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种植牙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1261阅读:139来源:国知局
一种种植牙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种植牙构件。它由植牙体(1)、固位基台(2)、拉伸弹簧(4)和缓冲垫(10)组成;固位基台(2)固定于植牙体(1)上端;植牙体(1)由体部(6)和尾部(7)组成;体部(6)采用多孔钽制件,孔隙率为60%~70%;体部(6)外表面为普通螺纹(8);尾部(7)内有凹槽(3);凹槽(3)内侧壁上有脊形环状凸起(5);拉伸弹簧(4)于凹槽(3)内由脊形环状凸起(5)固定;尾部(7)端面水平分布有与凹槽(3)连通的导流槽(12);该种植牙构件内部自固位基台(2)上端面垂直向下设有与凹槽(3)相通的通孔(9);固位基台(2)上设缓冲垫(10)。该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兼具良好生物相容性。
【专利说明】一种种植牙构件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口腔人工牙种植,尤其涉及一种种植牙构件。
【背景技术】
[0002]口腔种植牙是目前修复口内牙齿缺失的最好方法。现有技术中的植牙手术,通常是将一植牙体预先直接埋入牙床,后在植牙体上方装设一分离的且外露于牙床表面的固位基台,最后再于该固位基台上再安装一牙冠,以实现假牙的植入。
[0003]可见,现有种植牙的组成包括有植牙体、固位基台和牙冠等多个构件。由于其结构设计不合理,其常常存在:1、植牙体与固位基台间的连接结构复杂多样,植入操作繁琐,且还存在连接不够紧密,容易导致杂质进入其连接间隙中影响固定;2、其植牙体一般常设计为柱形,它在与人体骨组织间连接时稳固性较差;3、通过在固位基台上直接安装义齿,其牙列上颌力难以得到调节分配,易发生牙周创伤,其人工种植牙负荷较大,植牙成功率较低,使用寿命较短;4、种植牙在安装和使用中受到交变力的作用,会容易出现松动,而这种松动不可能重新拧紧的,只能重新种植,因而增加了重新种植等操作,造成了极大浪费;5、种植牙在植入后不能在植牙体尖端等骨质薄弱处,再加入如骨移植材料、生物因子等其他以增加植牙稳固性的物质,往往骨质不够丰满,易造成植牙失败;6、装置牙冠后,经长期使用或不当使用,固位基台也会发生断裂,使得牙冠脱落而不能再使用,此时,需将断裂后残留的植牙体拔出以重新组装,如此也即等于植牙失败;7、而且常常存在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较差,与人体组织之间也存在结合不够紧密可靠,易产生松动,经长时间使用后与人体组织会出现排斥,而影响其使用寿命等问题。因此亟需对其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种植牙构件,该种植牙构件能较好地避免交变力的干扰,结构更简单合理,还可将骨移植材料、生物因子等其他以增加植牙稳固性的物质引入种植牙的尖端,并具有一定的修复功能,且兼具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种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它由植牙体、固位基台、拉伸弹簧和缓冲垫组成;所述固位基台固定于所述植牙体的上端;所述植牙体由体部和尾部组成,且其体部采用多孔钽制件,其孔隙率为60%~70% ;该植牙体的体部外表面设置为普通螺纹,其尾部的内部设置有凹槽;该凹槽内的侧壁上设置有脊形环状凸起;所述拉伸弹簧设置于该凹槽内,并通过其侧壁上的脊形环状凸起固定;所述植牙体的尾部端面还水平分布有与所述凹槽连通的导流槽;该种植牙构件的内部,还设置有自所述固位基台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并与所述凹槽相通的通孔;所述固位基台上设置缓冲垫。
[0007]经采用上述孔隙率的多孔钽制件的植牙体的体部,能满足该种植牙构件在应用中的力学性能要求,且经采用多孔钽结构,还能使骨长入而形成内长入结构,从而与人体骨组织有机结合为一个整体,在大大提高了生物相容性的同时,还很好的满足了其力学性能,提高了使用寿命和植入舒适度,增加了人工假体植入后其中端结构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该多孔钽制件可采用泡沫浸浆法、模压法等制备。
[0008]进一步地,上述植牙体为圆柱体,且该植牙体尾部的直径较体部的直径短。更进一步地,上述植牙体的体部和尾部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该结构设置的植牙体实现了与牙槽骨稳固地连接,且具有进一步防止下沉等作用。
[0009]更进一步地,上述固位基台为圆台体或圆柱体,且该固位基台与上述植牙体的体部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该方式简单可靠地实现了将二者连接为一整体。该圆台体状或圆柱体状的固位基台,可用以对应匹配安装缓冲垫,进而再于缓冲垫上安装牙冠,而实现了假牙的植入。
[0010]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它将植牙体的体部和固位基台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简化了二者的连接,便于生产,且整体受力性好;
[0012]2、采用将拉伸弹簧一端固定在底部牙槽骨上,另一端固定于植牙体下端内部的凹槽,而实现了该结构与底部的牙槽骨始终紧密接触,同时也实现了持续对其整体结构施加作用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因为外力而发生松动,则拉伸弹簧通过弹力使其重新保持紧密接触,进而保证了固定效果;
