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4588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输液报警器的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报警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输液即将结束时立刻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的问题。本实用新型包括外壳、上挂钩、下挂钩、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电源、支撑板、支撑杆、接触片、蜂鸣器、灯泡、弹簧、连接杆、第一接触件、第二接触件、按钮开关组成;通过上述设置,能够根据输液瓶或输液袋自身重量控制报警,当输液瓶或输液袋内液体即将输完时,蜂鸣器立即发出警报进行报警,提醒患者或者陪护人员液体即将输完,需要请护士进行处理,从而避免了血液回流的情况发生。
【专利说明】输液报警器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液报警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医院给病人输液虽然已经开发了呼叫装置,却仍然需要陪护人员随时观察输液,以便不延误呼叫护士。但是往往会出现液已经输完,而陪护人员未及时发现的情况,造成血液回流,甚至发生医疗事故。为了防止事故发生,需要开发一种能够自动呼叫的自动报警装置,以便在输液即将结束时,能够立刻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避免血液回流,造成事故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液报警器,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在输液即将结束时立刻提醒患者或陪护人员的问题。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5]输液报警器,包括外壳,设置于外壳上方并与其相连的上挂钩,设置于外壳下方与其活动相连并用于悬挂输液瓶或输液袋的下挂钩,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源和支撑板,设置于支撑板中部的支撑杆,设置于支撑杆顶端,且中部与支撑杆顶端铰接的接触片,设置于外壳内的蜂鸣器,以及设置于外壳外的灯泡;所述接触片其中一端通过弹簧与支撑板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杆与下挂钩的顶端相连;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杆与弹簧之间的第一接触件,该支撑板上还设有位于支撑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接触件;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通过导线与电源和接触片分别相连的按钮开关,第一接触件通过导线与蜂鸣器相连,第二接触件通过导线与灯泡相连,所述灯泡和蜂鸣器均通过导向与电源相连。
[0006]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位于蜂鸣器处的扩音口。
[0007]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通过输液瓶或输液袋自身重量拉动接触片与第二接触件接触,此时,灯泡发光,当液体快输完时,由于弹簧的弹力将接触片拉动使其向左倾斜,继而与第一接触件接触,接通蜂鸣器的电路,蜂鸣器立刻发出警报,提醒陪护人员或患者液体即将输完,从而达到报警效果,避免血液回流,造成事故发生。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路控制原理图。
[0011]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外壳,2-上挂钩,3-下挂钩,4-支撑板,
5-支撑杆,6-接触片,7-蜂鸣器,8-灯泡,9-弹簧,10-连接杆,11-第一接触件,12-第二接触件,13-按钮开关,14-扩音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
[0013]如图1、2所不,输液报警器,包括外壳I,设置于外壳上方并与其相连的上挂钩2,设置于外壳下方与其活动相连并用于悬挂输液瓶或输液袋的下挂钩3,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报警装置;上述上挂钩用于将本实用新型进行悬挂在某处,比如输液架上,或者墙壁上。
[0014]上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源和支撑板4,设置于支撑板中部的支撑杆5,设置于支撑杆顶端,且中部与支撑杆顶端铰接的接触片6,设置于外壳内的蜂鸣器7,以及设置于外壳外的灯泡8 ;所述接触片其中一端通过弹簧9与支撑板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0与下挂钩的顶端相连;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杆与弹簧之间的第一接触件11,该支撑板上还设有位于支撑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接触件12 ;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通过导线与电源和接触片分别相连的按钮开关13,第一接触件通过导线与蜂鸣器相连,第二接触件通过导线与灯泡相连,所述灯泡和蜂鸣器均通过导向与电源相连。通过上述设置,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在进行输液前,只需关闭按钮开关,灯泡和蜂鸣器均未通电,当打开按钮开关,此时由于未挂输液瓶或输液袋,接触片受到弹簧的弹力与第一接触件接触,此时便会发出报警,只需将输液瓶或输液袋挂于下挂钩上,通过输液瓶或输液袋的自身重力使接触片发生旋转,从而使得接触片与第一接触件分离,与第二接触件相连,此时,蜂鸣器电源断开,灯泡的电源连通,灯泡发光。之所以设置灯泡,是为了确定本实用的电路线未损坏,防止当输液完毕时,蜂鸣器仍然不报警的情况发生,大大地提高了本实用新型的安全性。值得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电源是设置于外壳内的。另外,本实用新型的灯泡也可设置于外壳内部,只需再灯泡出开一个小孔或者透明窗,使灯泡的亮光能够照射出来,从而方便使用者确认灯泡是否处于熄灭或发光的状态。
[0015]为了加强蜂鸣器报警的效果,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位于蜂鸣器处的扩音口 14。通过扩音口能够将蜂鸣器的报警声音较佳的传递出来,大大地提高了报警的效果。
[0016]按照上述实施例,便可很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值得说明的是,基于上述结构设计的前提下,为解决同样的技术问题,即使在本实用新型上做出的一些无实质性的改动或润色,所采用的技术方案的实质仍然与本实用新型一样,故其也应当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1.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1),设置于外壳上方并与其相连的上挂钩(2),设置于外壳下方与其活动相连并用于悬挂输液瓶或输液袋的下挂钩(3),以及设置于外壳内的报警装置;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设置于外壳内的电源和支撑板(4),设置于支撑板中部的支撑杆(5),设置于支撑杆顶端,且中部与支撑杆顶端铰接的接触片(6),设置于外壳内的蜂鸣器(7),以及设置于外壳外的灯泡(8);所述接触片其中一端通过弹簧(9)与支撑板相连,另一端通过连接杆(10)与下挂钩的顶端相连;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位于支撑杆与弹簧之间的第一接触件(11),该支撑板上还设有位于支撑杆与连接杆之间的第二接触件(12);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通过导线与电源和接触片分别相连的按钮开关(13),第一接触件通过导线与蜂鸣器相连,第二接触件通过导线与灯泡相连,所述灯泡和蜂鸣器均通过导向与电源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液报警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外部还设有位于蜂鸣器处的扩音口(14)。
【文档编号】A61M5/14GK204072940SQ201420467921
【公开日】2015年1月7日 申请日期:2014年8月19日 优先权日:2014年8月19日
【发明者】范成奉 申请人:范成奉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