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32253阅读:2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



背景技术:

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迄今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的炎症性肠病,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一。其病理学变化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严重者可侵犯肌层和浆膜层,主要累及直肠、乙状结肠,少数可累及全结肠。在中医可归属于“腹泻”、“痢疾”、“肠癖”、“肠风”范畴。

中医学认为本病关键是脾胃功能障碍,脾虚湿盛是本病的重要因素。主要与以下因素有关1.饮食不节 饮食过量,停滞不化;或恣食膏粱厚味,辛辣肥腻,湿热内生,蕴结肠胃;或误食生冷不洁之物,导致脾胃损伤,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转输吸收,停为湿滞,而引起泄泻。2.情志不调 肝失疏泄,脾气虚弱,或本有食滞,或湿阻,复因情志不畅,忧思恼怒,则气郁化火,致肝失条达,失于疏泄,横逆乘脾犯胃,脾胃不和,运化失常,而成泄泻。3.脾胃虚弱 饮食不节日久,可导致脾胃虚弱。脾气不足,运化不健,乃致水反成湿,谷反成滞,湿滞不去,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4.肾阳虚衰 年老体弱或久病之后,损伤肾阳,命门之火不足,则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司,引起泄泻。

本病发生多因先天禀赋不足,或素体脾胃虚弱,或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感受外邪等导致脾胃、脏腑功能失调、气机紊乱、气滞血瘀、肠膜及脉络受损。因此本病以脾胃虚弱为本虚,以湿热蕴结、瘀血阻滞为标实的本虚标实病。

现代医学认为溃疡性结肠炎病因有:(1)、病菌感染:由于这种疾病与细菌性痢疾比较相似,并且能够从患者的粪便中培养出病菌,而且应用抗生素具有一定的疗效,所以很多人认为这种疾病是由于细菌感染造成的。并且很多人从细菌性痢疾转变成为了溃疡性结肠炎,所以认为可能与细菌感染具有密切的关系。(2)、精神因素:精神障碍能够导致植物神经功能出现失调,从而可以导致肠道运动亢进、继之肌肉出现痉挛、血管出现收缩、组织出现缺血、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形成了肠壁炎症及溃疡。(3)、遗传因素:在欧美国家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机率远远高于我国,并且存在着家族性,而且种族间的发病率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所以有人认为溃疡性结肠炎与遗传具有很大的关系。(4)、大肠内酶的局部因素:如果肠壁分泌出过多的溶菌酶、蛋白质分解酶等,就会破坏肠道粘液的保护作用,能够使得细菌侵入,从而会发生肠道粘膜坏死,于是导致了溃疡性结肠炎的发生。(5)、过敏性反应和防御机能障碍:某些物质可能会导致肠道出现过敏性反应从而导致溃疡性结肠炎的发作。(6)、自身免疫因素:由于溃疡性结肠炎常常会并发类风湿性关节炎、桥本氏病、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性疾病,而且用治疗免疫性疾病的药物进行治疗的话能够取得不错的疗效,所以认为溃疡性结肠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因素导致的。

通常溃疡性结肠炎可分为外科治疗和内科治疗,大体以内科治疗为主,临床治疗常用西药为水杨酸、类固醇和免疫制剂三类药物,总有效率70%-80%,但多有肝肾损害和疗程长的不足,且费用昂贵。中药治疗有较好疗效,但是采用常规中药汤剂煎起来很麻烦,服用更苦涩,给患者带来很多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疗效显著、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无毒副作用、治愈率高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仙鹤草 20- 30份、地锦草20-30 份、苦参20-30 份、白芨20 - 30份、焦地榆 20-30 份、五倍子 20-30 份、白芍30-50 份。

优选地,该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数的原料组成:仙鹤草30份、地锦草20份、苦参20份、白芨20份、焦地榆20份、五倍子20份、白芍30份。

