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2399阅读:242来源:国知局
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包括:弹性弯折垫体、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神经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及足部挛缩畸形,能够适应患者个体差异,穿戴贴合,固定牢靠,且能够根据临床要求进行体外畸形矫正,保持踝关节及足部位处于功能位。
【专利说明】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矫形支护具,具体地,涉及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

【背景技术】
[0002] 支具是一种置于身体外部,旨在限制身体的某项运动,从而得到辅助手术治疗的 效果,若在外固定的基础上加上压点,就可以成为矫形支具,用于身体畸形的矫正治疗。 实用新型内容
[0003]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
[0004]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包括:弹性弯折垫体、内侧斜拉约 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 脚背约束带42、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 ;
[0005] 内侧斜拉约束带21、内侧脚背护垫31、内侧脚背约束带41、内侧脚踝约束带51分 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内侧延伸出;
[0006] 外侧斜拉约束带22、外侧脚背护垫32、外侧脚背约束带42、外侧脚踝约束带52分 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外侧延伸出;
[0007] 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均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与下端 部之间,以调节弹性弯折垫体弯折处的折叠角度;
[0008] 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在弹 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的上方重叠贴合接触或连接;
[0009] 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 在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上方相互连接;
[0010] 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且能够 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前方相互连接。
[0011] 优选地,弹性弯折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下护垫体13 ;
[0012] 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主要由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构成;
[0013] 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主要由下护垫体13构成;
[0014] 上端部的下部与下端部的后部连接并构成L型弯折的形状以作为所述弹性弯折 垫体弯折处。
[0015] 优选地,在所述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和下护垫体13内分别设置有硬质支撑板 或设置有一整体硬质支撑板。
[0016] 优选地,上护垫体1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环扣61、外侧环扣62,内侧斜拉 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分别连接内侧环扣61、外侧环扣62。
[0017] 优选地,还包括前部护垫7,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前 部护垫7的自由端位于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上方、且位于内 侧脚背约束带41与外侧脚背约束带42连接处的下方。
[0018] 优选地,还包括前部护垫7,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直 到中护垫体12的下边缘处,前部护垫7的一部分位于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 脚背护垫32的下方。
[0019] 优选地,还包括前部护垫7,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先 后穿过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下方、内侧脚踝约束带51与外侧 脚踝约束带52连接处的后方,到达上护垫体11的下边缘处。
[0020] 优选地,上护垫体11由中护垫体12的顶端延伸出,并向中护垫体12的后方弯折。
[0021] 优选地,还包括支杆,其中,所述支杆位于中护垫体(12)的外部,并且铰接于硬质 支撑板的后侧。
[0022] 优选地,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后侧设置有通孔、拉链部、覆盖约束部,其中,拉 链部从所述上端部的顶端向底端延伸,通孔位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下部,覆盖约束 部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后侧以覆盖住通孔和部分拉链部,所述支杆的一端通过 位于通孔内的转轴连接至硬质支撑板的后侧。
[0023] 优选地,所述通孔位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与脚跟后侧对应的位置处,拉链部 被通孔分隔为上、下两个部分。
[0024]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5]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神经损伤导致的踝关节及足部挛缩畸形,能够适应患者个体差 异,穿戴贴合,固定牢靠,且能够根据临床要求进行体外畸形矫正,保持踝关节及足部位处 于功能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6]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 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中:
[0029] 11为上护垫体;
[0030] 12为中护垫体;
[0031] 13为下护垫体;
[0032] 21为内侧斜拉约束带;
[0033] 22为外侧斜拉约束带;
[0034] 31为内侧脚背护垫;
[0035] 32为外侧脚背护垫;
[0036] 41为内侧脚背约束带;
[0037] 42为外侧脚背约束带;
[0038] 51为内侧脚踝约束带;
[0039] 52为外侧脚踝约束带;
[0040] 61为内侧环扣;
[0041] 62为外侧环扣;
[0042] 7为前部护垫;
[0043] 8为弹性弯折垫体弯折处;
[0044] 9为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45]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 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 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 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6] 如图1所示适用于足与踝部矫形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 具,包括:弹性弯折垫体、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 背护垫32、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 52 ;其中,弹性弯折垫体优选地为L型垫体。
[0047] 内侧斜拉约束带21、内侧脚背护垫31、内侧脚背约束带41、内侧脚踝约束带51分 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内侧延伸出;外侧斜拉约束带22、外侧脚背护垫32、外侧脚背约束带 42、外侧脚踝约束带52分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外侧延伸出;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 约束带22均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与下端部之间,以调节弹性弯折垫体弯折处的 折叠角度;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在 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的上方重叠贴合连接;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均连 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在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 上方相互接触或连接;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 端部,且能够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前方相互连接。
