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2479阅读:365来源:国知局
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宫腔粘连防治装置,主要包括宫形环、薄膜和尾状结构。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左右两侧,在薄膜的中部具有从宫形环底部到下段的开口,不仅能有效地防止宫腔的再次粘连,还能增加宫腔内液体的对流,避免因引流不畅而引起的感染;尾状结构为纵形凹槽状,连于宫形环下段中点,与宫腔相通,长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修剪,既可有效地防止宫腔下段和宫颈内口粘连,又可最大限度地节约原材料,降低了制造成本,且能更好地对宫腔积液进行引流。
【专利说明】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宫腔粘连多发生于宫腔操作后,是由于子宫内膜基底层损伤导致的子宫内膜纤维化和肌壁粘连。患者常表现为经量减少或闭经,严重者甚至导致不孕。即使怀孕,也易发展为流产、早产、胎盘植入等不良妊娠结局。患者的身心均承受巨大的痛苦。宫腔粘连具有易复发的特点,尤其是重度的宫腔粘连,更容易发生术后复粘。目前宫腔粘连的治疗主要采取宫腔镜手术分离、宫腔内放置节育环、注入防粘连药物(如透明质酸钠凝胶)和口服大剂量雌激素等综合治疗方案。但术后粘连复发仍然是导致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中国专利ZL200820052366.3和ZL201220070407.8这2种宫腔粘连预防装置的设计主要是针对宫颈管内口上方的宫腔的粘连复发问题,而在临床实践中有时会遇到宫颈管内口或/和宫颈管内口附近的宫腔下段的粘连问题。这些部位如果被粘连完全封闭,将引起经血排出受阻而导致闭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目前市场上还没有一种专门针对预防宫腔下段和宫颈内口粘连设计的装置,特别是针对既可预防宫腔亦可预防宫颈管内口粘连的宫腔内装置。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防治宫腔粘连,又能防治宫颈内口粘连的装置。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还包括尾状结构,所述尾状结构连于宫形环下段中点,为纵形凹槽状。
[000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尾状结构的凹槽直径为0.5?8mm,长度为0.5?4cm。
[000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尾状结构每隔0.5?Icm设有有横向凹陷。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改进,所述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左右两侧,薄膜中间设有从上至下的开口。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改进,所述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的一侧。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宫形环下端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更进一步改进,所述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直径为0.1?5mm,微孔面积占整个膜面积的百分比为I?40%。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宫形环内连接有薄膜,纵形凹槽状尾状结构连于宫形环下段中点,与宫腔相通,尾状结构的尾部位于宫颈内口与外口之间的宫颈管内,这样既能预防宫腔粘连,又能防止宫腔下段和宫颈内口粘连,还有利于宫腔内积液的引流。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001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宫形环1、薄膜2,所述宫形环I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2连接在宫形环内左右两侧,薄膜2中间设有从上至下的开口 3,还包括尾状结构4,所述尾状结构4连于宫形环I下段中点,为纵形凹槽状,尾状结构4的凹槽直径为Imm,长度为2cm,尾状结构4每隔0.5cm设有有横向凹陷5,在宫形环I下端设有引流槽6。薄膜2上设有微孔7,微孔直径为0.3mm,微孔面积占整个膜面积的百分比为30%。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宫形环I内连接有薄膜2,纵形凹槽状尾状结构4连于宫形环I下段中点,与宫腔相通,尾状结构4的尾部位于宫颈内口与外口之间的宫颈管内,这样既能预防宫腔粘连,又能防止宫腔下段和宫颈内口粘连,还有利于宫腔内积液的引流。由于尾状结构4每隔0.5cm设有有横向凹陷5,其长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修剪。最终的适宜长度为宫形环顶部中点到尾状结构尾部的长度略大于宫深减去宫颈管的长度。这样,尾状结构4的尾部位于宫颈内口与外口之间的宫颈管内而不接触阴道,使得整个防粘连装置处于相对无菌的环境。因此既能预防宫腔下段和宫颈内口的粘连,又不会增加感染的风险。薄膜2上设有微孔7,微孔直径为0.3mm,微孔面积占整个膜面积的百分比为30%,可进一步有利于宫腔内积液的引流,同时减少对子宫内膜的压迫面积。
[0016]本实用新型不限于附图和实施例中所示的具体形状以及引流槽的个数和尾状结构的具体长度,只要是能实现如前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达到其技术效果,都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包括宫形环、薄膜,所述宫形环具有弹性,其形状和大小与子宫内壁的周边相适应,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尾状结构,所述尾状结构连于宫形环下段中点,为纵形凹槽状。
2.根据权利要求1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状结构的凹槽直径为0.5?8mm,长度为0.5?4cm。
3.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状结构每隔0.5?Icm设有有横向凹陷。
4.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左右两侧,薄膜中间设有从上至下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连接在宫形环内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宫形环下端设有至少一个引流槽。
7.根据权利要求1或者2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直径为0.1?5mm,微孔面积占整个膜面积的百分比为I?40%。
8.根据权利要求3的防治宫腔粘连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薄膜上设有微孔,微孔直径为0.1?5mm,微孔面积占整个膜面积的百分比为I?40%。
【文档编号】A61F6/14GK204049791SQ201420415502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6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6日
【发明者】徐大宝, 朱可安, 薛敏 申请人:徐大宝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