本发明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由仙鹤草、地锦草、苦参、白及、焦地榆、五倍子、白芍组成,其中仙鹤草:味涩收敛,功能收敛止血,涩肠止泻痢,对于久痢及久病泻痢尤为适宜,有收敛止血,补虚、止痢,解毒消肿等功效。焦地榆:归大肠经,性苦酸,功效凉血止血,清热解毒,消肿敛疮,主治吐血、咯血、尿血、便血、痔血,水火烫伤,蛇虫咬伤,具有抗菌作用,缩短出血时间,对小血管出血有止血作用,还能控制感染,减少渗出,促进新的上皮生长。地锦草:性味辛平,清热解毒止痢,凉血止血,具有止血不留瘀的特点,用于痢疾,泄泻,咳血、尿血、便血。苦参:苦寒之性较强,既清热燥湿,又兼利尿,祛风杀虫,主湿热泻痢,肠风便血,皮肤瘙痒,湿毒疮疡,由于苦参为纯阴之品,沉降下行,常用于治疗下焦(指身体下部)湿热较盛的疾病,如湿热泻痢,热淋,赤白带下等症。五倍子:味酸涩性寒,入胃、大肠经,具有止血解毒、涩肠止泻的功效,五倍子含有鞣酸, 起收敛作用:鞣酸对蛋白质有沉淀作用,皮肤、粘膜接触鞣酸后,其组织蛋白质即被凝固,形成一层被膜而呈收敛作用,同时小血管也被压迫收缩,血液凝结而有止血作用,另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痢疾杆菌、大肠杆菌等均有明显的抑菌和杀菌作用。白芨:性寒,功能收敛止血,消肿生肌;有止血、止痛、促进溃疡愈合的功效,能增强血小板第三因子活性,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原形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溶酶活性,对局部出血有止血作用;同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枯草杆菌,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白芍:苦、酸微寒,功能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可治疗泻痢腹痛,其所含芍药甙具有较好的止痛作用。以上各中药组分中,地锦草、苦参性味苦寒,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之效为君药。焦地榆、仙鹤草、白芨凉血止血,涩肠止血、收湿敛疮、祛腐生肌,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为臣药;五倍子收湿敛疮,促进溃疡愈合,为佐药;白芍活血,缓急止痛,能通过改变血液流变性和改善微循环以消除病因、促进结肠的修复,“调气则后重自除,行血则便脓自愈”,为使药。本发明以祛除病邪,修复肠道受损粘膜,修复肠道正常生理功能为出发点,君药、臣药、佐药、使药相辅相成,相互配合产生协同作用,配伍不仅全面周到,且主次分明,扬诸药之利,制诸药之弊,不但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消除肠道湿热之毒,也兼备收湿敛疮,止血止泻,祛腐生肌,缓急止痛的作用。从而能够有效减轻炎症反应,促进溃疡愈合,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对于湿热型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病人效果明显,药少力专,治标治本,无明显毒副作用,具有事半功倍之功效。另外,本发明是专门针对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中药灌肠中药组合物比口服药物有其优势,灌肠疗法可以使药物直达病所,让药物高浓度的作用于病灶,对病变作用更直接,加速了病人的康复,而且避免了口服对胃肠道的刺激,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效力而达到祛除病邪,修复损伤组织的作用,且无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道反应,效果优于单纯的西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原料组成:仙鹤草30g、地锦草20 g、苦参20 g、白芨20 g、焦地榆20 g、五倍子20 g、白芍30 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100ml,睡前及次晨灌肠。

用药时间及方法:

治疗时间为每晚睡前半小时及次晨,排尽大小便,患者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将一次性吸痰管一端涂石蜡油,插入肛门约15cm,用50ml注射器分次抽取上述药液共100ml,缓慢推注灌药,注药速度不宜太快,以患者感到下腹部温暖,不产生便意为宜,推药完毕后,嘱患者继续保持左侧卧位约30分钟,然后保持仰卧位,使药液尽量保持在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位置,使药液与病变粘膜充分接触,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一日两次,四周为一疗程。

