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801阅读:1893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经络疼痛,中医简称“气血不通”,人体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经络淤堵导致气血不通,是由于长时间的受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影响,一直保持一个姿势工作,承受慢性劳损而致经络疼痛,还有受外界风寒湿影响致局部形成结节或钙化点、导致肢体活动受限,局部肌肉麻木,临床症状多以酸胀、麻木、疼痛为主,中医属“寒证”由体寒引起。

传统医学:对于经络疼痛,传统医学经络学把它统称为“寒证或筋伤”。黄帝内经认为急慢性损伤等均可导致全身或局部气滞血瘀,瘀则不通,不通则痛;气滞血瘀日久,加之肝肾亏虚,筋骨失却濡养,筋挛则痿,久之则生结节。气滞血瘀,营卫不和,腠理空疏,易受外邪入侵。寒为阴邪,易伤阳气,阳气虚损,气血无以温煦鼓动,血涩不畅;寒邪侵袭,阻于经络,客于筋骨,留于肌肉关节,致酸胀、麻木、疼痛、屈伸不利、功能活动受限。其病因包括外感风寒湿邪,内伤肝肾不足,气血失和及跌仆损伤四个方面,其主要病机是气血瘀滞,络脉痹阻不通,肝肾两亏,而致功能障碍。内经云,肾主骨,肝主筋;因此,肾阳不足容易导致阴邪入侵,水不润木“肾属水肝属木”则肝不养筋。而脾胃为“后天之本”,生化气血以营养筋骨,肝肾亦有赖其充养。人到中年以后,“年四十而阴气自半”,又因饮食劳倦、情志内伤,更加重了脾胃及肝肾的虚损;又因精气不足,抵御能力下降,风寒湿邪乘虚而入,与瘀血痰浊相互胶着于经络之上,使之缠绵难以自愈。这就是经络疼痛的病因所在。

现代医学:现代医学仪器基本检测不出经络疼痛是什么问题;大多数的临床都是用消炎镇痛或者激素类药物来抑制疼痛。

现代中医学认为:人体大部分的疾病产生都是经络长时间不通引起的;经络学说:起初是微循环故障产生,然后导致经络气血不通,形成结节或钙化点,导致经络气血瘀堵而出现痛症、麻木或活动受限等;非手术治疗方法较多,例如:颈部、腰部及四肢关节经络疼痛为常见,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润滑技术、理疗、外敷等技术,但疗效都不很明显。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牛漆5-7份、川乌3-5份、生草乌3-5份、白芷5-7份、羌活5-7份、当归3-5份、川芎3-5份、独活5-7份、伸筋草3-5份、透骨草5-7份、鸡血藤3-5份、防风3-5份、桂枝5-7份、生马钱子1-3份、红花1-3份、干姜1-3份、黑胡椒1-3份。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为:牛漆5份、川乌3份、生草乌3份、白芷5份、羌活5份、当归5份、川芎5份、独活5份、伸筋草3份、透骨草5份、鸡血藤3份、防风3份、桂枝5份、生马钱子1份、红花1份、干姜1份、黑胡椒1份。

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待用;

(2)称取适量黑芝麻油,放在文火上熬制,熬至滴油于水中成珠时,加入黑芝麻油一半量的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至成黑油膏,待凉后取出备用。

用法:取黑油膏1kg,文火化开后,加入研磨好的中药粉末0.7kg,搅合均匀装瓶待用,每次取30-50克中药油膏摊于布上,贴于患者疼痛部位,如果是膝关节可贴于膝关节两侧,然后用热敷袋加热40分钟,温度控制在50度以内,1天更换1次,10次1个疗程。

通经膏选用生药、温热药及辛热芳香药,制成药膏,帖敷于患处,采用高温强渗法使药物直达病灶,能持久的发挥作用,而凡士林有润皮肤的作用能减轻皮肤的过敏反应,诸药合用,共行通关散结启痹作用。

