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泪囊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526阅读:214来源:国知局
一种泪囊引流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泪囊引流管,包括导管和支撑架,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均由弹性体制成,所述支撑架为倒置三角形,所述支撑架上平面为支撑横梁,两斜下边向内与所述导管的带有小孔的上端管壁相连,所述支撑架上平面的两顶角为圆弧过渡;所述导管的轴心孔与所述支撑架的内环相通;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斜面过渡。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具有置入简单、固定可靠、拔管方便、冲洗给药有效,义管材质安全的特征,实为一种功能完备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发率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器具。
【专利说明】—种泪囊引流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眼科一次性使用医疗器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泪囊引流管。

【背景技术】
[0002]眼科患者因泪囊道发炎常会流泪不止,痛苦不堪。近年来已有各种义管的发明,但多单独针对泪囊或泪小管的局部治疗,由于不能整体治疗,可能出现治疗期延长或不能根除炎症的现象,有术后复发率闻的医疗风险。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泪囊引流管,用以治疗泪囊道炎症和泪小管炎症患者,在治疗时介入病灶方便冲洗和给药的治疗。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泪囊引流管,包括导管和支撑架,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均由弹性体制成,所述支撑架为倒置三角形,所述支撑架上平面为支撑横梁,两斜下边向内与所述导管的带有小孔的上端管壁相连,所述支撑架上平面的两顶角为圆弧过渡;所述导管的轴心孔与所述支撑架的内环相通;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斜面过渡。
[0005]进一步地,所述导管的上端设有两排小孔。
[0006]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顶角连接有一条毛细导管,所述毛细导管的内孔与所述支撑架内环相通,所述毛细导管壁上设有多个小孔,所述毛细导管终端呈圆弧形封头,所述毛细导管终端设有凸起的环状防缩挡圈。
[0007]进一步地,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两排小孔。
[0008]进一步地,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顶角和所述支撑横梁上端分别连接有一条毛细导管,每条所述毛细导管内孔均与所述支撑架内环相通,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小孔,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终端呈圆弧形封头,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终端设有凸起的环状防缩挡圈。
[0009]进一步地,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两排小孔。
[0010]进一步地,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的材质为硅橡胶。
[0011]进一步地,所述毛细导管的材质为硅橡胶。
[0012]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架,在经鼻逆向导入过程牵拉变形为纤细的轴向体,经鼻裂隙进入泪囊后,依靠其自身的弹性恢复原状并支撑在泪囊窝内。通过导管管壁上的小孔,可以充分进行压力冲洗和局部给药。
[0013]毛细导管经泪小管引出体外后,由毛细导管终端防缩档圈固定。通过导管和毛细导管壁上的小孔,可以充分进行压力冲洗和局部给药。本实用新型充分解决和覆盖了泪囊及泪道深部的全部治疗区域。
[0014]本实用新型在实施过程具有置入简单、固定可靠、拔管方便、冲洗给药有效,义管材质安全的特征,实为一种功能完备可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发率及安全有效的治疗器具。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是本实用新型无毛细导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2是本实用新型带有一根毛细导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是本实用新型带有两根毛细导管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20]参见图1,该实施例中泪囊引流管包括导管I和支撑架2,支撑架2为倒置三角形,其上平面为支撑横梁,两斜下边向内与导管I带有小孔的一端管壁相连,两顶角为圆弧过渡。导管I的轴心孔与支撑架2的内环相通。在导管I的上端设有两排小孔,如图1所示,图1中左侧为导管相应管段的轴向剖视图。导管I和支撑架2的连接处设有斜面6过渡。
[0021]泪囊管置入时由术者利用牵引线将支撑架2部位捆扎,经鼻内逆向牵引至泪囊内,牵引停止后,被拉长变形的支撑架2恢复原状,利用支撑架2上端的横梁,在泪囊内侧壁支撑,使导管I得以固定。导管I固定后,沿鼻口剪去导管I下部多余部分,完成导管的固定过程。在导管I的上半部管壁上的小孔3供冲洗脓血和弥散药用,由术者按医疗需求从导管I的下端注入冲洗液进行病灶冲洗处理和施以药物治疗。患者术后留置导管数日可继续观察、治疗,直至达到治愈。根据临床体征的改善治愈,再由术者用手术钳由鼻内夹持导管I的下端轻轻拔出,即完成治疗过程。
[0022]参见图2,该实施例在图1实施例的支撑架2的一侧顶角向连接一条毛细导管4,该毛细导管的内孔与支撑架2的内环相通。毛细导管管壁设有两排小孔。毛细导管终端设有圆滑的圆形封头5。毛细导管终端内侧的管壁上,有一凸起的防缩挡圈7。该实施例用于同时治疗泪囊及下泪小管发炎的患者。
[0023]在具体使用时,图2所示的毛细导管4,用牵引线经毛细管内穿入支撑架2的内环,再折回两线合并打结,由术者经鼻内牵引,支撑架2固定在泪囊窝内,毛细导管4导入下泪小管,毛细导管4的端头5和防缩挡圈7被拉出管口体外后,防缩挡圈7将毛细导管4固定,取出牵引线,小心剪去多余部分端头5。由术者从导管I下端向管内注射冲洗液或药液,冲洗液或药液通过小孔3,导管I上口和小孔8,对泪囊及下泪小管进行治疗。
[0024]参见图3,该实施例在图2实施例的支撑架2的横梁中部,设有另一条毛细导管9,这条毛细导管斜向图示2的角向毛细导管方向,其结构与作用同角向毛细导管4相同。该实施例用于同时治疗泪囊及上、下泪小管发炎的患者。
[0025]具体使用时,图示3所示的毛细导管9,按图2实施例的说明方法,用牵引线经支撑架内环在两毛细导管内折回,其中毛细导管9导入上泪小管,毛细导管4导入下泪小管。此治疗方法可对泪囊及上下泪小管全部区域进行彻底冲洗和给药治疗。
[0026]其中,上述实施例的全部结构均由一体化的硅橡胶材质制成,该材质柔软具有一定弹性,对患者无细胞毒性、无刺激、无致敏。
[0027]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附图只是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附图中的模块或流程并不一定是实施本实用新型所必须的。
[0028]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施例中的装置中的模块可以按照实施例描述分布于实施例的装置中,也可以进行相应变化位于不同于本实施例的一个或多个装置中。上述实施例的模块可以合并为一个模块,也可以进一步拆分成多个子模块。
[002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导管和支撑架,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均由弹性体制成,所述支撑架为倒置三角形,所述支撑架上平面为支撑横梁,两斜下边向内与所述导管的带有小孔的上端管壁相连,所述支撑架上平面的两顶角为圆弧过渡;所述导管的轴心孔与所述支撑架的内环相通;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的连接处设有斜面过渡;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顶角连接有一条毛细导管,所述毛细导管的内孔与所述支撑架内环相通,所述毛细导管壁上设有多个小孔,所述毛细导管终端呈圆弧形封头,所述毛细导管终端设有凸起的环状防缩挡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的上端设有两排小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两排小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的一侧顶角和所述支撑横梁上端分别连接有一条毛细导管,每条所述毛细导管内孔均与所述支撑架内环相通,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小孔,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终端呈圆弧形封头,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终端设有凸起的环状防缩挡圈。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每条所述毛细导管管壁上设有两排小孔。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和所述支撑架的材质为硅橡胶。
7.根据权利要求4-5中任一项所述的泪囊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毛细导管的材质为硅橡胶。
【文档编号】A61F9/00GK203988516SQ201420237983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9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9日
【发明者】张庆民 申请人:张庆民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