梓醇作为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的用途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897110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梓醇有效地防止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GE(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 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还可防止NO激活,可用于防治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



背景技术:

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end products AGE)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结合的产物,在体内有两个来源,一是过量的糖和蛋白质在体内合成AGE,二是通过进食将食物中存在的AGE摄入体内。AGE对人体的害处:一是可以引起体内蛋白质的糖基化,使血管上的蛋白质发生变化,使血管壁减低韧性,易于受损。二是可以与细胞上的受体结合,通过一系列的反应促进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促进炎症形成和组织损伤。三是可以使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一氧化氮失去活性,而一氧化氮是舒张血管的重要分子,血管的紧张性增加,与高血压或血管损伤有关。四是可促进氧自由基的形成,氧自由基可使组织损伤。研究证明:AGE能够加速人体的衰老,能够引起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比如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疾病。所以降低AGE可以起到抗衰老和预防各种慢性退化性疾病。

AGE与衰老:随着世界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趋严重,防衰抗老成为人们所关注的问题。非酶糖基化衰老理论是已被众多学者公认的衰老理论之一。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osylation end products,AGE)是非酶糖基化反应的终产物,它是一种蛋白质,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在血清、组织中的生成和积聚是不可避免的。人体内AGE的蛋白修饰是老年性疾病的介导因素,可作为测试老化进程的时钟。糖基化会造成的蛋白质的交联损伤,能使正常的蛋白结构转变成老年蛋白的结构,AGE随着年龄增长在体内积聚增多,会造成人体内血管壁的硬度增加;会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导致骨代谢的失衡,导致骨质疏松;AGE存在还会使大脑神经中枢的星形胶质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与功能的变化。

AGE与阿尔茨海默病:糖化终末产物是蛋白质非酶促糖化的最终产物,具有不可逆性,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正常老化有关。糖化终末产物脑内沉积通过受体和非受体途径参与老年性痴呆的发病过程,与异常的脑内蛋白交联存积、氧化应激、神经元丧失有关。抗糖化终末产物治疗可能成为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新途径。

AGE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跟体内AGE的慢性蓄积有着密切的关系。Kanauchi M等研究发现冠心病患者血中AGE浓度较非冠心病对照组明显升高;而且非糖尿病冠心病患者血中AGE含量与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血管病变数目呈正相关,即多支冠状动脉病变的患者血中AGE含量明显高于单支冠状动脉病变和双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时,动脉管壁中巨噬细胞和平滑肌细胞内外存在广泛的AGE沉积,并与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严重程度相关。研究发现糖尿病合并颈动脉粥样硬化尤其有颈动脉斑块的患者血清AGE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进一步说明AGE在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AGE与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几乎累及全身各器官组织,起病隐匿,早期不易被发现,呈渐进性发展,当发展到一定阶段后治疗效果不佳,是造成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大量研究证据表明,持续高血糖引起体内多种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及由此形成的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AGE)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血清和组织中的糖基化终产物浓度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严重程度有一致关系,而阻止糖基化反应,减少其形成的机会,会减少或减轻并发症。AGE对血管和肾脏的损伤最为严重,这正是糖尿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目前临床使用治疗糖尿病并发症AGE抑制剂主要有:

氨基胍:是一种AGE抑制剂,它在高糖条件下也可有效地防止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氨基胍通过与葡萄糖竞争和大分子蛋白质的结合,选择性抑制蛋白质非酶糖基化早期产物的形成。据研究,氨基胍还可防止NO激活,调整糖尿病早期的血管功能失调。

醛糖还原酶抑制(spirohydantoin):临床观察结果对防止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外周神经病变和肾病疗效轻微,且起效缓慢。因使用时间尚短,使用也不广泛,有待做出客观评价。

中医应用地黄抗衰老、治疗消渴症、心血管疾病历史悠久,如《本经》中记载:地黄“久服轻身不老,生者尤良”。《别录》中记载:地黄“主男子五劳七伤,女子伤中胞漏下血,破恶血,溺血,利大小肠,去胃中宿食,饱力断绝,补五脏内伤不足,通血脉,益气力,利耳目”。载于《圣济总录》的方剂“地黄煎”治疗消渴病;

