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风透骨胶囊作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药物的应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538092阅读:88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复方制剂追风透骨胶囊在临床上的新应用。
背景技术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discherniation,LDH),是指当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部分或者全部破裂,单独或者连同髓核、软骨终板向外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而引起腰痛,并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为特征的一种病变。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主要有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其中非手术治疗是临床的首选疗法。非手术治疗的手段包括卧床休息、牵引治疗、手法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药物治疗、运动疗法等。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药物治疗包括中药治疗、化药治疗、局部药物治疗等。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其治疗机制包括镇痛作用、抗炎作用、抗粘连作用、改善微循环作用、类激素样作用等;化药内服以解热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常用阿司匹林、维生素B1、维生素B12等;局部治疗则包括中药薰蒸疗法、外敷、膏药外贴等。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神经压迫,促进神经组织恢复等途径达到治疗目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常用的中药基础方包括独活寄生汤、补阳还五汤、身痛逐瘀汤、桃红四物汤、阳和汤、通督活血汤等,临床常随证加减或辨证施治。中医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病特征、典型症状来辨证分析,将其归于“腰痛”“痹症”“肾痹”范畴,早在《素问·刺腰痛篇》就有“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的描述。该病与瘀血、风寒、风湿、肝肾不足等因素有关,《诸病源候论·卒候》提出“夫伤之人,肾气虚损,而肾主腰脚,其经贯肾络脊,风邪乘虚,卒入肾经,故卒然而腰痛”的病因病机,同时指出“肾气不足,受风邪之所为也,劳伤则肾虚,虚则受于风冷,风冷与真气交争,故腰脚疼。”本发明所述追风透骨胶囊为已上市的中药复方制剂。追风透骨胶囊由制川乌、香附(制)、川芎、麻黄、制草乌、秦艽、当归、赤小豆、羌活、赤芍、细辛、制天南星、白芷、甘草、白术(炒)、没药(制)、乳香(制)、地龙、茯苓、桂枝、天麻、甘松、防风、朱砂组成,其已获批准的功能主治为:通经络,祛风湿,镇痛祛寒,用于风寒湿痹,四肢痹痛,神经麻痹,手足麻木。追风透骨胶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尚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追风透骨胶囊的新用途,即追风透骨胶囊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应用。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临床疗效观察,确定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所述中药复方制剂追风透骨胶囊的处方(1000粒)为:制川乌48.1g、香附(制)48.1g、川芎48.1g、麻黄48.1g、制草乌48.1g、秦艽24g、当归24g、赤小豆48.1g、羌活48.1g、赤芍48.1g、细辛48.1g、制天南星48.1g、白芷48.1g、甘草48.1g、白术(炒)24g、没药(制)9.6g、乳香(制)24g、地龙48.1g、茯苓96.2g、桂枝24g、天麻24g、甘松24g、防风24g、朱砂38.5g。其制法为:以上二十四味,朱砂水飞或粉碎成极细粉;细辛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其余川芎等二十二味加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小时,合并煎液及细辛蒸馏后的水溶液,静置2小时,滤过,滤液减压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25(60℃测)的稠膏,加入朱砂细粉和适量淀粉,干燥,粉碎成细粉,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入挥发油,混匀,装入胶囊,制成1000粒,即得。中医没有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对应的疾病名称,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多属“痹症”“腰痛”的范畴。《黄帝内经》最早认识到本病,《素问·刺腰痛》谓“衡络之脉令人腰痛,不可以俯仰,仰则恐仆,得之举重伤腰。”在《医学心悟》中提到“腰痛拘急,牵引脚足”,说明中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主要着眼点都在于本病所引起的腰痛及下肢的放射痛上。因此,本发明使用有通络止痛功效的追风透骨胶囊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用法用量:口服,每次4粒,每日2次。疗程:以28日为1疗程。初步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为95.00%。治疗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以上结果显示,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明显改善腰部冷痛、下肢麻木、腰部重着,转侧不利等症状的作用,安全有效。本发明的意义在于提示追风透骨胶囊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开发出已上市中药复方制剂追风透骨胶囊的潜在临床新用途,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本发明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增添了一种新方法。