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材板限位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其主要由底板、插梢件、二长侧板、二短侧板、盖体以及复数软性拉持件组成,底板外围设有相互连接以形成容置区的侧边条,而各长侧板及各短侧板分别设置在容置区,其中各长侧板于板面两边形成一导引部,因此可供短侧板插入,使各长侧板及各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而各插梢件则分别穿设侧边条并枢接各长侧板,令各长侧板藉由各插梢件而旋转,由于各软性拉持件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内壁面及长侧板的侧壁面,藉此能有效限制长侧板开启范围,以避免长侧板打开范围过大,而向外倾倒而受损或断裂。
【专利说明】棺材板限位结构
【技术领域】
[0001] 本实用新型关于一种棺材,尤指一种由于各软性拉持件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内壁 面及长侧板的侧壁面,藉此能有效限制长侧板开启范围,以避免长侧板打开范围过大,而向 外倾倒而受损或断裂。
【背景技术】
[0002] 请参阅第1图所示,现行一般棺材主要都必须占据较大的空间方可摆设,而这类 型的棺材主体1结构包括一棺壁10以及一棺盖12。棺盖12包括外盖120以及盖框122,其 位于棺壁10的上方,并与其枢接。棺壁10包括两长壁100、两短壁102及一底壁104。两 长壁100及两短壁102连接于底壁104,使得底壁104、两长壁100及两短壁102形成一容 纳空间106。
[0003] 由上述结构可得知,现行的棺材除了在整体体积大必须相对应的大空间作放置及 收纳导致收纳数量有限之外,在制作以及搬运上亦相对耗工以及搬运麻烦。有鉴于此,本发 明人以枢轴旋转做棺壁旋转向内收纳的结构作为改善前述问题的最新颖的棺材结构,然, 为了避免可旋转的棺壁因打开范围过大,而向外倾倒而受损或断裂。 实用新型内容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问题在于:可旋转的棺壁因打开范围过大,而向外倾倒而 受损或断裂。
[0005]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手段为提出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其 主要由底板、插梢件、二长侧板、二短侧板、盖体以及复数软性拉持件组成,底板外围设有相 互连接以形成容置区的侧边条,而各长侧板及各短侧板分别设置在容置区,其中各长侧板 于板面两边形成一导引部,因此可供短侧板插入,使各长侧板及各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 空间,而各插梢件则分别穿设侧边条并枢接各长侧板,令各长侧板藉由各插梢件而旋转,另 夕卜,各软性拉持件分别界定有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一 侧壁面的第二固定部,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
[000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该长侧板分别于邻近该导引部处形成一固定 部。
[000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短侧板设置一于组装时固定于该固定部的 固定件。
[0008]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第一固定部设于邻近对应连接的该长侧板 处。
[0009]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第二固定部可设于邻近该底板处或背离该 底板处。
[001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其中各该导引部为π形槽或鸠尾槽态样。
[0011] 为达上述的目的的另一结构态样,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 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二长侧板,各该长侧板于一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并位于相对应的 两侧边,且分别邻近该侧边条,而各该长侧板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复数插梢件,各该 插梢件分别穿设该侧边条并枢接各该长侧板,令各该长侧板藉由各该插梢件而旋转;复数 支撑组件,各该支撑组件包括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支撑臂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一 侧壁面的第二支撑臂,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二短侧板,各该短侧板分别由各该导引部 插入,使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及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各该长侧 板及各该短侧板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使其界定成密闭空间。
[00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长侧板分别于邻近该导引部处形成一固 定部。
[0013]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短侧板设置一于组装时固定于该固定部 的固定件。
[0014]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第一支撑臂设于邻近对应连接的该长侧 板处。
[0015]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第二支撑臂可设于邻近该底板处或背离 该底板处。
[0016]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第一支撑臂与各该第二支撑臂以枢轴件 连接。
[0017]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其中各该导引部为Π 形槽或鸠尾槽态样。
[0018] 为达上述的目的并强化长侧板与短侧板固定结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棺材板限 位结构,包括:一底板,该底板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二长侧板, 各该长侧板于一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近该侧边条,而 各该长侧板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复数插梢件,各该插梢件分别穿设该侧边条并枢接 各该长侧板,令各该长侧板藉由各该插梢件而旋转;复数软性拉持件,各该软性拉持件界定 有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一侧壁面的第二固定部,以限 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二短侧板,各该短侧板于两侧边于一板面向外形成一 L型支撑板,该 L型支撑板与该板面共同形成一与各该导引部相接的对接部,另于各该短侧板两侧边的顶 面分别向下延伸一 L型侧边固定板,该L型侧边固定板与该导引部及该L型支撑板之间形 成一足以供该长侧板插入的插入空间,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及 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使其界定成密闭 空间。
