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1630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包括针头(1)和带有防滑粒的针筒(2),所述的针筒(2)一端与针头(1)连接,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3),所述的密封装置(3)上设置有可供注射器针头穿过的弹性密封口(4),所述的针筒(2)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该配置过程由于在输液袋前插装输液配置装置,避免了使用针头对输液袋中加药时产生的多种不溶性微粒,因此该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简单,药液残留少,并可实施精密配置(包括需定量溶媒溶解,非整支药物配置等),非密闭及密闭药物的配置。既可防止输液袋输注口与操作台面接触也可有效过滤药液中的微粒,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输液配置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输液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0002]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医院都在沿用传统的注射器加药法,通常配置静脉液体是将药液从小安瓿或密闭式小药瓶抽入注射器中,然后再加入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如果是粉针剂还必须先溶解,无论是溶解药粉还是加药,中间都要通过注射器传递,多支加药还需要反复抽吸、穿刺瓶塞或装卸针头,不仅直接或间接增加针头及针栓活塞暴露污染的机会,而且容易造成手的污染,也由于反复穿刺胶塞容易造成药液污染和给药液带入橡皮屑或玻璃屑等不溶性微粒,给病人造成伤害。同时在配液过程中,若是往输液袋中配药由于输液袋比较软,在配液过程中输注口容易与操作台面接触,造成污染。
[0003]现有的配液装置,有的解决了输液袋配置时容易与操作面接触,但却没有对配置时产生的不溶性颗粒进行处理,有的解决了普通西林瓶药物溶解,加药及液体的取液,却只能解决密闭型药物的配置。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实施精密配置的输液配置装置,实现了对密闭或非密闭性药物的配置,避免了输液配置时产生的不溶性微粒进人到人体中,给病人造成的伤害,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000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6]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包括针头和带有防滑粒的针筒,所述的针筒一端与针头连接,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的密封装置上设置有可供注射器针头穿过的弹性密封口,所述的针筒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
[0007]所述的针筒包括圆柱形内针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所述的柱形外针筒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
[0008]所述的双膜过滤器为U型双膜过滤器,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的顶端固定于针筒安装有针头的一端,另一端与密封装置保持一定的距离。
[0009]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包括外层过滤膜和内层过滤膜,所述的外层过滤膜的孔径大于内层过滤膜的孔径。
[0010]所述的双膜过滤器为两层上下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隙的水平过滤膜,水平过滤膜安装于圆柱形内针筒内壁上,下层水平过滤膜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注射器针头接触的凹形圆圈。
[0011]上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小于下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
[0012]所述的密封装置上还设置有连接多药物配置转换接头的密封转接口。
[0013]所述的针筒包括腔内带有凸台的圆柱形内针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所述的柱形外针筒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和柱形外针筒上下相互拼接安装组成,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
[0014]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的内部顶端液体流出口处设置有减少残留药物的排液块。
[0015]所述的弹性密封口上端的药液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注射器针头穿透的针头挡板,所述的针头挡板通过多个挡板连接杆连接到针筒上,多个挡板连接杆之间形成药液通道孔。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00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通过设置针筒、针头、密封装置,在配药时将该输液配置装置的针头插装于输液瓶或输液袋中,然后使用注射器穿过密封装置上的弹性密封口将需要配置的药物输入到针筒中,经双膜过滤器过滤后,通过针头流入输液瓶或输液袋中,来实现配药,该配置过程由于在输液袋前插装输液配置装置,避免了使用针头对输液袋中加药时产生的多种不溶性微粒,因此该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简单,药液残留少,并可实施精密配置(包括需定量溶媒溶解,非整支药物配置等),非密闭及密闭药物的配置。既可防止输液袋输注口与操作面接触也可有效过滤药液中的微粒,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二 ;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三;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四;
[0022]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结构示意图五;
[0023]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图1至图2中的防针头穿透的针头挡板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I为针头;2为针筒;3为密封装置;4为弹性密封口 ;5为双膜过滤器;6为密封转接口 ;21为圆柱形内针筒;22为柱形外针筒;7为排液块;8为针头挡板;81为挡板连接杆;82为药液通道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6]参见图1至图6,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包括针头I和带有防滑粒的针筒2,所述的针筒2包括圆柱形内针筒21,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22,所述的柱形外针筒2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所述的针筒2 —端与针头I连接,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3,所述的密封装置3上设置有可供注射器针头穿过的弹性密封口 4。其中,所述的针头I可以为单孔针头或多孔针头,使用时根据配置药物量的多少可更换针头为单孔或多孔针头。
[0027]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和柱形外针筒22采用一体成型设计。
