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246阅读:262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管套,包括套管本体、设置在套管本体外表面的插扣和设置在宫颈钳侧面的接扣;所述插扣与接扣为可拆卸的插接式连接;所述插扣的侧平面上设置环形凸部;所述接扣包括圆弧形支撑架、卡扣和设置在弧形支撑架侧平面的弧形凹部;所述卡扣的轴线与支撑架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弧形支撑架与套管本体相对应;所述凸部与凹部相对应;所述套管本体为中空套管,包括与人流吸引管连接的前端和与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的后端。本实用新型为人流吸引管套管,与常规人流吸引管配套使用,既能在避免感染的前提下方便人流吸引管取放,又能延长人流吸引管的可使用长度,进而降低操作难度、有利于手术进行。
【专利说明】—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清宫术中使用的医疗器械,具体是指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

【背景技术】
[0002]清宫术,是刮取并且清除子宫内膜或宫腔内容物的手术。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负压吸引术和钳刮术。清宫术是一种医疗器械进入体内的侵入性妇科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交替使用刮匙和人流吸引管在宫腔内进行操作,尤其是人流吸引管的中上部需反复进出子宫,因此必须严格控制人流吸引管的中上部不能与任何异物碰触,否则容易造成污染。但因为现有的人流吸引管不能固定,所以,在手术过程中人流吸引管闲置时,需要手术医生单手同时扶持宫颈钳和人流吸引管并保证人流吸引管上半部悬空以避免与周围物质接触。此操作难度较大,稍有不慎就会污染人流吸引管,导致细菌进入宫腔而引起感染。另外,中孕引产术后或者足月生产后,由于胎盘小叶或者胎膜缺失,需要进行清宫。由于此时宫腔深度大,采用常规人流吸引管进行吸引时,为清理宫腔深处,人流吸引管伸入子宫内部分较长,剩余手持部分过短而不易施力,器械不易到达手术部位,可能导致患者进行二次清宫,增加了出血和感染的机率。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需要提供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此套管与常规人流吸引管、一次性吸引软管配套使用,既能在避免感染的前提下方便人流吸引管取放,又能延长人流吸引管的可使用长度,进而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此套管与常规人流吸引管、一次性吸引软管配套使用,既能在避免感染的前提下方便人流吸引管取放,又能延长人流吸引管的可使用长度,进而降低手术的操作难度、有利于手术的进行。
[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套管本体、设置在套管本体外表面的插扣和设置在宫颈钳侧面的接扣;所述插扣与接扣为可拆卸的插接式连接;所述插扣的侧平面上设置环形凸部;所述接扣包括圆弧形支撑架、卡扣和设置在弧形支撑架侧平面的弧形凹部;所述卡扣的轴线与支撑架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弧形支撑架与套管本体相对应;所述凸部与凹部相对应;所述套管本体为中空套管,包括与人流吸引管连接的前端和与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的后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与宫颈钳配套使用;所述套管本体的前端与人流吸引管连接、套管本体的后端与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进而人流吸引管、管套本体、一次性吸引软管、负压吸引器从上到下依次连接。
[0006]所述支撑架与套管本体相对应:支撑架的开口距离等于或略大于套管本体柱形外径。所述插扣的凸部与接扣的凹部对应:凸部的中心直径与凹部的中心直径相同;凸部的内径等于或略大于凹部的内径;凸部的外径等于或略小于凹部的外径。
[0007]清宫术操作过程中,手术医生全程手持钳夹住宫颈的宫颈钳,刮匙和人流吸引管反复交替使用,刮匙将已经生长的胚胎组织与子宫壁剥离,然后通过带负压的人流吸引管将剥离下来的胚胎组织吸引出体外,反复操作直至宫腔吸净。所述卡扣卡置于宫颈钳上锁销的侧端。所述套管本体可从支撑架的开口处进入,将凸部从上往下插入凹部中,套管本体被固定在宫颈钳侧面,前端连接的人流吸引管悬置且吸头向上。所述人流吸引管与套管本体连接以外的部分均不接触任何异物,避免污染而造成的感染。
