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555阅读:252来源:国知局
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包括雾化吸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收集总成,面罩与主壳体的小头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壳体的小头端内部安装有隔板,输气管的一端穿过隔板的上端孔与吸嘴为可拆卸连接,排气管的一端固定在隔板的下端孔中;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阀门为可拆卸连接,阀门与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进气口连接;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为可拆卸连接,两端板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和弹簧片;风琴式负压吸引器的中间部位与固定卡环为可拆卸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分离效果明显的特点。
【专利说明】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用的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
【背景技术】
[0002]雾化吸入法是医院中治疗呼吸道疾病常用的医疗方法,但是很多呼吸道疾病有高度传染性,因此患者戴雾化吸入面罩或吸嘴吸入雾化药物时,也把呼出的带病菌的气体顺雾化吸入面罩喷到雾化器出雾管内。即便更换雾化吸入面罩或吸嘴,在使用同一个面罩时对下一个患者治疗时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即使更换面罩,存留在雾化器出雾管内的病菌或病毒也会对下一位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患儿造成交叉感染。一种改良的雾化吸入面罩,将呼入与呼出通路进行分离,呼出通路排出的气体进入空气或者消毒装置中。但是对于SARS之类的强传染呼吸系统疾病,一般的消毒处理(如通过一般消毒剂或者活性炭吸附的)并不能将该病毒进行很好的清楚,而超高温高压分解或者焚烧是最好的处理方式,而目前现有技术方案中呼出气体并不能进行这两项处理,直接呼出到空气或者进行简单消毒处理后的带病菌气体也可能感染其他人,造成极大危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任务是针对以上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用于患有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进行雾化吸入治疗时用的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包括雾化吸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收集总成,所述的雾化吸入总成包括主壳体、第二单向阀、加热丝、输气管、隔板、吸嘴和面罩;所述的面罩与主壳体的小头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壳体的小头端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有成上下直线排列的两个孔;所述的输气管和加热丝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输气管的一端穿过隔板的上端孔与吸嘴为可拆卸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出气口端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的进气口用以与雾化器的出雾管连接,所述的废气收集总成包括第一单向阀、风琴式负压吸引罐、阀门、把手、排气管、上端板、下端板、固定卡环、拉伸弹簧、弹簧片、行程开关和阀门;所述的排气管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排气管的一端固定在隔板的下端孔中;所述的把手与主壳体固定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阀门为可拆卸连接,阀门与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进气口固定连接;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为可拆卸连接,两端板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和弹簧片;风琴式负压吸引器的中间部位与固定卡环为可拆卸连接,固定卡环面向弹簧片的两端安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电路与报警器连接,报警器安装在主壳体的上端。
[0005]上述的加热丝为螺旋形加热丝,上述的输气管穿过螺旋形加热丝。
[0006]上述的固定卡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左半卡环和右半卡环,两半卡环通过螺栓连接。[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突出的有益效果:
[0008]1、结构简单,设计合理;
[0009]2、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性高;
[0010]3、能够实现将患者呼出的气体与吸入的雾化药物分离,可以防止交叉感染。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2是图1中负压吸引器的左视图。
[0013]图3是图1中固定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5]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雾化吸入总成和废气收集总成。