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实施例: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临床疗效观察。一、对象与方法。1、研究目的:客观评价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2、试验设计和研究方法。2.1研究设计概要:随机双盲、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研究。2.2研究设计:筛选合格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患者40例,经随机分组后进入为期8周(分两个疗程)的治疗期,研究共分2组,试验组即追风透骨胶囊20例;对照组即活络消痛胶囊20例。2.3随机化:采用按研究中心分层的单纯区组随机的方法,由SAS9.0完成,种子数(seed)为随意选区的六位以上阿拉伯数字,试验组和对照组的病例数比例为1:1。各个中心所分配的受试者药物编号是随机的,各医院按名称汉语拼音的字母排序,序号即为中心号码,用SAS软件包自动产生各中心号码对应的药物编号。各中心的分配例数相等,并药物编号连续。2.4对照选择和依据:对照药选用活络消痛胶囊:由刺五加浸膏、威灵仙、当归、制川乌、制草乌、竹节香附、丹参、乳香(制)、没药(制)、麻黄等10味中药组成,具有通经活络,舒筋止痛之功效。用于风寒湿痹,经络闭塞,筋骨疼痛,四肢麻木。该药功能主治与本品相近,是目前国内疗效较为肯定的同类治疗药物。3、研究对象的选择。中医辨证为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可纳入研究病例。3.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①疼痛好发于下腰部,且向下肢放射。②有局限性压痛点。③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④跟臀试验阳性。⑤皮肤感觉、肌力和腱反射的改变。⑥脊柱姿态的改变。⑦X线腰椎正侧位片提示脊柱侧凸或腰椎生理性前凸消失。⑧CT或MRI提示有椎间盘膨出。⑨脊髓造影提示有椎间盘突出。⑩其中前3项为基本根据。3.2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辨证标准。主症:①腰部冷痛,感受风寒或遇阴雨天疼痛加剧;②下肢麻木;③腰部重着,转侧不利。次症:①畏寒肢冷;②肢体活动受限;③咳嗽则腰痛加重;④口淡而腻;⑤纳呆脘闷。舌脉:①舌质暗;②舌苔白腻;③脉沉弦或沉迟。以上证候至少具备主症1项、次症4项,参考舌脉方可诊断。3.3病例纳入标准。①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及中医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辨证标准。②年龄在18~65岁。③观察前未服过以上述病证为主要适应证的中西药物。④自愿作为受试对象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3.4病例排除标准。①不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者。②年龄在18岁以下,或65岁以上。③妊娠期或近期准备妊娠妇女,哺乳期妇女或正值月经期者。④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⑤合并有神经、精神疾患,或不愿合作者。⑥过敏体质或对多种药物过敏者。⑦有明显兼夹证或合并症或病情危重,难以对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作确切评价者。⑧近期曾采用同类药物治疗,如服用相关或相拮抗作用的药物,致药物疗效难以判断者。⑨研究者认为不宜进行临床试验或不愿意参加试验者。4、治疗方法。4.1治疗药物。治疗组:由湖南德康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3219,规格每片0.26g(批号111202)。对照组:活络消痛胶囊,由湖南方盛堂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20080143,规格每粒0.35g,(批号111004)。4.2服药方法。追风透骨胶囊:每次4粒,每日2次,口服。活络消痛胶囊:每次4粒,每日3次,口服。4.3疗程:以28天为1疗程。连续观察2个疗程。4.4并用疗法控制:以上观察期间不加用其它中西治疗药物或其它治疗手段。观察过程中出现任何不良反应以及采取何种处理措施也应如实记录。5.观察项目及指标。5.1安全性观测(治疗前后各测一次)。①一般体检项目(包括体重、血压、心率)。②血、尿、便常规化验。③心电图、肝、肾功能检查。④不良反应观察:如实记录用药后出现的任何不良反应。5.2疗效性观测项目。(1)主要症状及评分。主要症状分级量化标准。舌脉:具体描述,不记分。(2)相关体征。压痛、肌力、肌张力、神经反射试验,病理反射试验,旋颈试验,直腿抬高试验等。(3)相关的理化检查。①腰椎X线检查。②腰椎CT或MRI检查(至少1/2病例做此项检查)。5.3观察方法。⑴按照临床试验方案要求,如实记录病例报告表。⑵就诊时、治疗后7、14、21、28天各观察记录一次症状、体征、舌脉象等。⑶安全性检测项目于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1/3病例必检)。⑷各病种疗效性观测检查项目按上面各有关要求。6.中止和撤出临床试验的标准。6.1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对试验中止的原因及与临床试验的关系要认真记录,包括中止时的评价。⑴不能坚持治疗者。⑵出现严重副作用的患者。⑶临床试验过程中出现严重的其它并发症病者。⑷症状恶化、必须采取紧急措施。6.2对中途主动提出退出临床试验的患者要明确记录原因,并详细记录中止时评价的指标。⑴患者提出退出临床试验。⑵患者未按时来院复诊时,应电话、信件等询问理由调查其后的经过。⑶其它。7.临床试验记录。⑴全部病例均按以上方案进行观察,认真填写病例报告表。⑵认真记录患者用药情况,应对全部用药、有时漏用、有一半以上未用药及全部未用药等情况进行详细记录、说明。⑶临床病历及病例报告表作为原始记录,不得更改,做任何更正时不得改变原始记录,只能采用附加叙述说明理由,由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签名并注明日期。⑷临床试验中各种实验室数据均应记录,门诊病例应将原始报告粘在病例报告表上。⑸在正常范围的实验室数据也应记录,对显著偏高或在临床可接受范围以外的数据须加以核实,由参加临床试验的医师做必要的说明。8、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记录和报告方法。对试验期间出现的不良事件、不良反应,应将其种类、程度、出现时间、持续时间、处理措施、处理经过等记录于病例报告表,并且在综合考虑合并症、合并用药的基础上,评价其与试验药物的相关性,并由医师详细记录。另外,发现不良事件、不良反应时,观察医生可根据病情决定是否中止观察,对因不良事件、不良反应而停药的病例应进行追踪调查,详细记录其结果。安全性检测指标(血、尿、大便常规、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若治疗过程中、治疗后出现异常,必须在适当时间进行复查,并与受试验者发病、治疗等进行综合分析,以确定是否与试验药物有关。