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85672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包括带体、松紧带、粘扣、粘面、气囊和纱布层,所述带体为夹层结构,顶端有开口,两侧及底端是闭合的,两侧与两块松紧带相连;所述的松紧带尾端设置粘扣和粘面,粘扣和粘面分别设置在内侧和外侧;所述的气囊在带体的夹层内;所述的带体和松紧带内侧设置纱布层。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推广。与同类束腹带相比,不仅可以收紧腰腹部,而且可以对剖腹产切口均匀加压,更有利于病人康复。
【专利说明】 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保健器械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在我国剖腹产手术风险低,安全系数高,很多产妇在分娩时选择剖腹产,但是剖腹产后也会带来一定的不便,其切口很大很长,愈合时间一般较长。为了加速伤口的愈合,一些医院会将装有沙子的袋子压在腹部,但是沙子有时存在卫生隐患,容易造成伤口感染,不利于产妇康复;此外,也有些医院使用腹带,但是目前的腹带往往只有单一的收紧作用,对腹部收紧的针对性不强,同样不利于伤口的愈合。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该剖腹产术后束腹带使用舒适、方便,安全系数高,可以对腹部收紧,针对手术切口均匀挤压,加速产妇的康复。
[000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包括带体、松紧带、粘扣、粘面、气囊和纱布层,其特征在于:带体为夹层内结构,带体的两侧与两块松紧带相连;松紧带的尾端设置粘扣和粘面;气囊在带体的夹层结构内;带体和松紧带内侧设置纱布层。
[0005]进一步地,所述带体的夹层结构,顶端有开口,两侧及底端是闭合的。
[0006]进一步地,气囊设置有进气口和出气口。
[0007]进一步地,粘扣设置在所述的束腹带一端的内侧,粘面设置在所述的束腹带另一端的外侧。
[0008]本实用新型可达到以下有益效果,该剖腹产术后束腹带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成本较低,便于大面积推广。与同类束腹带相比,不仅可以收紧腹部,而且可以对手术切口均匀加压,更利于病人康复。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剖腹产术后束腹带的示意图。
[0010]其中,1、带体,2、松紧带,3、粘扣,4、粘面,5、气囊,6、进气口,7、出气口,8、纱布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2]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包括带体1、松紧带2、粘扣3、粘面4、气囊5和纱布层8,带体I的两侧与两块松紧带2相连,松紧带2的尾端设置粘扣3和粘面4,带体I和松紧带2内侧设置纱布层8,气囊5在带体I的夹层内。
[0013]粘扣3设置在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一端的内侧,粘面4设置在所述的束腹带另一端的外侧。粘扣3和粘面4扣合在一起,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即箍住术后产妇的腰部。
[0014]带体I是一个夹层结构,顶端有开口,两侧及底端是闭合的;气囊5通过顶端的开口放进带体I,紧贴产妇的手术切口部位放置;充气后的气囊5会对切口部位均匀施压。所述剖腹产术后束腹带的挤压力以及充气后的气囊5本身的张力,会使气囊的位置比较稳固,不会窜动。
[0015]气囊5通过进气口 6进行充气,当术后产妇感觉压力适中时,停止充气;如若产妇感觉压力过大,可通过出气口 7进行放气,以减轻压力。
[0016]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包括带体(I)、松紧带(2)、粘扣(3)、粘面(4)、气囊(5)和纱布层(8),其特征在于:带体(I)的两侧与两块松紧带(2)相连;松紧带(2)的尾端设置粘扣⑶和粘面⑷;带体⑴为夹层内结构,夹层内装有气囊(5);带体⑴和松紧带(2)内侧设置纱布层(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带体(I)的夹层结构,顶端有开口,两侧及底端是闭合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气囊(5)设置有进气口(6)和出气口(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剖腹产术后束腹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粘扣(3)设置在所述的束腹带一端的内侧,粘面(4)设置在所述的束腹带另一端的外侧。
【文档编号】A61F13/14GK203829152SQ201420238896
【公开日】2014年9月17日 申请日期:2014年5月12日 优先权日:2014年5月12日
【发明者】刘海英, 张树英 申请人:刘海英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