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9101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用于对肢体成角处的瘢痕进行按摩和扩张,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肢体成角处两侧的支撑单元;对瘢痕进行按摩的扩张按摩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具有支撑板和分别位于该支撑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柱。扩张按摩单元具有带有出药孔的弧形的按摩片和按摩柱;该按摩柱内部设置有药物施加单元、振动单元以及电池。药物施加单元具有与出药孔相通的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槽;位于药物槽中具有内螺纹的活塞;与活塞的内螺纹连接并推动活塞的推杆;带动推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振动单元具有带动扩张按摩单元振动的偏心轮和带动偏心轮转动的第二电机。能够使患者在无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对自身肢体成角处的瘢痕进行按摩。
【专利说明】成角处瘢痕按摩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瘢痕按摩器,尤其涉及一种成角处瘢痕扩张按摩器。

【背景技术】
[0002]经历过外伤或者烧伤的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皮肤表面通常会形成瘢痕,在人群中有很大比例的患者会发生瘢痕增生,特别是有瘢痕体质的患者,瘢痕增生尤为严重。为防止和治疗瘢痕增生,促进瘢痕成熟,在手术、化学药物治疗后,通常需要医护人员对瘢痕进行扩张和药物按摩,但是瘢痕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常常要经历数年的时间,而要求患者定期到医院进行按摩,则一方面费用比较高,另一方面医护人员的数量也有限,很难对大量的患者进行瘢痕按摩。如果不采取上述措施,瘢痕增生严重后多需要再次或者多次手术整形。这就给患者的瘢痕恢复带来了很大的不便。
[0003]位于人体的腋窝处、肘关节内侧、膝关节内侧、两手指之间的指蹼处等成角处的瘢痕——简称成角处瘢痕,需要对其进行表面药物按摩和牵拉按摩,成角处的瘢痕常发生挛缩,如果患者不经常做拉伸运动,挛缩会不断加剧,例如位于腋下的瘢痕,如果发生挛缩,患者手臂抬起的角度会受到限制,患者轻则无法将手臂举过头顶拿取高处的物品,更严重的是患者在喝水时无法将水杯抬到嘴的位置进行饮水,生活质量受到极大影响。而手臂在自然状态下保持下垂,瘢痕在此姿态下得不到有效的扩张拉伸,因此需要患者有意识、有目的进行扩张拉伸,并且进行拉伸时往往需要他人辅助,使得拉伸的效果并不理想。并且如果在按摩的同时能够在瘢痕表面涂抹药物,会进一步提高瘢痕康复的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患者在无需他人帮助的情况下对自身肢体成角处的瘢痕进行按摩的成角处的瘢痕按摩器。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用于对肢体成角处的瘢痕进行按摩和扩张,其特征在于,包括:撑开肢体成角处两侧的支撑单元;与瘢痕接触并对瘢痕进行按摩的扩张按摩单元;其中,支撑单元具有支撑板和分别位于该支撑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柱。扩张按摩单元穿过支撑板的中部,具有带有出药孔的弧形的按摩片和连接于该按摩片后部的按摩柱;该按摩柱内部设置有:位于按摩片后方的药物施加单元、振动单元以及为药物施加单元和振动单元供电的电池。药物施加单元具有与出药孔相通的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槽;位于药物槽中具有内螺纹的活塞;与活塞的内螺纹连接并推动活塞的推杆;带动推杆转动的第一电机;振动单元具有带动扩张按摩单元振动的偏心轮;带动偏心轮转动的第二电机。
[0006]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还包括:位于按摩片与瘢痕接触一侧的远红外发射单元。
[0007]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支撑板与外壳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杆相连接。
[0008]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两个支撑柱分别具有与肢体成角处的两侧肢体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支撑座和连接于弧形支撑座一端的固定带,弧形支撑座的另一端具有安装环,固定带从肢体成角处绕过后安装于安装环中。
[0009]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弧形支撑座分别为与患者的手臂相匹配的手臂支座和与患者的肋部形状相匹配的肋部支座。
[0010]另外,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还可以具有这样的特征:其中,弧形支撑座的形状和大小与患者的手指相匹配。