梓醇为一种环烯醚萜葡萄糖苷类化合物,主要存在于地黄等植物中,结构如下:

梓醇可降低高血糖小鼠血糖;还具有抗癌、神经保护、抗炎、利尿、降血糖及抗肝炎病毒等作用。

由于梓醇极性较大,而且化学稳定性较差,因而大量制备纯度在90%以上的单体成分难度较大。

本方发明在于解决了梓醇生产制备工艺的问题,同时意外的发现,梓醇可促进AGE裂解并能够逆转由AGE造成的组织与器官的损伤。实验表明梓醇可通过促进AGE裂解并能够逆转由AGE造成的肾脏等器官的损伤,治疗糖尿病肾病作用明显且有一定的降糖、降脂作用。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发现,梓醇能够有效地防止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还可防止NO激活,可用于防治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

本发明人经研究发现下式I的梓醇能有效地防止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还可防止NO激活,可用于防治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

本发明第一方面涉及式I的梓醇具有防止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

为此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是梓醇在制备防止AGE生成或抑制AGE的活性的食品、保健品、药品方面的应用。

本发明第二方面涉及式I的梓醇在制备用于治疗或预防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药物中用途。

本发明第三方面涉及式I的梓醇用于治疗或预防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组合物,其包括式I的梓醇及药用载体或赋形剂。

本发明第四方面涉及治疗或预防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的方法,其包括将治疗或预防有效剂量的式I的梓醇给予需治疗或预防的患者。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的式I的梓醇可来自于天然植物或通过合成得到,例如可从天然植物如地黄中提取分离得到。优选的,本发明的式I的梓醇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制备:鲜地黄,用水超声提取三次,每次加6倍量水,超声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1.10(60℃)左右,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层析分离,以水-乙醇梯度洗脱,弃去水洗脱液,收集2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醇重结晶即得。

根据本发明,“梓醇作为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抑制剂的用途”是指式I的梓醇用于治疗由于AGE失调引起的糖尿病并发症,阿尔茨海默病、动脉粥样硬化等相关疾病。

根据本发明,本发明中所用术语患者意指哺乳动物如人类。

根据本发明,梓醇可按已知方法配成肠道或非肠道给药的制剂,如片剂、胶囊剂、颗粒剂、注射剂等。

以下通过实验数据说明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梓醇对AGE作用的生物学实验

1.1裂解体外形成AGE交联结构的酶联免疫实验

(1)AGE-BSA的制备:AGE交联模拟物AGE-BSA,牛血清白蛋白BSA(Ⅴ)50mg/ml及0.5M葡萄糖在0.2MPBS(PH7.4)中,37℃无菌条件下,避光孵育3-4个月,使其形成糖基化BSA即BSA-AGE。同时,以无葡萄糖的BSA制备无糖基化BSA。然后在0.01MPBS(pH7.4)透析液中透析,除去未反应的葡萄糖,荧光扫描(Exi/Em(395/460nm)),及SDS-PAGE鉴定BSA-AGE形成,同时采用Lowery方法进行蛋白定量。

(2)ELISA分析步骤:用尾胶原包被96孔板,用pH7.4PBS满孔中和酸性胶原1小时;SuperBlock(PIERCE)37℃,封闭1小时;PBST(PBS-Tween)洗板3次,每次振荡1分钟;用PBS稀释AGE-BSA,以获得最大交联度浓度的AGE-BSA 100μl加入96孔板的A、B、C、D行的孔中,相同浓度的BSA加入E、F、G、H行的孔中,1列前3孔中PBS,作为系统和试剂空白,37℃,4h使之与胶原交联;PBST洗板4次,间隔振荡1分钟。

