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796783阅读:292来源:国知局
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包括长鞘、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长鞘内分别平行设有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所述远心端保护网的一端设有开口朝后的栓网,中间设有三腔管,三腔管一侧连接三腔接口,三腔接口另一端分别连接导丝入口、球囊入口,三腔管另一端设有气囊,三腔管为三层通道,其中一层一端通连气囊,另一端通连球囊入口;二层通道在一层通道的中间,一端连通导丝入口,另一端在三腔管尾端,内安有弹簧导丝;三腔管管壁胶接远心端保护网上的导丝,导丝入口与三腔管中间通道相互连通,第三层通道设于导丝入口上端,其尾端在三腔管尾端。
【专利说明】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治疗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的方法为:肠系膜上动脉切开取栓术:即腹部开刀手术,常规腹部大切口,显露游离肠系膜上动脉,局部切开后将栓子取出,再应用补片缝合动脉壁。手术创伤大,风险高,有多种合并症,手术难度较高;肠系膜上动脉置管溶栓术:应用介入技术将溶栓导管通过肱动脉或股动脉置于肠系膜上动脉内,经微量泵缓慢持续泵入溶栓药物,缓慢溶解血栓,耗时约1-2日,属微创手术。但存在血栓溶解不完全或无法溶解可能,并可能并发全身其他脏器出血,疗效不确定。所以,现有技术治疗此类疾病患者死亡率高。


【发明内容】

[0003]为了克服现有治疗肠系膜取栓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该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取栓速度快,微创,降低患者死亡率。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包括长鞘、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长鞘内分别平行设有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
[0005]所述长鞘管体外为圆形管,内为圆筒形空腔;
[0006]所述近心端保护网上安有开口朝前的栓网,近心端保护网的后端头安有握柄;
[0007]所述远心端保护网的一端设有开口朝后的栓网,中间设有三腔管,三腔管一侧连接三腔接口,三腔接口另一端分别连接导丝入口、球囊入口,三腔管另一端设有气囊,三腔管为三层通道,其中一层一端通连气囊,另一端通连球囊入口 ;二层通道设置在一层通道的中间,其一端连通导丝入口,另一端设置在三腔管尾端,其内安有弹簧导丝;三腔管管壁胶接远心端保护网上的导丝,导丝入口与三腔管中间通道相互连通,第三层通道设于导丝入口上端,通道尾端设置在三腔管尾端,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从此通道通过。
[0008]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装置具有微创的优点,适合各类患者,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及不能耐受手术患者,操作简单直观,手术时间短,患者容易耐受;提高手术成功率,去除全部或大部分栓子,改善肠管供血,减轻肠管缺血所引起的并发症;患者一经确诊,可随时手术治疗,降低肠道缺血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患者死亡率。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0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0]图1是本实用新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长鞘示意图。
[0012]图3是本实用新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近心端保护网结构示意图。
[0013]图4是本实用新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远心端保护网结构示意图。
[0014]图5是本实用新型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取栓示意图。
[0015]图中标号:
[0016]1、导丝入口,2、球囊入口,3、三腔接口,4、近心端保护网,5、长鞘,6、主动脉,7、肠系膜上动脉,8、血栓,9、气囊,10、远心端保护网,11、三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如图1所示,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包括长鞘5、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10,长鞘5内分别平行设有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10 ;
[0018]如图2所示,所述长鞘5管体外为圆形管,内为圆筒形空腔;
[0019]如图3所示,所述近心端保护网4上安有开口朝前的栓网,近心端保护网4的后端头安有握柄;
[0020]如图4所示,所述远心端保护网10的一端设有开口朝后的栓网,中间设有三腔管11,三腔管11 一侧连接三腔接口 3,三腔接口 3另一端分别连接导丝入口 1、球囊入口 2,三腔管11另一端设有气囊9,三腔管11为三层通道,其中一层一端通连气囊9,另一端通连球囊入口 2 ;二层通道设置在一层通道的中间,其一端连通导丝入口 1,另一端设置在三腔管11尾端,其内安有弹簧导丝;三腔管11管壁胶接远心端保护网10上的导丝,导丝入口 I与三腔管11中间通道相互连通,第三层通道设于导丝入口 I上端,通道尾端设置在三腔管11尾端,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从此通道通过。
[0021]如图5所示,本装置使用时,将装置的长鞘5在显示器监视下放置在主动脉6与肠系膜上动脉7的岔口处,先将远心端保护网10的后端的导丝入口 1、球囊入口 2和三腔接口 3向前推动,远心端保护网10上的开口朝后的栓网和气囊9 一同向前进入肠系膜上动脉7内并穿过血栓8,此时由球囊入口 2注入显示剂,气囊9被显示剂充盈彭起,将血栓显现,再将另一通道中的近心端保护网4上的开口朝前的栓网由三腔管11内推出,两栓网相互扣合,将血栓8围兜在内,抽回显示剂气囊9回缩,一同将两栓网和血栓9拉回到长鞘5的空腔内,将长鞘5并两栓网和血栓8 —起拉出体外。
【权利要求】
1.一种肠系膜上动脉取栓装置,其特征是:包括长鞘(5)、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10),长鞘(5)内分别平行设有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和开口朝后的远心端保护网(10);所述长鞘(5)管体外为圆形管,内为圆筒形空腔;所述近心端保护网(4)上安有开口朝前的栓网,近心端保护网(4)的后端头安有握柄;所述远心端保护网(10)的一端设有开口朝后的栓网,中间设有三腔管(11),三腔管(11) 一侧连接三腔接口(3),三腔接口(3)另一端分别连接导丝入口(1)、球囊入口(2),三腔管(11)另一端设有气囊(9),三腔管(11)为三层通道,其中一层一端通连气囊(9),另一端通连球囊入口(2) ;二层通道设置在一层通道的中间,其一端连通导丝入口(1),另一端设置在三腔管(11)尾端,其内安有弹簧导丝;三腔管(11)管壁胶接远心端保护网(10)上的导丝,导丝入口( 1)与三腔管(11)中间通道相互连通,第三层通道设于导丝入口( 1)上端,通道尾端设置在三腔管(11)尾端,开口朝前的近心端保护网(4 )从此通道通过。
【文档编号】A61B17/22GK204049755SQ201420517343
【公开日】2014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14年9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9月10日
【发明者】李喜春, 董广龙, 赵明宇, 闵丽娜 申请人: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