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翻身靠垫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0952阅读:168来源:国知局
一种翻身靠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翻身靠垫,其包含外套以及内芯;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棉层,底层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5∶1~3∶10∶3;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推广;外套含有三层结构,易于保护人们的健康。
【专利说明】一种翻身靠垫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纺织【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用于医疗领域的翻身靠垫。
【【背景技术】】
[0002]靠垫是卧室内不可缺少的织物制品,它使用舒适并具有其它物品不可替代的装饰作用。用靠垫来调节人体与座位、床位的接触点以获得更舒适的角度来减轻疲劳。因靠垫使用方便、灵活,便于人们用于各种场合环境。尤为卧室的床上、沙发上被广泛采用。而医疗上的翻身靠垫对于病人来说,尤其重要。
[0003]翻身靠垫朝着功能化的方向发展。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医疗领域的翻身靠垫。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6]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以及内芯;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棉层,底层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5:1?3: 10: 3。
[0007]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08]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09]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7: 2。
[0010]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11]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积极效果是:
[0013]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单,易于生产和推广;
[0014]本实用新型的外套含有三层结构,易于保护人们的健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本实用新型的外套结构示意图;
[0017]附图中的标记为:1外套,2内芯,3拉链,11表层,12中间层,13底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以下提供本实用新型一种翻身靠垫的【具体实施方式】。
[0019]实施例1
[0020]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5:1。
[0021 ] 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22]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23]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24]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25]实施例2
[0026]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6:1。
[0027]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28]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29]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30]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31]实施例3
[0032]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7:1。
[0033]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34]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35]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36]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37]实施例4
[0038]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8:1。
[0039]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40]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41]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42]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43]实施例5
[0044]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9:1。
[0045]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46]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47]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48]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49]实施例6
[0050]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10:1。
[0051 ] 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52]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53]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54]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55]实施例7
[0056]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5: 2。
[0057]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58]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59]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60]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61]实施例8
[0062]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6: 2。
[0063]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64]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65]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66]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67]实施例9
[0068]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7: 2。
[0069]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70]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71]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72]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73]实施例10
[0074]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8: 2。
[0075]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76]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77]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78]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79]实施例11
[0080]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9: 2。
[0081 ] 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82]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83]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84]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85]实施例12
[0086]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 10: 2。
[0087]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88]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89]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90]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91]实施例13
[0092]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5: 3。
[0093]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094]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095]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096]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097]实施例14
[0098]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6: 3。
[0099]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100]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101]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102]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103]实施例15
[0104]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7: 3。
[0105]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106]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107]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108]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109]实施例16
[0110]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8: 3。
[0111]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112]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113]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114]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115]实施例17
[0116]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9: 3。
[0117]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118]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119]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120]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121]实施例18
[0122]请参见附图1,2,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I以及内芯2 ;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3,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11为抗菌层,中间层12为棉层,底层13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3: 10: 3。
[0123]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0124]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0125]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通过编织的方式结合起来。
[0126]所述的内芯由海绵充填而成。
[0127]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其包含外套以及内芯;其横截面为等腰三角形,外套的底部设有拉链,所述的外套分为三层结构,表层为抗菌层,中间层为棉层,底层为防水层;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1: 5:1?3: 10: 3; 所述的表层的材料为竹炭纤维无纺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表层,中间层,底层的厚度比为2:7:2。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翻身靠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层的材料为聚乙烯无纺布。
【文档编号】A61G7/057GK203935360SQ201420131039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14日
【发明者】孙蕊, 田竞, 解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总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