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针注射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45226阅读:1601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医用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无针注射器。



背景技术:

无针注射器在进行药物进行注射时不需要借助针头,使用高压射流原理,使得药液形成较细的流体,瞬间穿透皮肤达到皮下。

无针注射看不到针头,心理上对治疗的抵触就会降到最低,治疗的依从性就会提高,尤其是糖尿病儿童。无针注射能够对糖尿病患者带来诸多好处,具有大大减小有针注射器带来的痛苦、没有注射部位反复注射后硬结的形成等好处。

但是现在的无针注射器依次充液多次注射不方便,并且不能够有效控制注射的量,并且现有的气动的无针注射器连续注射次数较少,特别是病人在家里需要长期多次使用无针注射器,而使用次数少的气动无针注射器,更换储气瓶麻烦,而且不能够确定何时改更换储气瓶,使用过程中会出现诸多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在无针注射器的现有问题,本发明的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一次充液、连续多次使用的无针注射器,本发明还提供一种对无针注射器的一种自动控制的控制方法,使得注射量的控制更加可靠、高效。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无针注射器,包括:圆柱形的外壳、注射头及气动装置,所述外壳内的上部设有气动装置,外壳内的下部设有储药管,储药管内安装有活塞,活塞与气动装置配合安装,储药管外露端设有注射头。

进一步地,所述气动装置包括储气瓶、导气管及移动塞,所述储气瓶固定安装在外壳内,储气瓶的出口连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的出口连有一根或多根导气管,导气管的出口端固定安装在移动塞上设有的气孔上,所述气孔为沿移动塞轴线贯通的通孔。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塞靠近储气瓶端的中心位置与伸缩装置的推动杆固定安装,伸缩装置固定安装在外壳的内壁;移动塞与活塞之间设有拉绳。

进一步地,所述开关装置为电控球阀。

进一步地,所述伸缩装置为微型液压缸或微型电动缸,微型液压缸为微型伺服液压缸,微型电动缸为微型伺服电动缸。

进一步地,所述移动塞上设有与外壳外部连通的排气孔,排气孔外设有微型消声器。

基于上述技术方案的无针注射器的控制系统,储气瓶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伸缩装置设有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分别与MCU连接,MCU还连有电控球阀与控制面板。

无针注射器的控制方法为:

(1)、需要注射时,将药液输入储药管内,通过控制面板向MCU发出命令,MCU控制伸缩装置使得移动塞推动活塞,将储药管内的空气排空;此时移动塞与活塞之间的距离为0,然后根据需要注射的药液量Q1=,拉绳的长度为L,l为移动塞回位的距离,d为储药管内径;将注射头垂直对准直射位置,按下开关装置,MCU控制电控球阀打开1~2秒时间,然后关闭电控球阀,活塞推动药液移动的距离为L-l;

(2)、在需要第二次注射时,控制伸缩装置使得移动塞向前移动距离为M,则第二次注射的药液量为Q2=,以后的每次注射方式都和第二次注射方式相同,直到注射完或不需要注射时为止。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通过利用微型伺服液压缸或微型伺服电动缸带作为动力元件,并且还通过位移传感器来确认移动的距离,能够精准控制移动塞的轴向移动的距离,从而能够精准控制药液的输出量,控制更加精准,并且能够依次给药多次注射,方便病人多次注射,并且不会有其他的杂质进入到储药管中,更加清洁、干净,储药管可更换式设计,便于换药时环储药管;设有的拉绳来控制移动塞与活塞之间的最大距离,结构简单,可靠,并且使得注射器的重量更轻;通过在每次注射时,移动塞与活塞之间的距离在拉绳的长度范围内,能够大大降低储气瓶的使用量,使得储气瓶使用的注射次数为现有的储气瓶实用次数的两倍以上;并且通过MCU来自动控制伸缩装置、电控球阀的开/关、自动检测储气瓶内的气压,从而使得注射器操作简便,能够自动控制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无针注射器注射操作繁琐及不能够及时发现注射压力不足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无针注射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1为外壳、2为储气瓶、3为导气管、4为移动塞、5为活塞、6为储药管、7为伸缩装置、8为拉绳、9为注射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的无针注射器,包括:外壳1、储气瓶2、导气管3、移动塞4、活塞5、储药管6、伸缩装置7、拉绳8及注射头9,所述外壳1内的上部设有气动装置,外壳1内的下部设有储药管6,储药管6内安装有活塞5,活塞5与气动装置配合安装,储药管6外露端设有注射头9,通过设有的气动装置能够为储药管6内的活塞5提供瞬间的压力,使得活塞5在瞬间内移动设定的距离,从而精确控制注射器的注射量,使得控制更加精确,而活塞5移动的距离通过控制伸缩装置7来控制移动塞4的移动,从而控制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的距离。

