牵引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8975阅读:244来源:国知局
牵引支撑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牵引支撑架主要是针对骨伤科牵引时方便上身及头部支撑而设计的。本实用新型的构造包括上身支撑板(1)、基底板(2)、和高度调节杆(4),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位于基底板的上面,其一端与基底板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基底板的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杆支撑,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上开有面部卡洞(3)。使用该牵引支撑架可解决由于长时间牵引造成的颈部不适的缺点,达到缓解患者牵引时头颈部不适,提高牵引效率、适宜不同患者需要的目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容易、便于操作、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的特点。
【专利说明】牵引支撑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牵引支撑架。

【背景技术】
[0002]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错位是骨伤科的常见病,这种病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给患者造成不小的痛苦。目前,临床多采用牵引对患者进行治疗。牵引时,患者多趴于床上,其头部歪向一侧,长时间
[0003]牵引会給患者的颈部造成不适感。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由此产生,提出一种牵引支撑架。使用该牵引支撑架可解决由于长时间牵引造成的颈部不适的缺点,达到缓解患者牵引时头颈部不适,提高牵引效率、适宜不同患者需要的目的。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制作容易、便于操作、成本低廉、安全性好的特点。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牵引支撑架,包括上身支撑板、基底板和高度调节杆,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位于基底板的上面,其一端与基底板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基底板的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杆支撑,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上开有面部卡洞。
[0006]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上包裹海绵和皮革层。
[0007]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上的面部卡洞为椭圆形卡洞结构,其长轴直径15cm,短轴直径13cm。
[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上身支撑板和基底板通过合叶连接。
[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度调节杆由一带圆环的连接件和一带圆环的连接杆组成,连接件的上端具有螺纹结构,与上身支撑板螺纹连接,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有圆环,该圆环与设置在连接杆上端的圆环套接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基底板插接连接。
[0010]本实用新型在所述基底板上设置有三个圆形凹槽结构的卡槽,间隔1.5厘米设置。
[001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度调节杆为两个,位于所述上身支撑板面部卡洞的两边。
[0012]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上身支撑板与基底板成一定角度,可使患者上身稍向上抬起上半身,面部卡洞的大小正好适合患者将面部向下趴在其上,不会滑脱下去,可以保持牵引时颈部不用向两侧扭曲,缓解了病人的不适。在上身支撑板包裹的海绵层和皮革层,既保证了接触人体时的柔软性,又易于擦洗,保持清洁卫生。设置在基底板上的三个不同位置的卡槽,
[0013]确保上身支撑板的高度可调,适于不同需要的人群。整个设计具有坚固耐用、使用简便、患者感觉舒适、成本低廉等特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实用新型高度调节杆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上身支撑板与基底板的连接示意图。
[0017]图中:1、上身支撑板,2、基底板,3、面部卡洞,4、高度调节杆,5、卡槽,6、合叶。

【具体实施方式】
[0018]结合附图,给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如下:
[0019]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牵引支撑架主要由上身支撑板1、基底板2和高度调节杆4组成,上身支撑板1、基底板2均为平板结构,上身支撑板I位于基底板2的上面,其一端与基底板2的一端铰接连接,本实施例通过合叶6铰接连接(如图3所示),使上身支撑板I可沿基底板2任意角度调节(根据椎间盘突出或椎体错位的牵引需要,一般小于90度角)。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I上开有一椭圆形的面部卡洞3,该面部卡洞3的长轴直径可为15cm,短轴直径可为13cm,大小适用于正常人将面部向下趴在自上。可以保持牵引时颈部不用向两侧扭曲,缓解患者的不适。在上身支撑板I包裹有一层海绵和皮革,使患者俯卧其上时有一定的柔软度又有利于表面的清洁。上身支撑板I与基底板2另一端连接有高度调节杆4,该高度调节杆4的上端与上身支撑板I螺纹连接、下端与基底板2插接连接。
[0020]如图2所示:高度调节杆4由一带圆环的连接件和一带圆环的连接杆组成,连接件的上端具有螺纹结构,与固定在上身支撑板I下端面上的螺纹连接件螺纹连接,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有圆环,该圆环与设置在连接杆上端的圆环套接连接,可以圆环为半径自由旋转,使下端任意活动,并方便与基底板连接。本实施例在基底板2上设有卡槽5,该卡槽5为圆形凹槽结构,与连接杆下端相吻合。为了适合不同的患者需求,使上身支撑板的支撑高度可调,在基底板2上设置多个卡槽5,本实施例为三个,每一凹槽间隔1.5厘米。高度调节杆4插接在不同的卡槽上就可以使上身支撑板与基底板成不同的角度,从而保证上身支撑板与基底板之间的高度可以调节。为了更加平稳的支撑上身支撑板1,高度调节杆4可设计为两个,位于上身支撑板I面部卡洞3的两边。
[0021]使用时,将此牵引支撑架至于床上床头一侧,打开上身支撑板I至适合患者所需的高度,连接高度调节杆支撑上身支撑板。患者上身俯卧在上身支撑板上,面部向下,将头卡于面部卡洞上,保持颈椎的正常伸展,呼吸顺畅,不用扭转颈部。保持牵引时颈部不用向两侧扭曲,缓解了病人的不适。
【权利要求】
1.一种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身支撑板(I)、基底板(2)、和高度调节杆(4),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位于基底板的上面,其一端与基底板的一端铰接连接、另一端与基底板的另一端通过高度调节杆支撑,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上开有面部卡洞(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身支撑板(I)上包裹海绵和皮革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身支撑板(I)上的面部卡洞(3)为椭圆形卡洞结构,其长轴直径15cm,短轴直径13c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上身支撑板(I)和基底板(2)通过合叶(6)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杆(4)由一带圆环的连接件和一带圆环的连接杆组成,连接件的上端具有螺纹结构,与上身支撑板(I)螺纹连接,连接件的下端连接有圆环,该圆环与设置在连接杆上端的圆环套接连接,连接杆的下端与基底板(2)插接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基底板(2)上设置有三个圆形凹槽结构的卡槽(5),间隔1.5厘米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牵引支撑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度调节杆(4)为两个,位于所述上身支撑板(I)面部卡洞(3)的两边。
【文档编号】A61F5/048GK203852457SQ201420081776
【公开日】2014年10月1日 申请日期:2014年2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2月26日
【发明者】郭云鹏, 谢艳, 李小玲, 王洪雷, 安礼飞, 邹吉锋 申请人: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