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回血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0096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负压回血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领域,公开了一种负压回血器,包括:上壳和换气孔、下壳、药液出入口、和医用硅胶膜;医用硅胶膜压合在下壳上,将其分隔为换气腔和缓冲腔;换气腔与换气孔连通,缓冲腔同时与药液出入口连通。压力平衡时,医用硅胶膜处于水平垂直状态。穿刺前,打开流量调节器,医用硅胶膜通过换气孔与外界相通,向缓冲腔一侧突出,为负压状态;穿刺时,受到静脉血压压力后,空气通过换气孔挤出,医用硅胶膜逐渐向排气腔突出,瞬间实现回血,便可判定静脉穿刺成功;另可在腔体内增设一层药液过滤膜或阻气过滤膜,在完成回血的前提下,实现多重过滤、自动排气和自动止液的功能,避免杂质或气体流入人体,保证使用者安全。
【专利说明】
负压回血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负压回血器,以实现静脉压力条件下的静脉穿刺回血判定。

【背景技术】
[0002]在进行人体穿刺时,由于人体内静脉压力较低(约1cm水柱高)静脉回血现象很难观察到,无法准确判断是否穿刺成功。对于一些血管较脆、较硬、弹性较差的老年人,或者血管较细、血压值较低的儿童,穿刺后血液回流现象更加不明显,很难快速判断是否穿刺成功,给临床带来诸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穿刺手术时,无法快速判断是否穿刺成功的问题。
[0005]( 二 )技术方案
[000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负压回血器,包括:壳体,设置在壳体内的回血腔,设置在壳体上的药液出口、药液入口和换气孔,所述壳体内设有医用硅胶膜,所述医用硅胶膜将回血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换气腔和缓冲腔,所述换气腔与换气孔连通,所述缓冲腔同时与药液入口和药液出口连通。
[0007]其中,在缓冲腔内增设阻气过滤膜,所述阻气过滤膜一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阻气过滤膜另一侧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且与所述药液出口连通。
[0008]其中,在缓冲腔内增设用于实现双重过滤的阻气过滤膜和药液过滤膜,所述阻气过滤膜一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所述阻气过滤膜与药液过滤膜之间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所述药液过滤膜另一侧的腔体与药液出口连通。
[0009]其中,所述排气孔处设有排气膜。
[0010](三)有益效果
[0011]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通过在回血腔内设置医用硅胶膜和换气孔,穿刺前后,调节缓冲腔至负压,,在穿刺成功后,瞬间实现血液回流,便于观察;结构简单,制作工艺简便,回血效果明显、直观,使用可靠性强;另可在缓冲腔内设置阻气过滤膜,防止药液中的气体或杂质进入人体,并将气体从排气孔排出;在整个缓冲腔内设置阻气过滤膜和药液过滤膜,在完成瞬间回血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多重过滤,进一步避免杂质或气体流入人体,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的实施例一中,换气腔与缓冲腔压力平衡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3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的实施例一中,缓冲腔处于负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的实施例一中,缓冲腔处于正压时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5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6是本实用新型负压回血器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药液入口 ;2、壳体;3、药液出口 ;4、换气孔;5、医用硅胶膜;6、阻气过滤膜;7、排气孔;8、药液过滤膜。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0020]实施例一:
[0021]如图1-4所示,本实用新型一种负压回血器,由一圆盘形壳体2组成,壳体2内设置有回血腔,壳体2的边缘上设有药液出口 3和药液入口 I ;壳体2内设有一医用硅胶膜5,且边缘压合连接在回血腔的内壁上,所述医用硅胶膜5将回血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换气腔和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同时与药液入口 I和药液出口 3连通,所述壳体2上还设有与换气腔连通的换气孔4。
[0022]在进行穿刺前,缓冲腔与换气腔之间的压力处于平衡状态(如图2),医用硅胶膜5没有发生形变;然后调节流量调节器,将药液通入穿刺管内,缓冲腔内的压力变为负压,由于换气腔通过换气孔4与外界连通,换气腔内的气压与大气压相等,医用硅胶膜5中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向缓冲腔内凸起(如图3),然后开始穿刺操作;穿刺后,由于血压高于大气压,血管内的血液快速流入穿刺管内,在血液压力的作用下,缓冲腔内的压力逐渐由负压变为接近大气压,最终变为正压状态;在此过程中,医用硅胶膜5也逐渐由图3状态变为图2状态,最终变为图4所示的正压状态。医用硅胶膜5的形变使得缓冲腔的体积发生变化,实现瞬间血液回流,便可判定静脉穿刺成功,方便了使用者的操作,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此处提到的“正压”、“负压”均是针对大气压而言,高于大气压称为“正压”,低于大气压称为“负压”。
