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远程诊疗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2801677阅读:222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中医远程诊疗“望闻问切”四诊中“切脉”的互联网诊断解决方案,可用于中医医疗、中医保健等领域。



背景技术:

中医,是以中国汉族劳动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所以也称汉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中医诞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时期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之后历代均有总结发展。中医承载着中国古代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在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辨证法思想指导下,通过长期医疗实践逐步形成并发展成的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以阴阳五行作为理论基础,将人体看成是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汗、吐、下、和、温、清、补、消”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拔罐、气功、食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而康复。

与西医不同,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对检查设备的依赖程度大大低于西医,对中医医师的诊疗经验依赖度却大大高于西医。

中医诊疗的起始与基础是中医医师对病人“望、闻、问、切”,按照目前的中医诊疗模式,病人必须与中医医师面对面进行“望、闻、问、切”。这样的诊疗模式造成了两个问题:

1、任何一个病人都希望由资深的中医专家对自己进行“望、闻、问、切”,造成了目前中医专家“一号难求、黄牛横行”的局面。

2、中医专家全程参与“望、闻、问、切”,工作量大、工作效率低。

3、病人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浪费在路途上。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实用、易于接受的中医远程诊疗“切脉”诊断解决方案,将病人的各项表征以及脉相采集后,在中医专家面前重现,由中医专家进行切脉,并进一步进行诊疗。

本发明需要保护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

步骤1、对病人进行脉象信息采集,把适当的脉象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用于智能识别单脉 及相兼脉象,进行脉象诊测信息采集,实现脉象信息数字化采集;

步骤2、将采集到的病人脉象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中医专家端。

步骤3、通过脉象复现装置,将用户的脉象进行“复现”,由中医专家进行切脉诊断。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

1、降低了中医专家工作强度,且提高工作效率。

2、中医专家碎片化时间可以得到充分的利用。

3、不受地域限制,省去病人与专家在路途上的时间与金钱花费。

4、不是由电脑系统替代中医专家进行诊疗,而只是将病人的脉象“搬运”到专家面前,所有诊疗过程还是由中医专家进行,充分发挥中医专家的经验。

5、相比于电脑系统进行的诊疗,病人对本发明实现诊疗方式接受度高。

6、创造出新的中医专家可利用资源,对缓解医疗资源不足的问题,起到一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系统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给出若干实施例进一步展示和说明本发明技术方案。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可以实现“脉象采集”~“互联网传输”~“脉象重现”~“专家把脉看病”的新诊疗方式。

系统设计,包括脉象采集装置、数据传输系统、脉象复现装置、专家切脉系统,所述的脉象采集装置置于病人被测部位实现脉象信息数字化采集;所述数据传输系统将采集的脉象信息传输到脉象复现装置,所述专家切脉系统包括一个中医专家或者由若干个中医专家组成的诊疗团队,脉象复现装置将采集的脉象信息复现提供给专家切脉系统。由专家切脉系统的专家进行诊断、开方。

所述的数据传输系统为传统的互联网、无线通信网络或者专网,可以通过网卡\2g\2.5g\3g\4g\通讯模块接入。

诊治方式:

1、对病人进行脉象信息采集,但是不执行该系统最后的“分析”步骤,也就是说,不由本 地的电脑系统对病人进行脉象诊断,而仅仅是单纯的“采集”行为。把适当的脉象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用于智能识别单脉及相兼脉象,进行脉象诊测信息采集,实现脉象信息数字化采集。

2、将采集到的病人脉象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中医专家端。

3、通过脉象复现装置,将用户的脉象进行“复现”,由中医专家进行切脉诊断。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是对实施例1的更具体化。

诊治方式:

脉象采集装置,采用设备是ds01-c脉象诊测信息采集装置(沪械注准20152270429),,对病人进行脉象信息采集,但是不执行“分析”,也就是说,对病人进行脉象诊断不在本地化执行,而仅仅是单纯的“采集”行为。操作时,将ds01-c脉象诊测信息采集装置置于病人被测部位,用于智能识别单脉及相兼脉象,进行脉象诊测信息采集,实现脉象信息数字化采集。

脉象复现装置,本实施例采用的是一种中医脉象训练仪,外形为高分子硅胶防真手,能够模拟临床中各种脉象。具有寸关尺3个诊脉部位,触诊时寸、关、尺自动识别并以指示灯显示。

例如,可采用hy-mxii脉象训练仪,集浮取、中取、沉取三种于一身;共模拟脉象28种:平脉、迟脉、缓脉、数脉、疾脉、促脉、结脉、代脉、紧脉、滑脉、弦脉、虚脉、实脉、动脉、洪脉、涩脉、微脉、散脉、浮脉、濡脉、革脉、沉脉、伏脉、牢脉、弱脉、细脉、芤脉、短脉;可调整并存储所有脉象的脉幅(8个等级)和脉压(256等级)值,极大丰富脉象的层次。

因此,本实施例的采集设备,把病人脉象采集下来,通过互联网传输到专家面前,通过橡皮假手,把脉象重现,让老专家可以“把脉”。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将拓展实现中医远程诊疗,以实现中医专家对病人的“望、闻、问、切”,进行诊断、开方。

在中医远程诊疗过程中,涉及:

望,指观气色~~传感器采集(视频传感器)、可以通过图像的方式数字化、互联网化、重现设备(图像或者视频播放显示);

闻,指听声息~~传感器采集(录音器)、可以通过录音的方式数字化、互联网化、重现设备(音频播放);

问;指询问症状~~传感器采集(文字输入)、可以通过文字的形式数字化、互联网化、 重现设备(文字显示);

切;指摸脉象~~传感器采集、可以通过数字化、互联网化、重现设备(脉象模拟再现)。

因此,本发明实现的中医远程诊疗,将病人的“望、闻、问、切”数据,标准化、数字化,通过互联网方式,传递给中医专家,由专家进行诊断、开方。此方案能较好地解决了:

1、中医专家、病人不受地域限制,节省路途时间和金钱。

2、中医专家审阅的是整理、分析后的数据,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3、专家碎片化时间可以利用,无形中创造了更多的专家“资源”。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一种中医远程诊疗诊断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对病人进行脉象信息采集,把适当的脉象传感器置于被测部位,用于智能识别单脉及相兼脉象,进行脉象诊测信息采集,实现脉象信息数字化采集;步骤2、将采集到的病人脉象信息数据,通过互联网,发送到中医专家端。步骤3、通过脉象复现装置,将用户的脉象进行“复现”,由中医专家进行切脉诊断。中医专家、病人不受地域限制,节省路途时间和金钱。中医专家审阅的是整理、分析后的数据,降低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专家碎片化时间可以利用,无形中创造了更多的专家“资源”。

技术研发人员:高屹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高屹青
技术研发日:2015.12.30
技术公布日:2017.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