实施例2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原料组成:仙鹤草20 g、地锦草 20 g、苦参30 g、白芨20 g、焦地榆30 g、五倍子30g、白芍30 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100ml,睡前及次晨灌肠。

用药时间及方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3

一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它由以下含量的原料组成:仙鹤草20 g、地锦草30 g、苦参20 g、白芨30g、焦地榆20g、五倍子20g、白芍50 g。

使用时在上述中药组合物中加水500ml,煎至200ml,纱布过滤去渣,放置药液温凉至35-45℃。每日两次,每次100ml,睡前及次晨灌肠。

用药时间及方法同实施例1。

临床试验:

一、一般资料

68例患者中,男36例,女32例,年龄最小的18岁,最大的65岁,病程5个月至6年。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经电子结肠镜或病理确诊为UC(溃疡性结肠炎)的患者。

二、诊断标准:

参照2007年5月在济南召开的中华医学会第七次全国消化病学术会议上报告后定稿关于UC所制定的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表现有持续或复发发作的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和有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可有关节、皮肤、眼、口及肝胆等肠外表现。

2、结肠镜检查:(1)、粘膜血管纹理模糊,紊乱、充血、水肿、质脆、出血及脓性分泌物附着,常见粘膜呈细颗粒状粗糙。(2)、粘膜有多发性、弥漫性糜烂或溃疡。(3)、慢性病变者可见结肠袋变浅,变钝或消失,假性息肉及桥形粘膜形成等。

3、钡剂灌肠检查:(1)、粘膜粗乱或颗粒样变化。(2)、肠管边缘呈锯齿样或毛刺样,肠壁上看见有多发性小的充盈缺损。(3)、肠管明显短缩,囊袋消失呈现铅管状。

4、粘膜病理学变化:

(1)、活动期:固有膜内有弥漫性,慢性炎症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浸润。隐窝有急性炎细胞的浸润,尤其是上皮细胞间有中性粒细胞的浸润及隐窝炎,甚至可形成隐窝脓肿,可有脓肿溃入固有膜。隐窝上皮增生,杯状细胞减少。可见粘膜表层糜烂、溃疡并伴肉芽组织增生。

(2)缓解期:、无中性粒细胞,慢性炎性细胞减少;隐窝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排列不规整;腺上皮与粘膜肌层之间的间隙增宽;潘氏细胞化生。

三、治疗方法

给予本发明实施例1中药组合物制得的药液灌肠治疗,四周为一疗程,治疗时间为每晚睡前半小时,及早晨各一次,排尽大小便,患者取左侧卧位,垫高臀部,将一次性吸痰管一端涂石蜡油,插入肛门约15cm,用50ml注射器分次抽取上述药液100ml,缓慢推注灌药,注药速度不宜太快,以患者感到下腹部温暖,不产生便意为宜,推药完毕后,嘱患者继续保持左侧卧位约30分钟,然后保持仰卧位,使药液尽量保持在乙状结肠及直肠的位置,使药液与病变粘膜充分接触,延长药液的保留时间。

四、治疗效果:

参照卫生部药政局制定发布的《新药(中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溃疡性结肠炎的中医辨证标准判定疗效。

(一)、综合疗效评定标准(参照1993年太原全国慢性非感染肠道疾病学术研讨会制定标准)

(1)、显效(或完全缓解)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正常,停药或仅用维持量药物,观察6个月无复发。

(2)、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复查粘膜轻度炎症反应及部分假息肉形成。

(3)、临床症状、内镜及病理检查无改善。

(二)、粘膜病变疗效评定标准

(1)、显效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正常,或溃疡病灶已形成瘢痕,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二级以上。