[0023]实施例二:
[0024]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改进,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缓冲腔内增设阻气过滤膜6,将缓冲腔分隔为两个相互独立的腔体,阻气过滤膜6 —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 I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排气孔7处设有排气膜,排气膜位于缓冲腔内(图中未示出);所述阻气过滤膜6另一侧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且与所述药液出口 3连通。
[0025]穿刺手术前的操作与实施例一基本相同,区别在于,药液通过阻气过滤膜6时,可滤除药液中的细小微粒,且产生的细小气泡也可被阻隔在阻气过滤膜6处,并通过排气孔7排出,避免流入人体,保证使用安全。同实施例一所述,穿刺成功后,在医用硅胶膜5的作用下,也可实现瞬间回血。
[0026]由此可见,上述实施例可实现:过滤药液中的细小微粒、自动排气和瞬间回血的作用。
[0027]实施例三:
[0028]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是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进一步做了改进,相同之处不再赘述,不同之处在于:在实施例二的缓冲腔内增设了一层药液过滤膜8,即实现双重过滤。药液过滤膜8和阻气过滤膜6将缓冲腔分隔为三个相互独立的腔体,所述阻气过滤膜6 —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 I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 ;所述阻气过滤膜6与药液过滤膜8之间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所述药液过滤膜8另一侧的腔体与药液出口 3连通。药液通过阻气过滤膜6 (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二)流入药液过滤膜8和阻气过滤膜6之间的腔体后,流过药液过滤膜8,此过程可过滤药液中的细小微粒,成功穿刺后(工作原理同实施例一),药液经过双重过滤后,由药液出口 3流出,最终流入人体。
[0029]上述实施例中,药液在穿过缓冲腔的过程中,经阻气过滤膜6和药液过滤膜8的两次过滤,尽可能地避免杂质随药液进入人体,保证人体健康;同时实现了对药液的排气功能,避免气体进入人体;穿刺成功后,也可实现瞬间回血,进一步的保证了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0030]另外,药液入口 I和药液出口 3出均设有弯折,该结构对液体的流动起到了减速的所用,避免液体流动过快对壳体2内的膜材产生过大的冲击,延长膜材的使用寿命。
[0031]由以上实施例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回血腔内设置医用硅胶膜5和换气孔4,实现对流入回血腔内的液体进行缓冲的目的,在穿刺成功后,操作人员观察到血液回流后,便可判定静脉穿刺成功;在缓冲腔内设置阻气过滤膜6,防止药液中的气体或杂质进入人体,并将气体从排气孔7排出;在整个缓冲腔内设置阻气过滤膜6和药液过滤膜8,在完成缓冲功能的前提下,实现多重过滤,进一步避免杂质或气体流入人体,同时实现排气功能,保证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003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替换,这些改进和替换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负压回血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2),设置在壳体(2)内的回血腔,设置在壳体(2)上的药液出口(3)、药液入口(I)和换气孔(4),所述壳体(2)内设有医用硅胶膜(5),所述医用硅胶膜(5)将回血腔分隔为相互独立的换气腔和缓冲腔,所述换气腔与换气孔(4)连通,所述缓冲腔同时与药液入口(I)和药液出口(3)连通。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回血器,其特征在于,在缓冲腔内增设阻气过滤膜(6),所述阻气过滤膜(6) —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I)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所述阻气过滤膜¢)另一侧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且与所述药液出口(3)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压回血器,其特征在于,在缓冲腔内增设用于实现双重过滤的阻气过滤膜(6)和药液过滤膜(8),所述阻气过滤膜(6) —侧的腔体与药液入口(I)连通,该腔体的侧壁上设有排气孔(7);所述阻气过滤膜(6)与药液过滤膜(8)之间的腔体与换气腔相邻;所述药液过滤膜(8)另一侧的腔体与药液出口(3)连通。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负压回血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7)处设有排气膜。
【文档编号】A61M5/165GK203935255SQ201420357621
【公开日】2014年11月12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30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30日
【发明者】由渠力 申请人:由渠力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