[0019] 本实用新型所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由于各软性拉持件两端分别连接于底板内壁 面及长侧板的侧壁面,藉此能有效限制长侧板开启范围,以避免长侧板打开范围过大,而向 外倾倒而受损或断裂。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0] 图1现有棺材结构示意图。
[0021] 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2] 图3本实用新型开启长侧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3] 图4本实用新型插入短侧板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24] 图5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5] 图6是图5局部放大示意图。
[0026] 图7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
[0027] 图8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28] 图9是图7短侧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9] 图10长侧板及短侧板组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0030] 图号说明:
[0031] 1棺材主体
[0032] 10 棺壁
[0033] 100 长壁
[0034] 102 短壁
[0035] 104 底壁
[0036] 106容纳空间
[0037] 12 棺盖
[0038] 120 外盖
[0039] 122 盖框
[0040] 2、2a 棺材
[0041] 20、20a 底板
[0042] 2〇0、2〇Oa 侧边条
[0043] 2〇2、2〇2a 容置区
[0044] 21、21a 长侧板
[0045] 210、210a 导引部
[0046] 211固定部
[0047] 22、22a 插梢件
[0048] 23、23a软性拉持件
[0049] 23〇、23〇a 第一固定部
[0050] 232、232a 第二固定部
[0051] 24、24a 短侧板
[0052] 240、240a 对接部
[0053] 241固定件
[0054] 242a 板面
[0055] 243aL型支撑板
[0056] 244a 顶面
[0057] 245aL型侧边固定板
[0058] 246a插入空间
[0059] 25、25a容置空间
[0060] 26 盖体
[0061] 27支撑组件
[0062] 270第一支撑臂
[0063] 272第二支撑臂
[0064] 274 枢轴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65] 实用新型实用新型请参阅图2、图3、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 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棺材2包括:一底板20,该底板20 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202的侧边条200 ;二长侧板21,各该长侧板21于一 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202,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近该侧边条200,而各该长 侧板21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210(π形槽或鸠尾槽);复数插梢件22,各该插梢件22分 别穿设该侧边条200并枢接各该长侧板21,令各该长侧板21藉由各该插梢件22而旋转;复 数软性拉持件23,各该软性拉持件23界定有一固定于该底板20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230 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21 -侧壁面的第二固定部232,以限制该长侧板21开启范围;二短侧 板24,各该短侧板24于两侧边分别形成一与各该导引部210相接的对接部240,使各该长 侧板21及各该短侧板24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25 ;及一盖体26,该盖体26设置于各该长侧 板21及各该短侧板24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25使其界定成密闭空间。
[0066] 延续前述结构,其中各长侧板21分别于邻近该导引部210处形成一固定部211。 而各短侧板24设置一于组装时固定于该固定部211的固定件241。
[0067] 本实用新型最主要在于图3中,当长侧板21向外打开时,为避免因长侧板21开启 范围过大,而向外倾倒而受损或断裂,因此利用多条软性拉持件23来拉住长侧板21,而软 性拉持件23的第一固定部230连接在底板20内壁面(其位置邻近对应连接的该长侧板21 处),而第二固定部232则连接到长侧板21 -侧壁面,藉此能够限制长侧板21开启范围,另 夕卜,为增强拉住长侧板21的力量,第二固定部232可设于邻近底板20处或背离底板20处, 当然在本实用新型中以多个软性拉持件23且各第二固定部232均位于邻近底板20处及背 离底板20处。
[0068] 除前述结构外,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实施态样,请参阅图5及图6所示,其主要不 同于将软性拉持件23改设计为以支撑组件27为主,而其他结构则与前述相同,于此不在赘 述,支撑组件27包括一固定于该底板20内壁面的第一支撑臂270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21 一侧壁面的第二支撑臂272,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而第一支撑臂270与各该第二支撑 臂272以枢轴件274连接,此种结构主要以支撑的方式抵住长侧板21的重量,藉由此方式 亦可有效限制长侧板21开启范围,以避免长侧板21打开范围过大,而向外倾倒而受损或断 裂。
