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脉象测试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脉象测试系统。所述脉象测试系统包括:壳体;脉象探测部件,所述脉象探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用于探测人体不同位置的脉搏强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数值;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用于控制测试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据;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象测试系统根据移动设备中存储的中医疾病诊断方案对患者脉搏进行存储,并根据存储的脉搏数据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象测试系统有效提高了中医疾病诊断的效率。
【专利说明】一种脉象测试系统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脉象测试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脉象测试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人体脉搏系统不仅是人体输送养料、传递能量和传播各种生理病理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心血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脉搏被认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交响乐,中医可通过观察和分析人体的脉象特征来诊断疾病和脏腑的活动规律即脉诊,俗称“号脉”。
[0003]中医寸口三部九候诊脉法是医生凭手指触觉病人桡动脉的寸、关、尺三部并按“沉、中、浮”压力可获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但由于传统脉诊的定性化和主观性大大影响了其精度与可行性,成为中医脉诊应用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以及生物医学、数学、生物力学、生物物理学、计算机技术等向中医领域的渗透,为脉诊研究提供有力的支持。
[0004]现有的脉象探测仪,采用的是三探头对三个取脉点进行同时采集。其缺点是获得的脉搏信号不够稳定,彼此之间易产生干扰,各个探头之间的距离固定,不能根据人手腕寸、关、尺之间的距离大小进行调整,对测量人群没有普逼性。另外,还有的脉象探测仪采用复杂的机械传动机构来实现模拟中医的三部取脉法。导致其结构复杂,体积大,不便于携带、不适合家庭或者社区使用。
[0005]因此希望有一种脉象测试系统来克服或至少减轻上述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脉象测试系统来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脉象测试系统包括:
[0008]壳体;
[0009]脉象探测部件,所述脉象探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用于探测人体不同位置的脉搏强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数值;
[0010]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用于控制测试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据;
[0011]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12]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0013]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0014]优选地,所述脉象探测部件包括:脉象传感器部件、气囊、套筒和气泵,所述气囊、所述传感器和所述气泵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传感器上方,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上方,所述气囊用于充放气而带动所述传感器在所述套筒内滑动。
[0015]优选地,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量为三个。
[0016]优选地,脉象测试系统还包括袖带,所述袖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袖带套设于人体挠动脉上,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固定在人体的尺、关、寸三脉上。
[0017]优选地,所述脉象传感器部件包括:屏蔽壳、弹性梁、压力应变片、脉象传感器、红外发射管阵列和红外接收管阵列。
[0018]优选地,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数据线、蓝牙或Wifi。
[0019]优选地,所述袖带的材质为尼龙、橡胶或塑料。
[0020]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脉象测试系统,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象测试系统根据移动设备中存储的中医疾病诊断方案对患者脉搏进行存储,并根据存储的脉搏数据诊断出患者的疾病。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脉象测试系统有效提高了中医疾病诊断的效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脉象测试系统示意性视图。
[0022]图2是图1所示的脉象探测部件的示意性视图。
[0023]图3是图1所示的脉象传感器的示意性视图。
[0024]附图标记:
[0025]
1壳体7气泵
2脉象探测部件 8袖带
3移动设备9~屏蔽壳
4~WS To-弹性梁
5脉象传感器 TT压力应变片
6气囊12传感器外壳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更加详细的描述。在附图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00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002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宽泛实施例的一种脉象测试系统包括:壳体;脉象探测部件,所述脉象探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用于探测人体不同位置的脉搏强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数值;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用于控制测试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据;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0029]如图1所示,脉象测试系统包括:壳体1、脉象探测部件3、移动设备4和袖带8。