受试药采用pH7.4PBS稀释,取100μl/孔分别加于AGE-BSA交联和BSA孔各4孔,同样方式加入PBS 100μl/孔作为非裂解对照,37℃孵育16h;PBST洗板4次,间隔振荡1min;加80μl/孔兔抗BSA抗体(1﹕500)37℃,50min;PBST洗板4次,间隔振荡1min;加入80μl/孔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羊抗兔IgG(1﹕1000)37℃,50min;PBST洗板3次,间隔振荡1min;加底物液TMB(3、3’、5、5’-四甲基联苯胺)100μl/孔室温,闭光20min;用2mol/L H2SO4终止反应;10分钟内,BOBRAD Model550读板机450nm下,板空白孔调零读取OD值。裂解率以OD值降低的百分率表示:

[(PBS孔的OD平均值-受试药孔OD平均值)/PBS孔的OD平均值]×100%。

1.2梓醇裂解体内形成的红细胞表面AGE-IgG交联结构的酶联免疫实验

(1)AGE-IgG交联的制备:3只Wister大鼠,雄性,体重180-200g,适应性饲养2天后禁食8小时后腹腔注射链尿佐菌素(65mg/Kg),72小时后尾静脉取血测血糖,血糖水平高于16.7mmol/L大鼠留用,常规饲养12周后,取血,肝素抗凝,PH 7.4PBS洗三次,1﹕250稀释。

(2)ELISA分析步骤:96孔板(Millipore,MAIPS4510)用300μl Superblock(PIERCE)37℃封闭1h,用PBST满孔洗板1次,再用PBS洗板2次;将用PBS稀释且混匀的RBC 50μl加入孔中,每只大鼠RBC样品加4个重复孔,同时留4孔加入PBS作为抗体对照孔。PBS洗RBC 1次,加入50μl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兔抗大鼠IgG(1﹕2000)室温间隔震荡2小时。

加入受试药放入37℃温箱,1h;PBS洗4次,加底物液OPD(邻苯二胺)100μl/孔,室温,避光30min;用2mmol/L H2SO4 50μl/孔终止反应;快速将每孔液体120μl转入普通型96孔酶标板,BOBRAD Model 550读板机490nm下,板空白调零,读取OD值。裂解率以RBC-IgG含量降低的百分率表示:

[(对照组动物RBC-IgG–受试药处理组RBC-IgG)/对照组动物RBC-IgG]×100%

1.3统计学分析方法与实验结果

定量指标均以的形式表示,对两组定量资料的结果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对单因素k(k>2)水平设计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用双侧Dunnett t检验将各处理组均数与对照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

梓醇对AGE-BSA-胶原交联结构的裂解作用:正常状态下,体内也有AGE及其交联结构的形成,但形成速度特别缓慢且蓄积量很少,在高糖状态下,体内AGE的形成和累积会明显加剧,血管基质蛋白上形成的AGE能进一步与血液循环系统中其它蛋白氨基交联,加速蛋白分子沉积在血管壁上,使血管硬化,弹性丧失,对生理蛋白酶敏感性降低。如受试物能有效裂解交联蛋白,使老化蛋白得以复性或代谢,以消除这些交联蛋白所造成的病理影响,将有利于缓解和防治衰老和糖尿病并发症。为此本实验观察了梓醇对糖尿病大鼠尾腱胶原发生的交联是否有逆转作用。以AGE-BSA与包被在96孔酶标板上大鼠尾腱蛋白交联,体外制备AGE交联结构,采用ELISA方法评价梓醇对AGE交联的裂解作用。

以AGE-BSA与包被在96孔酶板上大鼠尾胶原蛋白交联,体外制备模拟AGE交联结构,采用ElISA方法评价氨基胍和梓醇对AGE交联的裂解作用,结果显示,氨基胍和梓醇在一定的浓度下,对AGE交联具有一定的裂解作用,并具有剂量依赖关系。与阳性药氨基胍相比,梓醇的裂解率虽然稍低一点,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也具有良好的裂解活性。初步表明梓醇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可能是AGE。