[0013]3、其结构中植牙体的体部采用多孔钽制件,很好的满足了其力学性能,同时还大大增加了其生物相容性,提高了使用寿命和植入舒适度,增加了该人工假体植入后的稳定性和抗旋转性能;
[0014]4、其结构内部设置的、与凹槽相通的通孔,可在固位基台发生断裂时,利用其通孔内的空间埋入一根柱钉,将其断裂的固位台修复,以再次将固位基台与植牙体连接为一体;
[0015]5、通过在其结构内设置有与植牙体的下端内部的凹槽相通的通孔,实现了将骨移植材料、生物因子等其他以增加植牙稳固性的物质引入、均匀分布在植牙体底端等骨质薄弱处,而增加了该结构与骨质连接的稳定性,使得种植体与骨质融合更快、更好;
[0016]6、其植牙体体部的外表面还设置有普通螺纹,进一步增强了与牙槽骨的稳固连接;
[0017]7、通过在义齿和固位基台之间添加缓冲垫,可调节牙列上颌力分配,避免了牙周创伤、减轻了人工植牙的负荷,提高了人工种植的成功率,并增长其使用寿命;
[0018]8、在植牙体的底部端面通过增加与通孔连通的水平分布的导流槽,极大地提高了血肉碎末等物质的流动性,增加了其结构设置的生物相容。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种植牙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中种植牙构件的整体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以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而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22]实施例1[0023]如图1~2所示:一种种植牙构件,它由植牙体1、固位基台2、拉伸弹簧4和缓冲垫10组成;其圆台体状的固位基台2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并固定于植牙体I的上端;植牙体I为由体部6和尾部7组成的圆柱体,且该植牙体I的尾部7的直径较体部6的直径短;该植牙体I的体部6采用多孔钽制件,其孔隙率为60%~70%,具体可采用如中国专利201110296515.7中所述方法制备,并经高能电子束焊接实现固位基台2的连接;该植牙体I的体部6的外表面设置为普通螺纹8 ;尾部7采用医用钛合金制成,并经高能电子束焊接实现体部6的连接,且该尾部7的内部设置有凹槽3 ;该凹槽3内的侧壁上设置有脊形环状凸起5 ;拉伸弹簧4设置于该凹槽3内,并通过其侧壁上的脊形环状凸起5固定;其植牙体I的尾部7端面还水平分布有与凹槽3连通的导流槽12 ;该种植牙构件的内部,还设置有自固位基台2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并与凹槽3相通的通孔9 ;该圆台体状的固位基台2上对应匹配安装缓冲垫10,再于缓冲垫10上对应匹配安装牙冠11,即实现了假牙的植入。
[0024]临床应用中,先将拉伸弹簧4 一端固定在底部牙槽骨上后,再将植牙体I上的凹槽3对应套装在拉伸弹簧4的另一端上,用力压下后则可通过凹槽3侧壁上的脊形环状凸起5将该拉伸弹簧4固定,再通过旋转紧固,即实现了通过拉伸弹簧4的拉力,将植牙体I与底部的牙槽骨始终紧密接触,同时也实现了持续对其整体结构施加作用力,在使用过程中,如果因为外力而发生松动,则拉伸弹簧4通过弹力使其重新保持紧密接触,进而保证了固定效果。在植牙体I的尾部7端面通过增加与通孔9连通的水平分布的导流槽12,极大地提高了血肉碎末等物质的 流动性,增加了其结构设置的生物相容。
【权利要求】
1.一种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它由植牙体(1)、固位基台(2)、拉伸弹簧(4)和缓冲垫(10)组成;所述固位基台(2)固定于所述植牙体(1)的上端;所述植牙体(1)由体部(6)和尾部(7)组成,且其体部(6)采用多孔钽制件,其孔隙率为60%~70% ;该植牙体(1)的体部(6)外表面设置为普通螺纹(8),其尾部(7)的内部设置有凹槽(3);该凹槽(3)内的侧壁上设置有脊形环状凸起(5);所述拉伸弹簧(4)设置于该凹槽(3)内,并通过其侧壁上的脊形环状凸起(5)固定;所述植牙体(1)的尾部(7)端面还水平分布有与所述凹槽(3)连通的导流槽(12);该种植牙构件的内部,还设置有自所述固位基台(2)的上端面垂直向下、并与所述凹槽(3)相通的通孔(9);所述固位基台(2)上设置缓冲垫(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牙体(1)为圆柱体,且该植牙体(1)尾部(7)的直径较体部(6)的直径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植牙体(1)的体部(6)和尾部(7)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基台(2)为圆台体或圆柱体,且该固位基台(2)与所述植牙体(1)的体部(6)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种植牙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位基台(2)为圆台体或圆柱体,且该固位基台(2)与所述植牙体(1)的体部(6)采用焊接或粘结连接为一个整体。
【文档编号】A61C8/00GK203749615SQ201420133779
【公开日】2014年8月6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4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4日
【发明者】叶雷 申请人:重庆润泽医药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