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1897963阅读:680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医学药物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治疗痛经的膏药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每于行经前后或行经期间出现下腹部、腰骶部疼痛者称为痛经。以月经初潮后2~3年的青年妇女多见。据全国妇女月经生理常数协作组调查,我国妇女痛经的发病率为33.13%,为妇科常见病。

原发性痛经的治疗,主要是对症治疗,以止痛、镇静为主,近年来都采用综合治疗包括精神疏导,中药、西药与针灸治疗。中医认为,痛经主要病机在于邪气内伏,经血亏虚,导致胞宫的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或胞宫适于濡养,“不荣则痛”,因此导致痛经,实际上“不荣”所致疼痛的中间环节也是“不通”。因此,行气活血、通经活络是治疗痛经的关键原则。

西医治疗痛经的热解镇痛类药物常有消化不良、皮疹、肝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中药制剂常用有中药汤剂、胶囊、散剂、颗粒剂、口服液、丸剂、膏药及针刺、艾灸、砭石等方法。内服药物需经中医辨证使用,过程复杂,存在味苦、服用不便、毒副作用等缺点,针灸存在器质损伤、疼痛、心理畏惧等缺点。外用膏药除可能过敏外,其余副作用较少,但具有携带方便、疗效确切等优点。

膏药经皮肤发挥作用贴膏药疗法是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由于膏药直接敷贴于体表,而制作膏剂的药物大多气味较浓,再加入辛香走窜极强的引经药物,通过渗透入皮肤,内传经络、脏腑,起到调气血、通经络、散寒湿,消肿痛等作用。可见,膏药治疗痛经极具优势。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需复杂中医辨证而通用的外用膏药以治疗原发性痛经,其治疗效果好、见效快、疗程短、没有副作用,并且携带方便、使用方便。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具体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1、一种治疗痛经的膏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

红陈艾15~25份,延胡索15~25份,小茴香5~15份,丁香5~15份,肉桂5~15份,细辛5~15份,红花5~10份,生川乌5~15份,生草乌5~15份,吴茱萸5~15份,松香5~15份,麻油45~55份,铅丹15~25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红陈艾20份,延胡索20份,小茴香10份,丁香10份,肉桂10份,细辛10份,红花6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吴茱萸10份,松香10份,麻油50份,铅丹20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红陈艾25份,延胡索22份,小茴香11份,丁香11份,肉桂11份,细辛11份,红花7份,生川乌11份,生草乌11份,吴茱萸11份,松香11份,麻油55份,铅丹22份。

优选的,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制备而成:红陈艾22份,延胡索25份,小茴香11份,丁香11份,肉桂11份,细辛15份,红花7份,生川乌15份,生草乌15份,吴茱萸11份,松香11份,麻油55份,铅丹22份。

2、所述一种治疗痛经的膏药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分别将红陈艾,延胡索,小茴香,丁香,肉桂,细辛,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吴茱萸,松香粉碎至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粉搅拌;然后离火加入铅丹搅拌,待冒青烟后,混合物呈黑褐色;

3)待步骤2)的混合物温度降为75℃~85℃,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粉,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混合物在冷水中冷却45~50小时;

5)将经步骤4)冷却后的混合物用温水加热融化,将混合物摊于膏药布上,规格为20g/张。

本发明所用药材具有以下疗效:

红陈艾:活血祛瘀,下气通络;

延胡索:行气止痛、活血散瘀;

红花:活血通经,散瘀止痛;

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

川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草乌:祛风除湿,温经止痛;

吴茱萸:温中,止痛,理气,燥湿;

丁香:温里散寒止痛;

肉桂:补元阳,暖脾胃,除积冷,通血脉;

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结合临床实践进行科学配伍,并反复实验确定各味中药的最佳使用剂量,对原发性痛经疗效尤为显著。其君药红陈艾、延胡索行气活血,温经止痛;红花活血祛瘀,细辛、生川乌、生草乌温经通络止痛,共为臣;吴茱萸、肉桂、丁香行气温通,为佐;小茴香引经,为使。松香、麻油、铅丹为膏药辅料。方中红陈艾为川渝道地特色药材,具有活血祛瘀,下气通络功效,为本发明药物组成之关键。临床试验显示,其疗效显著,尤其对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明显。具有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安全可控、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附图说明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述膏药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的实验方法,通常按照常规条件或按照制造厂商所建议的条件。

