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4927阅读:3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该装置包括桶体和内嵌入桶体的桶盖,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形桶底,所述漏斗形桶底固定连通一排泄管,所述排泄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桶盖设置有一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的上表面固定连通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中空腔室的下表面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桶盖底端的进液口,通过在其密闭环境下向桶体内注入消毒溶液进行呕吐物的致病菌的处理,处理后再排出呕吐物。该装置密封性好,不扩散异味和致病菌,同时对特殊的呕吐物能够在密闭环境下进行杀菌消毒处理,不会造成其他人员的交叉感染。
【专利说明】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属于医疗器械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大多数患有消化内科疾病的患者,一般都具有不可控制的呕吐症状。消化内科疾病患者在住院时都有可能会发生呕吐现象,如果处理不及时,就有可能发生患者直接呕吐到地板上的情况。尽管现在部分医院配置有一次性使用方便袋,但是毕竟一次性使用方便袋也存在不能及时打开的问题,并且使用一次性使用方便袋还会污染环境,而且经常使用一次性方便袋也是一项不小的开支。目前,有些医院在处理这种情况时,对消化内科的病人配备了痰盂或垃圾桶,但是,痰盂或垃圾桶在不用时封闭不严、密封性差,呕吐物的气味容易散发,从而影响病房的环境及卫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其次,有些消化内科疾病患者的呕吐物含有大量致病菌,随便倒掉或处理易引起致病菌的传播造成其他人员的交叉感染,现有的痰盂或垃圾桶缺少后期对呕吐物进行处理的功能。


【发明内容】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和内嵌入桶体的桶盖,其中,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形桶底,所述漏斗形桶底固定连通一排泄管,所述排泄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桶体上还设置有支撑桶体的支腿;所述桶盖设置有一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的上表面固定连通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中空腔室的下表面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桶盖底端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中心位于桶盖的侧面上。
[0006]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把手。此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把手便于从桶体内拔出或盖入桶盖,省时省力。
[0007]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凸沿。此设计的目的在于,由于桶盖是内嵌入桶体的,为了防止桶盖嵌入桶体的深度过大,增加设计的凸沿可以有效阻挡桶盖嵌入桶体的深度过大,从而避免了桶盖嵌入太深不好提拉桶盖的问题。
[0008]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进液口的直径为20mm-40mm。此设计的好处在于,由于进液口紧贴桶盖侧壁设计,在桶盖嵌入到桶体内时,相应地,进液口会紧密贴合在桶体的桶壁上,当向桶体内注入溶液时,溶液可以通过进液口顺着桶壁流下,可以顺势洗刷桶壁上的污物,同时,该尺寸的进液口能够保障液体的流速,有力冲洗掉桶壁上的污物。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相邻两进液口的间距为3mm-10mm。此设计的好处在于,相邻两进液口的间距不宜过大,间距过大容易造成桶壁洗刷的不干净不彻底。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进液口分布在至少两圈圆周上。此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在桶盖下表面增设进液口的圈数,一方面可以保证液体快速流下,不至于积满中空腔室;另一方面,多圈多孔的设计有利于液体与污物的混合,这是因为,有些病人的呕吐物含有致病菌不能随意处理,需要加入特殊的消毒溶液进行先期处理后才能排出,这时,多圈多孔的设计有助于消毒溶液与污物混合的均匀,杀菌消毒更彻底。
[0011]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同一圆周上的相邻进液口彼此相连通形成一通道,所述中空腔室上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支柱。此设计的目的在于,通过通道流下的溶液可以与桶壁百分百的接触,此时对桶壁的洗刷最彻底最干净。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排泄管的内径至少为50_。此设计的目的在于,有些特殊病人的呕吐物含有大块固体物,排泄管的口径过小不便排出,容易造成管道堵塞。
[0013]根据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所述桶盖侧壁通过一合页与桶体外壁固定连接。此设计的好处在于,通过合页将桶体和桶盖二者连接起来,即可以起到密封的效果,有不至于桶盖的随意乱放。
[00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5]1.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取代了垃圾袋和痰盂,由于该装置可反复利用,因此节约了垃圾袋带来的高昂成本,同时不会造成二次的白色污染等问题。
