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络消痛胶囊作为颈椎病治疗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593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活络消痛胶囊在临床上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颈椎病是指颈椎间盘退变,颈椎骨质增生以及颈部外伤劳损或先天骨发育异常等引起脊柱内外组织结构平衡失调,刺激或压迫颈部血管、神经、脊髓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在颈椎病的发生发展中,慢性劳损是主要病因,长时间低头工作、操作电脑、驾车等均会使颈部肌肉处于长期疲劳状态,容易发生损伤。颈椎病属中医“痹证”、“痿证”、“项强”、“眩晕”等范畴。在内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不通则痛”,随之出现一系列的临床症状。治疗颈椎病的非手术方法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牵引、推拿、理疗等,药物治疗包括化学药治疗和中药治疗。颈椎病可尝试使用硫酸氨基葡萄糖和硫酸软骨素进行支持治疗。现有的治疗颈椎病的中成药有颈复康颗粒、颈舒颗粒、颈痛颗粒等。本发明所述活络消痛胶囊为已上市的中药复方制剂。活络消痛胶囊由刺五加浸膏、威灵仙、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竹节香附、丹参、乳香(制)、没药(制)、麻黄10味中药组成。其已获批准的功能主治为:通经活络,舒筋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经络闭塞,筋骨疼痛,四肢麻木。活络消痛胶囊用于治疗颈椎病尚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活络消痛胶囊的新用途,即活络消痛胶囊在临床上用于治疗颈椎病的应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确定其治疗颈椎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述中药复方制剂活络消痛胶囊的处方(1000粒)为:刺五加浸膏100g、威灵仙100g、当归150g、没药(制)15g、制川乌40g、制草乌40g、竹节香附20g、乳香(制)15g、丹参150g、麻黄30g。其制法为:以上十味,取当归120g、丹参120g、威灵仙及麻黄,加水煎煮二次,每次4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8~1.30(80℃)的清膏;另取制川乌、制草乌、乳香、没药、竹节香附及剩余的当归、丹参粉碎成细粉,过筛,与上述清膏、刺五加浸膏和药用淀粉适量充分混匀,制粒,干燥,整粒,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由于颈椎病属中医“痹证”范畴,由机体气血瘀滞,经络痹阻不畅而引起,而活络消痛胶囊用于风寒湿痹,经络闭塞,故选用活络消痛胶囊来治疗颈椎病。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3次。疗程:以28日为1疗程。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的总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为90.00%;以证候疗效计时,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0.00%。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以上结果显示,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有明显改善颈部冷痛、上肢麻木、颈项强痛等症状的作用,安全有效。本发明的意义在于提示活络消痛胶囊可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开发出已上市中药复方制剂活络消痛胶囊的潜在临床新用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发明为颈椎病的治疗增添了一种新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目的:客观评价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概要: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2.2研究设计:筛选合格的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患者40例,经随机分组后进入为期8周(分两个疗程)的治疗期,治疗组即活络消痛胶囊20例,对照组即追风透骨胶囊20例。2.3随机化:采用按研究中心分层的单纯区组随机的方法,由SAS9.0完成,种子数(seed)为随意选区的六位以上阿拉伯数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数比例为1:1。各个中心所分配的受试者药物编号是随机的,各医院按名称汉语拼音的字母排序,序号即为中心号码,用SAS软件包自动产生各中心号码对应的药物编号。各中心的分配例数相等,并药物编号连续。2.4对照选择和依据:对照药选用追风透骨胶囊:由制川乌、香附(制)、川芎、麻黄、制草乌、当归、赤小豆、羌活、赤芍、细辛、制天南星、白芷、甘草、白术(炒)、没药(制)、乳香(制)、地龙、茯苓、桂枝、天麻、甘松、防风、朱砂组成。通经络,祛风湿,镇痛祛寒。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痹痛,神经麻痹,手足麻木。该药功能主治与本品相近,是目前国内疗效较为肯定的同类治疗药物,符合公认有效,可比原则。3、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颈椎病患者,可纳入研究病例。3.1颈椎病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1)颈椎病诊断标准。①病史多见于中老年人,青壮年人若有损伤史、劳损史、颈部畸形或其他诱因等亦可发病。②发病经过及病程多数为缓慢性发病。若有颈部创伤史或劳损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③X线片显示颈椎曲度改变、不稳或骨赘形成,钩椎关节骨质增生,韧带钙化。椎管矢状径狭窄。④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⑤其他检查有条件可做CT或MRI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⑥椎动脉彩色B超、脑血流图及脑电图对椎动脉型的诊断有参考价值。(2)分型与临床表现。①颈型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应除外非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颈肩部疼痛,如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等。②神经根型具有较典型的神经根性症状(麻木、疼痛),其范围与颈神经支配的区域相一致。应除外非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的以上肢疼痛为主的疾患,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肩周炎等。③脊髓型有脊髓受压表现。中央型症状先从上肢开始,周围型症状先从双上肢开始,肢体萎软力弱,行动困难,或有束带感,感觉异常,生理反射亢进,病理反射出现,如霍夫曼氏征或巴彬斯基氏征阳性等。应除外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脊髓损伤等。④椎动脉型曾有猝倒发作,并伴有颈性眩晕,旋颈试验阳性。脑血液图、彩色B超等有助于诊断。应除外眼源性、耳源性眩晕。⑤交感神经型头晕、眼花、耳鸣、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状。⑥混合型兼有上述两型以上的症状和体征。临床表现与X线表现均符合颈椎病者,即可确诊。3.2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辨证标准。主症:①颈部冷痛,感受风寒或遇阴雨天疼痛加剧;②上肢麻木;③颈项强痛。次症:①畏寒肢冷;②肢体活动受限;③腰痛,转侧不利;④口淡而腻;⑤纳呆脘闷。舌脉:①舌质暗;②舌苔白腻;③脉沉弦或沉迟。以上证候至少具备主症1项、次症3项,参考舌脉方可诊断。3.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颈椎病(颈型、神经根型)诊断标准及中医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辨证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③观察前未服过以上述病证为主要适应证的中西药物。④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4病例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或符合颈椎病(脊髓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③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或正值月经期者。④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⑤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⑥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⑦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症或病情危重,难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⑧近期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如服用相关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⑨研究者认为不宜进行临床试验或不愿意参加试验者。