在临床试验中如出现严重不良事件,研究者应立即对受试者采用适当的保护措施,并报告临床药理基地,研究者要在报告上签名并注明日期。9.疗效评定标准。9.1疾病疗效评定标准。参考《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指导原则》制定。⑴临床痊愈:腰腿疼痛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恢复正常工作。⑵显效:腰部疼痛部分消失,无明显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基本恢复正常工作。⑶有效:有轻度腰腿疼痛,直腿抬高可疑阳性,部分恢复工作。⑷无效:腰腿疼痛无好转,直腿抬高试验阳性,不能胜任工作。9.2证候疗效评定标准。⑴痊愈:治疗后各症状消失,证候积分值减少≥90%。⑵显效:治疗后各症状明显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70%,<90%。⑶有效:治疗后各症状有所减轻,证候积分值减少≥30%,<70%。⑷无效:治疗后各症状无减轻或有加重,证候积分值减少<30%。疗效指标计算公式(尼莫地平法):[(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10、统计学处理与资料总结。临床试验结束后,所有临床资料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管理,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二、研究结果。1、临床资料。1.1病例来源及完成情况,见表1。观察病例来源于本单位的门诊或住院病人。共完成病例40例,无脱落病例。表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观察病例完成情况(单位:例)。1.2基线分析。1.2.1年龄情况。见表2。表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观察受试者平均年龄(岁)组间比较:t=0.219752,P>0.05。1.2.2病程情况。见表3。表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试验病例病程情况(月)组间比较:t=1.33733,P>0.05。1.2.3证候积分情况。见表4。表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试验病例治疗前寒湿痹阻兼血瘀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t=0.310712,P>0.05。1.2.4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主症轻重程度分级。见表5。表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观察病例治疗前主症积分情况。基线分析结果表明,两组病例在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临床试验结果与分析。2.1疗效评价。2.1.1疾病疗效。见表6。表6追风透骨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Ridit分析):u=0.68465,P>0.05。上表说明,追风透骨胶囊治疗寒湿痹阻兼血瘀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总显效率为66.67%,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两组疗效相当。2.1.2证候疗效。见表7。表7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疗效观察结果两组间疗效比较(Ridit分析):u=0.64357,P>0.05。上表说明,追风透骨胶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总显效率为66.67%,总有效率95.00%。与对照组比较,两组间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1.3两组治疗前后证候积分变化:见表8。表8追风透骨胶囊治疗前后寒湿痹阻兼血瘀证候积分变化情况(X±SD)组别例数治疗前治疗后前后差值治疗组2020.57±5.438.24±6.6712.33±5.49对照组2021.14±6.1511.19±7.049.95±6.15组内前后比较(t检验):治疗组t=10.044,P<0.01;对照组t=7.235,P<0.01。两组组间比较(前后差值t检验):t=1.29109,P>0.05。2.1.4两组治疗后主要症状积分比较:见表9。表9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比较。2.2安全性评价。2.2.1安全性指标治疗前后检测情况。见表10。表10追风透骨胶囊临床试验安全性指标检测结果注:正/正为治疗前后均正常;正/异为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异/正为治疗前异常而治疗后恢复正常;异/异为治疗前后均异常。上述安全性检测项目均未见与用药相关的治疗前正常而治疗后异常,或治疗前异常而治疗后异常加重者。2.2.2不良反应观察结果。临床试验过程中,治疗药及对照药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3、小结。(1)本次临床试验共完成观察病例40例,其中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对两组一般资料及病情资料分析结果表明,两组基线情况基本均衡,有可比性。(2)疗效及其特点:追风透骨胶囊治疗组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疗效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疗效均为:总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5.00%;对照组活络消痛胶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疾病疗效总显效率为55.00%,总有效率90.00%,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寒湿痹阻兼血瘀证的疗效为:总显效率66.67%,总有效率90.00%。两组疾病疗效和证候疗效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以上结果显示,追风透骨胶囊的疗效与对照药活络消痛胶囊相当,两组均有明显改善腰部冷痛、下肢麻木、腰部重着,转侧不利等症状的作用。故本品确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良药,有较好临床应用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3)临床试验过程中,没有观察到两药有明显不良反应。对部分病例的安全性指标检测也未发现异常变化。故本药的临床应用是安全的。当前第1页1 2 3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