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躯干负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665398阅读:301来源:国知局
一种躯干负重装置的制造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运动生物力学、体育工程学、运动损伤等领域进行人体步态测试的器具,尤其用于需要定量调整负荷及固定上肢来研究人体负重行走步态的研究。



背景技术:

目前在运动生物力学领域,从对人体负重行走下步态的二维运动学分析到动力学分析、从单一研究方法的使用到多种研究方法的同步测试、从对负重下步态的外部特征描述到人体关节力及其关节功率等动力学参数的获得,国外专家学者为此付出不懈努力,并取得丰富成果。为相关指标和政策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为背包等运动装备的创新提供理论基础。

然而与此同时,人们对负重行走的生物力学原理探讨上仍旧存在着一些问题:在研究指标上,各种指标比较单一,综合的研究还不够;在研究标准上,各研究负重方式不同,且常常就地取材,不具有可重复性。对躯干负重装置的研究进而对负重行走的研究将是运动生物力学和体育工程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未来的研究应该不仅仅局限于人体在负重情况下相应生理学、生物力学的变化,还可在负重方法、背包性能、背包设计以及相关疾病等领域进行了深入探讨,以期为人们深入了解负重条件下人体生理功能反映,改进负重方式,设计更加符合人体工效学的负重系统提供大量依据。

根据专利查新,一种仿真躯干负荷测试用假人,申请号是:201410535811.1,公开号是:104299501a,主要用于评价人体负荷行走。其优点是:采用仿真假人进行试验不仅可以提高效率缩减开支,还可以降低人为误差,从而提高试验可靠性,缩短相关产品或技术开发时间,提高开发效率。;本发明与其发明不同之处在于,其测试对象为假人,并不能实际反映人体在负重过程中的生物力学变化情况,特别是并不能反映人体负重行走过程中生物力学变化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未来对相关领域进行深入的探究,特别是人体负重行走步态研究这一块。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躯干负重装置与人体能够紧密的配合,不仅能够按需增加人体躯干负重程度,并且提供固定方式可选择性的减少上肢运动对人体步行的干扰。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躯干负重装置包括与躯干支架固定连接并可调节松紧程度用于承载不同负重块的负重支架和与负重支架固定连接被用于人体躯干承载的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固定扶手装置,所述固定扶手装置与支撑支架固定连接,并设置于支撑支架的前上方,固定扶手装置上包有扶手胶套以便于人体抓握。

所述的负重支架分别位于支撑支架的前后侧,通过焊接与支撑支架相连。支架上的负重杠带有螺纹,可通过螺母将一定质量的负重片固定于支架的前后侧。

所述的支撑支架由直径32mm、内径3mm的焊接钢管制成,其底部四角外侧带有挂扣槽,可通过在该槽绑扎尼龙带来协助固定上躯干,也可在此挂靠重物作为负重行走的解决方案。

所述的支撑支架前上方两侧焊有固定扶手装置,固定扶手装置远端包有扶手胶套以便于人体抓握。

本发明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其一,目前国内未见规范的躯干负重装置,大多数使用单肩/双肩包负载重物实现,但该实现方法在实际行走过程中难免出现负重物质心的显著波动进而影响到步态数据采集的精确性,进而影响到数据分析与讨论。且对后人能够重复进行该类实验造成一定影响。

其二,前后侧的支撑支架及四角挂扣槽有助于针对未来研究方向定性定量的配上相应的躯干负重,同时四角挂扣槽有助于协助躯干固定,减少行走过程中负重物相对躯干的运动引起对测试结果的干扰。

其三,支撑支架上焊有的固定扶手装置除了在人体行走时供受试者抓握减少身体摆动外,还能最大程度的让受试者上肢质心靠近躯干,从而减少人体行走时上肢摆动产生的转动惯量。

附图说明

图1是该发明的整体俯视图。

图2是该发明的整体仰视图。

图3是该发明的整体侧视图。

图4是该发明的整体正视图。

图5是该发明的整体后视图。

如图1至图5所示,本发明所述的一种躯干负重装置,主要由支撑支架及负重支架构成。所述的支撑支架由支撑支架主体2、固定扶手装置1构成。所述的负重支架由负重支架主体3,紧固螺母4,负重杠5,及挂扣槽6组成。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

以负重行走测试为例,受试者在实验室环境进行测试时,穿着紧身衣后,首先肩负上本躯干负重装置,接着根据实验设计在前胸或者后背负重杠5上装上一定重量的哑铃片,并拧紧紧固螺母4,双手握紧固定扶手装置1后,开始实验。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躯干负重装置,包括用于设置不同负重程度的躯干负重装置,所述躯干负重装置包括可通过调节松紧程度用于承载不同负重块的负重支架和与负重支架固定连接被用于人体躯干承载的支撑支架,所述支撑支架还包括固定扶手装置,所述固定扶手装置与支撑支架固定连接,并设置于支撑支架的前上方,固定扶手装置上包有扶手胶套以便于人体抓握。本发明的一种躯干负重装置与人体能够紧密的配合,能够有效的增加人体躯干负重并可选择性的减少上肢运动对人体步行的干扰。本发明主要用于人体负重行走及一些特殊群体的研究。

技术研发人员:曲峰;万祥林;杨辰;昝进坤;赵承坤;杨子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曲峰
技术研发日:2016.01.19
技术公布日:2017.0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