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阻鼾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398阅读:68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阻鼾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减少牙齿受力、佩戴舒适的阻鼾器,其技术方案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牵引圈,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外侧壁设有牵引圈卡接柱,所述上牙套卡接柱相对于下牙套卡接柱更靠近前牙;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所述上牙套、下牙套与牙冠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将上牙套、下牙套套于牙上之后,所述与上牙外侧对应的上牙套前壁上沿高于上牙牙龈,所述与下牙内侧对应的下牙套后壁下沿低于下牙牙龈。
【专利说明】—种阻鼾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用于人体口腔防治打鼾的阻鼾器。【背景技术】
[0002]患者熟睡后鼾声响度增大超过60dB以上,妨碍正常呼吸时的气体交换,称鼾症,5%的鼾症患者兼有睡眠期间不同程度憋气现象,称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临床表现严重打鼾、憋气、夜间呼吸暂停、梦游、遗尿和白昼嗜睡,还可伴有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继发症,如高血压、心脏肥大、心律不齐,30%患者肺功能检查有不同程度慢性肺损伤,此外尚有情绪压抑及健忘等。
[0003]医学研究表明,轻度的鼾声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引起医学界关注的鼾症是睡眠中伴有呼吸暂停的鼾症,可导致不同程度缺氧,时间久了,会引起人体内激素分泌功能紊舌L从而造成多种系统、组织器官的损害;引起大脑、血液严重缺氧,形成低血氧症,对心血管系统损害甚大,可引起高血压、冠心病、脑梗、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心绞痛、中风、性功能障碍等,严重者可致夜间猝死,儿童鼾症则会影响身体与智力发育。
[0004]目前在睡眠时佩戴口腔矫治器(阻鼾器)是一种物理方法治疗,能改善舌因素所致鼾症症状。其原理是:通过放置在口腔中个性化配制的器械,使患者下颌固定在适当的前伸位,下颌的前伸使得颏舌肌牵引舌体前伸,这样舌后部的呼吸通道就被打开了。同时舌的前移减少了舌体对悬雍垂的压迫,其后部的呼吸通道也被打开了。从而提高了通气量,改善供氧,消除或减低鼾声,使鼾症得到有效的治疗。
[0005]但是目前的阻鼾器存在一个弊端,即阻鼾器完全将牙齿包覆,在上牙套拉动下牙套时,上牙和下牙都会受力。佩戴者的牙齿一夜受力,早晨起床会感觉咬合不上,数小时后咬合慢慢恢复,说明牙齿有移位而后复位的过程。若长期佩戴,牙齿每日如此往复运动会损害牙齿健康。这种不适也令大多数患者放弃使用阻鼾器。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减少牙齿受力的阻鼾器。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减少牙齿受力、佩戴舒适的阻鼾器,其技术方案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牵引圈,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外侧壁设有牵引圈卡接柱,所述上牙套牵引圈卡接柱相对于下牙套牵引圈卡接柱更靠近前牙;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所述上牙套、下牙套与牙冠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 ;将上牙套、下牙套套于牙上之后,所述与上牙外侧对应的上牙套前壁上沿高于上牙牙龈,所述与下牙内侧对应的下牙套后壁下沿低于下牙牙龈。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牵引圈为弹性材料。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上牙套、下牙套的开口设于前牙对应区。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内层结构与所对应牙齿及周边牙槽粘膜结构相同,[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再进一步改进,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前牙和后牙对应区均个设有开口,牙套末端封闭。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2]1、上牙套、下牙套与人体上、下颌牙槽粘膜及腭部粘膜紧密附着,在上牙套牵引下牙套时,牙套着力于上下牙槽骨,减轻牙齿受力,有效保护牙齿健康。
[0013]2、上牙套、下牙套结构依据个人上、下牙齿及周边外部结构制成,佩戴舒适。
[0014]3、可采用不同弹力值的牵引圈连接上下牙套,控制下颌前伸的程度,以达到最佳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实施例一的下牙套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实施例一的上牙套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实施例一上牙套、下牙套通过弹力牵引圈连接的示意图;
[0018]图4为实施例二的下牙套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实施例二的上牙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以下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002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例,包括上牙套2、下牙套I以及牵引圈5,所述上牙套2和下牙套I外侧壁设有牵引圈卡接柱11,21,上牙套卡接柱21相对于下牙套卡接柱11更靠近前牙;上牙套2和下牙套I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上牙套2、下牙套I与人体牙冠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 22,12,上牙套2和下牙套I的开口 22,12设于前牙对应区;将上牙套2和下牙套I套于牙上之后,与上牙外侧对应的上牙套前壁23上沿高于上牙牙龈,与下牙内侧对应的下牙套后壁13下沿低于下牙牙龈。
[002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例,包括上牙套4、下牙套3以及牵引圈5,所述上牙套4和下牙套3外侧壁设有牵引圈卡接柱41,31,上牙套牵引圈卡接柱41相对于下牙套牵引圈卡接柱31更靠近前牙;上牙套4和下牙套3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上牙套4、下牙套3与人体牙齿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 42,32,与实施例一不同之处在于,上牙套4和下牙套3的前牙对应区和后牙对应区均设有开口 42,32,其末端封闭;将上牙套4和下牙套3套于牙上之后,与上牙外侧对应的上牙套前壁43上沿高于上牙牙龈,与下牙内侧对应的下牙套后壁33下沿低于下牙牙龈。
[0023]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改进,牵引圈5为弹性材料。
[0024]作为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的进一步改进,上牙套2,4和下牙套1,3内层结构与所对应人体牙齿及其周边牙槽粘膜结构相同。
[0025]鼾症患者睡眠时将阻鼾器戴入口中,将弹力牵引圈套在上牙套、下牙套牵引圈连接柱上,由于上牙套2,4、下牙套1,3与牙冠对应区设有开口 22,42,12,32,同时,上牙套前壁23,43上沿高于上牙牙龈,下牙套后壁13,33下沿低于下牙牙龈,所以上牙套前壁23,43会与上牙牙龈上方的牙槽粘膜贴合,下牙套后壁13,33会与下牙牙龈下方的牙槽粘膜贴合,当上牙套向前牵引下牙套时,人体的主要受力点是牙槽粘膜,牙槽粘膜内的牙槽骨相对于牙齿,在受到一定压力时,不会发生移位等影响牙槽骨及其粘膜健康的危害,因此也就有效保证了牙齿的健康,同时也使鼾症得到了治疗。
[0026]在上述实施例中,由于上牙套2,4和下牙套1,3内层结构均是根据每位患者牙齿及周边外部结构来制作的,所以鼾症患者在佩戴时,牙齿及其周边结构能与牙套内部结构相吻合,佩戴起来更加舒适。
【权利要求】
1.一种阻鼾器,包括上牙套、下牙套以及牵引圈,所述上牙套与下牙套外侧壁设有牵引圈卡接柱,所述上牙套牵引圈卡接柱相对于下牙套牵引圈卡接柱更靠近前牙;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均为两层结构,内层为柔性透明材料,外层为硬质透明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下牙套与牙齿相对的部位设有开口 ;将上牙套套于牙上之后,所述与上牙外侧对应的上牙套前壁上沿高于上牙牙龈,所述与下牙内侧对应的下牙套后壁下沿低于下牙牙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圈为弹性材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下牙套的开口设于前牙对应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阻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内层结构与所对应的牙齿及周边牙槽粘膜结构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阻鼾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牙套、下牙套开口设于前牙和后牙对应区,末端封闭。
【文档编号】A61F5/56GK203815696SQ201420137191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5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5日
【发明者】韩俊 申请人: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