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健床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3265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复健床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复健床,其包括一床架组,设置于床架组上的一脚部床垫组、一中间床垫组与一背部床垫组,复健床还包括固设在床架组外侧的一辅助健身器,脚部床垫组与床架组之间固定一脚踏运动部,辅助健身器提供病人手臂的重量训练,脚部床垫组的两个脚垫移动隔开后,允许病人使用脚踏运动部进行腿部的复健运动,中间床垫组可以移动至较高的位置,将病人的身体撑高使其手脚悬空,允许病人自由活动手脚进行复健运动,背部床垫组则能够调整为与中间床垫组为钝角的倾斜状态,用来支撑病人的上半身形成坐姿。
【专利说明】复健床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复健床,尤指一种病床结合各种复健用的运动装置,允许卧病在床的病人直接在床上进行各种复健运动的复健床。

【背景技术】
[0002]身体因疾病或意外伤害可能须要长时间卧床休养时,常因身体手脚疏于活动,造成各部位肌肉萎缩无力。为避免此问题发生,目前市面上有一种复健床,即结合设置手部复健器,在床架两侧设置支架,并在两支架上放置一举重器,让使用者能用手操作举重器进行肌肉训练。这种复健床只有单一的手臂的重量训练功能,无法提供脚的训练功能,而且床垫无法作调整,因而病人只能躺或趴在床垫上。
[0003]市售的另外一种可供卧病患者作双脚、双手强制运动的手足复健床,其是在床尾端中央固设一牵引机,牵引机带动一曲柄,曲柄连接两组踏板座,且在床头端固接一竖杆,竖杆顶端连接一横杆,横杆两侧端分别挂设一滑轮,利用两条绳一端连接两组踏板座且穿绕滑轮后,两条绳的另一端分别连接一手把。卧病患者双脚撑在各踏板座上,双手拉住各手把,当马达启动即令两组踏板绕圆运动,两条绳拉动手部,两组踏板座带动足部活动,从而达到强制复健的作用。这种复健床的牵引机是直接放置在床垫上,因此会占据部分床垫的空间,不利于病人长期卧床使用,或者当要进行手足复健时才安装该牵引机,使用上并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解决此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复健床,包括一床架组,包括沿第一轴向隔开设置的一第一栏及一第二栏,床架组还包括在第一栏及第二栏之间延伸的一底盘,底盘包括沿第一轴向隔开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一栏的一第一部分及靠近第二栏的一第二部分,以及在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之间延伸的一中间部分;两组滑轨机构,分别安装于底盘的第一部分的两侧,各滑轨机构包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的第二轴向隔开分布的两个末端,及由两个末端沿第二轴向延伸的一滑道,分别与各滑轨机构可移动地连接的两组滑座,各滑座包括可移动地放置各滑轨机构的滑道的一第三横杆及由各第三横杆延伸出各滑道外的一立杆,两组底板,各底板连接于各滑座的立杆的末端,两组脚垫,各脚垫安装在各底板上;两组第一压缸,各第一压缸包括与一滑座连接且可伸缩的一第一活塞杆,各第一压缸的一端连接滑轨机构,各第一压缸推动相应的滑座,使得相应的各滑座在朝向第一部分相互靠拢的关闭位置与背向第一部分相互隔开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固定于底盘上的一第一动力供给器,第一动力供给器与各第一压缸连接,提供各第一压缸运动所需的动力;固定于床架组的第一部分上的一脚踏运动部,脚踏运动部位于两组滑座与两组底板组成的容置空间内,脚踏运动部包括一立架及枢设在立架上的一飞轮,两组脚踏件与立架枢接且分别位于立架的两侧,两组脚踏件与飞轮连动连接,立架固定在第一部分;一中间床垫组安装于底盘的中间部分,中间床垫组包括一中间垫;一背部床垫组安装于底盘的第二部分,背部床垫组包括一背垫。
[0005]当各滑座位于关闭位置时,各脚垫相互靠拢,脚踏运动部被遮盖,且无法使用。
[0006]当各滑座位于开启位置时,各脚垫相互隔开,脚踏运动部外露以供使用。
[0007]优选地,复健床的底板具有沿第二轴向隔开设置的一第一边及一第二边,各底板底面邻近第一边处具有两组第一枢接块,两组第一枢接块之间界定的一第一枢转轴线与第一轴向平行,各底板底面中间处具有一第二枢接块,各底板的第一枢接块分别枢设于各滑座的两个立杆顶端,复健床还包括:两组第二压缸,其分别与第一动力供给器连接,各第二压缸分别与一滑座连接且包括可伸缩的一第二活塞杆,各第二活塞杆一端与第二枢接块枢接,各第二压缸可控制各底板以第一枢接块所界定的轴线为转轴,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旋转活动;
[0008]当各滑座位于关闭位置时,各脚垫位于水平位置;
[0009]当各滑座位于开启位置后,各第二压缸可进一步控制各脚垫旋转至倾斜位置。
[0010]优选地,复健床的背部床垫组包括:一按摩装置,其与底盘的第二部分枢接,背垫安装于按摩装置表面;一第三压缸,包括与按摩装置连接且可伸缩的一第三活塞杆,第三压缸一端枢设于底盘上,第三压缸推动按摩装置,使得按摩装置可以平行于第二轴向的一第二旋转轴线为转轴,在水平的一第一位置与倾斜的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一第二动力供给器,固定于底盘上且与第三压缸连接,第二动力供给器供给第三压缸运动时所需的动力;
