构特点是还设置有固定钳头,活动钳头和定位销子,活动钳头呈空心环状并与固定钳头相匹配,固定钳头位于后手柄的一端,活动钳头通过转动铰链副将推杆、固定钳头相连接,固定销子位于推杆和后手柄上。其具有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定位准确的优点。
[0008]以上专利文献都具有以下缺点:在手术中,需要调整角度时,不能灵活的调整,会出现不能独自完成手术,需要借助多类型的鼻科骨剪,延迟手术完成的时间,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更加有效的鼻科专用的骨剪。

【发明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它能专门针对内镜下筛窦骨化气房开放、骨化钩突鼻甲切除和内镜下经小切口对鼻中隔偏曲骨质切除等进行更加准确、有效切除并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术后恢复快,疗效更佳。
[0010]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通过这样实现的:
[0011]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包括上剪臂、下剪臂和固定件,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通过固定件的铰接作用相连接;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都包括刀头、固定件孔、前手柄、后手柄和指环;所述刀头、前手柄、后手柄及指环从左至右依次连接;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
[0012]本实用新型方案的技术原理是:为了在进行鼻科手术中更加准确、有效切除骨化钩突鼻甲、隔偏曲骨质等骨块或骨片并缩短手术时间,本实用新型将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有利于在腔窄洞深鼻腔鼻窦内灵活操作,可以减少对正常结构组织的副损伤。
[0013]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3° -138° 。
[0014]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方案,以上所述前手柄与后手柄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6。。
[0015]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刀头可根据刀头与前手柄侧面角度不同,分为左侧弯刀头、右侧弯刀头和直刀头。
[0016]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以上所述前手柄从前往后呈由粗变细、由厚变薄的状态。
[0017]本实用新型中,作为进一步说明,鼻科枪式骨剪各个部分的尺寸为:刀头与前手柄共长83-87 mm,其中刀头长20-24 mm,固定件头直径4-6 mm,固定件孔直径2-4 mm,后手柄长90-94 mm,其中指环外孔纵向直径29-33 mm,内孔直径26-30 mm,横向外孔直径25-29 mm,内孔直径21-25 mm,刀头与前手柄交界关节处宽10-11 mm,厚5_7 mm,前手柄宽4.5-5.25 mm,后手柄宽为4_6 mm,前手柄厚度为4_6 mm,后手柄厚度为3_5 mm。
[0018]本实用新型中,作为优选方案,鼻科枪式骨剪各个部分的尺寸为:刀头与前手柄共长85 mm,其中刀头长22 mm,固定件头直径5 mm,固定件孔直径3 mm,后手柄长92 mm,其中指环外孔纵向直径31 mm,内孔直径28 mm,横向外孔直径27 mm,内孔直径23 mm,刀头与前手柄交界关节处宽10.5 mm,厚6mm,前手柄宽4.5-5.25 mm,后手柄宽为5 mm,前手柄厚度为4-6 mm,后手柄厚度为4 mm。
[0019]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20]1、本实用新型可按刀头与前手柄长轴侧面角度不同制备三种型号,有利于在腔窄洞深鼻腔鼻窦内不同方向灵活操作,可以减少对正常结构组织的副损伤。
[0021]2、本实用新型利用杠杆作用原理,骨剪手柄相对较细长、刀头很短,加上锋利刀刃,操作时更加有力对较硬骨质进行剪开,并对所切骨块或骨片周围没有明显的撬动,采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治疗鼻中隔矫正或成形手术、筛窦开放手术,不仅可以更加有效、迅速、微创的切除,而且可最大限度的避免手术后产生的并发症。[0022]3、由于鼻科枪式骨剪是一种专科简易的手术器械,相对于原有器械,在手术中使用该新型器械可使手术切除准确性、安全性、效率明显提高。
[0023]4、本实用新型制作成本低,设计结构合理,操作方便,便于同类产品应用和推广。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侧面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左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上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下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前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右后侧面观效果示意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9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0033]以下是附图序号标记说明:
