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89113阅读:398来源:国知局
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包括手柄、固定在所述手柄上的套筒及穿设在所述套筒中的手术针,所述手术针的前端设有核套,所述手术针的后端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可沿所述手柄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手术针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使所述核套变形伸入所述套筒内;本实用新型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套筒及手术针能够形成白内障手术小切口,通过控制组件使手术针及其前端的核套能在套筒内来回移动,可在眼前房内调整核套大小,使核套完成套住晶体核和切割晶体核的操作,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不存在刀切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减少组织损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说明】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手术器械,特别涉及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

【背景技术】
[0002]白内障是最常见的致盲和视力残疾的原因,主要是由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可引起晶状体嚢膜损伤,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
[0003]白内障囊外摘除伴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手术后的角膜散光成为影响视力的主要原因,而影响散光最大的因素是切口的长度。在白内障手术发展史中,小切口囊外手术劈核器的应用仍然是广泛的,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因超声乳化手术学习曲线长技术较难掌握,一旦发生手术并发症就较严重(如超声震动易损伤角膜内皮细胞及网膜视细胞)且设备相对昂贵,小切口囊外摘除术一直是推荐术式;即使是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中硬核也可以采取预劈核技术减少术中使用超声能量而减轻对周围组织的损伤。目前临床上也有一些如切刀、叉状刀、碎核镊等结构的劈核器的应用,但其操作难度大,需要一定的学习曲线掌握其技巧,而且操作过程中对角膜内皮损伤的几率较大。
[0004]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劈核器进行改进,使其可以达到小切口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不存在刀切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减少组织损伤。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可以达到小切口的目的,并且结构简单,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不存在刀切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减少组织损伤。
[0006]本实用新型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包括手柄、固定在所述手柄上的套筒及穿设在所述套筒中的手术针,所述手术针的前端设有核套,所述手术针的后端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可沿所述手柄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手术针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使所述核套变形伸入所述套筒内。
[0007]进一步,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手柄内部中空并开有与其空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手柄上的滑筒、固定在所述滑筒内的滑块及与所述滑块下端接触连接的压簧,所述滑块和压簧均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滑块两端外凸形成从所述导向槽伸出并连接在所述滑筒内的侧翼,所述手术针的末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滑筒的筒壁。
[0008]进一步,所述核套为两条共同设置的细钢丝或者尼龙线,所述手术针和所述核套之间采用穿孔方式连接,所述手术针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核套的连接孔。
[0009]进一步,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手术针的纵向设置,所述核套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连接孔。
[0010]进一步,所述滑筒的径向两侧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
[0011]进一步,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I。
[0012]进一步,所述手柄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连接固定的螺杆。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套筒及手术针能够形成白内障手术小切口,通过控制组件使手术针及其前端的核套能在套筒内来回移动,可在眼前房内调整核套大小,使核套完成套住晶体核和切割晶体核的操作,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不存在刀切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减少组织损伤;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具有很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00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A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A处放大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包括手柄1、固定在所述手柄I上的套筒2及穿设在所述套筒2中的手术针3,所述手术针3的前端设有核套4,所述手术针3的后端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可沿所述手柄I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手术针3沿所述套筒2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使所述核套4变形伸入所述套筒2内;手柄I即手术时的操作部件,呈直杆状;套筒2为中空圆管,手术针3为主要的穿刺部件,其长度大于套筒2的长度;手术针3的前端即接近顶端的部位,在图1中即为上方方向;控制组件连接在手柄I上,可沿所述手柄I的轴向往复运动;套筒2及手术针3能够形成白内障手术小切口,通过控制组件使手术针3及其前端的核套4能在套筒2内来回移动,可在眼前房内调整核套4大小,使核套4完成套住晶体核和切割晶体核的操作,操作灵活方便、安全性高,不存在刀切伤周围组织的风险,减少组织损伤。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套筒2固定在所述手柄I的一侧,所述手柄I内部中空并开有与其空腔11连通的导向槽12,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手柄I上的滑筒51、固定在所述滑筒51内的滑块52及与所述滑块52下端接触连接的压簧53,所述滑块52和压簧53均设在所述空腔11内,所述滑块52两端外凸形成从所述导向槽12伸出并连接在所述滑筒51内的侧翼52a,所述手术针3的末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滑筒51的筒壁;套筒2与手柄I平行但不同轴,有利于准确控制滑筒51的移动;导向槽12的长度、宽度均小于空腔11的长度、宽度,以对滑块52的滑动形成限位作用;手术针3与滑筒51可以一体成型,以增强连接稳固度;当滑块52处于自然状态时,核套4露出套筒2外;当滑块52克服压簧53压力滑动至空腔11极限时,核套4完全伸入套筒2内。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核套4为两条共同设置的细钢丝,所述手术针3和所述核套4之间采用穿孔方式连接,所述手术针3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核套4的连接孔6 ;核套4具有弹性,能够自动合拢和张开,并且在自然张开时呈“V”形;核套4采用两条细钢丝组成,其力量足以应付大而硬的晶体核,以保证顺利完成劈核操作;穿孔连接便于安装、拆卸核套4。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孔6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手术针3的纵向设置,所述核套4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连接孔6 ;连接孔6纵向设置,不仅对手术针3的形状影响程度降至最低,而且便于对核套4的大小进行调整。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滑筒51的径向两侧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 71 ;指环I 71分别对应使用者的食指和中指,便于对滑筒51的滑动进行控制,同时这一结构能使本劈核器用于单手操作,以降低在眼前房狭小的空间内完成劈核操作的难度。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I的末端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I 72 ;指环II 72对应使用者的拇指,以进一步使本劈核器用于单手操作。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手柄I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2连接固定的螺杆8 ;螺杆连接便于对套筒2进行安装和拆卸。
[0024]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权利要求】
1.一种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手柄、固定在所述手柄上的套筒及穿设在所述套筒中的手术针,所述手术针的前端设有核套,所述手术针的后端与控制组件连接,所述控制组件可沿所述手柄的轴向往复运动从而驱动所述手术针沿所述套筒的轴向往复运动并使所述核套变形伸入所述套筒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筒固定在所述手柄的一侧,所述手柄内部中空并开有与其空腔连通的导向槽,所述控制组件包括滑动套设在所述手柄上的滑筒、固定在所述滑筒内的滑块及与所述滑块下端接触连接的压簧,所述滑块和压簧均设在所述空腔内,所述滑块两端外凸形成从所述导向槽伸出并连接在所述滑筒内的侧翼,所述手术针的末端插入并固定在所述滑筒的筒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核套为两条共同设置的细钢丝或者尼龙线,所述手术针和所述核套之间采用穿孔方式连接,所述手术针前端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核套的连接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孔的数量为两个且沿所述手术针的纵向设置,所述核套的两端分别对应两个所述连接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滑筒的径向两侧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末端设有用于供手指穿套的指环II。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白内障手术用劈核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的前端设有用于与所述套筒连接固定的螺杆。
【文档编号】A61F9/007GK203988620SQ201420333147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0日
【发明者】梁婧, 熊英, 刘小琴 申请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