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封闭式旋切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4686阅读:311来源:国知局
肛瘘封闭式旋切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肛瘘封闭式旋切器,它包括探针(1)、旋切刀(7)和转轴(4),所述探针一端设置有探头(8)、所述探针另一端设置有圆圈(2),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勾子(3)并呈环状间隔设置有旋切刀(7),所述勾子与圆圈活动相连,转轴另一端与微型电机(6)相连。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开放式肛瘘手术改变为封闭式微创手术,不会造成肌肉神经损伤而导致肛门变形,漏液漏气和大便失禁,确保肛门全部功能,且可快速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摆脱肛瘘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难堪。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种完全自然肛瘘手术修复,且修复效果牢固,不会复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立即得到解脱,还可避免终生不适和持续引流带来的痛苦。
【专利说明】肛瘘封闭式旋切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具,尤其是涉及到一种用于肛瘘手术的旋切器。
【背景技术】
[0002]肛瘘是肛管与肛周皮肤的感染性通道,主要侵犯肛管及肛管周围的肌肉组织,是肛门直肠疾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其内口位于齿线附近,外口位于肛门周围皮肤上,长年不愈。大部分肛瘘由肛门直肠脓肿破溃或切开排脓后形成。脓肿逐渐缩小,但肠内容物仍不断进入脓腔,在愈合缩小的过程中,常形成疤痕性的腔道,引流不畅不易愈合,日久后腔道周围有许多疤痕组织,形成慢性感染性管道。肛瘘临床表现流脓,新生瘘管流脓较多,分泌物刺激皮肤而瘙痒不适,当外口阻塞或假性愈合,瘘管内脓液积存,局部肿胀疼痛,甚至发热。目前临床治疗方法基本上是采用手术治疗,即用探针由外口插入,通入瘘管的内口探出,沿探针方向切除瘘管,形成呈“V”形的切口。这种手术治疗由于要切开瘘管形成切口,一是会引起肛门肌肉和神经组织损伤,二是一般情况下切口不能缝线,需较长时间才能使切口愈合,三是还有可能造成肛门变形、漏气漏液,引起大便失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3]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手术治疗肛瘘时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不需要将瘘管切开就可进行肛瘘手术,既不会引起肛门肌肉和神经组织损伤,也不会造成肛门变形的肛瘘封闭式旋切器。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肛瘘封闭式旋切器包括探针、旋切刀和转轴,所述探针一端设置有探头,另一端设置有圆圈,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勾子并呈环状间隔设置有旋切刀,所述勾子与圆圈活动相连,转轴另一端与微型电机相连。
[0005]在进行肛瘘手术时,先将探针带有探头的一端从瘘管外口插入并从内口探出,启动微型电机并手控开关快慢,从内口用手拉动探针,使探针另一端在移动中通过勾子和圆圈相连带动旋转的旋切刀在瘘管中移动,通过旋切刀旋转就可全部切出瘘管内腐烂肉芽、结疤组织和切口,松开勾子,拔出探针,对创面进行清洗加压包扎即可完成肛瘘手术。
[0006]本实用新型由于将开放式肛瘘手术改变为封闭式微创手术,不会造成肌肉神经损伤而导致肛门变形,漏液漏气和大便失禁,确保肛门全部功能,且可快速让患者恢复正常生活,摆脱肛瘘手术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和难堪。本实用新型可实现一种完全自然肛瘘手术修复,且修复效果牢固,不会复发,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立即得到解脱,还可避免终生不适和持续引流带来的痛苦。
[0007]【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8]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是图1的A-A剖视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0]在图中,1、探针2、圆圈3、勾子4、转轴5、开关6、微型电机7、旋切刀8、探头。
[0011]【具体实施方式】,[0012]在图1和图2中,所述肛瘘封闭式旋切器包括探针1、旋切刀7和转轴4,所述探针
I一端设置有探头8,另一端活动设置有圆圈2,探针直径为1-2毫米,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勾子3并呈环状间隔设置有四片旋切刀,旋切刀也可间隔设置成五片或六片等,转轴另一端与微型电机6相连,微型电机上设置有开关5,微型电机为手柄式可控制旋转快慢和旋转方向,所述勾子和圆圈活动相连,当圆圈与探针一端活动相连时(即圆圈可在探针上转动),所述勾子可固定在转轴一端上;当圆圈与探针一端固定相连时,所述勾子与转轴则活动相连(即勾子可在探针上转动),转轴旋转时探针不发生转动,所述转轴也可通过拉线与圆圈活动相连,所述探针用铜或银质材料制成可弯曲的棒形,圆圈直径与探针直径相同相近,转轴长约10cm,转轴直径与探针相同,旋切刀之间所形成的旋切头直径控制在0.5?1cm。
【权利要求】
1.肛瘘封闭式旋切器,它包括探针(I)、旋切刀(7)和转轴(4),所述探针一端设置有探头(8)、其特征是:所述探针另一端设置有圆圈(2),所述转轴一端设置有勾子(3)并呈环状间隔设置有旋切刀(7),所述勾子与圆圈活动相连,转轴另一端与微型电机(6)相连。
【文档编号】A61B17/3205GK203815538SQ201420216826
【公开日】2014年9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4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4月30日
【发明者】刘任林 申请人:刘任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