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妇科扩阴器加热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685301阅读:47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妇科扩阴器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社会的女性由于生活节奏不规律、工作压力大,很容易产生生殖器疾病,为了方便医生直接观察病灶,目前行业内普遍使用扩阴器辅助医生,通过扩阴器扩张患者的阴道,然后医生头上带有照射灯对阴道内部进行照射。但是,业界内的医生普遍认为,这样的操作方式十分不方便,当医生要观察不同人体内部不同位置时,就需要转动头部以调整光照的位置,而且一旦定位病灶之后,医生头部就不能够随便移动,以防止光源移开,导致医生不能够去做其它的操作。另外,由于医生头部不会离患者患处太近,这样也就降低了光线照射进入人体内的亮度,一些产品采用增加照射灯的亮度的方式,但是不能够很好的解决问题,而且只有少部分光照是照射在人体内,大部分的光照将会被浪费。

现在市场上也有一些自带光源的扩阴器,但这些扩阴器大多是将发光元件设置在下扩张板上,将电源设置在手柄中,这种方法会遇到这样一种问题,就是被检查者阴道内的分泌物会沿着下扩张板流到发光元件上,如此一来,如果发光元件没有被很好地清理,很容易发生交叉感染。与此同时,许多自带光源的扩阴器只有一个发光装置(且只有一种颜色的被光发出),这样,医生也会遇到光照强度不够而无法彻底检查的问题,并且,有些病变仅用白色光无法辨别出来,单色的光源也无法保证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专利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专利提供一种妇科扩阴器加热装置,包括上扩张板、下扩张板、上固定手柄、下移动手柄、检查窗口、照明系统和限位装置,本扩阴器通过将发光系统设在上扩张板与上固定手柄连接处的两侧壁上, 成功地避免了患者阴道内分泌物流入照明系统内的问题,并且采用双色光的技术使检查结果更加精确。为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专利具体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妇科扩阴器加热装置,包括上扩张板、下扩张板、上固定手柄、下移动手柄、检查窗口、照明系统和限位装置,所述上扩张板和所述下扩张板的形状为鸭嘴状,所述上扩张板与所述上固定手柄是一体的,所述上扩张板与上固定手柄连接处设有检查窗口,所述上固定手柄上设有条形孔槽,所述下扩张板与所述下移动手柄是一体的,所述下扩张板与下移动手柄的连接处可转动铰接于上扩张板与上固定手柄的连接处;所述照明系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扩张板与上固定手柄连接处的两侧内壁上,所述照明系统包括发光元件、电源盒、开关和固定装置,所述电源盒被固定装置固定在内壁上,所述发光元件一端连接在电源盒上,另一端指向待检查方向,所述开关设置与发光元件相反的的电源盒的侧壁上;所述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杆和限位螺丝,所述限位螺杆设置在下移动手柄上并穿过所述条形孔槽,所述限位螺丝套接在穿过条形孔槽的一部分限位螺杆上。

进一步地,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发光元件为LED光源,所述LED光源一个发出白色光,一个发出蓝色光,两照明系统既可以相互切换工作又可以二者一起工作。

发明专利有益效果

本发明专利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扩阴器通过将发光系统设在上扩张板与上固定手柄连接处的两侧壁上,成功地避免了患者阴道内分泌物流入照明系统内的问题,并且采用双色光的技术手段使检查结果更加精确;同时,本妇科扩阴器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有效地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专利侧面剖面图;

图中,1、上扩张板;11、上固定手柄;12、检查窗口;2、下扩张板;21、下移动手柄;3、电源盒;4、发光元件;5、固定装置;6、开关;7、限位螺杆;71、限位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妇科扩阴器加热装置,包括上扩张板1、下扩张板2、上固定手柄11、下移动手柄21、检查窗口12、照明系统和限位装置,上扩张板1和下扩张板2的形状为鸭嘴状,上扩张板1与上固定手柄11是一体的,上扩张板1与上固定手柄11连接处设有检查窗口12,上固定手柄1上设有条形孔槽,下扩张板2与下移动手柄21是一体的,下扩张板2与下移动手柄21的连接处可转动铰接于上扩张板1与上固定手柄11的连接处;照明系统有两个,分别设置在上扩张板1与上固定手柄11连接处的两侧内壁上,照明系统包括发光元件4、电源盒3、开关6和固定装置5,电源盒3被固定装置5固定在内壁上,发光元件4一端连接在电源盒3上,另一端指向待检查方向,开关6设置与发光元件4相反的的电源盒3的侧壁上;限位装置包括限位螺杆7和限位螺丝71,限位螺杆7设置在下移动手柄21上并穿过条形孔槽,限位螺丝71套接在穿过条形孔槽的一部分限位螺杆7上。

发光元件4为LED光源,LED光源一个发出白色光,一个发出蓝色光,两照明系统既可以相互切换工作又可以二者一起工作。发光元件为LED光源,LED光源一个发出白色光,一个发出蓝色光,两照明系统既可以相互切换工作又可以二者一起工作。

利用本发明专利所述的技术方案,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案的启发下,设计出类似的技术方案,而达到上述技术效果的,均是落入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