梓醇对体内AGE交联结构的逆转作用:在高糖状态下,IgG被晚期糖化终物(AGE)修饰逐渐形成交联物IgG-AGE,IgG-AGE易与红细胞(RBC)表面结合,如受试物能打断AGE-IgG之间的交联,则能降低IgG与红细胞表面的结合量,IgG和血红细胞的功能得以逆转。为进一步证实梓醇具有有效裂解体内形成的AGE交联结构的作用,本实验观察了梓醇对老龄糖尿病大鼠红细胞表面AGE-IgG交联的逆转效应。

AGE能与多种蛋白交联,其中包括细胞表面蛋白。该试验通过检测IgG与血红细胞表面结合量的减少来评价药物裂解体内形成的AGE的能力。研究结果表明:梓醇和氨基胍能减少体内已形成的AGE及其交联结构,与氨基胍相比,梓醇的裂解效果虽稍低一点,但也具有很好的裂解效果(见表3),同时也进一步证明AGE是梓醇的药物作用靶点之一。

表3梓醇对体内AGE交联结构的逆转作用

上述试验研究表明,梓醇能阻止AGE的形成与累积并能裂解AGE交联结构,其作用的分子机理是打断AGE特有的二羰基键。梓醇通过选择性地裂解过度沉积在血管壁上的AGE交联结构,改善糖尿病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提高动脉血管顺应性,可以使血管及组织的弹性恢复,逆转血管硬化。

传统的降糖方法只能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对已形成的蛋白老化和血管硬化却无能为力,而梓醇以AGE为药物作用靶点,对已经由于高糖和衰老造成的蛋白交联有逆转作用,从而使得老化蛋白得以复性或代谢,进而消除了由于这些交联老化蛋白所造成的病理影响,从而可防治或缓解糖尿病相关的肾脏等脏器损伤。

2梓醇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血管并发症的生物学实验

2.1大鼠模型的建立、分组及给药

取170-210g雄性Wistar大鼠50只,随机分5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二甲双胍阳性药组(100mg/kg)、梓醇低高组(100mg/kg、300mg/kg)。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尾静脉注射STZ(60mg/kg)一周后以血糖仪测定血糖大于11.1mmol/L确定为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后,连续给高脂饲料8周。从造模第4天开始给药,治疗组小鼠分别灌胃给予格列本脲及梓醇,正常对照组及模型对照组灌胃给予等体积蒸馏水,每只0.4ml,每天1次,连续3周。

2.2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心血管并发症观察指标

血糖值测定:分别于开始给药前,及连续灌胃梓醇治疗四周后尾部取血,滴在血糖试条的反应端,通过血糖测试仪显示出动物的血糖值。

葡萄糖耐量:大鼠禁食12h,口服2.5g/kg葡萄糖,尾静脉取血分别测定灌胃葡萄糖前(0h)、注射后0.5h、1h、2h的血糖值,并用梯形面积法计算血糖曲线下面积(AUC)。

AUC=0.25×0h血糖值+0.5×0.5h血糖值+0.75×1h血糖值+0.5×2h血糖值

血清生化指标测定:OGTT 24h后大鼠眼眶取血,离心分离血清。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血尿素氮(BUN)的含量。

血流动力学测定:末次给药后,ip.4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葡萄糖耐量实验结束大鼠眼眶取血后,腹腔注射40mg/kg戊巴比妥钠麻醉,右颈总动脉插管至主动脉,并连接压力换能器记录血压及心率;行开胸术暴露升主动脉,并套以合适Doppler探头测定血液流速。经Biopac多道生理记录仪记录并计算的血流动力学各项指标。

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值和血脂的影响:采用用小剂量STZ破坏胰岛再持续喂养高脂饲料导致2型糖尿病大鼠实验模型。实验结果表明,诱导8周后,与正常饲养的大鼠相比,其余各组血糖值要明显升高,但是血糖绝对值差值并不大,模型组和给药组的血糖值并不是很高,都在正常范围内,但是葡萄糖耐量则远远要高于正常组,葡萄糖耐量异常显著。说明造模成功,适合应用于2型糖尿病的研究。