[0011]当按摩装置位于第一位置时,背垫与中间垫平行;
[0012]当按摩装置位于非第一位置时,背垫与中间垫之间形成一钝角。
[0013]优选地,复健床的背部床垫组还包括:一固定座固设于底盘的第二部分,固定座包括沿第二轴隔开的两个第一枢套,两个第一枢套界定了第二旋转轴线;两组枢接块,沿第二轴向隔开地安装在固定座上;两组轨道杆,固设于按摩装置的底面,各轨道杆包括位于相对侧面的一滑槽;两组第一杆,各第一杆一端可滑动地放置于各轨道杆的滑槽中,且各第一杆的中部与各枢接块枢接;一固定杆,固定在两组第一杆的另一端之间,固定杆与第三压缸的活塞杆末端枢接;两组第二杆,各第二杆中间部位分别枢设于各枢接块上,各第二杆的其中一端与各轨道杆枢接,使得各第二杆与相邻的第一杆呈交叉状,各第二杆的另一端与各第一枢套枢接,从而固定各第二杆的倾斜角度。
[0014]优选地,复健床的按摩装置包括:一座体,座体分别与两组轨道杆固接,座体表面具有凹入的一安装空间;一第二马达,安装于座体表面;一螺杆,沿第一轴向枢设在座体的安装空间中,且螺杆的一端与第二马达连接;一移动块,螺设于螺杆的外周围,第二马达启动螺杆正、反向旋转,移动块在安装空间内往复位移;数个按摩轮,安装于移动块上且抵靠背垫。
[0015]优选地,复健床的中间床垫组还包括:固定于底盘的中间部分的一减速机构,固定于减速机构外侧的一第一马达,且第一马达的转轴与减速机构连动连接;一蜗杆,沿垂直于第一轴向及第二轴向的第三轴向且与减速机构啮合;中间垫固定于蜗杆的末端,第一马达运动使得蜗杆沿连动中间垫第三轴向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移动。
[0016]当中间垫位于下降位置时,中间垫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对齐;
[0017]当中间垫位于上升位置时,中间垫沿第三轴向的位置高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
[0018]优选地,复健床还包括:与床架组固接的一外侧支架,外侧支架包括位于床架组上方的一上梁以及与第二栏固接且位于背垫下方的一下梁;两组导杆,各导杆沿第二轴向隔开地固设在下梁上;数个配重块,配重块可滑动地套设于两组导杆上;两组第一滑轮,分别枢设于上梁上;一缆索的一端与数个配重块连接,缆索的另一端绕过两组第一滑轮;一握把,其连接于缆索一端;一承架,其固定于上梁与第一栏之间;连接于缆索远离配重块的一端的一握把,当拉动握把时,握把连动配重块沿各导杆移动。
[0019]优选地,所述复健床还包括一太阳能板,固设于上梁的顶端;一蓄电池,安装于外侧支架的下梁上,蓄电池与太阳能电性相连。
[0020]优选地,所述复健床还包括两组护杆,两组护杆沿第二轴向隔开的安装于第一栏及第二栏之间;一桌板,可拆卸地安装于两组护杆之间;一监视器固定于第一栏上;一悬臂,枢设于第二栏上;一控制器,固定于悬臂上,控制器与按摩装置、第一动力供给装置、第二动力供给装置、第一马达及第二马达电连接。
[00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健床的脚踏运动装置,可以让使用者在不离开床垫组的情况下,直接操作脚踏运动装置进行腿部的复健运动;中间床垫组位于上升位置时,可以将病人的身体撑高使得手脚悬空,允许病人的手脚自由活动,进行手脚的复健运动;复健床通过拉动握把提供对病人手臂进行重量训练的功能;因此,所述复健床具有同时为病人提供手部和腿部复健运动的功能,更方便使用。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2]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的立体组合图;
[0023]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的局部立体分解图;
[0024]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部床垫组的立体分解图;
[0025]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中间床垫组的立体分解图;
[0026]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部床垫组立体分解图;
[0027]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的部分立体组合图;
[0028]图7为图6的复健床的正视图;
[0029]图8为图6的复健床的8-8剖线方向的剖视图;
[0030]图9为图6的复健床的9-9剖线方向的剖视图;
[0031]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部床垫组的两组滑座相互隔开而位于开启位置的状态图;
[0032]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脚部床垫组的两组滑座位于开启位置且两组脚垫进一步旋转至倾斜位置的状态图;
[0033]图12为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背部床垫组的背垫由水平的第一位置位移至倾斜的第二位置的状态图;
[0034]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的辅助健身器及太阳能蓄电装置的立体分解图;
[0035]图14为图13复健床的辅助健身器级太阳能蓄电池装置的立体组合外观图;
[0036]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放上桌板后的组合正视图;