(2)、有效 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恢复程度达一级以上。

(3)、无效 肠镜复查粘膜病变未达到以上标准,甚至加重者。

(三)、观察指标与方法

(1)安全性指标

1、一般体检项目(呼吸、脉搏、体温、血压等),治疗前后各行一次。

2、血、尿、大便常规(含潜血化验)治疗前后各行一次。

3、心肝肾功能,治疗前后各行一次。

(2)疗效观测指标

1、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身热、小便短赤等临床表现并分别评分, 2、比较治疗前后结肠镜下病变部位粘膜的变化。

(五)、治疗结果见表一

表一:临床试验治疗结果

(六)、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对比试验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4年5月—10月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66例,均符合第六版《内科学》中该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男38例,女28例,年龄20-68岁,平均35岁,病程2个月到12年,平均12个月,病变累及直肠29例,乙状结肠32例,左半结肠5例。所有患者均以腹痛、腹泻、里急后重、粘液脓血便为主要临床症状。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临床症状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本试验中对照组采用香连丸治疗,口服,一次一丸,一日三次,疗程为四周,观察组采用本发明实施例1的中药组合物灌肠治疗,仙鹤草30g、地锦草20 g、苦参20 g、白芨20 g、焦地榆20 g、五倍子20 g、白芍30 g。加水500ml,煎至200ml,治疗时间为每晚睡前半小时,及第二天早晨各100ml保留灌肠,一副药灌肠两次,连用四周。

1、3疗效判定标准:

患者的临床症状消失,结肠镜等各项检查肠粘膜正常,大便常规检查无红、白细胞视为治愈。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肠镜检查肠粘膜轻度炎症,大便常规检查有少量红、白细胞视为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及结肠镜等检查无改善视为无效。治愈+好转=总有效。

1、4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1.0软件包分析数据,计数资料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5结果

(1)疗效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0.1%对照组为8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见表二。

表二:观察组和对照组疗效对比

(2)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食欲不振一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观察组无不良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0。

1、6讨论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病变在直肠、乙状结肠,向上蔓延可累及降结肠,甚至全结肠。是侵及结肠黏膜及粘膜下的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其病理学变化主要局限于结肠的粘膜和粘膜下层,严重者可侵犯肌层和浆膜层。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腹泻、粘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等,病情轻重不一。本发明的灌肠中药组合物作用直接,局部药物浓度高,治疗效果较好,而且避免了胃肠刺激,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应用。

典型病例

病例一、患者张某,男,46岁 , 间断性腹泻4年,发作1个月,来诊大便次数增多,日5-7次,不成形,有时伴随有粘液,有脓血,口服“西沙比利”治愈。此后,间断发作,1个月前因饮食不当而发作,无恶心、呕吐,左下腹隐痛不适,排便后腹痛可缓解,稀便,有脓脓血,伴里急后重。乏力,口干,睡眠差,小便正常。查体: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查电子结肠镜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散在糜烂及浅溃疡。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三个疗程,痊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病例二、患者徐某,女,35岁, 患者每日腹泻3~4次,左下腹疼痛,粘液血便,里急后重1年,X线报告为:溃疡性结肠炎。电子检查:粘膜明显充血水肿,可见溃疡多处,表面附着白脓苔,粘膜质脆,触之易出血,确诊为溃疡性结肠炎。曾在本地多家医院治疗,效果欠佳,服用本发明药物,治疗2个疗程,腹泻1~2次,左下腹疼痛减轻,大便成形,无血。继续巩固治疗一个疗程后痊愈。

病例三、患者赵某,女,39岁。反复腹泻,便脓血十余年,时泻时止,便中时有脓血,大便时有不爽,纳呆,乏力,面色无华,消瘦。每遇着凉或饮食不当则诱发。2个月前再次因饮食不当而发作,左下腹隐痛不适,排便后腹痛可缓解,稀便,呈黄色,无脓血。服用以前药物,无明显好转。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肠鸣音正常。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患者查电子结肠镜示:直肠、乙状结肠黏膜充血,散在糜烂及浅溃疡。 西医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应用本发明药物,治疗二个月各症状悉愈,半年后随访无复发。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