2.3统计学分析方法与实验结果

定量指标均以的形式表示,对两组定量资料的结果分析,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对单因素k(k>2)水平设计实验结果,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各组均数之间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则用双侧Dunnett t检验将各处理组均数与对照组均数进行多重比较。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结果表明:

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有降低作用,没有统计意义,能抑制大鼠的血糖的上升,和模型组比较,给药四周后大鼠血糖值没有进展而模型组大鼠血糖有所升高,见表4。

表4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n=10)

#p<0.05,#与对照组比较

梓醇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的血脂水平:2型糖尿病的典型特征是血糖值并不高,血脂异常。从表2-2可以看出,造模8周后大鼠的总胆固醇要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P﹤0.01),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要明显低于正常组大鼠(P﹤0.05),低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正常组大鼠.说明长期的葡萄糖耐量异常可以导致脂代谢的紊乱和异常。

梓醇治疗四周后,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大鼠的血清总胆固醇值要明显低与模型组大鼠,提示梓醇能有效的降低糖尿病大鼠的高脂状态。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结果显示梓醇能显著的提高糖尿病大鼠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P﹤0.01),证明梓醇对高糖引起的心血管功能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见表5。

表5梓醇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脂的影响(n=10)

#与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p<0.05。

梓醇提高血管硬化大鼠血管顺应性:体内AGE的过多形成与累积,会引起蛋白分子过度沉积在血管壁上,导致血管硬度增加,血管顺应性降低。血管顺应性是指血管壁的缓冲能力,是血管的内在弹性特性。如药物能阻止AGE的形成与累积,或能有效裂解AGE交联结构,则能使硬化血管得以逆转,血管顺应性增加。

如表6和表7所示,模型组大鼠血压、心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糖尿病大鼠,而糖尿病大鼠心输出量、全身动脉顺应性(SAC)等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正常组大鼠比较皆有显著得下降,且总外周阻力(TPR)显著升高;表明糖尿病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呈异常状态。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二甲双胍、梓醇高低两个剂量能显著提高大鼠心输出量、降低总外周阻力(TPR)、并显著改善全身动脉顺应性(SAC)。

表6梓醇对糖尿病大鼠心率、血压的影响

表7梓醇对糖尿病大鼠血管顺应性的影响

*模型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给药组与模型组比较:P<0.05,◆◆P<0.01

3梓醇的安全性生物学实验

本试验采用5g/kg剂量对其急性毒性进行了初步观察。取健康ICR小鼠80只,雌雄各半,各性别小鼠随机分成2个对照组和2个梓醇给药组,禁食6小时后,一次分别灌胃与腹腔注射给予梓醇5g/kg,对照组灌胃等体积蒸馏水。

动物给药后连续观察8小时,给药后1-14天,每日观察2次。记录各组动物的一般活动状态,有无死亡及死亡前表现和死亡动物分布。死亡动物及时做大体解剖观察。活存动物于药后14天称体重后处死,进行大体解剖观察,若有差异则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采用Student’s t检验进行两组间均数的差异显著性检验。当P<0.0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表明:小鼠一次灌胃给予梓醇后,部分小鼠活动减少,但很快恢复正常,无其它反应。在14天的观察期内无动物死亡,小鼠一般活动状态良好,进食、大便未见明显异常。实验前后体重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表8)。大体解剖表明,心脏、肝脏、肾脏、肺脏等主要脏器无肉眼可见的变化。

梓醇5g/kg急性毒性试验小鼠未出现死亡,体重及行为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解剖学观察也未发现异常,此剂量为临床有效剂量的500倍,据此可以认为梓醇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病剂量范围甚宽。

表8小鼠灌胃梓醇后体重变化(g)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但不意味着对本发明的任何限制。

实施例1:梓醇的制备与结构鉴定

1.1梓醇的制备:

取鲜地黄,用水超声提取三次,每次加6倍量水,超声1小时。合并提取液,减压浓缩。浓缩至密度1.10(60℃)左右,用D101大孔吸附树脂柱进行层析分离,以水-乙醇梯度洗脱,弃去水洗脱液,收集20%乙醇洗脱液,减压浓缩,得粗品,乙醇重结晶即得。

1.2结构鉴定:

本自制品为白色粉末(EtOH),易溶于甲醇、乙醇、水等溶剂。熔点:207-209℃(分解点)。与梓醇对照品的混合熔点不下降,可初步判断该化合物为梓醇。

经如下光谱进一步进行结构鉴定:ESI-MS谱,UV谱,IR谱,1H-NMR谱,13C-NMR谱,1H-1HCOSY谱,HMQC谱,HMBC谱,DEPT谱。.