[0037]图16为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中间垫由下降位置移动至上升位置的状态图;
[0038]图17为在图1所示的状态下将太阳能板的各侧翼板折叠后的状态图。
[0039]上图中的附图标记说明如下:
[0040]10-复健床12-床垫组 14-脚部床垫组
[0041]16-中间床垫组18-背部床垫组20-床架组
[0042]22-第一栏24-立杆25-轮子
[0043]26-第一横杆27-底盘28-护栅
[0044]29-第一部分30-第二栏31-第二部分
[0045]32-立杆33-中间部分34-第二横杆
[0046]36-护栅38-点滴架40-护杆
[0047]41-固定杆42-定位套44-螺丝
[0048]46-桌板47-架杆48-桌脚
[0049]50-跨置部52-监视器56-控制器
[0050]58-操作盒60-悬臂64-滑轨机构
[0051]65-侧端66-末端68-滑道
[0052]70-导槽72-容置空间74-滑座
[0053]76-第三横杆78-立杆80-衔接杆
[0054]82-第一压缸84-第一活塞杆86-第二压缸
[0055]88-第二活塞杆90-杆件92-底板
[0056]93-第一边94-第一枢接块95-第二边
[0057]96-第二枢接块98-脚垫111_脚踏运动部
[0058]113-立架115-转轮117-脚踏件
[0059]119-踏板131-从动轮133-飞轮
[0060]135-皮带151-第一马达153-减速机构
[0061]155-蜗杆157-中间垫171-固定座
[0062]173-第一框架175-第二框架177-第一枢套
[0063]179-枢接块191-枢轴193-倾斜装置
[0064]195-第一杆197-固定杆199-滚轮
[0065]311-第二杆313-第一枢轴315-第二枢轴
[0066]317-第三压缸319-第三活塞杆331-轨道杆
[0067]333-滑槽335-第二枢套337-按摩装置
[0068]351-座体353-安装空间357-螺杆
[0069]359-第二马达371-移动块375-按摩轮
[0070]377-背垫391-外侧支架392-下梁
[0071]397-支撑杆399-导杆511-辅助健身器
[0072]513-配重块515-缆索517-第一滑轮
[0073]519-握把531-上梁539-第一上横杆
[0074]551-第二上横杆553-第二滑轮555-拉绳
[0075]557-拉环559-承架571-显示器
[0076]573-太阳能蓄电装置575-太阳能板
[0077]577-主板579-侧翼板591-枢钮
[0078]593-蓄电池 595-第一动力供给器597-第二动力供给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79]以下所有图示仅便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图示中将对构成较佳实施例的组件的数目、位置、关系及尺寸进行说明,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后,相关的变化实施属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能。另外,在阅读及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后,配合特定力量、重量、强度及类似要求的精确尺寸及尺寸比例的改变也属本领域技术人员常用的技倉泛。
[0080]在不同图示中以相同标号来标示相同或类似组件,另外请了解文中诸如“第一"、“第二”、丨丨第三丨丨、“内”、“外”、“端”、丨丨段丨丨、“部分”、丨丨周围丨丨、丨丨中间丨丨等类似用语是仅便于看图者参考图中构造以及仅用于帮助描述本实用新型而已。
[0081]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复健床10的目的是使得卧病在床的患者能直接在床上进行手脚复健活动。复健床10包括一床架组20,床架组20包括沿一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的一第一栏22及一第二栏30,以及在第一栏22及第二栏30之间延伸出一底盘27。第一栏22还包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一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两组立杆24,两组立杆24之间具有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及第二轴向Y的第三轴向Z、且隔开设置的一第一横杆26及一护栅28 ;第二栏30还包括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两组立杆32,两组立杆32之间具有沿第三轴向Z隔开设置的一第二横杆34及一护栅36 ;底盘27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分别靠近第一栏22的一第一部分29及靠近第二栏30的一第二部分31,以及在第一部分29及第二部分31之间延伸的一中间部分33 ;底盘27的第一部分29固定于第一栏22的第一横杆26上,第二部分31固定于第二栏30的第二横杆34上;两组护杆40沿第二轴向Y隔开,且安装于第一栏22及第二栏30之间,各护杆40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的两组定位套42,各护杆40的两组定位套42分别套设于第一栏22的各立杆24上及第二栏30的各立杆32上,各定位套42分别用一螺丝44螺合固定。四组轮子25分别安装在第一横杆26、第二横杆34的末端。
