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骨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57368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长骨固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长骨关节端、骨骺端的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人体的骨骼系统为用于支撑身体、保护器官、以及和肌肉系统配合以进行运动等。依据不同的功能,骨骼的形状可大致上分为长骨(longbone)、短骨(shortbone)、扁平骨(flatbone)和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长骨(longbone)主要位于四肢,指长度大于宽度的长型骨骼,如肱骨、桡骨、胫骨,长骨的外形可分为骨干以及两端较膨大的骨骺,骨骺的表面具有关节面,可与相邻骨的关节面组合成可动关节,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活动。短骨(shortbone)主要分布于手腕、足部和脊柱等,外形呈短柱状或立方形,短骨具有多个关节面,可与相邻骨形成微动关节。扁平骨(flatbone)的外形呈薄板弯曲状,主要用于保护内脏器官和作肌肉的附着面,如颅骨保护脑内软组织。不规则骨(irregularbone)因其形状呈不规则而称之,不属于上述三种分类,例如脊椎骨。

人体各部位的骨骼形状不尽相同且构造复杂,若因外力而发生骨折等伤害时,医学上所提供的治疗与复位方式通常需依据受伤部位的骨骼结构而给予适当的治疗。传统方式以石膏固定,而当骨折的部位靠近关节端或骨骺端时,关节端碎裂的不稳定骨块可能在石膏内再度错位,石膏拆除后可能导致外观畸形和关节功能障碍等。因此,通常会采取于关节端骨折处或骨骺端骨折处植入固定装置以进行骨头复位。

以腕关节的桡骨远程骨折为例,桡骨远程骨折为相当常见的骨折处,依据骨折位移的方向,大致上可分为三类,包含柯力氏骨折(colles’fracture)、史密斯氏骨折(smith’sfracture)和巴顿骨折(barton’sfracture)。其中,柯力氏骨折(colles’fracture)指当患者跌落地面时,因手掌撑地,使得碎裂的骨块往背侧(dorsal)位移而造成的桡骨远程骨折;史密斯氏骨折(smith’sfracture)则因手背触地,使得碎裂的骨块往掌侧(volar)位移而造成的桡骨远程骨折;巴顿骨折(barton’sfracture)指通过桡骨远程部分关节面的边缘骨折,使得关节面有破碎的骨块,此为较严重的骨折情形,通常伴有关节脱臼。

由于桡骨远程涉及腕关节的活动,且腕关节为日常生活常用的关节,近年来已从传统石膏固定方式渐渐改用植入固定装置作为桡骨远程的骨折复位。常见的桡骨远程固定装置,为由桡骨远程掌侧植入固定装置以进行骨头复位,然而现今的桡骨远程固定装置对于柯力氏骨折(colles’fracture)以及史密斯氏骨折(smith’sfracture)具有较佳的复位功效,对于关节面破坏较严重的巴顿骨折(barton’sfracture)复位稳定度有限。再者,桡骨远程关节面的碎裂骨块可能位于背侧,目前由掌侧植入的桡骨远程固定装置并无法有效地固定位于背侧的碎裂骨块。

由于,桡骨远程骨折常会碎裂到关节面,若固定装置未能稳定地抓牢关节面的碎裂骨块,可能导致患者在复位过程中和腕关节复健过程中,不稳定的碎裂骨块再次移位;此外,固定装置若无法将关节面碎裂的骨块固定至正确的位置,复位后不平整的关节面将导致创伤后关节炎的机率增高;再者,固定装置除了固定在骨骺端,亦包含部分的骨干,固定装置若无法稳定地锁固在骨干上,可能会导致固定装置的松脱或位移等。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骨固定装置,具有爪部,用于固定植入侧关节面的碎裂骨块,能够加强在长骨固定装置植入侧的关节面骨块的稳定度,其中操作人员可以伤员的需求,将爪部部分地或全部地移除。其中,长骨固定装置可设置凹槽,用以连接爪部,使得爪部移除后,残留的粗糙折边可位在凹槽内,以避免粗糙折边伤及周围软组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骨固定装置,能固定后侧的关节面碎裂骨块,此处的后侧指相对于长骨固定装置的植入侧。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长骨固定装置,其中置放在骨干部份的固定装置具有交错倾斜的穿孔,使得骨钉植入穿孔后可形成交锁结构,能够增加固定装置的抗拉强度。