[0011]实用新型作用与效果
[001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扩张器,由于支撑单元两侧的支撑柱支撑起了成角处的两侧,并且具有振动单元,因此只需要将从中间通过的给药按摩柱用手握住或者支撑在桌面或者其它固定物体上,即可自动对位于成角处顶点附近的瘢痕进行按摩。
[0013]此外,由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扩张器还具有药物施加单元,因此能够在按摩的同时对瘢痕进行给药,有助于进一步提高按摩的效果。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给药按摩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使用状态图;
[0017]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在实施例二中的俯视图;
[0018]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在实施例二中的使用状态图;以及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扩张按摩器在变形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以下结合附图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0]<实施例一 >
[002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成角处瘢痕按摩器10具有支撑单元11和给药按摩单元12,支撑单元11包括支撑板13和支撑柱14 ;给药按摩单元12包括给药按摩柱16和按摩片15。
[0022]支撑柱14安装于支撑板13的两侧,支撑板13的中间开有让给药按摩柱16穿过的开口,支撑板的上下两侧还具有弹性连杆27,弹性连杆27将支撑板13和给药按摩柱16连接起来,由于弹性连杆27具有弹性,因此在按摩过程中,对于给药按摩柱16的运动具有缓冲的作用。支撑柱14的形状为高15厘米,底面直径为5厘米的圆柱形。
[0023]给药按摩柱16的上端具有按摩片15,按摩片15为弧形,使得当按摩片15与患者的瘢痕处相接触时能够达到舒适的触感。按摩片15的表面还具有多个药物释放孔26,在按摩的同时药物释放孔26还能够释放出药物。
[0024]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给药按摩单元12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给药按摩单元12具有药物施加单元17和振动单元,药物施加单元17具有药物槽18,活塞19,推杆20以及第一电机21。药物槽18与按摩片15上的药物释放孔26相通。活塞19位于药物槽18中,活塞19为中空圆柱形,具有内螺纹,推杆20具有外螺纹,推杆20的外面螺纹与活塞19的内螺纹相匹配。推杆20在第一电机21的带动下转动,由于内外螺纹的相互作用,从而对活塞19产生推动作用,活塞19进而推动药物槽18中的药物使得药物从药物释放孔26中被挤出,并涂于与药物释放孔26相接触的患者的瘢痕处。这里的药物可以是:硅酮凝胶以及瘢痕软膏,瘢痕软膏可以是积雪苷、瘢痕霜、利浦松软膏、康瑞保软膏、海普林软膏、川芎瘢痕涂膜等。振动单元包括第二电机23,和偏心轮22。第一电机21的后面具有第二电机23,第二电机23上安装有偏心轮22,第二电机23带动偏心轮22在垂直于图2的纸面的方向做圆周运动,使得整个给药按摩单元12产生整体振动,从而使得按摩片15对与其接触的瘢痕处产生振动按摩的效果。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3均由开关25控制开启和关闭。电池24为第一电机21和第二电机22供电。两电机的连接方式为通常的并联电路连接,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均应掌握,关于并联电路的连接方式请见《电路基础》,黄盛兰主编,ISBN: [7301107765]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06-08-01。此处不再赘述。
[0025]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的使用状态图。如图3所示,以对腋窝处的瘢痕进行按摩为例,当使用成角处瘢痕按摩器10时,首先用支撑柱14置于手臂和肋部之间,将手臂支起,并且让给药按摩柱16顶端的按摩片15尽可能的贴近腋窝处的瘢痕,同时,将给药按摩柱16向外面的一端用另一只手握住,或者抵在桌子等固定物体上,向腋窝方向施加压力,使得按摩片15压紧腋窝处的瘢痕。打开开关25,使得给药按摩单元12开始振动,对腋窝处的瘢痕进行按摩,并施加药物。
[0026]<实施例二 >
[0027]在实施例二中,对于和实施例一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0028]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在实施例二中的俯视图,由于本实施例二中的给药按摩单元12的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相同,图中省去了给药按摩单元12和弹性连杆27。以下就与实施例一不同的部分做阐述。