[0028]此外,所述的密封装置3上还可设置有连接多药物配置转换接头的密封转接口 6,通过设置该密封转接口可将多接头配置接头插装在其上,实现多药物的同时快速配置。[0029]具体的,所述的双膜过滤器5为U型双膜过滤器,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的顶端固定于针筒2安装有针头的一端,另一端与密封装置3保持一定的距离。其中,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包括外层过滤膜和内层过滤膜,所述的外层过滤膜的孔径大于内层过滤膜的孔径,这样的话,较大颗粒先经过初步过滤进行一次筛选,然后在经过一次细的筛选基本上可以将药物中的不溶性颗粒完全去除掉,减少了对人体的危害,提高了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具体的,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的外层过滤膜孔径为15 μ m,内层过滤膜的孔径为0.3 μ m。
[0030]进一步的,当所述的双膜过滤器5为U型双膜过滤器时,所述的弹性密封口 4上端的药液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注射器针头穿透的针头挡板8,所述的针头挡板8通过多个挡板连接杆81连接到针筒2上,多个挡板连接杆81之间形成药液通道孔82。
[0031]或者,所述的双膜过滤器5为两层上下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隙的水平过滤膜,水平过滤膜安装于圆柱形内针筒21内壁上,上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小于下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且下层水平过滤膜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注射器针头接触的凹形圆圈,这样可以保证水平过滤膜不会被穿破,延长了使用时间。
[0032]具体的,所述的下层水平过滤膜孔径为15 μ m,上层过滤膜的孔径为0.3 μ m。
[0033]此外,为了减少输液配置装置中药液的残留量,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另一种实现方式,如图2、图4、图5所示,所述的针筒2包括腔内带有凸台的圆柱形内针筒21,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22,所述的柱形外针筒2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和柱形外针筒22上下相互拼接安装组成,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
[0034]进一步的,参见图2,为了进一步降低液体的残留量,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的内部顶端液体流出口处设置有减少残留药物的排液块7,其中所述的排液块7通过连接杆连接在圆柱形内针筒21的内部顶端,这样,经U型双膜过滤器过滤的药液经过排液块7上端留有药液通过孔的连接杆进入与针筒2相连的针头I中,然后由针头进入到需要配置的药袋或药瓶中。
[0035]同时,当配置药物量大时,可以采用多针孔的针头组成的输液配置装置进行输液配制。
[0036]需要说明的是,如图2、图4、图5所示的圆柱形内针筒21和柱形外针筒22采用一体成型设计,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和柱形外针筒22形成一整体后,再上下相互拼接安装组成一个完整的针筒2。
[0037]本实用新型的使用过程:
[0038]使用时,将针头插装到需要配药的输液瓶或输液袋的输注口上,然后将需要配置的药物利用注射器吸出,然后穿过弹性密封口将抽吸的药物注射到输液配置装置的针筒内,经过对药物进行过滤然后从针头流入到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实现对药液中微粒的过滤。
[0039]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输液配置装置,由于可使用注射器吸取药物因此适用于静脉药物的所有配置,且通过注射器来吸取药物可实施非密闭及密闭药物的配置或精密配置,该精密配制包括需定量溶媒溶解,非整支药物的配置。既防止了输液袋的输注口与操作面接触,有效过滤药液中的微粒,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及工作效率。同时,通过转换接头可实施密闭性多支药品一次性的冲配,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污染。
[0040]同时,当需配置药物较少时,将药物通过此药品配置装置注入到输液瓶或输液袋中,再将其输液瓶或输液袋中的药物稀释液回抽后再加入,多次反复稀释回抽可将双膜过滤器过滤腔中的药液大量稀释几乎不残留。因此,该装置结构简单,药液残留少。
[0041]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权利要求】
1.一种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针头(I)和带有防滑粒的针筒(2),所述的针筒(2 ) —端与针头(I)连接,一端设置有密封装置(3 ),所述的密封装置(3 )上设置有可供注射器针头穿过的弹性密封口(4),所述的针筒(2)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2)包括圆柱形内针筒(21),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22),所述的柱形外针筒(2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膜过滤器(5)为U型双膜过滤器,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的顶端固定于针筒(2)安装有针头的一端,另一端与密封装置(3)保持一定的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U型双膜过滤器包括外层过滤膜和内层过滤膜,所述的外层过滤膜的孔径大于内层过滤膜的孔径。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双膜过滤器(5)为两层上下设置且具有一定间隙的水平过滤膜,水平过滤膜安装于圆柱形内针筒(21)内壁上,下层水平过滤膜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与注射器针头接触的凹形圆圈。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上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小于下层水平过滤膜的孔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封装置(3)上还设置有连接多药物配置转换接头的密封转接口(6)。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针筒(2)包括腔内带有凸台的圆柱形内针筒(21),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外部设置有上、下粗、中间细的柱形外针筒(22),所述的柱形外针筒(22)的中间部位设置有防滑粒,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和柱形外针筒(22)上下相互拼接安装组成,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内部设置有双膜过滤器(5)。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圆柱形内针筒(21)的内部顶端液体流出口处设置有减少残留药物的排液块(J)。
10.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输液配置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弹性密封口(4)上端的药液通道上设置有防止注射器针头穿透的针头挡板(8),所述的针头挡板(8)通过多个挡板连接杆(81)连接到针筒(2)上,多个挡板连接杆(81)之间形成药液通道孔(82)。
【文档编号】A61J1/20GK203790298SQ201420144168
【公开日】2014年8月27日 申请日期:2014年3月27日 优先权日:2014年3月27日
【发明者】王牛民, 尤海生, 李莎, 牛壮, 刘婷婷, 李红, 张文娟 申请人: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