[0008]所述套管本体与宫颈钳分离:套管本体与插扣同时向上移动,使得凸部与凹部分离;将套管本体从支撑架中取出。手术医生可将插扣作为持握装置使用,间接持握人流吸引管进行吸引操作,使得手术操作过程中人流吸引管的持握位置从人流吸引管尾端向后移动到套管本体中后部。虽然,进入子宫内的部分仍然只有人流吸引管的管体,但增加了人流吸引管的有效使用长度,增加持握面积,降低了对宫腔较深情况进行清宫术的操作难度。另一方面,持握位置后移,可视空间开阔,便于观察,所以人流吸引管的取放更稳定,防止被感染。
[0009]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为中空柱体,且侧壁厚度一致;所述中空柱体两个端口的外表面设置了拔模斜度。所述套管本体为中空柱体,从而使得人流吸引管、套管本体、一次性吸引软管中间通道联通,不影响负压吸引器的工作效率。所述套管本体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制作,两端拔模斜度的设置有利于脱模;也有利于人流吸引管与套管本体、一次性吸引软管与套管本体的套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插扣设置在套管本体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操作过程中手持位置在插扣处,此处较宽便于施力。插扣的位置靠近套管本体后端,使得手持位置距离操作区域有一定空间,操作视野开阔,而且增加了人流吸引管的有效使用长度,利于宫腔较深情况的清宫术进行。
[0011]使用人流吸引管进行吸引时,持握位置在插扣处,便于施力。插扣的位置靠近套管本体的后端,使得持握位置距离操作区域的更远,操作视野更开阔,进一步增加了人流吸引管的有效使用长度,利于宫腔较深情况的清宫术进行。
[0012]进一步地,所述凸部的曲面设置防滑纹。凸部曲面设置防滑纹,可防止持握时脱落或滑动。
[0013]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插扣、卡扣均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套管本体、插扣、卡扣作为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要求其选用的材料必须是无毒或副作用极少的。而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可满足套管本体、插扣、接扣的设计和功能要求。医用高分子材料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也不在于此,故不再赘述。
[0014]本实用新型为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挂扣式套管,一方面,不改变原先人流吸引管或一次性吸引软管的结构,增加套管本体,通过插扣与接扣的插接式连接,使得人流吸引管使用间歇,可以悬挂并固定在宫颈钳侧面,并且保证人流吸引管在取放过程中避免污染,进而减少宫腔感染的机会;另一方面,人流吸引管使用时的持握部分后移到套管本体上,增加人流吸引管可使用长度,对于中孕引产或者足月分娩相对较深的宫腔,有利于一次性清理干净残余的胎膜或者胎盘组织,解决了由于宫腔过大、过深而器械不能到达的部位无法清理干净残余组织等问题,避免了二次清宫,进而减轻患者的痛苦。
[0015]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16](I)本实用新型设置有套管本体,此套管本体分别与人流吸引管、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增强人流吸引管的可使用长度,便于实施宫腔较深的清宫术。
[0017](2)本实用新型设置有插扣和接扣,通过插接式连接,实现人流吸引管的悬挂固定,有效避免人流吸引管在手术使用间隙受到污染,降低手术操作难度。
[0018](3)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仅在原有器械基础上新增部件进行连接,成本低廉。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轴视图。
[0020]图2为插扣的剖视图。
[0021]图3为接扣的剖视图。
[0022]其中:1 一套管本体,2—插扣,21—凸部,22—防滑纹,3—接扣,31—支撑架,32—卡扣,33—凹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0024]实施例1:
[002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套管本体1、设置在套管本体I外表面的插扣2和设置在宫颈钳侧面的接扣3 ;所述插扣2与接扣3为可拆卸的插接式连接;所述插扣2的侧平面上设置环形凸部21 ;所述接扣3包括圆弧形支撑架31、卡扣32和设置在弧形支撑架31侧平面的弧形凹部33 ;所述卡扣32的轴线与支撑架31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弧形支撑架31与套管本体I相对应;所述凸部21与凹部33相对应;所述套管本体I为中空套管,包括与人流吸引管连接的前端和与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的后端。