综合上述的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长骨固定装置,其包含一体部,具有一定位孔;一头部,为延伸自该体部;至少一个爪部,为延伸自该头部,其中该体部、该头部和该至少一个爪部为依序一体成型;以及多个穿孔,为贯穿在该体部和该头部。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体部具有3~9个穿孔。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体部的多个穿孔依序向垂直轴的相对侧倾斜4°~8°以贯穿该体部。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头部与该体部呈15°~25°夹角。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头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凹槽用以连接该至少一个爪部。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具有三个爪部延伸自该头部。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头部具有八个穿孔。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头部的至少一个穿孔为对应桡骨远程背侧分水岭线的至少一个骨嵴。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多个穿孔均为螺孔形式。

较佳的,上述长骨固定装置的该装置还包含多个透孔,为贯穿在该头部与该体部。

此些优点及其他优点从以下较佳实施例的叙述及申请专利范围将使读者清楚了解本发明。

附图说明

如下所述的对本发明的详细描述与实施例的示意图,应使本发明能被充分理解;然而,应可理解本发明的实施例为藉由后附图标中的实例加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后附附图中相似的组件符号指类似的组件。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依据图1的实施例,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左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爪部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锁固在桡骨远程掌侧的固定装置。

图5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显示锁固在桡骨远程掌侧的固定装置。

图6为依据图4、图5的实施例,显示锁固在桡骨远程掌侧的固定装置的后视图。

图7为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后视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3a、3b、3c、3d、3e、3f、3g、3h、3i、3j、3k穿孔

10头部20体部30骨嵴40爪部42凹槽

50透孔60定位孔70骨钉80分水岭线

100长骨固定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藉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藉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发明的功效性与其优点。且本发明亦可藉由其他具体实施例加以运用及实施,本说明书所阐述的各项细节亦可基于不同需求而应用,且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不同的修饰或变更。

本发明将以较佳实施例及观点加以叙述,此类叙述为解释本发明的结构,仅用以说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申请专利范围。因此,除说明书中的较佳实施例的外,本发明亦可广泛实行在其他实施例中。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为显示一种长骨固定装置100的俯视图,包含一体部20,具有一定位孔60;一头部10,为延伸自体部20;至少一个爪部40,为延伸自头部10,其中体部20、头部10和爪部40为依序一体成型;以及,多个穿孔3(3a~3k),为贯穿本发明长骨固定装置的体部20和头部10。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长骨固定装置的体部20为一平面板体,可置放在骨干,其中定位孔60为一椭圆形穿孔,且贯穿体部20。在导入长骨固定装置100在骨折伤口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将定位孔60作为滑槽,在定位孔60中穿过定位骨钉作为滑杆,使长骨固定装置100能在骨骼上进行一定程度的位移,如沿着定位孔的椭圆长轴移动,长骨固定装置100可通过定位孔进行定位的微调以减少角度偏差。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长骨固定装置100的头部10为从体部20的一端所延伸的一弯曲板体,可置放在骨骺,其中相对于水平轴x,头部10可沿体部的水平轴x往上延伸15°~25°,延伸的头部10可贴附在不同弯曲弧度的骨骺端。

图2为依据本发明图1的实施例,显示长骨固定装置100的左视图。在此较佳实施例中,头部10能以25°从水平轴x往上延伸,换言的,头部可与体部呈25°夹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长骨固定装置100的爪部40可置放在骨骺的关节面,用以固定关节面的碎裂骨块,能够加强关节面碎裂骨块的复位稳定度。其中在骨头复位的过程中,爪部40可藉由外力直接扳断,以利于操作人员可依伤员的需求,对爪部40进行部分移除或全部移除的动作。然而,爪部40被移除后,可能会在扳折处残留粗糙折边,而粗糙折边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在图3的一实施例中,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爪部示意图,在此实施例中,头部10具有至少一个凹槽42,用以连接至少一个爪部40,使得爪部40被移除时,扳折处的粗糙折边可位在头部40的凹槽42内,以防止粗糙折边与周围软组织摩擦,而造成软组织发炎及愈合延迟等现象。