[0030]如图1所示,脉象探测部件3设置在壳体I的下方,脉象探测部件3的数量为三个。但可以理解的是,脉象探测部件3的数量不限于图示所示,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脉象探测部件3的数量为两个。
[0031]如图1所示,脉象探测部件3的形状为圆柱形。但可以理解的是,脉象探测部件3的形状不限于图示所示,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脉象探测部件3的形状为长方体。
[0032]如图1所示,袖带8设置在壳体I的两端。但可以理解的是,袖带8设置在壳体I的位置不限于图示所示,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袖带8围绕壳体I设置。
[0033]如图1所示,袖带8将脉象测试系统缠绕固定在人体挠动脉上,将三个脉象探测部件3分别固定在人体的尺、关、寸三脉上。
[0034]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脉象测试系统还包括:第一控制器和电源,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脉象探测部件3,用于控制测试命令,并且采集脉象探测部件3的数据;所示电源供给所述第一控制器和脉象探测部件3电能。
[0035]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移动设备4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但可以理解的是,移动设备4与所述第一控制器的连接方式不限于数据线连接。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移动设备4通过蓝牙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在另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移动设备4通过WIFI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0036]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移动设备4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0037]如图2所示,脉象探测部件2包括:套筒4、脉象传感器5、气囊6和气泵7,脉象传感器5、气囊6和气泵7分别设置在套筒4内,气囊6设置在脉象传感器5的上方,气囊6连接气泵7形成气囊6内的充放气体,通过气囊6的充放气体带动脉象传感器5在套筒4内滑动,脉象传感器5在人体皮肤上的不同压力形成中医号脉的“沉、中、浮”获知人体五脏六腑的病理变化。
[0038]如图3所示,脉象传感器5包括:屏蔽壳9、弹性梁10、四个压力应变片11和传感器外壳12,弹性梁10设置在屏蔽壳9内部,并且弹性梁10连接屏蔽壳9,在弹性梁10的上方和下方分别成对设置四个压力应变片11,弹性梁10连接传感器外壳12。但可以理解的是,压力应变片11的数量不限于图示方式。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脉象传感器5包括两个压力应变片11。
[0039]四个压力应变片11组成Wheatstone桥路,Wheatestone桥是压力传感器中常用的电路,可以提高检测压力信号的灵敏度。当脉象传感器5放在桡动脉处,桡动脉的震动由传感器外壳12传导至弹性梁10,导致弹性梁10发生形变,并带动弹性梁10上的压力应变片11发生形变。压力应变片11是一种敏感器件,发生微小的形变都会导致电阻的变化,最终把脉象信号转换成了电信号。
[0040]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袖带8的材质为尼龙。但可以理解的是,袖带8的材质不限于尼龙。在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袖带8的材质为橡胶。在另一未图示实施例中,袖带8的材质为塑料。
[0041]最后需要指出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 脉象探测部件,所述脉象探测部件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下方,用于探测人体不同位置的脉搏强度和单位时间内的脉搏数值; 第一控制器,所述第一控制器连接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用于控制测试命令,并且采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据; 电源,所述电源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 移动设备,所述移动设备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采集和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包括:第二控制单元,所述第二控制单元连接所述第一控制器,用于存储所述第一控制器内的数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象探测部件包括:脉象传感器部件、气囊、套筒和气泵,所述气囊、所述脉象传感器部件和所述气泵分别设置在所述套筒内,所述气囊设置在所述脉象传感器部件上方,所述气泵设置在所述气囊的上方,所述气囊用于充放气而带动所述脉象传感器部件在所述套筒内滑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象探测部件的数量为三个。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袖带,所述袖带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的两端,所述袖带套设于人体挠动脉上,将所述脉象探测部件固定在人体的尺、关、寸三脉上。
6.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脉象传感器部件包括:屏蔽壳、弹性梁、压力应变片、脉象传感器、红外发射管阵列和红外接收管阵列。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移动设备与所述第一控制器之间的连接方式为:数据线、蓝牙或Wifi。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脉象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袖带的材质为尼龙、橡胶或塑料。
【文档编号】A61B5/02GK203970362SQ201420455812
【公开日】2014年12月3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4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4日
【发明者】龙国亮 申请人:龙国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