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79437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包括径向能伸缩且中空的套膜支撑管,所述套膜支撑管内设有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所述套膜层沿套膜支撑管的轴向长度分布。本实用新型在套膜支撑管内设置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通过套膜支撑管能方便地将套膜层提前放置在通畅的气管导管内腔,建立保护气管导管内腔套膜层,通过多层可剥离的套膜层能够及时将粘附于套膜层内壁的分泌物去除,以保持气管导管内腔的畅通,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大幅有效地延长气管导管插管保留时间,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气管切开手术风险,适应范围广,成本低,安全可靠。
【专利说明】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内膜套管,尤其是一种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具体地说是能够在气管导管内多次设置套膜层的结构,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近代真正意义上成功的气管切开术是1546年一位意大利医师AntonioMusaBrasavola为一位“气管脓肿”患者施行的。气管切开术伴随着大量即时并发症,如:出血、心跳呼吸停止、气胸和纵隔气肿、拔管困难、气管食管瘘、伤口感染、插管移位、吞咽困难等;此外,还伴随持久的伤口疤痕形成导致的呼吸道一定程度的狭窄。尽管手术技术在不断进步,直到20世纪20年代,Chevalier Jackson明确规定了气管切开的适应症并使手术步骤标准化以后,人们才逐步接受气管切开术。
[0003]气管切开被接受并实施以来挽救了大量生命,但事实却是:气管切开术中大多数患者是接受气管插管呼吸支持患者,其接受气管切开的目的是为了避免下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呼吸道分泌物潴留必然在气管导管内壁形成顽固的痰痂,以致使气管插管内腔堵塞,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若能找到一种方法,能使被痰痂部分堵塞的气管插管内壁重新建立通畅的内腔,必然大大减少气管切开的危险性,减少了患者面对气管切开手术所面临的风险,减少由此带给患者的伤痛和花费。
[0004]近百年来医务人员一直在做这方面的努力,目前的处理方法主要是:气道湿化使痰液稀薄便于吸出、气道内给局麻药减少呼吸道分泌产生、纤维支气管镜定期清理气道、定时向气道内加入少量清水并用吸引管吸出、增加吸痰次数等。医务人员的努力使气管插管保留的时间有所延长,目前气管导管保留时间已最长可达到一周,但仍远不能解决问题。

【发明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结构简单,覆膜操作方便,能有效延长气管导管保留时间,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适应范围广,成本低,安全可靠。
[0006]按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包括径向能伸缩且中空的套膜支撑管,所述套膜支撑管内设有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所述套膜层沿套膜支撑管的轴向长度分布。
[0007]所述套膜支撑管内设置二?六层套膜层,所述最外层的套膜层粘结在套膜支撑管的内壁上,且套膜支撑管内其余的各套膜层间相互粘结。
[0008]所述各套膜层间粘结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0009]所述套膜支撑管内壁上的套膜层能通过套膜剥离装置进行剥离。
[0010]所述套膜剥离装置包括剥离操作杆,所述剥离操作杆的一端设有与套膜支撑管形状匹配的剥离环,剥离操作杆的另一端设有操作手柄。
[0011]在对套膜支撑管内的套膜层剥离时,通过调节套膜层间的粘结度,对套膜支撑管内的套膜层由内到外剥离。所述套膜支撑管包括弹簧管。
[0012]所述套膜支撑管能伸入并同轴放置在气管导管内;套膜支撑管的外壁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套膜支撑管与气管导管相连通。
[0013]所述套膜支撑管通过套管置入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内;所述套管置入器包括外套管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内的内套管,所述套膜支撑管径向压缩安装于内套管内,且套膜支撑管能在内套管内轴向移动;套膜支撑管移动穿出外套管后,套膜支撑管径向复位后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
[0014]所述外套管的一端端部设有用于阻挡套膜支撑管移动的阻挡条;所述套膜支撑管的管腔内插入有用于推动套膜支撑管移动的推杆,所述推杆上设有定位台阶,推杆通过定位台阶与套膜支撑管的端部相接触。
[0015]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套膜支撑管内设置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通过套膜支撑管能方便地将套膜层放置在气管导管内,建立保护气管导管内腔套膜层,通过多层可剥离的套膜层能够及时将粘附于内层套膜层上的分泌物去除,以保持气管导管内腔的畅通,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大幅有效地延长气管导管插管保留时间,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气管切开手术风险,适应范围广,成本低,安全可靠。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实用新型套膜层在套膜支撑管外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套管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套膜支撑管通过推杆推出外套管后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实用新型套膜剥离装置的一种实施结构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套膜支撑管、2-套膜层、3-剥离部、4-外套管、5-内套管、6_推杆、7-定位台阶、8-阻挡条、9-操作手柄、10-剥离操作杆及11-剥离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具体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0023]如图1和图2所示:为了能有效延长气管导管保留时间,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本实用新型包括径向能伸缩且中空的套膜支撑管1,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设有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2,所述套膜层2沿套膜支撑管I的轴向长度分布,套膜层2在套膜支撑管2内形成筒状结构。