[0016]所述的雾化吸入总成包括主壳体4、第二单向阀5、加热丝7、输气管9、隔板10、吸嘴11和面罩12。所述的面罩12与主壳体4的小头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壳体4的小头端内部安装有隔板10,所述的隔板10上设有成上下直线排列的两个孔。所述的输气管9和加热丝7安装在主壳体4的内部,输气管9的一端穿过隔板10的上端孔与吸嘴11为可拆卸连接,所述的加热丝7为螺旋形加热丝,输气管9的另一端穿过螺旋加热丝7与第二单向阀5出气口端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5的进气口用以与雾化器的出雾管连接。
[0017]如图1、2、3所示,所述的废气收集总成包括第一单向阀2、风琴式负压吸引罐1、阀门16、把手3、排气管9、上端板17、下端板13、固定卡环18、拉伸弹簧14、弹簧片15、行程开关19和阀门16。所述的排气管8安装在主壳体4的内部,排气管8的一端固定在隔板10的下端孔中。所述的把手3与主壳体4固定连接,排气管8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2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单向阀2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阀门16为可拆卸连接,阀门16与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的进气口固定连接。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板17和下端板13为可拆卸连接,两端板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14和弹簧片15,通过选用不同弹力强度的拉伸弹簧14来控制负压吸引的速率和强度。风琴式负压吸引器I的中间部位与固定卡环18为可拆卸连接,固定卡环18面向弹簧片15的两端安装有行程开关19。行程开关19通过电路与报警器6连接,报警器6安装在主壳体4的上端(为了附图清晰考虑,电子元件之间的导线省略未画出)。
[0018]优化方案中,固定卡环18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左半卡环20和右半卡环21,两半卡环通过螺栓连接。
[0019]操作流程如下:使用本实用新型时,患者手握本装置的把手3,将面罩12罩在口鼻部位,将吸嘴11放入口腔内。通过口腔将雾化药物吸入呼吸道,然后通过鼻腔呼气,将带病菌的气体呼出到面罩12内,经由排气管8沿压力梯度进入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内。当风琴式负压吸引器I吸收带病菌的气体时,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逐渐膨胀,弹簧片15由弯曲逐渐恢复原状,治疗一段时间后,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吸满气体,由于弹簧片15恢复原状,触碰到行程开关19,电流信号激发报警器6开始工作。此时关闭阀门16,取下风琴式负压吸引罐1,拆下固定卡环18,将带有排出气体的风琴式负压吸引罐I直接送到医疗废物处理环节做焚烧或深埋处理,以防止直接排入空气中,污染空气。如果此时雾化治疗尚未结束,则更换新的压缩的风琴式负压吸引罐1,管路连接,套上固定卡环18,卡在上端板17、下端板13之间,打开阀门16,进行新的疗程的治疗。当换下一位患者治疗时,可以更换风琴式负压吸引罐1、面罩12和吸嘴11,这样就可以充分避免交叉感染。
[0020]本实用新型中的电子元件均为现有技术,其内在结构和电路关系不再累述。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旋接、卡接等连接方式。
[002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特定实施方案已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对它进行的各种显而易见的改变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包括雾化吸入总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废气收集总成,所述的雾化吸入总成包括主壳体、第二单向阀、加热丝、输气管、隔板、吸嘴和面罩;所述的面罩与主壳体的小头端之间为可拆卸连接,主壳体的小头端内部安装有隔板,所述的隔板上设有成上下直线排列的两个孔;所述的输气管和加热丝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输气管的一端穿过隔板的上端孔与吸嘴为可拆卸连接,输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单向阀出气口端固定连接,第二单向阀的进气口用以与雾化器的出雾管连接,所述的废气收集总成包括第一单向阀、风琴式负压吸引罐、阀门、把手、排气管、上端板、下端板、固定卡环、拉伸弹簧、弹簧片、行程开关和阀门;所述的排气管安装在主壳体的内部,排气管的一端固定在隔板的下端孔中;所述的把手与主壳体固定连接,排气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单向阀的进气口连接,第一单向阀的出气口通过管道与阀门为可拆卸连接,阀门与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进气口固定连接;风琴式负压吸引罐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上端板和下端板为可拆卸连接,两端板之间安装有拉伸弹簧和弹簧片;风琴式负压吸引器的中间部位与固定卡环为可拆卸连接,固定卡环面向弹簧片的两端安装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通过电路与报警器连接,报警器安装在主壳体的上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丝为螺旋形加热丝,所述的输气管穿过螺旋形加热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收集废气型雾化吸入用面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卡环分为两部分,分别为左半卡环和右半卡环,两半卡环通过螺栓连接。
【文档编号】A61M15/00GK203790395SQ201420073279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0日
【发明者】鹿钦国 申请人:鹿钦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