[0082]依据图示显示,复健床10包括安装于底盘27的一床垫组12,床垫组12还包括安装于第一部分29的一脚部床垫组14,如图2所示。脚部床垫组14包括分侧在第一部分29两侧的两组滑轨机构64,各组滑轨机构64由两个管体构成,滑轨机构64包括位于各管体上且沿第一轴向X隔开分布的两侧端65以及沿第二轴向Y隔开分布的两末端66,且其中一末端66固定于第一部分29上,滑轨机构64还包括位于各管体的末端66,且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一滑道68,各侧端65形成延伸至滑道68的一导槽70。
[0083]脚部床垫组14还包括两组滑座74,滑座74与滑轨机构64可移动地连接,滑座74包括两个第三横杆76及由各第三横杆76的末端延伸的一立杆78,两立杆78之间延伸一衔接杆80,各滑座74的各第三横杆76可滑动地放置于滑轨机构64的滑道68中,且位于第一部分29的两侧。两组杆件90穿过两组滑轨机构64的导槽70,并与各滑座74的第三横杆76连接。
[0084]脚部床垫组14还包括两块底板92以及与两块底板92固定的两组脚垫98,各底板92包括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一第一边93及一第二边95,各底板92包括位于底面且邻近第一边93的两个第一枢接块94,以及位于两个第一枢接块94之间的一第二枢接块96。各底板92的两个第一枢接块94分别与各滑座74的两组立杆78枢接如图3所不,使得各底板92以各第一枢接块94所界定的平行于第一轴向X的第一旋转轴线为转轴,在水平位置(如图1、8、9所示)与倾斜位置(如图10所示)之间旋转。
[0085]依据图示所示,脚部床垫组14还包括两组第一压缸82及两组第二压缸86,各第一压缸82及第二压缸86可由诸如油压缸或气压缸构成。各第一压缸82包括可伸缩的一第一活塞杆84,各第一压缸82的一端枢接于各组滑轨机构64,各第一活塞杆84的末端枢接于各滑座74上。各第二压缸86包括可伸缩的一第二活塞杆88,各第二压缸86的一端枢接于各滑座74上,各第二压缸86的第二活塞杆88的末端枢接于各脚垫98的底板92底面的第二枢接块96上,一第一动力供给器595安装于底盘27上第一动力供给器595分别供应各第一压缸82及各第二压缸86运动时所需的动力。各第一压缸82推动各滑座74沿各滑轨机构64的滑道68在各脚垫98相互靠拢的关闭位置(如图1、8所示)与各脚垫98相互隔开的开启位置(如图9所示)之间移动。各第二压缸86控制底板92以各第一枢接块94所界定的轴线为转轴,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旋转活动。
[0086]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健床10包括安装于底盘27的第一部分29上的一脚踏运动部111。脚踏运动部111包括一立架113及枢设在立架113上的一转轮115,转轮115表面具有可踩踏转轮115转动的两组脚踏件117,各脚踏件117的末端具有一踏板119。脚踏运动部111还包括枢设于立架113上且与转轮115周缘对齐的一从动轮131,一飞轮133与从动轮131固定,并一起转动;一皮带135环绕转轮115及从动轮131。立架113固定在底盘27的第一部分29上,脚踏运动部111位于两组滑座74、两组脚垫98及底盘27的第一部分29所形成的一容置空间72中。
[0087]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床垫组12包括安装在底盘27的中间部分33的一中间床垫组16。中间床垫组16包括固定于底盘27的中间部分33的一减速机构153 ;固定于减速机构153外侧的一第一马达151,且第一马达151的转轴与减速机构153连动连接;一蜗杆155,其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及第二轴向Y的第三轴向Z布置、并与减速机构153啮合;中间床垫组16还包括一中间垫157,其固定于蜗杆155的末端。第二马达151运动使得蜗杆155沿第三轴向Z、连动中间垫157在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98未对齐的上升位置(如图16所示)以及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98对齐的下降位置(如图7所示)之间移动。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床垫组12包括安装在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上的一背部床垫组18。背部床垫组18包括一固定座171,固定座171包括固定于第二部分31上的一第一框架173及沿第三轴向Z隔开地架设于第一框架173上方的一第二框架175,第二框架175具有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两组枢接块179,两组枢接块179相对的面各设置一枢轴191,第二框架175 —端具有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两组第一枢套177。