[0024]具体地,套膜支撑管I呈中空圆柱状结构,套膜支撑管I的径向能被压缩,当套膜支撑管I径向压缩时,不会影响套膜支撑管I内的多层套膜层2的后续使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膜支撑管I能径向压缩,主要是为了便于将整个套膜支撑管I安装于所需的气管导管内,也即是将若干层的套膜层2安装于在所需的气管导管内。套膜支撑管I安装于气管导管内后,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同轴放置,且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相连通。
[0025]当套膜层2通过套膜支撑管I安装于气管导管内后,套膜层2与气管导管间的附着力以及套膜层2之间的附着力能保证在吸痰操作时的吸引作用下不会被吸引产生移动。由于气管导管的内通过套膜支撑层I设置套膜层2,当利用气管导管进行插管及呼吸支持时,下呼吸道分泌物在患者呛咳或下气道纤毛摆动作用下向上呼吸道排出。当下呼吸道的分泌物排出到达气管导管的内腔时,虽然护理时会湿化痰液并用吸引器吸出分泌物,但残留的下呼吸道分泌物会逐渐变的粘稠并牢固的粘附在最内层的套膜层2上无法吸出。当分泌物大量聚集在最内层的套膜层2上时,气管导管的内腔部分堵塞,影响通气。此时,通过将最内层的套膜层2剥离,重新建立一个通畅的气管导管内腔,重新疏通人工气道,延长气管导管插管保留时间。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时,气管导管内多层的套膜层2厚度较薄,不影响气管导管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能有效延长气管导管插管保留的时间,能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气管切开手术的风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套膜层2可以采用现有符合医疗卫生的薄膜,只要保证套膜层2具有一定的弹性,且不容易被撕裂即可。
[0026]具体实施时,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设置二?六层套膜层2,所述最外层的套膜层2粘结在套膜支撑管I的内壁上,且套膜支撑管I内其余的各套膜层2间相互粘结。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当套膜支撑管I内壁设置一层套膜层2时,套膜层2直接粘结在套膜支撑管I的内壁上,当有至少两层套膜层2时,有一层套膜层2粘结在套膜支撑管I的内壁上,其余的套膜层2相互粘结在一起,一般地设置二?六层套膜层2。进一步地,所述各套膜层2间粘结度可以由内向外逐渐增加。所述套膜支撑管I包括弹簧管,即套膜支撑管I采用径向能被压缩且压缩后能复位的弹簧管,此外,套膜支撑管I还可以采用其他能被径向压缩且有塑形记忆功能的材料制成,如塑料、橡胶等。
[0027]如图3和图4所示,在配合气管导管使用时,所述套膜支撑管I需要伸入并同轴放置在气管导管内;套膜支撑管I的外壁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相连通。套膜支撑管I的外壁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后,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间的作用力确保在进行呼吸支持时,保持套膜支撑管I位置的稳定性。
[0028]所述套膜支撑管I通过套管置入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内;所述套管置入器包括外套管4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4内的内套管5,所述套膜支撑管I径向压缩安装于内套管5内,且套膜支撑管I能在内套管5内轴向移动;套膜支撑管I移动穿出外套管4后,套膜支撑管I径向复位后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
[0029]所述外套管4的一端端部设有用于阻挡套膜支撑管I移动的阻挡条8 ;所述套膜支撑管I的管腔内插入有用于推动套膜支撑管I移动的推杆6,所述推杆6上设有定位台阶7,推杆6通过定位台阶7与套膜支撑管4的端部相接触。
[0030]具体实施时,所述外套管4的管径小于待放置套膜支撑管I的气管导管的管径,以便整个套管置入器能够顺利进入气管导管内。内套管5的管径小于外套管4的管径,通过内套管5来操作套膜支撑管I的轴向移动,以能确保对套膜支撑管I操作的稳定性及可靠性。外套管4设置阻挡条8的一端伸入气管导管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通过外套管4端部的阻挡条8能有效阻止内套管5以及套膜支撑管I的移动,阻挡条8采用柔性材料制成并具有一定的硬度。外套管4、内套管5以及套膜支撑管I为同轴放置,套膜支撑管I的长度小于内套管5以及外套管4的长度。
[0031]为了实现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的配合,利用套膜支撑管I的径向伸缩性,使得套膜支撑管I外扩后与气管导管的内壁接触,从而通过套膜支撑管I能实现多次对气管导管内的设置若干层的套膜层2操作。推杆6推动套膜支撑管I在内套管5内轴向移动,并冲破阻挡条8的阻挡,阻挡条8具有柔性,因此阻挡条8还能连接在外套管4的端部,不会落入气管导管内。当套膜支撑管I位于内套管4外后,利用套膜支撑管I径向的伸缩性,使得套膜支撑管I扩张后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
[0032]进一步地,设置在套膜支撑管I内壁上的若干层套膜2的一端可以位于套膜支撑管I外,且位于套膜支撑管I外的若干层套膜层2间相互分离,以形成剥离部3,通过剥离部3能方便地对不同层的套膜层2进行剥离。
[0033]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壁上的套膜层2能通过套膜剥离装置进行剥离。