[0069] 除前述结构之外,为达到强化长侧板与短侧板固定结构,请参阅图7、图8、图9、图 10所示,本实用新型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立体分解示意图、短侧板的立体结构示 意图及长侧板及短侧板组装的结构剖面示意图。本实用新型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棺材2a 其主要由底板20a、插梢件22a、二长侧板21a、二短侧板24a、盖体以及复数软性拉持件23a 组成,底板20a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200a,长侧板21a于一长侧 边设置于该容置区202a,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近该侧边条200a,而各该长侧 板21a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210a,复数插梢件22a,各该插梢件22a分别穿设该侧边条 200a并枢接各该长侧板21a,令各该长侧板21a藉由各该插梢件22a而旋转,各软性拉持件 23a界定有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230a及一固定于该长侧板21 -侧壁面的 第二固定部232a,以限制该长侧板21a开启范围,二短侧板24a,各该短侧板24a于两侧边 于一板面242a向外形成一 L型支撑板243a,该L型支撑板243a与该板面242a共同形成 一与各该导引部210a相接的对接部240a,另于各该短侧板24a两侧边的顶面244a分别向 下延伸一 L型侧边固定板245a,该L型侧边固定板245a与该导引部210a及该L型支撑板 243a之间形成一足以供该长侧板21a插入的插入空间246a,各该长侧板21a及各该短侧板 24a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25a ;及一盖体26 (请参阅图2所示)设置于各该长侧板21及各 该短侧板24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25使其界定成密闭空间。
[0070] 并由图9可进一步了解,各长侧板21a于两边板面形成的导引部210a被L型支撑 板243a及L型侧边固定板245a包覆住,使得长侧板21a与短侧板24a相互组装时不会发 生因不密合导致的晃动,以提升组装的质量,再者,不易因简易的卡合而容易发生脱开的事 情。
【权利要求】
1. 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 二长侧板,各该长侧板于一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 近该侧边条,而各该长侧板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 复数插梢件,各该插梢件分别穿设该侧边条并枢接各该长侧板,令各该长侧板藉由各 该插梢件而旋转; 复数软性拉持件,各该软性拉持件界定有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及一固 定于该长侧板一侧壁面的第二固定部,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 二短侧板,各该短侧板于两侧边分别形成一与各该导引部相接的对接部,使各该长侧 板及各该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及 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使其界定成 密闭空间。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长侧板分别于邻近该 导引部处形成一固定部。
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短侧板设置一于组装 时固定于该固定部的固定件。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固定部设于邻近 对应连接的该长侧板处。
5. 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二固定部可设于邻 近该底板处或背离该底板处。
6.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导引部为π形槽或鸠 尾槽态样。
7. -种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 二长侧板,各该长侧板于一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 近该侧边条,而各该长侧板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 复数插梢件,各该插梢件分别穿设该侧边条并枢接各该长侧板,令各该长侧板藉由各 该插梢件而旋转; 复数支撑组件,各该支撑组件包括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支撑臂及一固定于该 长侧板一侧壁面的第二支撑臂,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 二短侧板,各该短侧板分别由各该导引部插入,使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共同形成 一容置空间;及 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使其界定成 密闭空间。
8.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长侧板分别于邻近该 导引部处形成一固定部。
9. 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短侧板设置一于组装 时固定于该固定部的固定件。
10.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支撑臂设于邻近 对应连接的该长侧板处。
11. 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二支撑臂可设于 邻近该底板处或背离该底板处。
12. 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第一支撑臂与各该 第二支撑臂以枢轴件连接。
13. 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各该导引部为π形槽或鸠 尾槽态样。
14. 一种棺材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底板,该底板于外围设有相互连接并形成一容置区的侧边条; 二长侧板,各该长侧板于一长侧边设置于该容置区,并位于相对应的两侧边,且分别邻 近该侧边条,而各该长侧板于两边板面形成一导引部; 复数插梢件,各该插梢件分别穿设该侧边条并枢接各该长侧板,令各该长侧板藉由各 该插梢件而旋转; 复数软性拉持件,各该软性拉持件界定有一固定于该底板内壁面的第一固定部及一固 定于该长侧板一侧壁面的第二固定部,以限制该长侧板开启范围; 二短侧板,各该短侧板于两侧边于一板面向外形成一 L型支撑板,该L型支撑板与该板 面共同形成一与各该导引部相接的对接部,另于各该短侧板两侧边的顶面分别向下延伸一 L型侧边固定板,该L型侧边固定板与该导引部及该L型支撑板之间形成一足以供该长侧板 插入的插入空间,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共同形成一容置空间;及 一盖体,该盖体设置于各该长侧板及各该短侧板上方,以遮盖该容置空间使其界定成 密闭空间。
【文档编号】A61G17/04GK203874042SQ201420232542
【公开日】2014年10月15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3年7月11日
【发明者】柳水树 申请人:柳水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