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按摩器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799477阅读:200来源:国知局
保健按摩器材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一种保健按摩器材,包含有一主体及一包覆于主体的钛金属层,其中主体包括有一握持部及一刮痧部,刮痧部环设于握持部的外缘。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供操作者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与穴道进行按摩,且因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易造成手部的疲劳,更因钛合金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在刮痧的过程中也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专利说明】保健按摩器材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是与按摩器材相关,特别是指一种符合人体工学且表面镀有钛金属的保健按摩器材,以减轻操作者手部的负担,并供操作者在按摩的过程也可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

【背景技术】
[0002]现有的刮痧按摩器材具有许多种不同造型与结构,如图1所示,其本体I是略呈一长形片状体,于本体I 一端设有由多个并列弧形凸齿所形成的刮痧部2,于本体I的另一端设有一凹弧部3,且于本体I上设有至少一穿孔4,以供绳链贯穿结合,在使用时,操作者将其四指配合拇指夹持于本体的凹弧部3的一端,以供推压刮痧部2接触于人体表面;然而,此类刮痧按摩器材由于其刮痧部2与供持握的凹弧部3是分别设置在本体I的二对侧,因此,若操作者是位于被刮痧者的正后方进行刮痧时,则由于操作者的手臂是由其身侧伸出再反弓回被刮痧者的背面位置,若不是操作者侧身将其手伸直,就必须将其手腕弯折成一角度,以使本体垂直于被刮痧者的背部,方能产生较均匀的按摩力道,此种不符合人体工学的结构设计使操作者的操作姿势多方受限,而容易让操作者产生肩膀疲累,再者,由于本体的结构设计未考虑到握持的便利性,致使其持握部位的面积过小或形状不易持握、施力,造成操作时手部易于疲劳。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且可促进血液循环的保健按摩器材,其不仅可供操作者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与穴道进行按摩,且在操作过程中不易造成手部的疲劳,更因钛合金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在刮痧的过程中也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0004]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保健按摩器材,包含有一主体及一钛金属层,该主体包括有一握持部及一刮痧部,该刮痧部环设于该握持部的外缘,该钛金属层是以蒸镀工艺包覆于该主体。
[0005]更佳地,其中该握持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凹窝。
[0006]更佳地,其中该握持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设有一凹窝。
[0007]更佳地,其中该刮痧部是与该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接。
[0008]更佳地,其中该凹窝设于该本体的中央。
[0009]更佳地,其中该凹窝是呈椭圆形,且由外逐渐向内凹陷的碗型结构。
[0010]更佳地,其中该本体为椭圆扁平结构,且形成有一左右宽的长边,以及一前后窄的短边。
[0011]更佳地,其中该长边的外径长度介于60mm至10mm之间,该短边的外径长度介于40mm至60_之间。
[0012]更佳地,其中该钛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7μπι至5μπι之间。
[0013]更佳地,其中该钛金属层是为多个钛微粒结构所构成,其均匀地附着于该本体的表面。
[0014]更佳地,其中该刮痧部依该本体的中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依序具有一第一圆弧段及一第二圆弧段,该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二圆弧段。
[0015]由此,本实用新型的保健按摩器材不仅可供操作者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与穴道进行按摩,且因符合人体工学的设计让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不易造成手部的疲劳,更因钛金属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在刮痧的过程中也有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
[0016]为使审查员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构成、特征及其目的,以下乃举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同时让熟悉该【技术领域】者能够具体实施,惟以下所述的,仅是为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而提供的一实施方式,凡为本实用新型领域中具有一般通常知识者,于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之后,以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所为的种种简单的修饰、替换或构件的减省,皆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意图保护的范畴。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7]以下将通过所列举的实施例,配合随附的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及特征,其中:
[0018]图1为现有刮痧按摩器材的立体图。
[00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的立体图。