[0034]如图5所示,所述套膜剥离装置包括剥离操作杆10,所述剥离操作杆10的一端设有与套膜支撑管I形状匹配的剥离环11,剥离操作杆10的另一端设有操作手柄9。在对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剥离时,通过调节套膜层2间的粘结度,对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由内到外剥离。
[0035]在剥离时,将位于套膜支撑管I外的将要进行剥离的套膜层2放入剥离环11内,由于剥离环11的形状均与套膜支撑管I相同,尺寸稍小,通过不断推动剥离环11在套膜支撑管I内推进移动,从而能将对应的套膜层2剥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对套膜层2进行剥离时,采用由内之外的顺序依次剥离。
[0036]进一步地,由于套膜层2间采用粘结剂粘结成一体,可以利用粘结剂的粘结性随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在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剥离时,通过调节套膜层2间的粘结度,以对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由内到外依次剥离。具体实施时,所述调节套膜层2间粘结度的方法包括温度调节。通过温度调节套膜层2间的粘结度,从而将套膜层2从内到外依次剥离。套膜层2间的剥离温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当套膜层2间的剥离温度不同时,通过控制不同的温度来实现对不同套膜层2的剥离。上述剥离温度是指能对粘结剂的粘结性能产生改变,短时间的操作又不会对插管患者产生伤害的温度,一般地,剥离温度可控制在人体温度范围以上。在具体实施时,也可以只通过温度调节来降低要剥离套膜层2与邻近的套膜呈2或套膜支撑管I之间的粘结度,以便对粘结度最低的套膜层2进行有效剥离,且不会影响其余套膜层2间的粘结度,不影响整个气管导管本体的后续使用。
[00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最内层的套膜层2是指距离套膜支撑管I内壁最远的一层薄膜,最外层的套膜2是指粘结在套膜支撑管I内壁的一层薄膜,其余的套膜层2位于最内层的套膜层2与最外层的套膜层2之间。所述温度调节的方式可以采用外部温度调节,也可以通过剥离环的温度不同来实现对套膜层2间粘结度的调节,剥离环的温度可以通过外部直接加热或电加热等多种形式中的一种。
[0038]此外,还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实现对套膜层2的剥离,如套膜层2间采用导电胶粘结时,通过增加外部电流,通过在导电胶上产生所需的剥离温度,实现不同套膜层2间的剥离过程。在具体实施时,套膜层2之间的粘结力可以不同,可以采用最内层的套膜层2至最外层的套膜层2之间的粘结力逐渐增大的形式,通过机械外力对撕拉作用于内层套层膜层2进行剥离。
[0039]本实用新型在套膜支撑管I内设置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2,通过套膜支撑管I能方便地将套膜层2放置在气管导管内,建立保护气管导管内腔套膜层,通过多层可剥离的套膜层2能够及时将粘附于内层套膜层2上的分泌物去除,以保持气管导管内腔的畅通,结构紧凑,使用方便,能大幅有效地延长气管导管插管保留时间,降低气管切开手术的概率,从而在一定范围内避免气管切开手术风险,适应范围广,成本低,安全可靠。
【权利要求】
1.一种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包括径向能伸缩且中空的套膜支撑管(O,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设有若干层可剥离的套膜层(2 ),所述套膜层(2 )沿套膜支撑管(O的轴向长度分布。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设置二?六层套膜层(2),所述最外层的套膜层(2)粘结在套膜支撑管(I)的内壁上,且套膜支撑管(I)内其余的各套膜层(2)间相互粘结。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各套膜层(2)间粘结度由内向外逐渐增加。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支撑管(I)内壁上的套膜层(2)能通过套膜剥离装置进行剥离。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剥离装置包括剥离操作杆(10),所述剥离操作杆(10)的一端设有与套膜支撑管(I)形状匹配的剥离环(11),剥离操作杆(10 )的另一端设有操作手柄(9 )。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在对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剥离时,通过调节套膜层(2)间的粘结度,对套膜支撑管(I)内的套膜层(2)由内到外剥离。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支撑管(I)包括弹簧管。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支撑管(I)能伸入并同轴放置在气管导管内;套膜支撑管(I)的外壁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套膜支撑管(I)与气管导管相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套膜支撑管(I)通过套管置入器放置在气管导管内;所述套管置入器包括外套管(4)以及位于所述外套管(4 )内的内套管(5 ),所述套膜支撑管(I)径向压缩安装于内套管(5)内,且套膜支撑管(I)能在内套管(5)内轴向移动;套膜支撑管(I)移动穿出外套管(4)后,套膜支撑管(I)径向复位后与气管导管的内壁相接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多层共挤气管导管内膜套管,其特征是:所述外套管(4)的一端端部设有用于阻挡套膜支撑管(I)移动的阻挡条(8);所述套膜支撑管(I)的管腔内插入有用于推动套膜支撑管(I)移动的推杆(6),所述推杆(6)上设有定位台阶(7),推杆(6)通过定位台阶(7)与套膜支撑管(4)的端部相接触。
【文档编号】A61M16/04GK203736665SQ201420093264
【公开日】2014年7月3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3日
【发明者】高宏, 陆培华 申请人:高宏, 陆培华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