[0034]刀头I,如手柄2,后手柄3,指环4,固定件5。
【具体实施方式】
[0035]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描述鼻科枪式骨剪,这些描述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的限定。
[0036]实施例1:
[0037]如图1-7所示,鼻科枪式骨剪,包括上剪臂、下剪臂和固定件5,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通过固定件5的铰接作用相连接;上剪臂与下剪臂都包括刀头1、固定件孔、前手柄2、后手柄3和指环4 ;刀头1、前手柄2、后手柄3及指环4从左至右依次连接;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6° ;刀头I为直刀头;前手柄2从前往后呈由粗变细、由厚变薄的状态。刀头I与前手柄2共长85 mm,其中刀头I长22 mm,固定件5头直径5 mm,固定件孔直径3 mm,后手柄3长92 mm,其中指环4外孔纵向直径31mm,内孔直径28 mm,横向外孔直径27 mm,内孔直径23 mm,刀头I与前手柄2交界关节处宽10.5 mm,厚6 mm,前手柄2最下宽度为4.5 mm,最大宽度为5.25 mm,后手柄3宽为5mm,前手柄2最大厚度为6 mm,最小厚度为4 mm,后手柄3厚度为4 mm。
[0038]本实施例在手术时的操作,可以根据需要切除部位,选择使用不同角度的骨剪,将本实用新型的骨剪伸入鼻内,利用标杆作用原理,加上锋利的刀刃,可以轻易操作剪开骨质,提闻手术效率。
[0039]实施例2:
[0040]与实施例1不同的是: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8° ;刀头I为左侧弯刀头;鼻科枪式骨剪各个部分的尺寸为:刀头I与前手柄2共长83 mm,其中刀头I长20 mm,固定件5头直径4mm,固定件孔直径2 mm,后手柄3长90 mm,其中指环4外孔纵向直径29 mm,内孔直径26 mm,横向外孔直径25 mm,内孔直径21 mm,刀头I与前手柄2交界关节处宽10 mm,厚5 mm,后手柄3宽为4 mm,后手柄3厚度为3 mm。[0041]实施例3:
[0042]与实施例1、实施例2不同的是: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3° ;刀头I为右侧弯刀头;刀头I与前手柄2共长87 mm,其中刀头I长24 mm,固定件5头直径6 mm,固定件孔直径4 mm,后手柄3长94 mm,其中指环4外孔纵向直径33 mm,内孔直径30 mm,横向外孔直径29 mm,内孔直径25 mm,刀头I与前手柄2交界关节处宽11 mm,厚7mm,后手柄3宽为6 mm,后手柄3厚度为5 mm。
[0043]最后应说明的是: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的限定。对于所述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子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权利要求】
1.一种鼻科枪式骨剪,包括上剪臂、下剪臂和固定件(5),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通过固定件(5)的铰接作用相连接;所述上剪臂与下剪臂都包括刀头(I)、固定件孔、前手柄(2)、后手柄(3)和指环(4);所述刀头(I)、前手柄(2)、后手柄(3)及指环(4)从左至右依次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2)与后手柄(3)呈一钝角的角度为133° -138°。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头(I)可根据刀头(I)与前手柄(2)侧面角度不同,分为左侧弯刀头、右侧弯刀头和直刀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其特征在于:所述前手柄(2)从前往后呈由粗变细、由厚变薄的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其特征在于:鼻科枪式骨剪各个部分的尺寸为:刀头(I)与前手柄(2)共长83-87 mm,其中刀头(I)长20-24 mm,固定件(5)头直径4-6mm,固定件孔直径2-4 mm,后手柄(3)长90-94 mm,其中指环(4)外孔纵向直径29-33 mm,内孔直径26-30 mm,横向外孔直径25-29 mm,内孔直径21-25 mm,刀头(I)与前手柄(2)交界关节处宽10-11 mm,厚5-7 mm,前手柄(2)宽4.5-5.25 mm,后手柄(3)宽为4-6 mm,前手柄(2)厚度为4-6mm,后手柄(3)厚度为3-5 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鼻科枪式骨剪,其特征在于:鼻科枪式骨剪各个部分的尺寸为:刀头(I)与前手柄(2)共长85 mm,其中刀头(I)长22 mm,固定件(5)头直径5 mm,固定件孔直径3 mm,后手柄(3)长92 mm,其中指环(4)夕卜孔纵向直径31 mm,内孔直径28 mm,横向外孔直径27 mm,内孔直径23 mm,刀头(I)与前手柄(2)交界关节处宽10.5 mm,厚6mm,前手柄(2)宽4.5-5.25 mm,后手柄(3)宽为5 mm,前手柄(2)厚度为4-6 mm,后手柄(3)厚度为4 mm。
【文档编号】A61B17/3201GK203789998SQ20142004187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1月23日 优先权日:2014年1月23日
【发明者】覃宏康 申请人:覃宏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