[0088]依据图示所示,背部床垫组18包括安装于固定座171上的一倾斜装置193以及与倾斜装置193连动连接的一按摩装置337,按摩装置337包括一座体351,座体351表面具有凹入的一安装空间353,一第二马达359固定在座体351上,一螺杆357沿第一轴向X枢设在安装空间353内,且螺杆357的一端与第二马达359动力输出端相连接,按摩装置337还包括螺接于螺杆357上的一移动块371,移动块371枢设数个按摩轮375,座体351的表面固设一背垫377,各按摩轮375抵靠于背垫377的内表面,当第二马达359驱动螺杆357正转或逆转时,螺杆357连动移动块371在安装空间353内往复运动。
[0089]倾斜装置193包括平行隔开的两组第一杆195、平行隔开的两组第二杆311、两组轨道杆331及一第三压缸317。两组第一杆195的其中一端之间延伸出一固定杆197,各第一杆195的另一端枢设一滚轮199。各第一杆195的中部分别与各枢接块179的枢轴191枢接,因而各第一杆195是以各枢轴191所界定的枢转轴线为转轴旋转。
[0090]各第二杆311的两端分别设置一第一枢轴313及一第二枢轴315。各第二杆311的中部分别与各枢接块179的枢轴191枢接,且各第一枢轴313分别与第二框架175的各第一枢套177枢接,如此,各第二杆311相对于第二框架175的倾斜角度被固定,也就是说,各第二杆311无法产生任何方向的位移或转动。
[0091]各轨道杆331固设在按摩装置337的座体351的底面,且沿第二轴向Y平行地隔开,各轨道杆331的相对侧面分别形成一滑槽333,各滑槽333远离各第一枢套177的一端分别设置一第二枢套335 ;各第二杆311的第二枢轴315分别与各轨道杆331的各第二枢套335枢接。各第一杆195的各滚轮199分别放置在各轨道杆331的滑槽333内,因而当各第一杆195旋转时,允许各滚轮199在各轨道杆331的滑槽333内滑动,同时各滚轮199推动各轨道杆331以各第二杆311的各第二枢轴315所界定的第二枢转轴线为转轴,推动背垫377与按摩装置337 —起在与中间垫157平行的第一位置(如图6、7、9所示)以及与中间垫157夹一钝角的一第二位置(如图12所示)之间移动。
[0092]第三压缸317可由诸如油压缸或气压缸组成,第三压缸317具有可伸缩的一第三活塞杆319 ;第三压缸317的一端枢接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第三活塞杆319的末端枢接于固定杆197,第三压缸317通过固定杆197推动各第一杆195以各枢轴191界定的枢转轴线为转轴旋转。
[0093]依据图示所示,背部床垫组18还包括固定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上的一第二动力供给器597,第二动力供给器597提供第三压缸317运动时所需动的动力。
[0094]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还包括安装于第一栏22的一监视器52以及一点滴架38,监视器52用来监控躺卧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健床10上的病人的状态。点滴架38包括固定于底盘27的中间部分33上的一固定杆41,点滴架38还包括可拆卸地套设在固定杆41上的一架杆47,架杆47用来悬挂点滴袋。
[0095]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还包括一桌板46,桌板46可移动的安装在两组护杆40,桌板46底面两侧各具有两个桌脚48,各桌脚48底端形成内凹的一跨置部50。桌板46两侧的两组桌脚48的跨置部50跨置于两侧的护杆40上,因而桌板46可拆装于两组护杆40上,如图1所示。当需要用到桌板46时,可将桌板46架设在两组护杆40上,当不需使用桌板46时,则将桌板46由二护杆40上取下。
[0096]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包括与底盘27连接的一辅助健身器511,辅助健身器511包括一外侧支架391,外侧支架391包括与第二栏30的第二横杆34连接的一下梁392以及沿第三轴向Z与下梁392隔开设置的一上梁531,且上梁531沿第三轴向Z设置并位于床垫组12的上方,外侧支架391还包括在上梁531、下梁392之间延伸的两个支撑杆397,下梁392的底端枢设两个轮子25 ;外侧支架391还包括在上梁531、下梁392之间延伸的两根导杆399,上梁531包括形成在远离各导杆399的一端且沿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的一第一上横杆539及一第二上横杆551 ;数个配重块513可活动地与两根导杆399套接;两组第一滑轮517沿第一轴向X隔开分布且设置在上梁531 ;。一缆索515绕设在两组第一滑轮517上,且缆索515的一端连接一握把519,缆索515的另一端与至少一个配重块513连接;两组第二滑轮553沿第二轴向Y隔开分布且设置于第二上横杆551上;一拉绳555绕设在两组第二滑轮553上,拉绳555的末端分别设置一拉环557 ;—承架559沿第三轴向Z延伸且固设在第一上横杆539与第一栏22之间;一显不器571安装于承架559上。
[0097]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还包括枢设于第二栏30的一控制器56,控制器56包括枢设于第二栏30的侧立杆32上的一悬臂60,以及连接于悬臂60末端的一操作盒58 ;控制器56的操作盒58分别与第一动力供给器595、第二动力供给器597,第一马达马达151第二马达359及监视器52电连接,如此通过操作盒58能控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的各种功能。此外,操作盒58内可以设置卫星定位器。