气动装置包括储气瓶2、导气管3及移动塞4,所述储气瓶2固定安装在外壳1内,储气瓶2的出口连有开关装置,开关装置的出口连有一根或多根导气管3,导气管3的出口端固定安装在移动塞4上设有的气孔上,所述气孔为沿移动塞4轴线贯通的通孔,通过控制开关装置使得储气瓶2内的高压气体进入导气管3,再在导气管3的引导下,经过移动塞4的气孔进入到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从而为活塞5的移动提供压力。

所述移动塞4靠近储气瓶2端的中心位置与伸缩装置7的推动杆固定安装,伸缩装置7固定安装在外壳1的内壁;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设有拉绳8,拉绳8可有多根,拉绳8为固定长度,不可有弹性,通过拉绳8,使得活塞5在高压气体的推动下,活塞5的移动距离为设定值,并且通过伸缩装置7的作用,使得调整每次活塞5移动的距离,从而精确调节注射量。

开关装置为电控球阀,通过将开关装置设为电控球阀,电控球阀便于控制,并且承压大、可靠。伸缩装置7为微型液压缸或微型电动缸,通常为了减轻注射器的重量,而使用卫星伺服电动缸,精确控制移动杆4移动的距离。

所述移动塞4上设有与外壳1外部连通的排气孔,排气孔外设有微型消声器,就通过设有的排气孔,能够将推动活塞5的气体排出,排气孔的直径小于1mm,排气孔外设有气流减速装置,并且排气孔可连有控制排气的开关装置,以控制排气的时间,通过微型的消声器能够降低气流产生的噪音;将储药管6与外壳1的内壁相接处的高度设为相同,即储药管6与外壳1的内径相同,储药管6可嵌入安装与外壳1内。

无针注射器的控制系统,储气瓶2内设有压力传感器,伸缩装置7设有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及位移传感器分别与MCU连接,MCU还连有电控球阀与控制面板。

无针注射器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需要注射时,将药液输入储药管6内,通过控制面板向MCU发出命令,MCU控制伸缩装置7使得移动塞4推动活塞5,将储药管6内的空气排空;此时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的距离为0,然后根据需要注射的药液量Q1=,拉绳的长度为L,l为移动塞回位的距离,d为储药管6内径;将注射头9垂直对准直射位置,按下开关装置,MCU控制电控球阀打开1~2秒时间,然后关闭电控球阀,活塞5推动药液移动的距离为L-l;

(2)、在需要第二次注射时,控制伸缩装置7使得移动塞4向前移动距离为M,则第二次注射的药液量为Q2=,以后的每次注射方式都和第二次注射方式相同,直到注射完或不需要注射时为止,每次注射的注射量都可以调整,也可以通过设定的程序来自动调整注射量,并且可将储药管6设为透明,储药管6上设有刻度,则还可观察每次注射的量的大小,以确保注射量正确。

通过在储气瓶2内设有压力传感器,能够实时检测储气瓶2内的气压大小,以及时在储气瓶2内气压不足时,更换储气瓶2,提供足够的气压来注射,提高注射的成功率。

通过利用微型伺服液压缸或微型伺服电动缸带作为动力元件,并且还通过位移传感器来确认移动的距离,能够精准控制移动塞4的轴向移动的距离,从而能够精准控制药液的输出量,控制更加精准,并且能够依次给药多次注射,方便病人多次注射,并且不会有其他的杂质进入到储药管6中,更加清洁、干净,储药管6可更换式设计,便于换药时环储药管6;设有的拉绳8来控制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的最大距离,结构简单,可靠,并且使得注射器的重量更轻;通过在每次注射时,移动塞4与活塞5之间的距离在拉绳的长度范围内,能够大大降低储气瓶的使用量,使得储气瓶2使用的注射次数为现有的储气瓶2实用次数的两倍以上;并且通过MCU来自动控制伸缩装置7、电控球阀的开/关、自动检测储气瓶2内的气压,从而使得注射器操作简便,能够自动控制的功能,解决了现有无针注射器注射操作繁琐及不能够及时发现注射压力不足的问题。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