实施例1

按质量份数计,处方组成:红陈艾20份,延胡索20份,小茴香10份,丁香10份,肉桂10份,细辛10份,红花6份,生川乌10份,生草乌10份,吴茱萸10份,松香10份,麻油50份,铅丹20份。

制备方法是:

1)分别将红陈艾,延胡索,小茴香,丁香,肉桂,细辛,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吴茱萸,松香粉碎至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粉搅拌;然后离火加入铅丹搅拌,待冒青烟后,混合物呈黑褐色;

3)待步骤2)的混合物温度降为75℃~85℃,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粉,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混合物在冷水中冷却45~50小时;

5)将经步骤4)冷却后的混合物用温水加热融化,将混合物摊于膏药布上,规格为20g/张,如图1所示。

实施例2

按质量份数计,处方组成:红陈艾25份,延胡索22份,小茴香11份,丁香11份,肉桂11份,细辛11份,红花7份,生川乌11份,生草乌11份,吴茱萸11份,松香11份,麻油55份,铅丹22份。

制备方法是:

1)分别将红陈艾,延胡索,小茴香,丁香,肉桂,细辛,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吴茱萸,松香粉碎至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粉搅拌;然后离火加入铅丹搅拌,待冒青烟后,混合物呈黑褐色;

3)待步骤2)的混合物温度降为75℃~85℃,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粉,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混合物在冷水中冷却45~50小时;

5)将经步骤4)冷却后的混合物用温水加热融化,将混合物摊于膏药布上,规格为20g/张。

实施例3

按质量份数计,处方组成:红陈艾22份,延胡索25份,小茴香11份,丁香11份,肉桂11份,细辛15份,红花7份,生川乌15份,生草乌15份,吴茱萸11份,松香11份,麻油55份,铅丹22份。

制备方法是:

1)分别将红陈艾,延胡索,小茴香,丁香,肉桂,细辛,红花,生川乌,生草乌,吴茱萸,松香粉碎至粒度为80~100目的粉末,备用;

2)将麻油用文火炼至滴水成珠,加入松香粉搅拌;然后离火加入铅丹搅拌,待冒青烟后,混合物呈黑褐色;

3)待步骤2)的混合物温度降为75℃~85℃,加入其它种类的药粉,搅拌均匀;

4)将经步骤3)处理后的混合物在冷水中冷却45~50小时;

5)将经步骤4)冷却后的混合物用温水加热融化,将混合物摊于膏药布上,规格为20g/张,如图1所示。

临床病例疗效分析:

全部72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治疗组、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平均年龄为(26.43±8.19)岁;病情分级:重度5例,中度26例,轻度5例;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为(9.48±2.77)分。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6.25±7.91)岁;病情分级:重度6例,中度24例,轻度6例;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为(9.53±2.58)分。两组患者年龄、病情、治疗前痛经症状积分等基线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痛经的诊断标准参照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确定。纳入标准为年龄在12~45岁之间,符合诊断标准并知情同意者。排除因其他器质性疾病引起痛经者;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及造血系统等严重疾病者;对研究所使用药物过敏者;不符合纳入标准者;同时参加其他药物及治疗临床试验对本研究有干扰者。

治疗方法:治疗组,取实施例1所述膏药2张,微加热熔化,每于月经前7天分别外贴于小腹及腰骶部正中,每3天1次,经来时停用。对照组,用布洛芬缓释胶囊300mg于月经来潮腹痛时口服,每日2次,经来2天停止服用。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

疗效标准:根据《中药新药治疗痛经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痊愈:腹痛及其他症状消失,停止治疗后3个月经周期未复发。显效:腹痛明显减轻,其余症状好转,不用治疗或服用止痛药可以坚持工作。有效:腹痛减轻,其余症状好转,治疗或服用止痛药后可以坚持工作。无效:腹痛及其他症状无改变者。

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

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1例,显效19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痊愈5例,显效11例,有效12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77.78%。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

临床试验显示,其疗效显著,尤其对原发性痛经的效果明显。具有使用方便、效果确切、安全可控、无毒副作用等特点。

再分别使用实施例2、3所制备膏药进行临床病例疗效分析,临床试验显示,同样疗效显著。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