[0098]依据图示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还包括连接于辅助健身器511上的一太阳能蓄电装置573,太阳能蓄电装置573包括一太阳能板575以及与太阳能板575电性相连的一蓄电池593。太阳能板575包括固定于外侧支架391的上梁531上的一主板577及以数个枢钮591枢设于主板577两侧的一侧翼板579,允许各侧翼板579以各枢钮591界定的枢转轴线旋转折叠于主板577上(如图17所示)或展开与主板577对齐(如图1所示)。蓄电池593固定在外侧支架391的下梁392上。蓄电池593与控制器56的操作盒58、显示器571、监视器52及第一马达151以及第一动力供给器595与第二动力供给器597电性相连。
[0099]为了方便说明,假设脚步床垫组14的各滑座74位于封闭位置,如此,各脚垫98相互靠拢关闭,且各脚垫98位于水平位置的容置空间72内,因而脚踏运动部111不外露(如图1、6、8所示),中间床垫组12的中间垫157位于与各脚垫98对齐的下降位置,背部床垫组18的背垫377位于水平位置而与中间垫157对齐,在这样的状态下,各脚垫98、中间垫157及背垫377沿第三轴向Z的高度相同且成相互平行状态,从而具有提供病人卧床休息的功能(如图1、6、7所示)。
[0100]在病人身体的上半部需要被支撑的情况下(例如进食的时候),通过操作盒58控制背部床垫组18的第三活塞杆319伸长运动,如此,两个第一杆195旋转,通过各轨道杆331推动按摩装置337与背垫377 —起由水平位置(如图7、9所示)以各第二枢轴315所界定的第二枢转轴线为转轴旋转至倾斜位置(如图12所示),如此,病人的身体及头部就会被背垫377支撑住,病人可以在床垫组12上采取坐姿,配合跨设于两根护杆40的桌板46,在其上放置食物(如图15所示),如此病人就可以直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上进食。此外,当病人采取坐姿时,也能以手拉动握把519,如此通过缆索515连动至少一个配重块513,病人就能够在床上进行手臂的重量训练。
[0101]再者,在背垫377位于第一位置、各滑座74位于关闭位置且各脚垫98位于水平位置的状态下,通过操作盒58能控制中间垫157由下降位置移动至上升位置,如此病人的身体将被支撑起来,使得手脚悬空,从而病人得以自由地活动手脚作相关的复健运动。
[0102]此外,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提供类似于脚踏车的运动功能,在背垫377位于第一位置且中间垫157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利用操作盒58操作各滑座74由关闭位置移动(如图8所示)至开启位置(如图10所示),当各滑座74移动至开启位置后,进一步控制各脚垫98由水平位置(如图10所示)以第一枢转轴线为转轴旋转至倾斜位置,使得容置空间72开放,如此脚踏运动部111外露,病人的双脚得以伸入容置空间72内,并且分置于各踏板119上,病人通过脚部的踩踏运动连动飞轮133旋转,达到脚的运动复健效果。
[0103]在背垫377位于第一位置、各滑座74位于关闭位置、各脚垫98位于水平位置且中间垫157位于下降位置的状态下,躺在床垫组12上的病人可以将脚伸入各拉环557内,将双脚悬空,如此可通过拉绳555配合各拉环557进行腿部的运动,或者,病人也可将手握持在各拉环557上使得手悬空,如此拉环557配合拉绳555能够辅助病人的双手作举升的运动。此外,显示器571可以在病人从事各种复健运动时,播放相关的示范影片,让病人学习影片的内容进行运动。
[010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可与一般的电源插座电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的复健床10与一般的电源插座电连接时,可以不需要太阳能发电的功能,如此可以将太阳能板575的两个侧翼板579旋转折叠在主板577上(如图17所示)。若要使用太阳能时,则将两个侧翼板579旋转展开与主板577平行(如图1所示),如此就能将太阳能转换成电能储存于蓄电池593中供给复健床10使用。
[010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能提供各种不同种类的复健运动,如此病人可以在不需要下床的情况下,随时地进行复健运动,而且复健床10的功能控制整合在操作盒58上,病人可以自己轻易地控制,使用上具有很高的便利性。
[0106]再者,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能通过太阳能蓄电装置573将太阳能转换为电能,供给复健床10使用,具有较环保的优点。
[0107]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上设置的监视器52能够随时监控病人的情况,例如病人自主使用本实用新型复健床10的复健功能时,能够通过监视器52查看病人的操作状况,监视器52还能提供复健相关影片给病人观看,让病人可以在进行复健运动同时观看相关影片,以得知如何进行正确的复健运动。
[0108]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复健床10的背部床垫组18提供的按摩装置337,能够在背垫377的区域内提供按摩功能,使病人能够舒缓身体。