(1)ESI-MS:分子离子峰385.2(M+Na)+,360.9(M-1)-,190(M-1-苷元)-,181(M-1-苷元-OH)-,表明该化合物分子量为362。元素分析测得元素C含量为49.74%,元素H含量为6.12%,推断分子式为C15H22O10。

(2)UVλH2Omax:210nm。210nm的末端吸收峰表明本结构无共轭双键。

(3)IRυKBr cm-1:3405(br.–OH),1672(C=C)。3405cm-1的吸收峰为O—H的伸缩振动。3200~2800cm-1之间的吸收峰属C—H的伸缩振动。1672cm-1处的较强吸收属于C=C的伸缩振动。

(4)1H-NMR结合1H-1HCOSY谱:δH 4.74(1H,d,J=7.9Hz)为β-葡萄糖H-1’信号;δH 6.34(dd,J=1.7,5.9Hz),δH 5.04(dd,J=4.5,5.8Hz)分别为H-3、H-4的信号,为双键相互偶合;δH 2.25(dddd,J=2.0,3.4,5.3,7.8Hz)为5位H信号,2.51(dd,J=7.6,9.8Hz)为9位H信号;10位CH2的H信号为(4.14d,3.77d);6’位CH2的H信号为(3.9d,3.65dd)。

(5)13C-NMR结合DEPT谱:2个仲C(δc61.05C-10,δc 62.38C-6’),10个叔C,其中C-5δC为38.53,C-9δC为43.37。6个与-OH相连C(C-2’,C-3’,C-4’,C-5’,C-6,C-10)。葡萄糖C-1’δC为99.11,C-1δC为95.06,表明与葡萄糖相连。1个季C为C-8,δC66.05。

1H和13C谱:自制梓醇1H和13C谱数据列表1总结如下:

表1自制梓醇1H和13C谱数据

文献(陈德昌主编《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中δCC-6为77.4,δCC-3’为79.6,根据样品的二维图谱推断应是化学位移数据颠倒了:HMBC谱中,δH 3.875的H与C-4,C-5,C-7相关,且与-OH相连按,排除H-9,故判断为H-6的化学位移值。结合HMQC谱,H-6与δC为79.11的C相关,故此C应为C-6,即δCC-6为79.11。同样,根据二维谱可推断,δCC-3’为77.10。所以,文献中数据应修正为δCC-6为79.6,δCC-3’为77.4。

文献(陈德昌主编《中药化学对照品工作手册》)梓醇13C谱数据与本自制品13C谱数据列表2比较如下:

表2文献报道梓醇与本品13C数据比较

由本表看出,本品与文献报道梓醇的13C数据基本一致。

扫描电镜、X-粉末衍射和TG/DSC检测结果表明,不同析出条件得到的梓醇结晶均为一种晶型,研究中未发现梓醇存在同质多晶现象,也未发现晶型会随放置时间延长而发生变化。

根据以上波谱数据,参考有关文献报道,可确证该化合物为梓醇。

实施例2梓醇滴丸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的梓醇0.5g与10.5g聚乙二醇-6000混合均匀,加热熔融,化料后移至滴丸滴灌中,药液滴至6-8℃液体石蜡中,除油,制得滴丸400粒。

实施例3梓醇片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的梓醇0.5g、加入淀粉10g,蔗糖4.5g、混合均匀后,制粒压片,即得。

实施例4梓醇胶囊剂的制备

取实施例1的梓醇0.5g、加入淀粉10g,蔗糖4.5g、混合均匀后,制粒装胶囊,即得。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