[0048] 优选地,弹性弯折垫体包括:依次连接的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下护垫体13 ; 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主要由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构成;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下 端部主要由下护垫体13构成;上端部的下部与下端部的后部连接并构成L型弯折的形状以 作为所述弹性弯折垫体弯折处。在所述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和下护垫体13内分别设 置有硬质支撑板或设置有一整体硬质支撑板。上护垫体11的内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环 扣61、外侧环扣62,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分别连接内侧环扣61、外侧环 扣62。
[0049] 进一步地,所述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还包括前部护垫7,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 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前部护垫7的自由端位于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 侧脚背护垫32的上方、且位于内侧脚背约束带41与外侧脚背约束带42连接处的下方。在 一个变化例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直到中护垫体12的下边缘处, 前部护垫7的一部分位于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下方。在另一 个变化例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先后穿过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 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下方、内侧脚踝约束带51与外侧脚踝约束带52连接处的后 方,到达上护垫体11的下边缘处。上护垫体11由中护垫体12的顶端延伸出,并向中护垫 体12的后方弯折。
[0050] 优选地,所述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还包括支杆,其中,所述支杆位于中护垫体 (12)的外部,并且铰接于硬质支撑板的后侧。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后侧设置有通孔、拉 链部、覆盖约束部,其中,拉链部从所述上端部的顶端向底端延伸,通孔位于弹性弯折垫体 的上端部的下部,覆盖约束部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后侧以覆盖住通孔和部分拉 链部,所述支杆的一端通过位于通孔内的转轴连接至硬质支撑板的后侧,这样,当患者平躺 时,通过调节支杆在平行于冠状面的平面内的转动角度,能够起到防止患者因膝关节外翻 或者髋关节外旋角度不正导致的关节畸形。
[0051] 所述通孔位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与脚跟后侧对应的位置处,拉链部被通孔分 隔为上、下两个部分。这样,其它配套支具可以通过所述通孔来相互连接,依靠设置在通孔 内的转轴连接至硬质支撑板的后侧进行限位固定,而拉链部能够便于展开所述后端部,使 得对其它配套支具的使用操作变得简单。其中,所述拉链部并不限于拉链,还可以是类似能 够实现拉链功能的粘扣带等部件。
[0052]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进行了描述。需要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 限于上述特定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权利要求的范围内做出各种变形或修改, 这并不影响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内容。
【权利要求】
1. 一种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弹性弯折垫体、内侧斜拉约束 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内侧脚背约束带 (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 内侧斜拉约束带(21)、内侧脚背护垫(31)、内侧脚背约束带(41)、内侧脚踝约束带 (51) 分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内侧延伸出; 外侧斜拉约束带(22)、外侧脚背护垫(32)、外侧脚背约束带(42)、外侧脚踝约束带 (52) 分别从弹性弯折垫体的外侧延伸出; 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22)均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与下端 部之间,以调节弹性弯折垫体弯折处的折叠角度; 内侧脚背护垫(31)、外侧脚背护垫(3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在弹 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的上方重叠贴合接触或连接; 内侧脚背约束带(41)、外侧脚背约束带(4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且能够 在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上方相互连接; 内侧脚踝约束带(51)、外侧脚踝约束带(52)均连接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且能够 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前方相互连接。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弯折垫体包括:依 次连接的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下护垫体(13); 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主要由上护垫体(11)、中护垫体(12)构成; 所述弹性弯折垫体的下端部主要由下护垫体(13)构成; 上端部的下部与下端部的后部连接并构成L型弯折的形状以作为所述弹性弯折垫体 弯折处。
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护垫体(11)、 中护垫体(12)和下护垫体(13)内分别设置有硬质支撑板或设置有一整体硬质支撑板。
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上护垫体(11)的内 外两侧分别设置有内侧环扣(61)、外侧环扣(62),内侧斜拉约束带(21)、外侧斜拉约束带 (22)分别连接内侧环扣(61)、外侧环扣(62)。
5.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部护垫(7), 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前部护垫(7)的自由端位于重叠贴 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上方、且位于内侧脚背约束带(41)与外侧 脚背约束带(42)连接处的下方。
6.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部护垫(7), 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直到中护垫体(12)的下边缘处,前 部护垫(7)的一部分位于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下方。
7.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部护垫(7), 其中,所述前部护垫(7)由下护垫体(13)的前端延伸出,先后穿过重叠贴合的内侧脚背护 垫(31)与外侧脚背护垫(32)的下方、内侧脚踝约束带(51)与外侧脚踝约束带(52)连接处 的后方,到达上护垫体(11)的下边缘处。
8.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上护垫体(11)由中护 垫体(12)的顶端延伸出,并向中护垫体(12)的后方弯折。
9. 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杆,其中,所 述支杆位于中护垫体(12)的外部,并且铰接于硬质支撑板的后侧。
10. 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抗痉挛踝足矫形支护具,其特征在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 部的后侧设置有通孔、拉链部、覆盖约束部,其中,拉链部从所述上端部的顶端向底端延伸, 通孔位于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下部,覆盖约束部连接在弹性弯折垫体的上端部的后侧 以覆盖住通孔和部分拉链部,所述支杆的一端通过位于通孔内的转轴连接至硬质支撑板的 后侧。
【文档编号】A61F5/01GK203841867SQ201420162083
【公开日】2014年9月24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2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2日
【发明者】戴志杰, 陶莉 申请人:戴志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