临床实验研究表明,辛温药有散寒祛湿、温经、通经消炎之作用;具有保护和修复经络及关节软组织的作用。“通经膏”诸药合用达到祛风除湿、散寒解毒、消肿止痛,扶元固本、强筋健骨,活血散瘀,通筋解结,使病疼从体表解除。

方中加入伸筋草和透骨草,对屈伸不利,肢体麻木,筋骨挛缩,有伸筋透骨之功效。是为了增加其通经透骨之功效,桂枝具有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扩张毛细血管的功效。此外白芷、生草乌有镇痛作用,川芎有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作用;干姜辛温散寒使毛孔张开增加其活血化瘀功能,使药效更好,羌活:散寒,祛风,除湿,止痛,独活:活血祛瘀;行气开郁;祛风止痛渗湿消肿。防风能散寒利湿、祛风止痒、消肿止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其组成原料的重量份(g)为:牛漆5、川乌3、生草乌3、白芷5、羌活5、当归5、川芎5、独活5、伸筋草3、透骨草5、鸡血藤3、防风3、桂枝5、生马钱子1、红花1、干姜1、黑胡椒1。

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的制备方法,包括:

(1)按组成原料的重量份称取各原料,研磨成粉末状待用;

(2)称取适量黑芝麻油,放在文火上熬制,熬至滴油于水中成珠时,加入麻油一半量的凡士林,充分搅拌混合均匀,至成黑油膏,待凉后取出备用。

用法:取黑油膏10kg,文火化开后,加入研磨好的中药粉末7kg,搅合均匀,每次取30-50克中药油膏摊于布上,贴于患者疼痛部位,如果是膝关节可贴于膝关节两侧,然后用热敷袋加热40分钟,温度控制在50度以内,1天更换1次,10次1个疗程。

具体实施方式

病例1:患者王张氏,女,71岁,双膝关节骨质增生,每天上下楼疼痛剧烈,蹲起困难,行走疼痛,诊断为骨性关节炎,采用“通经膏”外用一个疗程9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两个疗程后上下楼仅表现轻微疼痛。走平路无任何症状。

病例2:患者赵兵,男,46岁,右膝关节在上楼和半蹲时膝关节疼痛,诊断为膝关节积水症,“通经膏”外用三个疗程后无任何症状。

病例3:患者:李胜利,男,62岁,行走疼痛,上下楼困难,病程达两年之久,冬天加重,诊断为膝关节经络瘀堵,贴敷10次“通经膏”后症状完全缓解。

病例4:林英、女32岁尾椎疼痛,因小时候摔跤尾椎受伤瘀血未散,时隔23年旧伤发作影响大小便,经敷通经膏两个疗程痊愈。

病例5:斌斌、女23岁广东人患慢性肠炎,因肠胃寒湿之气引起小腹疼痛经常拉稀,诊断为寒症,采用“通经膏”敷一个疗程改善正常。

病例6:蔡娟女30岁、深圳人痛经长达五年,属宫寒宫冷导致不孕,用通经膏敷3个疗程通经完全改善。

病例7:蒋军,男40岁四川人患类风湿关节炎多年,敷通经膏3个疗程后经检测类风湿因子正常,跟正常人一样。改善很好。病例8:潘耀仔,男65岁广东人因长期喝酒导致肝肾亏虚,肾功能排毒差,导致经络气血不通下肢肿痛,行动不便,经敷通经膏5个疗程后肿痛消失,行动灵活如初。

其他经络疼痛病例:2015年3月至6月在深圳原始点理疗中心100例病例当中,完全改善80例,其中显效68例,改善较慢18例,有两例无效,有效率达98%。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经络疼痛的外用通经膏,其特征在于其组成原料为:牛漆、川乌、生草乌、白芷、羌活、当归、川芎、独活、伸筋草、透骨草、鸡血藤、防风、桂枝、生马钱子、红花、干姜、黑胡椒,本发明诸药合用,达到祛风除湿、祛风除湿、散解寒毒、消肿止痛,扶元固本、强筋健骨,活血散瘀,通筋解结,本发明疗程短、见效快,无任何毒副作用。

技术研发人员:张四灿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张四灿
技术研发日:2016.01.18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