[0109]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已进行说明,对具有本领域通常技能的人而言,许多延伸和变化将是显而易知的,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复健床10可以不包括太阳能蓄电装置573,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健床10可利用诸如插头与插座电连接取得所需的电力。或者,背部床垫组18的按摩装置337可以直接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枢接,而第三压缸317的第三活塞杆319与按摩装置337的座体351枢接,如此,第三压缸317的第三活塞杆319伸缩位移时,仍然可以驱动按摩装置337与背垫377 —起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旋转,或者,背部床垫组18可以不包括按摩装置337,如此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复健床10的其它功能仍可照常运作。
[0110]由于说明书揭示的本实用新型可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或大体特征的其它特定形式来实施,且这些特定形式的一些形式已经被指出,所以,说明书揭示的实施例应视为举例说明而非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是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的范围界定,而不是由上述说明所界定,对于落入权利要求书范围的均等意义与范围的所有改变仍将包含在其中。
【权利要求】
1.一种复健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床架组(20),其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的一第一栏(22)及一第二栏(30),床架组(20)还包括在第一栏(22)及第二栏(30)之间延伸的一底盘(27),底盘(27)包括沿第一轴向(X)隔开设置、且分别靠近第一栏(22)的第一部分(29)及靠近第二栏(30)的第二部分(31),以及在第一部分(29)与第二部分(31)之间延伸的中间部分(33);两组滑轨机构(64)分别安装于底盘(27)的第一部分(29)的两侧,各滑轨机构(64)包括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的第二轴向(Y)隔开分布的两个末端(66),及由两个末端¢6)沿第二轴向(Y)延伸的一滑道(68); 两组滑座(74),其分别与各滑轨机构¢4)可移动地连接,各滑座(74)包括可移动地放置各滑轨机构(64)的滑道(68)的一第三横杆(76)及由各第三横杆(76)延伸出各滑道(68)外的一立杆(78); 两个底板(92),各底板(92)连接于各滑座(74)的立杆(78)的末端; 两个脚垫(98),两个脚垫(98)分别安装在两个底板(92)上; 两个第一压缸(82),每个第一压缸(82)包括与一滑座(74)连接且可伸缩的一第一活塞杆(84),各第一压缸(82) —端连接滑轨机构(64),各第一压缸(82)推动相应的滑座(74),使得相应的滑座(74)在朝向第一部分(29)相互靠拢的关闭位置与背向第一部分(29)相互隔开的开启位置之间移动; 一第一动力供给器(595),固定于底盘(27)上,第一动力供给器(595)与各第一压缸(82)连接,提供各第一压缸(82)运动所需的动力; 一脚踏运动部(111),固定于床架组(20)的第一部分(29)上,且位于两个滑座(74)与两个底板(92)组成的容置空间内,脚踏运动部(111)包括一立架(113)及枢设在立架(113)上的一飞轮(133),两组脚踏件(117)与立架(113)枢接且分别位于立架(113)的两侦牝两组脚踏件(117)与飞轮(133)连动连接,立架(113)固定在第一部分(29)上; 一中间床垫组(16)安装于底盘(27)的中间部分(33),中间床垫组(16)包括一中间垫(157); 一背部床垫组(18)安装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背部床垫组(18)包括一背垫(377); 当各滑座(74)位于关闭位置时,各脚垫(98)相互靠拢,脚踏运动部(111)被遮盖,且无法使用; 当各滑座(74)位于开启位置时,各脚垫(98)相互隔开,脚踏运动部(111)外露以供使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各底板(92)具有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一第一边(93)及一第二边(95),各底板(92)底面邻近第一边(93)处具有两组第一枢接块(94),两组第一枢接块(94)之间界定的一第一枢转轴线与第一轴向(X)平行,各底板(92)底面中间处具有一第二枢接块(96),各底板(92)的第一枢接块(94)分别枢设于各滑座(74)的两个立杆(78)顶端,所述复健床还包括: 两组第二压缸(86),其分别与第一动力供给器(595)连通,各第二压缸(86)分别与一滑座(74)连接且包括可伸缩的一第二活塞杆(88),各第二活塞杆(88) —端与第二枢接块(96)枢接,各第二压缸(86)可控制各底板(92)以第一枢接块(94)所界定的轴线为转轴,在水平位置与倾斜位置之间旋转活动;当各滑座(74)位于关闭位置时,各脚垫(98)位于水平位置;当各滑座(74)位于开启位置后,各第二压缸(86)可进一步控制各脚垫(98)旋转至倾斜位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背部床垫组(18)包括: 一按摩装置(337),其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枢接,背垫(377)安装于按摩装置(337)表面; 一第三压缸(317),包括与按摩装置(337)连接且可伸缩的一第三活塞杆(319),第三压缸(317) —端枢设于底盘(27)上,第三压缸(317)推动按摩装置(337),使得按摩装置(337)可以平行于第二轴向(Y)的一第二旋转轴线为转轴,在水平的一第一位置与倾斜的一第二位置之间旋转; 一第二动力供给器(597),固定于底盘(27)上且与第三压缸(317)连接,第二动力供给器(597)供给第三压缸(317)运动时所需的动力; 当按摩装置(337)位于第一位置时,背垫(377)与中间垫(157)平行; 当按摩装置(337)位于非第一位置时,背垫(377)与中间垫(157)之间形成一钝角。