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0247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院心内科抢救用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支腿、脚轮和活动平板,所述活动平板底部设有多个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与架体上表面对应设置的横向导轨滑动配合连接,在活动平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其中固定挡板与架体固定连接,活动挡板与架体活动铰接,同时在活动挡板与架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在固定挡板上设有活动平板顶出机构。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尤其在挪移患者时能使患者保持静卧状态,并且能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
【专利说明】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院心内科抢救用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心内科病人在护理过程中,大都需要静卧,当出现紧急情况需要将病人从病床运送至抢救室时,现在大都是将病人挪移到担架上,然后将病人推到急救室,到急救室之后,还要将病人挪移到抢救床,在挪移患者的过程中,无法保持患者的静卧状态,稍有不慎,就会造成患者病情加重,而且,在挪移的过程中医务人员直接抬架患者也比较麻烦和费力。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就是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尤其在挪移患者时使患者能够保持静卧状态,且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0005]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支腿、脚轮和活动平板,所述活动平板底部设有多个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与架体上表面对应设置的横向导轨滑动配合连接,在活动平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其中固定挡板与架体固定连接,活动挡板与架体活动铰接,同时在活动挡板与架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在固定挡板上设有活动平板顶出机构。
[0006]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侧面的插座,以及在插座内匹配安装有插销,该插销位于活动挡板外侧,实现对活动挡板在闭合状态下的限位。
[0007]所述活动平板顶出机构为顶出气缸或组合套筒,顶出气缸或组合套筒通过连接法兰及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挡板上,固定挡板上设有通孔,顶出气缸的活塞杆或组合套筒的内筒部分穿过该通孔抵靠在活动挡板侧面上。
[0008]所述组合套筒包括顺次套装在一起的多个筒体,相邻筒体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在最外层筒体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法兰。
[0009]所述支腿为内外杆构成的可伸缩调节结构,其中在外杆上设有可伸缩手柄。
[0010]所述脚轮包括前部的两个定向轮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轮。
[0011]在固定挡板一侧的机架上设有插座,插座内插接有可伸缩输液架。
[0012]在架体后端部设有呼救器按钮。
[0013]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是:
[0014]1、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支腿、脚轮和活动平板,活动平板可沿架体顶面上的导轨横向滑动,在活动平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其中活动挡板与架体活动铰接,还包括限位结构和顶出机构,结构设计合理,在转运病人过程中,活动挡板处于闭合状态(即竖直位置),其外侧通过限位机构实现限位固定,在转运结束、挪移病人时,打开限位机构,使活动挡板处于打开状态(即水平位置),此时,通过顶出机构可自动顶出活动平板,操作使用方便、快捷,有效解决了现有在挪移患者过程中,无法保持患者静卧状态的问题,大大降低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
[0015]2、在结构上,本实用新型所述支腿可以伸缩调节,便于调节架体的高度,使其与抢救床的高度保持一致,操作使用方便;所述脚轮包括前部的两个定向轮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轮,相对于全部设计成万向轮或定向轮,结构上更合理,操作使用更方便;同时在架体上安装有可伸缩输液架,用于患者在需要输液时悬挂输液瓶;在架体后端部设有呼救器按钮,便于患者在紧急情况下呼叫医生。
[0016]3、综上,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结构设计合理,操作使用方便、快捷,尤其在挪移患者时能使患者保持静卧状态,并且能大大降低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因此,非常适于推广实施。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实施例一、二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图1所示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实施例一、二的后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所示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实施例一、二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图3所示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实施例一、二的A-A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实施例二的组合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序号:1、架体,2、活动平板,3、横向导轨,4、固定挡板,5、活动挡板,6、插座,
7、插销,8、顶出气缸,8'、组合套筒,9、9'、连接法兰,10、筒体,11、弹簧,12、支腿,13、可伸缩手柄,14、定向轮,15、万向轮,16、插座,17、可伸缩输液架,18、呼救器按钮。
[0024]【具体实施方式】
[0025]实施例一:
[0026]参见图1至图4,图中,本实用新型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架体1、支腿12、脚轮和活动平板2,所述活动平板底部设有3个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与架体上表面对应设置的横向导轨3滑动配合连接,在活动平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挡板4和活动挡板5,其中固定挡板与架体固定连接,活动挡板与架体活动铰接,同时在活动挡板与架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在固定挡板上设有活动平板顶出机构。
[0027]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侧面的插座6,以及在插座内匹配安装有插销
7,该插销位于活动挡板外侧,实现对活动挡板在闭合状态下的限位。
[0028]所述活动平板顶出机构为顶出气缸8,顶出气缸通过连接法兰9及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挡板上,固定挡板上设有通孔,顶出气缸的活塞杆穿过该通孔抵靠在活动挡板侧面上。
[0029]所述支腿为内外杆构成的可伸缩调节结构,其中在内杆上设有可伸缩手柄13。
[0030]所述脚轮包括前部的两个定向轮14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轮15。
[0031]在固定挡板一侧的机架上设有插座16,插座内插接有可伸缩输液架17。
[0032]在架体后端部设有呼救器按钮18。
[0033]实施例二:
[0034]参见图5,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在结构上相近似,其相同部分在此不再重述,其区别在于:本实施例所述活动平板顶出机构为组合套筒8',组合套筒通过连接法兰9'及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挡板上,固定挡板上设有通孔,组合套筒的内筒部分穿过该通孔抵靠在活动挡板侧面上。
[0035]所述组合套筒包括顺次套装在一起的多个筒体10,相邻筒体底部之间设有弹簧11,在最外层筒体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法兰。
[0036]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做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包括架体、支腿、脚轮和活动平板,其特征是:所述活动平板底部设有多个横向凹槽,该横向凹槽与架体上表面对应设置的横向导轨滑动配合连接,在活动平板两侧分别设有固定挡板和活动挡板,其中固定挡板与架体固定连接,活动挡板与架体活动铰接,同时在活动挡板与架体之间设有限位机构,在固定挡板上设有活动平板顶出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固定安装在架体侧面的插座,以及在插座内匹配安装有插销,该插销位于活动挡板外侧,实现对活动挡板在闭合状态下的限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活动顶出机构为顶出气缸或组合套筒,顶出气缸或组合套筒通过连接法兰及紧固件固定在固定挡板上,固定挡板上设有通孔,顶出气缸的活塞杆或组合套筒的内筒部分穿过该通孔抵靠在活动挡板侧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组合套筒包括顺次套装在一起的多个筒体,相邻筒体底部之间设有弹簧,在最外层筒体的外表面焊接有连接法ΛΑ~O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支腿为内外杆构成的可伸缩调节结构,其中在外杆上设有可伸缩手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所述脚轮包括前部的两个定向轮和后部的两个万向轮。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在固定挡板一侧的机架上设有插座,插座内插接有可伸缩输液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心内科护理转运装置,其特征是:在架体后端部设有呼救器按钮。
【文档编号】A61G1/02GK203790156SQ201420112227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3日
【发明者】桑静 申请人:桑静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