[0026]使用过程中,人流吸引管、管套本体1、一次性吸引软管、负压吸引器从上到下依次连接。所述卡扣32卡置于宫颈钳上锁销的侧端;所述套管本体I可从支撑架31的开口处进入,将凸部21从上往下插入凹部33中,套管本体I被固定在宫颈钳侧面,前端连接的人流吸引管悬置且吸头向上。所述人流吸引管与套管本体I连接以外的部分均不接触任何异物,避免污染而造成的感染。
[0027]所述套管本体I与宫颈钳分离:套管本体I与插扣2同时向上移动,使得凸部21与凹部33分离;将套管本体I从支撑架31中取出。手术医生可将插扣2作为持握装置使用,间接持握人流吸引管进行吸引操作,使得手术操作过程中人流吸引管的持握位置从人流吸引管尾端向后移动到套管本体I中后部。虽然,进入子宫内的部分仍然只有人流吸引管的管体,但增加了人流吸引管的有效使用长度,增加持握面积,降低了对宫腔较深情况进行清宫术的操作难度。
[0028]实施例2:
[0029]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I为中空柱体,且侧壁厚度一致;所述中空柱体两个端口的外表面设置了拔模斜度。所述套管本体I为中空柱体,从而使得人流吸引管、套管本体1、一次性吸引软管中间通道联通,不影响负压吸引器的工作效率。所述套管本体I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制作,两端拔模斜度的设置有利于脱模;也有利于人流吸引管与套管本体1、一次性吸引软管与套管本体I的套接。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0]实施例3:
[0031]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地,所述插扣2设置在套管本体I外表面靠近后端的位置。使用人流吸引管进行吸引时,持握位置设置在插扣2处,便于施力。插扣2设置的位置靠近套管本体I后端,使得持握位置距离操作区域的更远进一步增加了人流吸引管的有效使用长度,利于宫腔较深情况的清宫术进行。另一方面,持握位置后移,操作视野更开阔,便于观察,所以人流吸引管的取放更稳定,防止被感染。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2]实施例4:
[0033]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地,所述凸部21的曲面设置防滑纹22。持握套管本体I时,增加持握的摩擦力,防止滑脱。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4]实施例5:
[0035]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优化,进一步地,所述套管本体1、插扣2、卡扣32均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医疗器械直接关系到人的生命和健康,要求其选用的材料必须是无毒或副作用极少的。医用高分子材料作为一种纯度高、杂质含量少的聚合物,还具有良好的物理、化学和机械性能,可满足套管本体I的设计和功能要求。医用高分子材料为本领域公知技术,且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也不在于此,故不再赘述。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相同,故不再赘述。
[0036]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套管本体(I)、设置在套管本体(I)外表面的插扣(2 )和设置在宫颈钳侧面的接扣(3 );所述插扣(2 )与接扣(3 )为可拆卸的插接式连接;所述插扣(2)的侧平面上设置环形凸部(21);所述接扣(3)包括圆弧形支撑架(31)、卡扣(32)和设置在弧形支撑架(31)侧平面的弧形凹部(33);所述卡扣(32)的轴线与支撑架(31)的轴线相互垂直;所述弧形支撑架(31)与套管本体(I)相对应;所述凸部(21)与凹部(33)相对应;所述套管本体(I)为中空套管,包括与人流吸引管连接的前端(111)和与一次性吸引软管连接的后端(1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I)为中空柱体,且侧壁厚度一致;所述中空柱体两个端口的外表面设置有拔模斜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扣(2 )设置在套管本体(I)外表面靠近后端(112 )的位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凸部(21)的曲面设置防滑纹(22)。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固定人流吸引管的插接式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本体(I)、插扣(2)、接扣(3)均采用医用高分子材料。
【文档编号】A61B17/42GK203953772SQ201420437585
【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胡雅毅 申请人: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