[0020]图3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的前视图,主要显示刮痧部的第二圆弧段的特征。
[0021]图4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的俯视图。
[0022]图5为沿图4剖面线5-5的剖视图,主要显示握持部的凹窝的特征。
[0023]图6为沿图4剖面线6-6的剖视图,主要显示握持部的凹窝的特征。
[0024]图7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的示意图,主要显示手部握持该保健按摩器材的一态样。
[0025]图8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的示意图,主要显示手部握持该保健按摩器材的另一态样。

【具体实施方式】
[0026]请参阅图2至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该较佳实施例所提供的保健按摩器材10,其包含有:
[0027]一主体20,是为不锈钢材质,其包括有一握持部21及一刮痧部23,该握持部21具有一上表面211及一下表面213,在该较佳实施例中,该上表面、下表面211、213分别设有一凹窝215,当然该凹窝215也可只设置在该上表面211或该下表面213其中一面,而该刮痧部23环设于该握持部21的外缘且位于该上、下表面211、213相接处,且依操作者手感需求,该本体20的结构可为实心状或空心状。
[0028]一钛金属层30,是通过蒸镀工艺使钛金属成为多个钛微粒结构且均匀地附着于该主体20的表面,而因为钛金属对人体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操作者在进行肌肉、穴道的按摩或刮痧的过程中更能促进血液的循环。
[0029]再详述之,如图4至图6所示,该本体20为椭圆扁平结构,且形成有一左右宽的长边25,以及一前后窄的短边27,其中该刮痧部23依该本体20的中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依序具有一第一圆弧段231及一第二圆弧段233,该第一圆弧段231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二圆弧段233,而该握持部21的凹窝215是设于该本体20的中央,该凹窝215的形状与该本体的外型类同,是呈椭圆形,且由外逐渐向内凹陷的碗型结构,在此要强调的是,该保健按摩器材10的尺寸较佳者为该长边25的长度介于60mm至10mm之间,该短边27的长度介于40mm至60mm之间,至于该钛金属层30的部分,该钛金属层30的厚度介于0.7μηι至5μηι之间。
[0030]如图7及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在实际操作中,操作者将拇指按压于该上表面211的凹窝215中,而食指搭配其余手指抵靠在另一面上,且以一符合人体工学的握持方式稳固且轻松地握持该保健按摩器材10,并通过该短边27的第一圆弧段231及第二圆弧段233来进行刮痧疗程,也可如图8所示,通过该长边25的第一圆弧段231及第二圆弧段233来达到按摩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或穴道,如此一来,操作者在操作时不仅可减轻其手部的负担,以减少疲劳的产生,同时更可满足被按摩或刮痧者的需求。除此之外,钛金属通过蒸镀工艺使其微粒化,并附着于该本体20的表面而形成有该钛金属层30,故操作者与被按摩或刮痧者也将因手指或身体接触到该作用层30而有促进血液循环的疗效,以提升其效果。
[0031]总括来说,本实用新型的保健按摩器材10的本体20结构不仅符合人体工学设计,以供操作者可针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与穴道进行按摩,并于操作过程中不易造成手部的疲劳,更因钛金属微粒结构的钛金属层30使其具有促进血液循环的功效,故在刮痧的过程中也有促进操作者与被刮疲者血液循环的疗效。
[0032]本实用新型于前揭露实施例中所揭露的构成元件,仅为举例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案的范围,其他等效元件的替代或变化,亦应为本案的权利要求范围所涵盖。
【权利要求】
1.一种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主体,为不锈钢材质,其包括有一握持部及一刮痧部,该刮痧部环设于该握持部的外缘;以及 一钛金属层,以蒸镀工艺包覆于该主体的表面。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上表面及该下表面分别设有一凹窝。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握持部具有一上表面及一下表面,该上表面或该下表面设有一凹窝。
4.如权利要求2或3其中之一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刮痧部与该上表面及下表面相接。
5.如权利要求2或3其中之一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凹窝设于该本体的中央。
6.如权利要求2或3其中之一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凹窝呈椭圆形,且由外逐渐向内凹陷的碗型结构。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本体为椭圆扁平结构,且形成有一左右宽的长边,以及一前后窄的短边。
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长边的外径长度介于60mm至10mm之间,该短边的外径长度介于40mm至60mm之间。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钛金属层的厚度介于0.7 μ m至5 μ m之间。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钛金属层为多个钛微粒结构所构成,其均匀地附着于该本体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健按摩器材,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刮痧部依该本体的中心向外延伸的方向依序具有一第一圆弧段及一第二圆弧段,该第一圆弧段的曲率半径大于该第二圆弧段。
【文档编号】A61H39/04GK204208007SQ201420583588
【公开日】2015年3月18日 申请日期:2014年10月10日 优先权日:2014年10月10日
【发明者】赖永丰 申请人:赖永丰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