4、治疗方法。4.1治疗药物。活络消痛胶囊:由湖南方盛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0143,规格每粒0.35g,(批号111004)。对照组:追风透骨胶囊,由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3219,规格每片0.26g(批号111202)。4.2服药方法。活络消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追风透骨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4.3疗程。以28天为一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4.4并用疗法控制。以上观察期间不加用其它中西治疗药物或其它治疗手段。观察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以及采取何种处理措施也应如实记录。5、观察项目及指标。5.1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各测一次)。①一般体检项目(包括体重、血压、心率)。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④不良反应观察:如实记录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5.2疗效性观测项目。(1)主要症状及评分。主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2)相关体征:压痛、肌力、肌张力、神经反射试验,病理反射试验,旋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3)相关的理化检查:①颈椎X线检查;②颈部CT或MRI检查(至少1/2病例做此项检查)。5.3观察方法。⑴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如实记录病例报告表。⑵就诊时、治疗后7、14、21、28天各观察记录一次症状、体征、舌脉象等。⑶安全性检测项目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1/3病例必检)。⑷各病种疗效性观测检查项目按上面各有关要求。6、疗效评定标准。6.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1)临床痊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95%,CT或X线显示正常。(2)显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70%,<95%,CT或X线显示明显好转。(3)有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积分减少≥30%,<70%,CT或X线显示有好转。(4)无效疼痛、麻木或眩晕等症状、体征减少不足30%,CT或X线显示无改变。注: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为:[(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6.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⑴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0%。⑵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0%。⑶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⑷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疗效指标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7、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临床试验结束后,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及完成情况。见表1。观察病例来源于本单位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共完成病例40例,无脱落病例。表1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观察病例完成情况(例)。1.2基线分析。1.2.1年龄情况:见表2。表2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观察受试者平均年龄(岁)组间比较:t=0.22129,P>0.05。1.2.2病程情况:见表3。表3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试验病例病程情况(月)组间比较:t=1.020523,P>0.05。1.2.3证候积分情况:见表4。表4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试验病例治疗前寒湿痹阻兼血瘀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t=0.3159,P>0.05。1.2.4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主症轻重程度分级:见表5。表5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观察病例治疗前主症积分情况。基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试验结果与分析。2.1疗效评价。2.1.1疾病疗效:见表6。表6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Ridit分析):u=0.5203,P>0.05。上表说明,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的总显效率为65.00%,总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的疗效相当。2.1.2证候疗效:见表7。表7活络消痛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Ridit分析):u=0.06847,P>0.05。上表说明,活络消痛胶囊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90.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见表8。表8活络消痛胶囊治疗前后寒湿痹阻兼血瘀证候积分变化情况(X±SD)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前后差值治疗组2018.54±5.636.27±5.3712.27±5.45对照组2019.13±6.175.74±6.0213.39±6.15组内前后比较(t检验):治疗组t=10.0685,P<0.01;对照组t=9.44509,P<0.01。两组组间比较(前后差值t检验):t=0.5991,P>0.05。2.1.4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见表9。表9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比较。2.2安全性评价。2.2.1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情况:见表10。表10活络消痛胶囊临床试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注:正/正为治疗前后均正常;正/异为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异/正为治疗前异常而治疗后恢复正常;异/异为治疗前后均异常。上述安全性检测项目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或治疗前异常而治疗后异常加重者。2.2.2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临床试验过程中,治疗药及对照药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小结。本次临床试验共完成观察病例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两组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基线情况基本均衡,有可比性。疗效及其特点:活络消痛胶囊治疗组和追风透骨胶囊对照组治疗颈椎病的总显效率分别为65.00%、5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5.00%。活络消痛胶囊治疗组和追风透骨胶囊对照组治疗治疗颈椎病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总显效率分别为66.67%、65.00%,总有效率分别为90.00%、95.00%。两组疾病疗效和证候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显示,活络消痛胶囊治疗组和追风透骨胶囊对照组疗效相当,两组均有明显改善颈部冷痛、上肢麻木、颈项强痛等症状的作用。故两药均为治疗颈椎病的良药,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临床试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两药有明显不良反应。对部分病例的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发现异常变化。故本药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