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背部床垫组(18)还包括: 一固定座(171),固设于底盘(27)的第二部分(31),固定座(171)包括沿第二轴向(Y)隔开设置的两个第一枢套(177),两个第一枢套(177)界定了第二旋转轴线;两组枢接块(179),其沿第二轴向(Y)隔开地安装在固定座(171)上;两组轨道杆(331),固设于按摩装置(337)的底面,各轨道杆(331)包括位于相对侧面的一滑槽(333);两组第一杆(195),各第一杆(195) —端可滑动地放置于各轨道杆(331)的滑槽(333)中,且各第一杆(195)的中部与各枢接块(179)枢接;一固定杆(197),固定在两组第一杆(195)的另一端之间,固定杆(197)与第三压缸(317)的第三活塞杆(319)末端枢接; 两组第二杆(311),各第二杆(311)中间部位分别枢设于各枢接块(179)上,各第二杆(311)的其中一端与各轨道杆(331)枢接,使得各第二杆(311)与相邻的第一杆(195)呈交叉状,各第二杆(311)的另一端与各第一枢套(177)枢接,从而固定各第二杆(311)的倾斜角度。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按摩装置(337)包括: 一座体(351),座体(351)分别与两组轨道杆(331)固接,座体(351)表面具有凹入的一安装空间(353); 一第二马达(359),安装于座体(351)表面; 一螺杆(357),沿第一轴向(X)枢设在座体(351)的安装空间(353)内,且螺杆(357)的一端与第二马达(359)连接; 一移动块(371),螺设于螺杆(357)的外周围,第二马达(359)启动螺杆(357)正、反向旋转,移动块(371)在安装空间(353)内往复位移; 数个按摩轮(371),安装于移动块(371)上且抵靠背垫(377)。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中间床垫组(16)还包括: 一减速机构(153),固定于底盘(27)的中间部分(33); 一第一马达(151),固定于减速机构(153)的外侧,且第一马达(151)的转轴与减速机构(153)连动连接; 一蜗杆(155),沿垂直于第一轴向(X)及第二轴向(Y)的一第三轴向(Z)设置并与减速机构(153)啮合,中间垫(157)固定于蜗杆(155)的末端,第一马达(151)运动使得蜗杆(155)连动中间垫(157)沿第三轴向(Z)在上升位置与下降位置之间移动; 当中间垫(157)位于下降位置时,中间垫(157)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98)齐平对其; 当中间垫(157)位于上升位置时,中间垫(157)沿第三轴向(Z)的位置高于位于水平位置的各脚垫(98)。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外侧支架(391),与床架组(20)固接,外侧支架(391)包括位于床架组(20)上方的一上梁(531)以及与第二栏(30)固接且位于背垫(377)下方的一下梁(392); 两组导杆(399),各导杆(399)沿第二轴向(Y)隔开地固设在下梁(392)上; 数个配重块(513),可滑动地套设于两个导杆(399)上; 两个第一滑轮(517),分别枢设于上梁(531)上; 一缆索(515)的一端与数个配重块(513)结合,缆索(515)的另一端绕过两组第一滑轮(517); 一握把(519),连接于缆索(515) —端; 一承架(559),固定于上梁(531)与第一栏(22)之间; 一握把(519),连接于缆索(515)远离配重块(513)的一端,当拉动握把(519)时,带动配重块(513)沿各导杆(399)移动。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一太阳能板(575),固设于上梁(531)的顶端; 一蓄电池(593),安装于外侧支架(391)的下梁(392)上,蓄电池(593)与太阳能板(575)电性相连。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复健床,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两组护杆(40),两组护杆(40)沿第二轴向(Y)隔开的安装于第一栏(22)及第二栏(30)之间; 一桌板(46),可拆卸地安装于两组护杆(40)之间; 一监视器(52),固定于第一栏(22)上; 一悬臂(60),枢设于第二栏(30)上; 一控制器(56),固定于悬臂¢0)上,控制器(56)与按摩装置(337)、第一动力供给装置(595)、第二动力供给装置(597)、第一马达(151)及第二马达(359)电连接。
【文档编号】A61H1/00GK203988897SQ201420438062
【公开日】2014年12月10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5日
【发明者】苏明哲 申请人:苏明哲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