[0016]2.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便于清洗,呕吐物利用自身的重力在漏斗形的桶底底部排泄管排出,顶部的进液口可以在不打开桶体的情况下进行冲洗,有效避免了异味的再次扩散。
[0017]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密封性好,收集病人的呕吐物后即盖上桶盖进行了密封,直到呕吐物处理完成前不再打开桶盖,呕吐物处于一个相对密闭的环境,不会扩散呕吐物里的致病菌,不造成二次传播病菌,同时,通过在进液口内注入消毒溶液,可以对呕吐物进行后期处理,杀死致病菌后在排出呕吐物。
[0018]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在传统垃圾桶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结构既简单又巧妙,加工制造容易,使用效果良好,同时具有显著的经济价值,值得推广利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桶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桶盖设有一圈进液口的仰视图。
[0022]图4为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桶盖设有两圈进液口的仰视图。
[0023]图5为本实用新型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桶盖设有通道的结构示意图。
[0024]其中:1、桶体,2、桶盖,3、支腿,4、进液管,5、第二阀门,6、把手,7、排泄管,8、第一阀门,9、进液口,10、支柱,11、凸沿,12、桶盖的侧面。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但不限于此。
[0026]实施例1:
[0027]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I和内嵌入桶体的桶盖2,桶盖2侧壁通过一合页与桶体I外壁固定连接,其中,桶体I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形桶底,漏斗形桶底固定连通一排泄管7,排泄管7的内径为50mm,排泄管7上设置有第一阀门8,桶体I上还设置有3个支撑桶体的支腿3 ;桶盖2设置有一中空腔室,桶盖2的上表面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凸沿11,桶盖2的上表面还设置有一把手6,中空腔室的上表面固定连通一进液管4,进液管4上设置有第二阀门5,中空腔室的下表面同一圆周上设置有19个贯通桶盖底端的进液口 9,进液口 9的直径为20mm,相邻两进液口 9的间距为3mm,进液口 9的中心位于桶盖的侧面上。
[0028]使用时,呕吐者从病床底下取出该装置,通过桶盖2上的把手6打开桶盖2,然后向桶体I内吐出呕吐物,吐完后,迅速关闭桶盖2使其呕吐物密闭在桶体I内。对于含有致病菌的呕吐物,通过向进液管4中注入消毒溶液,消毒溶液从进液口 9流进桶体I内,待消毒溶液与呕吐物混合一段时间消毒处理完成后,将该装置放在便池或废水道上,打开桶体I底部的第一阀门8排出处理后的呕吐物。
[0029]实施例2:
[0030]如图3所示,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进液口的直径为40mm。相邻两进液口的间距为1mm0
[0031]实施例3:
[0032]如图4所示,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进液口分布在两圈圆周上,外侧圆周上分布有19个进液口,内侧圆周上设置有14个进液口。
[0033]实施例4:
[0034]如图5所示,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结构如实施例1所述,其不同之处在于,同一圆周上的相邻进液口彼此相连通形成一通道,中空腔室上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支柱10。
【权利要求】
1.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包括桶体和内嵌入桶体的桶盖,其特征在于,所述桶体的底部设置为漏斗形桶底,所述漏斗形桶底固定连通一排泄管,所述排泄管上设置有第一阀门,所述桶体上还设置有支撑桶体的支腿;所述桶盖设置有一中空腔室,所述中空腔室的上表面固定连通一进液管,所述进液管上设置有第二阀门,所述中空腔室的下表面同一圆周上设置有多个贯通桶盖底端的进液口,所述进液口的中心位于桶盖的侧面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一把手。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的上表面设置有向四周延伸的凸沿。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的直径为 20mm-40mmo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相邻两进液口的间距为3謹-1Ctam0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口分布在至少两圈圆周上。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一圆周上的相邻进液口彼此相连通形成一通道,所述中空腔室上下表面之间固定连接有一支柱。
8.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泄管的内径至少为50mmo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化内科呕吐物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侧壁通过一合页与桶体外壁固定连接。
【文档编号】A61J19/04GK204219413SQ201420223763
【公开日】2015年3月2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4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4日
【发明者】阴建军 申请人:阴建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