在本发明图3的实施例中,长骨固定装置的头部10,具有三个凹槽42,且分别连接三个爪部40。在骨头复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可依据伤员的需求,对三个爪部40进行部分移除或全部移除等动作。

图4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显示锁固在桡骨远程掌侧的固定装置。当操作人员将长骨固定装置100导入在桡骨上,其中头部10置放在桡骨远程掌侧的骨骺,体部20可置放在桡骨骨干。完成定位后,操作人员可将骨钉70穿过多个穿孔3,用以固定本发明的长骨固定装置100在受损的桡骨上。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多个穿孔3均为具有螺纹的穿孔。其中置放在骨骺的头部10可具有8个穿孔(3a~3h);置放在骨干的体部20可具有3个穿孔(3i~3k),其中3i和3j之间设置有定位孔60。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体部20远离头部10的一端可增加穿孔3的数量,如图5的实施例中,体部可增加至9个穿孔,操作人员可依骨干的长度选择合适的长骨固定装置。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头部10的至少一个穿孔的方向可对应桡骨远程背侧分水岭线(watershedline,ms)的至少一个骨嵴,其中分水岭线指骨头最尾端的骨嵴连接线。

图6为依据图4、图5的实施例,显示锁固在桡骨远程掌侧的固定装置的后视图,其中头部的三个穿孔3f、3g和3h其贯穿头部10的方向,为分别对应桡骨远程背侧分水岭线80的三个骨嵴30,因此当骨钉70从桡骨远程掌侧穿过穿孔3f、3g和3h时,骨钉70的植入深度可达到桡骨远程背侧分水岭线80的骨嵴30,因此本发明的长骨固定装置100除了可锁固掌侧的碎裂骨块外,亦能藉由头部10骨钉70的植入方向和深度以锁固桡骨背侧的骨块,进而增加关节面碎裂骨块的稳定度。

在本发明的另一实施例中,体部的多个穿孔可依序向垂直轴的相对侧倾斜4°~8°以贯穿体部,用以增加长骨固定装置的抗拉强度。

图7为显示长骨固定装置的后视图,在此较佳实施例中,体部的多穿孔3j、3k为依序向垂直轴y的相对侧倾斜5°以贯穿体部,因此当操作人员将骨钉70依序植入交错倾斜的穿孔3后,植入骨干的骨钉70可与垂直轴呈5°夹角,且在骨干内形成交锁结构以增加体部20与骨干的抗拉强度,且可避免长骨固定装置的位移。

长骨固定装置进一步设有多个透孔50贯穿在体部20和头部10,使多个透孔50可供钢丝所贯穿,以作为暂时将长骨固定装置固定在骨骼的用。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头部10具有三个透孔50,体部20具有一个透孔50。

综合上述的实施例可得知,本发明所提供的长骨固定装置可加强关节面碎裂骨块的复位稳定度,以及增加固定装置的抗拉强度。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能理解,除了实施例所提及的桡骨远程骨折外,本发明的长骨固定装置亦可用在其他长骨关节端骨折、骨骺端骨折、生长板骨折等,其优点包含:(1)头部具有爪部,用以固定植入侧关节面的碎裂骨块,其中爪部能部分地或全部被移除;(2)头部具有一凹槽,用以连接爪部,以避免爪部移除后,残留的粗糙折边与周围软组织的摩擦;(3)头部为一弯曲板体,且与体部呈25°夹角,因此当头部置放在骨骺端时,能贴附骨骺表面的弯曲弧度;(4)植入头部穿孔的骨钉,其植入深度可达到后侧的分水岭线的骨嵴,此处的后侧指植入侧的相对侧,使得固定装置可以同时固定植入侧与相对侧的骨块;以及(5)体部的穿孔为交错倾斜地贯穿在其中,使得植入体部穿孔的骨钉得以形成交锁结构,增加固定装置的抗拉强度。

以上叙述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此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应得以领会其用以说明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定本发明所主张的专利权利范围。而且,在阅读了本发明的内容之后,本领域相关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做出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入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