[0029]如图4所示,支撑单元28的支撑板13两侧,分别连接有手臂支座29和肋部支座32,手臂支座29的一端连接有手臂固定带30,手臂固定带30的前端具有尼龙搭扣,手臂支座29的另一端具有搭扣环31,手臂固定带30的前端从搭扣环31中穿过,并弯折回来粘住固定。
[0030]本实施例中手臂支座29的弧度与目标使用者的手臂相适应,在在对腋窝处的瘢痕进行按摩时,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手臂支座29为直径15厘米的圆环的一半的形状,手臂支座29支撑住手臂的内侧,手臂固定带30的长度设置为30厘米,其中有15厘米为尼龙搭扣的粘钩面,另外15厘米为自粘扣的绒毛面,粘钩面可以与绒毛面相粘合。手臂固定带30由手臂手臂支座29的一端出发,从手臂的外围绕过,绕至手臂支座29的另一端的尼龙搭扣环31处,并从搭扣环31中穿过后折回,手臂固定带30前端的尼龙搭扣粘紧,将手臂固定。另一侧的肋部支座32上具有肋部固定带33,肋部支座32的形状为弧形,弧度与肋部相适应,肋部固定带33的长度较手臂固定带30长,肋部固定带从肋部支座32的一端出发绕使用者的胸围一圈,当绕到肋部支座32的搭扣环处时从搭扣环31中穿过后折回,肋部固定带33前端的尼龙搭扣粘紧,将肋部支座32固定于肋部。此时支撑单元28被固定于手臂和肋部之间,给药按摩单元12紧贴患者腋窝处的瘢痕。
[0031]此结构能够有效固定支撑单元和给药按摩单元12,从而在按摩时不需要患者的另一支手一直拿住按摩单元进行支撑。此外,也特别适合仅有一只手臂的残障人士进行使用。只要有人帮助将按摩器固定好,即可在无需他人一直照顾的情况下进行瘢痕的扩张按摩。
[0032]<变形例>
[0033]在本变形例中,对于和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中相同的结构,给予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相同的说明。
[0034]如图6所示,本变形例中的结构是在实施例二中的结构基础上,将尺寸缩小到与手指相适应的大小。用于两根手指之间的指蹼处的扩张按摩。在本实施例中支座的形状为直径为2厘米的半圆环,支座35将两根手指撑开,支座35两侧的固定带34绕过撑开的手指并折返粘牢,从支撑板13中间的安装口 36中穿过的按摩单元(图中未显示)对指蹼处的瘢痕进行扩张按摩。由于采用了固定带34进行固定,因此省去了另一只手的辅助固定。
[0035]图6中的虚线部分表示了固定带固定于手指上的状态。
[0036]当然,支撑柱的形状不仅限于圆柱形,只要其外侧与患者肢体相接触的一侧为弧形即可。
[0037]并且可以通过调节振动电机,即实施例中的第二电机的振动频率来调节给药按摩柱16的振动频率,达到使使用者舒适的频率。
[0038]此外,也可以单独设置一个开头控制第一电机的转速,从而控制推杆20的推进速度,或者在不需要涂药时关闭第一电机。
[0039]此外,还可以在位于按摩片与瘢痕接触一侧安装远红外发射单元,对瘢痕处进行远红外的照射,也有助于软化瘢痕,增加按摩的效果。
[0040]可以制成不同的尺寸以适应,在腋下、肘关节、膝关节、两根手指之间的指蹼处等肢体能够形成一定角度的成角处的瘢痕。
【权利要求】
1.一种成角处瘢痕按摩器,用于对肢体成角处的瘢痕进行按摩和扩张,其特征在于,包括: 撑开所述肢体成角处两侧的支撑单元; 与所述瘢痕接触并对所述瘢痕进行按摩的扩张按摩单元; 其中,所述支撑单元具有支撑板和分别位于该支撑板两端的两个支撑柱, 所述扩张按摩单元穿过所述支撑板的中部,具有 带有出药孔的弧形的按摩片和连接于该按摩片后部的按摩柱;该按摩柱内部设置有:位于所述按摩片后方的药物施加单元、振动单元以及为所述药物施加单元和振动单元供电的电池, 所述药物施加单元具有与所述出药孔相通的用于容纳药物的药物槽;位于所述药物槽中具有内螺纹的活塞;与所述活塞的内螺纹连接并推动所述活塞的推杆;带动所述推杆转动的第一电机; 所述振动单元具有带动所述扩张按摩单元振动的偏心轮;带动所述偏心轮转动的第二电机。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位于所述按摩片与所述瘢痕接触一侧的远红外发射单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支撑板与所述外壳之间通过具有弹性的连杆相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两个支撑柱分别具有与所述肢体成角处的两侧肢体形状相匹配的弧形支撑座和连接于所述弧形支撑座一端的固定带,所述弧形支撑座的另一端具有安装环,所述固定带从所述肢体成角处绕过后安装于所述安装环中。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弧形支撑座分别为与患者的手臂相匹配的手臂支座和与患者的肋部形状相匹配的肋部支座。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成角处瘢痕按摩器,其特征在于: 其中,所述弧形支撑座的形状和大小与患者的手指相匹配。
【文档编号】A61N5/06GK203988948SQ201420332825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李恒宇, 王星童, 夏照帆, 孙荣距, 孙瑜, 郦佳慧, 唐洪泰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